乙肝吃什么东西比较好 乙肝怎样饮食保健


乙肝吃什么东西比较好 乙肝怎样饮食保健

文章插图
一、得了乙肝的人吃什么比较好【乙肝吃什么东西比较好 乙肝怎样饮食保健】
1,肝病患者宜食用的食物: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多吃新鲜水果,豆制品,蔬菜,瘦肉,淡水鱼类.宜食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但不宜过多.宜补充与肝功能有关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2,肝病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海鲜,牛羊肉,动物内脏,猪头肉,老公鸡,母鸡,板鸭,鲤鱼,南瓜,土豆,竹笋等.(可少用)3,服用中药时不宜进食以下食物:绿豆,白萝卜,茶叶水4,肝病患者的禁忌:忌烟,酒,过多的甜食,辛辣食品,不要盲目进补,禁忌油腻,油炸食物1调情志:保持乐观精神.防止过度劳累:可参加适量运动,但不宜过度劳累.不能经常熬夜 。
2、男性乙肝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的也是较多的 , 首先就是不要饮酒 , 这一点是很关键的 , 饮酒直接损伤的就是肝脏 , 因为酒精是通过肝脏在体内代谢的 。再者就是少吃油腻食物 , 如肥肉、油炸食物等 , 脂肪也是通过肝脏代谢的 。并且饮食要有规律 , 饮食不规律会使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紊乱 。指导意见这种情况还要积极治疗 , 定期检查等 , 乙型肝炎的恢复也是较慢的 , 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 所以坚持治疗还是有必要的 , 并且注意治疗的效果 , 必要时考虑配合中药调理 , 找一个有资历的中医经辩证后开出对症中药 。
3、乙肝患者是否需要治疗 , 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案 , 是通过肝功能 , DNA,彩超等检查情况来明确而乙肝用户安装建议平常多注意休息 , 不要熬夜 , 平常饮食多以清淡为主 , 过于油腻 , 辛辣 , 油炸 , 腌制类食物少吃 。
二、乙肝患者如何进行饮食保健
(一)急性乙肝肝炎的饮食
在急性肝炎早期 , 病人常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和食欲差 , 此时病人所吃的食物往往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因此这个阶段可进食以碳水化合物如面条和粥等易消化、清淡的食品为主 , 适量蔬菜和水果 , 少量多餐 。饮食应以病人感到舒适的量和频次为原则 , 不可强求病人多进食 。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 , 病人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食欲明显改善 , 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蛋白质来源可选择大豆制品、奶、鸡肉、淡水鲜鱼等脂肪含量少的优质蛋白 , 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 , 饮食量要逐渐增加、循序渐进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 , 在急性肝炎、尤其是恢复期 , 大量摄入蔗糖、葡萄糖容易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 , 反而对肝炎恢复不利 。
(二)慢性乙肝肝炎的饮食
慢性肝炎的特点就是反复出现肝脏炎症的加重和缓解 , 因此要根据肝脏功能的状况来调整饮食方案 。慢性肝炎的缓解期肝功能检查接近正常 , 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 此时强调均衡饮食 。
1、提供适当的热量
2、足量的蛋白质供给可以维持氮平衡 , 改善肝脏功能 , 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
3、供给适量的碳水化物:碳水化物应提供总热量的50-70% ,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不仅能保证慢性肝炎病人总热量的供给 , 而且能减少身体组织蛋白质的分解、促进肝脏对氨基酸的利用、增加肝糖原储备、增强肝细胞的解毒能力 。
4、适当限制脂肪饮食:脂肪是三大营养要素之一 , 其所提供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身体的必需营养素 , 其他食物无法代替 , 所以不必过分地限制 。另外 , 摄入适量的脂肪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E、K等)等的吸收 。由于慢性肝炎病人的食欲下降 , 经常合并胆囊疾病 , 脂肪性食物常常摄入不足 , 慢性肝炎病人需要进食适当量的脂肪食物 , 但过度限制脂肪是不合适的 。全日脂肪供给量一般在40-60g , 或占全日总能量的25%左右为宜 。对伴有脂肪肝、高脂血症者、胆囊炎急性发作期的慢性肝炎病人则应限制脂肪 。
5、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对肝细胞的解毒、再生和提高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常作为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药物 。补充维生素主要以食物补充为主 , 在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适量补充维生素制剂还是有益的 。慢性肝炎患者容易发生缺钙和骨质疏松 , 坚持饮用牛奶或适当服用补钙药物是有必要的 。
6、戒酒、避免损害肝脏的物质摄入:乙醇能造成肝细胞的损害 , 慢性肝炎病人肝脏对乙醇的解毒能力下降 。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加重肝细胞损害 , 导致肝病加重 , 因此肝炎病人应戒酒 。
三、应该怎样预防乙肝
1.管理传染源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 , 对于住院病例 , 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 , 对恢复期HBsAg携带者应定期随访 。对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 , 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 , 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 , HBsAg转阴者 , 可恢复原工作 。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 。疑似病例未确诊前 , 应暂停原工作 。按国家规定要求 , 严格筛选献血员 。
HBsAg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 , 无肝炎症状体征 , 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 , 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 。此类人员不应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 , 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外 , 可照常工作和学习 , 但要加强随访 。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和行业卫生 , 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 。所用食具、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具应与健康人分开 。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防止医源性传播 , 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 提倡一次性注射器 , 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 。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
3.易感人群保护乙肝疫苗高效安全 , 可按0、1、6月程序 , 三角肌肌注 。血源疫苗每次10~30μg , 重组疫苗5~10μg 。产生的抗-HBs效价与保护作用呈正相关关系 , 一般认为>10U/L才具有保护作用 。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和其他免疫损害者应加大接种剂量或次数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主要用于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 可与乙肝疫苗联合使用 , 国内生产的HBIg多数为U/ml , 用量应为0.075~0.2ml/kg 。
四、乙肝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直径42~47nm的球形颗粒(Dane颗粒) , 由外壳与核心两部分组成 。外壳有许多小球状颗粒 , 只含病毒表面抗原(HBsAg) 。核心含环状双股脱氧核糖核酸(DNA)、DNA多聚酶、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 。双股DNA的正链短且不完整 , 长度仅为负链的50% , 不含开放读码区 , 不能编码蛋白 。负链完整 , 长度恒定 , 约含3200个核苷酸 , 有4个大开放读码区 , 可编码全部病毒蛋白:①S区基因 。编码病毒外壳蛋白(HBsAg) , 分为S、前S1、前S2基因区共同编码3种外壳蛋白肽段 , 即主蛋白由S基因编码 , 中蛋白由前S2和S基因编码 , 大蛋白由前S1、前S2和S基因编码 。3种外壳蛋白的功能和性质有所不同;②C基因 。编码核心抗原蛋白及其可溶成分e抗原 , 前C基因区可能在HBV的装配和分泌中起作用;③P基因 。其翻译产物为病毒的DNA多聚酶;④X基因 。编码HBxAg , 存在于HBsAg或HBcAg阳性病例的肝细胞核内 , 可能是一种转录调节蛋白 。
在HBV感染者的血清中存在3种不同形态的病毒颗粒 , 即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管状颗粒(直径22nm、长度100~1000nm)、Dane颗粒(直径42nm) 。前二者分别为过剩的HBV外壳蛋白和不完整或空心的颗粒 , 无传染性 , 仅Dane颗粒在肝细胞中复制 , 具有传染性 。黑猩猩及恒河猴为易感动物 。HBV可在人肾和猴肾细胞、人羊膜细胞中生长 , 可从上述组织培养液中检出HBcAg , 并引起细胞病变 。
HBV抵抗力强 , 煮沸30min121℃高压蒸汽15min160℃干热2h、环氧乙烷1.6g/L45min、0.5%二氯异氰尿酸钠30min、0.5%碘附10min、2%碱性戊二醛、0.5%过氧乙酸7min可灭活 。醇类、季铵盐类、氯己定不易灭活 。紫外线照射30min可杀灭HBV 。
HBsAg的亚型及其意义:HBsAg的组抗原决定簇“a”是共同的 , 亚型d和y , w和r互为等位基因 , 因而分为4个主要亚型:adw、adr、ayw和ayr 。W亚型又可分为Wl、W2、W3和W4 。HBsAg的亚型分布因地域、时间和民族而异 。我国汉族以adr为主 , adw次之;少数民族以ayw居多、ayr罕见 。应用亚型单克隆抗体研究证明 , d与y、w与r可以共同存在于同一抗原颗粒上 , 形成adwr、aywr、adyw或adyr等复合亚型 。HBsAg各亚型间 , 虽然由于有组抗原决定簇“a” , 存在一定的交叉免疫 , 但这种交叉免疫是不完全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