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容易得什么病

泥鳅容易得什么?。?个月的宝宝可以吃泥鳅吗?8个月的宝宝是不可以喝泥鳅汤的 。泥鳅汤虽然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但8个月的宝宝肠胃发育的还不是很完善,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现象,所以在孩子8个月时,不建议喝泥鳅汤 。日常生活中 , 可以多给孩子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定期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体检,预防疾病的发生 。
在农村养殖泥鳅赚钱吗?以前只要在潮湿的田间土壤里 , 泥鳅都是随处可见的,可是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 , 越来越多的大楼盖了起来,田野少了,泥鳅也越来越少了 。说起泥鳅 , 可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它自身的营养也是非常高的 。既然野生的没有了,自然就兴起了养殖泥鳅这个行业 。那又如何养殖泥鳅?如何提高泥鳅的生长能力?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行业 。
一、泥鳅养殖场场所选择
养殖场场地不能设在吵闹的区域 , 要设在能方便提供水源的地方 , 并且水质无污染 。当地的泥土也是需要考察的,土壤不可偏酸性也不可偏碱性,适中最佳 。
养殖场的水池面积一般需要50-100平方左右,不可大于这个面积 。水池的池壁一定要建筑好,不能让水漏出去 。泥鳅是需要淤泥的,所以池底要铺一层20cm左右厚度的淤泥 , 池底的酸碱性也是需要控制好 , 不可偏酸性也不可偏碱性,持中最佳 。水池中需要引入一定高度的活水,不仅需要安装水池深度的调节器,还需要设立良好的排水系统 , 排水系统与进水系统是不能分开的 。泥鳅全身滑溜溜的特别容易溜走,在排水的时候是很容易顺着排水口逃出去的,所以我们的排水口一定要装一个网,网口大小既能让泥鳅钻不出去,又能让水方便排出 。
二、养殖场水池的准备工作
选好了场所,建好了水池 , 我们要先仔细观察一下建好的水池是否合格 。在前15天的时间里,需要把水池清理干净 , 检查排水系统和进水系统是否通畅 。没有问题后需把水池的水放完,在太阳下暴晒5日,当池底变成白色即可 。在准备放入泥鳅苗的前七天,需在水池内放入10cm深度的水,并将生石灰以100-150kg/667平方的量,参入水中搅拌均匀撒在整个水池里,这样做是起到消毒的作用,可以将细菌 , 微生物等消毒干净,增加泥鳅苗的成活率 。
在放泥鳅苗的4-5日前,需要往池中放水,培养水质 。用120网布进水,并将腐熟的有机肥撒入,作为泥鳅苗的天然养料 。布置好后,我们需要用玻璃杯舀一杯池水,在太阳下观察杯中白点的数量,每毫升5个及5个以上白点即可 。这是轮虫生物量,会影响泥鳅苗的成长率和存活率 。在放入泥鳅苗的前一天 , 要舀一杯水,放入几条泥鳅苗观察8个小时以上,如果正常存货即可正式养殖 。
三、正式养殖
五月上中期是放入泥鳅苗最合适的季节,一般每平方投放1500-2000条泥鳅苗,投放相同大小的泥鳅苗,避免有大鱼吃小鱼现象 。放养的水温与泥鳅苗之前带的水温要相近,水池深度约30-40cm 。待放养正常后可位置熟蛋黄,将熟蛋黄与清水搅拌均匀投入,一个熟蛋黄可喂食10万泥鳅苗 。
四、饲养培育
1、泥鳅苗前期喂食豆浆,将0.5KG的黄豆磨成20kg豆浆,每天投放两次,晨间与晚间 。投掷时要播撒均匀 , 磨好后立即播撒入水池 。2、当泥鳅苗长到2cm左右,一般需要21天左右,即可进行分池后期培育 。水池深度约50cm,每平投放100-150条泥鳅 。后期需要定时定点投喂,一天两次,可食人工饲料或是一些糠饼,菜叶 。投喂量以泥鳅的体重和吃食时间为准 。隔三天需要换一次水,并观察水温,特别是夏季水温达到30℃以上,需要盖上遮阳网 , 并减少喂食,当水温低于12℃时,也应减少投喂 。3、一般25-30天左右 , 即是生长完成阶段 。
泥鳅鱼身上水泡是怎么回?这是气泡病 。
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 。症状 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 。防治方法 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 , 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
小型底层鱼类 。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 。当水缺氧时 , 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 。发各类小型动物为食 。为批产卵,繁殖期主要5—6月 。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 。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 。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 。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 。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 。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 , 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 , 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 , 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 。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 , 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 。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 , 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 。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 , 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 。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 , 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 。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
泥鳅在家里怎么养?养殖过程中可投喂菜叶、水草、米饭、糠、豆饼、菜饼及丝蚯蚓、动物下脚、蚕蛹粉、鱼粉等动物性饵料 。有条件的最好做成配合饵料并搅拦成块状投喂 。养殖成鳅,不宜投喂太多的动物性饵料,因泥鳅吃得太多不易消化 。
一天喂2次 , 早上6-7及下午1时投喂 。日投喂量为鳅体重的7-8% 。可根据泥鳅的吃食情况有所增减 。最高投喂量可达鱼体重的15% 。每隔10天,将下层泥上搅拌1次 , 以利于泥鳅天然饵料的生长 。
每天要清除残饵,经常观察泥鳅吃食及活动情况,如发现泥鳅出现肠呼吸频繁,突然停食等反常现象,应立即换水 。每10天换水1次 。如发现病鳅 , 死鳅要及时捞?。苑烙悴〈?。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 , 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 。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 。
泥鳅有什么简单又美味的吃法?泥鳅有什么简单又美味的吃法?另外,吃泥鳅有哪些禁忌?谢谢好友邀请 。大家好,我是笑笑的麦子 。泥鳅素有“水中之参”之称,在我国南方的农村很常见,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可能都抓过泥鳅 。
泥鳅肉质嫩而极其鲜美,常常被人们做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泥鳅的烹饪方法有很多 , 但我个人觉得泥鳅用红烧的方法做 , 既简单又非常的美味 。不需要什么烹饪技巧,就能烧出浓郁而鲜美的味道 。
红烧泥鳅【主要食材】:泥鳅500克、生姜、大蒜头适量
【调 味 料】:料酒2勺、食用盐适量、生抽1勺、酱油1/2勺、白糖少量
【制作方法】:
1、泥鳅买来后,放水里养几天,一天换一次水,让其吐尽肚子里脏东西 。(泥鳅大都为野生的,有很重的土腥味,买回来后一定要用清水养几天 。)
2、烧一壶开水 , 水滚后,倒入装泥鳅的盆中,把泥鳅烫死 。然后在泥鳅头部以下2厘米处,用剪刀在胆的部位剪一个三角口,取出胆、肠等内脏,若有鱼籽,则将鱼籽保留 。接着放到水笼头下冲洗,洗掉外表粘膜 。
3、泥鳅冲洗完后沥干水,装入大碗 , 加适量料酒、生抽、生姜丝,腌渍15分钟 。一方面可更好地去除泥鳅的土腥味,另一方面也可让泥鳅更加入味 。
4、生姜洗净切片 。剥蒜头,蒜瓣不用切片,整个的放进去烧,有的蒜瓣大就切下,一分为二 。蒜瓣和泥鳅烧在一起,味道非常的好 。
5、炒锅倒油烧热,烧到七成熟时,把姜片、蒜瓣放下去翻炒 。
6、把泥鳅放进去翻炒 , 倒料酒,继续翻炒 。
7、倒入适量清水,翻炒均匀,盖锅盖,把泥鳅煮熟 。加适量食用盐、生抽、酱油、白糖,翻炒均匀 。红烧的菜加点糖 , 可更好的把鲜味调出来 。另外,锅内的汤不要烧干,留一些汤汁 。
8、盛出装盘后,面上撒一些葱花 , 家里有香菜的,也可以撒一些香菜 。
泥鳅 ,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而且好处颇多,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泥鳅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暖中益气,醒酒,解除消渴症 。
而且泥鳅富含蛋白质 , 且所含的脂肪较少 , 胆固醇更低 , 还含有一种可助人体抵抗血管衰老的重要物质,即类似二碳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 。是想瘦身养颜,且又想一饱口腹之欲的人士心目中理想的美食,也是“三高人士”的健康选择 。
泥鳅的营养非常丰富,但什么好东西都不能过量的吃,过量的吃是会造成营养过剩的 。
泥鳅的食用禁忌1.泥鳅不宜与狗肉、狗血同食 。
2.螃蟹与泥鳅相克 , 功能正好相反,不宜同吃 。
3.毛蟹与泥鳅相克同食会引起中毒 。
4.泥鳅与黄瓜一同食用 , 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所以二者不宜搭配同食 。
【泥鳅容易得什么病】生活是很真实的柴米油盐 , 一箪食,一瓢饮 。谢谢阅读 , 大家有什么更好的烹饪方法,欢迎在下方评论或留言!如果大家喜欢这篇文章的话 , 希望大家能为我点个赞,并关注我一下 , 最后别忘了帮我分享,转发一下哦!特别感谢!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