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怎么分公母

林蛙怎么分公母,林蛙公的和母的营养价值?根据检测结果看,公林蛙的营养价值高于母林蛙,表现在氨基酸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 。但是食用林蛙并不是重在营养,而是它卓越的药用功效 。药用功效主要存在母林蛙的输卵管和卵巢中 , 这就是母林蛙很值钱的原因 。
两袋林蛙哪一袋是公?每袋当中都有公的,也有母的 。教你如何
分辨林蛙公母方法如下:
1、看大?。?
一般按正常来说同龄的蛙母的个头都比公的要大 。
2、看婚垫
公林蛙的前掌大拇指有一个灰黑色的大疙瘩,左右各一个,这就是婚垫,母林蛙没有 。
3、看肚皮
公蛙的肚皮一般都是灰白色带灰斑;母蛙的肚皮就是红黄色少有斑点 。
4、看前肢
前肢细长的是母蛙,前肢短粗的是公蛙 。
林蛙不产卵怎么办?林蛙不愿意在产卵场内产卵,所以必须在人工控制下,强制在产卵场内产卵 。可选择笼式产卵法和圈式产卵法 。
笼式产卵法用细铁丝或枝条编成笼子,将好的种蛙按雌雄1∶1比例放入其中,然后把笼子放到产卵池中,适当调节水的深度使笼内水深保持在15厘米左右 。产卵笼应放在静水区,远离出水口和入水口,种蛙配对后 , 在水温10℃左右时,7~8个小时便可产卵 。要注意掌握准确的时间 , 及时把蛙卵移送到孵化池,并把产卵后的种蛙取出送往休眠场 。如果产卵池、孵化池与饲养池按统一标准修建 , 可选择中上游的几个池子作为产卵池 。
圈式产卵法在产卵池四周用塑料膜或铁丝网围住 。塑料膜或铁丝网高1~1.5米,向内倾斜45~60度角,或在上端向内折成直角,下端用土压实 。按雌雄1∶1比例投放种蛙,密度为每平方米10~15对为宜 。为了提高配对速度,可再加入10%~20%左右的雄蛙,产卵后也应及时移送卵团和种蛙,如果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按统一标准修建,可将整个繁殖场围起来,便于管理 。
人工养殖林蛙如何提高出母率?林蛙养殖业的主要产品是哈士蟆油 。由于哈士蟆油为雌蛙输卵管的干燥物,所以雌蛙是养殖的对象和目的,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林蛙雌雄比例失调,在商品蛙中雌蛙率仅占30-40% 。林蛙二年性成熟 , 从养殖的第一年到次年七月份才能识别雌雄,无法实行单雌性养殖,只能雌雄混养,提高了养殖成本 。在人工养殖过程中,推行雌性诱变技术,将雌蛙率提高到80%左右,平均增长35%,蛙油的产量由原来养殖1000只蛙产1公斤油,变为养殖650只蛙就可产1公斤油,节省大量饮料 ,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40%以上 。
在两栖类中 , 每个胚胎同时具备发育成雌性和雄性的潜能 , 其性别可以由改变个体发育的条件加以控制,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改变林蛙的个体发育环境 , 使大部分个体向雌性方向发育 。我们在专家的具体指导下 , 从1993年开始,经三年时间的实验研究 , 基本掌握了温控和药剂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把养殖二年的中国林蛙的雌性率提高到78-89%,经鉴定认为是一项人工养蛙的先进的新技术 。近几年又经过实践和改进 , 选定了价格低、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诱变效果好的剂型,目前已由制药厂生产,不久将投入市场 。现将诱变技术概述如下:
(一)温度的控制
实验证明,低温有使林蛙胚胎向雌性方向发育作用,在生产中通过调控水温改变林蛙早期胚的发育条件,主要措施是采取向蛙池灌注凉水,最好是深井水,pH值为5.5-6.5,在池边搭凉棚遮阴,在网棚繁殖场要用90%的遮阳网,将水温控制在12-18℃ 。水温长时间超过20℃,诱变效果不好 , 特别是蝌蚪孵化前期,水温不能超过12℃,但防止水温过低,影响蝌蚪孵化进程 。一般在5月上旬水温不超过12℃,5月中旬水温不能超过15℃ , 6月上旬水温不超过18℃,6月中旬水温不超过20℃ 。
(二)药剂诱导
药剂处理时间要在胚胎发育的尾芽期开始,蝌蚪发育的外部形态为弯月形,所用物是雌性诱变剂 。使用方便,溶于水中,无毒副作用,价格低效果好,每一万只蝌蚪费用不超过20元钱 。投药期间保持池水和饲料中有一定的浓度,同时结合调控温度 , 二者缺一不可 , 使大部分蝌蚪向雌性方向定性发育,雌性诱变效果很好
人工养殖林蛙前景如何?林蛙一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水中生活期和陆地生活期两个不同阶段 。水中生活期一般从9月下旬开始,到翌年4月上旬结束 。林蛙捕食活的食物,主要是节肢动物,其次为蛛形纲和多足纲动物 。目前养殖林蛙主要是人工繁殖和培育林蛙的蝌蚪,经变态发育为幼蛙后即散放到山林中任其自由活动采食 , 待生长发育成熟后(二龄以上)在秋冬季节捕捉加工成商品 。
方法/步骤
1/9分步阅读
(1)场址的选择根据林蛙的生活习性,场址必须建在周围有大面积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地方,而不能建在纯针叶林,尤其是大面积落叶松附近 。场内应有宽1-3米,水深30-50厘米的小溪,全年水量充足,且有几处深水以满足林蛙的越冬需要 。
2/9
(2)繁殖场由一些规格和用途不同的水池组成,其中包括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和变态池,变态池要建在放养场附近,以便蝌蚪完成变态后能立即转入森林中 。产卵池面积以每个20-30平方厘米为宜,矩形 。一般设在上游水渠附近 孵化池以6×4米长方形为佳 。饲养池是数量最多的池子 , 池型以10×4米的矩形池较为适合 , 池深30-50厘米 , 在池内设置3-5个"安全坑",防断水时蝌蚪因干枯而死亡 。坑内衬以塑料薄膜,上压一层土,防止薄膜被冲走 。一般每个繁殖场培育1000万只左右的幼蛙比较适宜
3/9
(3)人工繁殖方法林蛙一年只繁殖一次 。初生后24个月即可达性成熟 , 平均怀卵量为1000-2000粒/只 。达到性成熟的林蛙4月中旬左右解除冬眠后 , 于夜间顺水到下游上岸,上岸后即进入产卵场开始抱对交配 。雌性林蛙产卵后不吃不喝,潜伏于松软的土壤、枯枝落叶下进行半个月左右的生殖休眠后转入森林谋生种蛙可在春秋两季捕捉必须准确掌握时间,4月上旬至中旬是最佳捕捞期 。秋季捕捞最为方便,且秋季林蛙数量较多 。时间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林蛙准备冬眠时最适宜,捕蛙可用麻袋或筐篓 。经过选种后秋季捕的种蛙冬季要集中越冬贮存,可用水库保存法或地窖法越冬 。越冬后的种蛙在水温升至5℃以上时应按1:1的雌雄比例放入产卵笼内 , 放置密度为200-300对/平方米 。装好产卵笼要立即放入产孵池 , 池水深度40-50厘米 。笼子要吊起 , 笼内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 。待抱对产卵后,(产卵最佳期水温为10℃),把同一时期的卵及时拾到同一孵化池,避免生出蝌蚪时发生大吃小现象 。孵化池中放置密度以10-15团/平方米为宜,孵化初期水温要保持6℃以上 。后期为15-20℃最高不能高于25℃ 。一般经过15-20天即可孵化出蝌蚪,刚孵出时可采用高密度放养 , 出生后的第10、20天及30天进行几次疏散,使最后的密度在500-1000只/立方米 。蝌蚪出生5-7天后即可喂食,饲料由豆饼、玉米面、青菜、糠渣等构成,饲料需粉碎加热熟制后饲喂 。前期(7-15天)每天可投饵一次 。在生长高峰阶段(25-30天)应勤投饵,每天喂3-5次到后期(30-40天),蝌蚪消化器官发育完善 , 可适当增加青饲料比重,每天的投饵量为蝌蚪体重的3-5%为宜 。
4/9
(4)蝌蚪期的管理主要是饲喂时应将饵料放在饲料板上,饲料板放置水边,防止将料直接放入水中污染水源,保持水源清洁 。灌水时,水流要缓,以适应蝌蚪对静水的要求 。还要通过调节灌水量调节水温 。蝌蚪日龄达到20-35天的时候新陈代谢旺盛 , 耗氧量高,最好每2-4小时使池水更新一次,以保持水中有较多的溶氧 。此期还要做好天敌防害工作(林蛙的天敌为鼠和蛇)
5/9
(5)变态期的管理此期饲养密度可为5000只/平方米 。变态期是繁殖工作的最后一环节 , 要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要保证变态池水的供应,绝不可断水 。其次要饲料充足,保证昆虫的供给 , 可以通过池中堆放青草、粪肥或灯光诱虫来引诱更多的昆虫,同蝌蚪期一样做好天敌防除工作 。经变态10天左右,幼蛙便离开池塘,沿父母走过的路走进森林 。
6/9
(6)林蛙的加工 林蛙入水后的散居期 , 即九月下旬是其捕捞的最佳时期 。也可在9月中旬林蛙下山时,挖沟拦截林蛙 。将捕捉的雌性林蛙在取油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 。一般是用60℃--70℃的热水中将蛙杀死,然后用绳穿透下颌串成长串,吊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 。7-10天后将干林蛙经软化后即可剥油 。方法是把干林蛙置于60℃--70℃的水中泡5-10分钟,取出装入盆或其他容器用湿麻袋覆盖,置于温暖的室内使皮肤和骨肉变软 。特别注意在干燥过程中要事严防冰冻 。剥油时将蛙头部自颈部向背面折断,连同脊椎一块撕下,将蛙体背面剥开,把油取出 。剔净皮膜,除去黑仔等杂质 , 放于盘中 , 置阴凉通风处晾干,严禁日晒、火烤、炕烘及高温处理,以防走油而影响色泽和质量 , 晾至九成干即可储存或出售,过干色灰白易碎,卖不上正品价 。关于林蛙油的包装方面,包装必须密封,严防虫蛀,用玻璃瓶、铁罐装,切不可用塑料袋、纸装和木盒包装,装入缸、桶也可以 , 喷少量白酒制造出使霉菌害虫无法生存的环境 。然后放阴凉干燥处 。放入容器底部先要垫上油纸,千万不要忘记喷酒 。
7/9
(7)林蛙的生态养殖模式
在果园中养殖,利用果园的天然遮荫效果为林蛙遮荫,果园的四周用防逃网或防逃墙拦好,防止林蛙逃跑及敌害生物的进入 , 再将变态成的幼蛙放养于果园中 。林蛙可以为果树消灭敌害生物,满足生长需要 。林蛙饵料养殖过程中原料的循环利用:养殖黄粉虫主要是用麦麸,黄粉虫所出的粪便的营养价值比原来的麦麸要高几倍,经过简单发酵消毒处理后,再与其它饲料进行配比混合后养猪的效果更佳;养猪所产的猪粪用来养殖蝇蛆;经过蝇蛆的分解后的猪粪养殖蚯蚓;蚯蚓排出的粪便用于果树肥料 。在这样的养殖过程中,饲料的原料得到充分循环利用,是降低养殖成本的主要途径,是理想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果园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最好使用生物农药,这样不会对林蛙造成伤害,并且林蛙以活的昆虫为食,则果园施用农药而杀死害虫不会对林蛙造成影响 。
8/9
(8)林蛙越冬管理
要做好中国林蛙越冬前的准备工作 。可新修越冬池 , 也可利用原有塘坝、水坑越冬,但要将塘坝加大加深,尽量铲除淤泥和杂草,以减少有机耗氧,防止有害气体发生 。要满足中国林蛙越冬期对溶解氧的需要 。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 , 二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但水面冰封后,水与空气的接触被冰隔断 , 空气中的氧不能溶于水中,靠空气补充溶氧的来源断绝了 。很多越冬池内没有水生植物,即使有水生植物,由于山区冰层厚及乌冰 , 直接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 靠永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也不大可能 。所以,越冬期林蛙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窒息而死 。据多年观察,活水越冬池问题不大 , 因自然流水不断,水中溶氧及时得到增补 。所以冬季不会发生成批死蛙现象 。目前,养蛙的越冬池多数为死水(也叫止水)越冬池 。冬天水源干涸,没有活水流经越冬池,溶解氧得不到补充 , 水中含氧量的降低速度逐月加快 。到1月份水中含氧量仅为4mg/L(林蛙正常越冬需要量为6mg/L)左右 。特别是蛙在水的底层越冬,而池水缺氧往往是先从底层开始 , 水中的溶氧量上多下少,对越冬期林蛙的威胁非常大 。解决越冬池溶解氧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一是越冬池蓄水量要充足,秋分前后要蓄满水,水深不低于2.5m 。按越冬蛙每平方米150只的要求,水面面积不能太小 。二是蛙、鱼一池越冬时 , 因蛙、鱼争氧,越冬鱼量应控制在每立方米水体0.2kg为宜 , 比正常放养量减少一半 。并要尽量清除野生杂鱼,以减少耗氧因素 。三是整个越冬期要精心管理,定时观察蛙的越冬情况 。因水生动物对缺氧非常敏感,严重缺氧时(如溶解氧降到3mg/L以下),在冰眼附近可看到剑水蚤、松藻虫、水斧虫、蚜虫等水生昆生 。因此,打开冰眼时,观察水生昆虫是否上游,可作为推断水中溶氧多少的标志 。严重缺氧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注水补氧 。抽取附近的水源(井水、河水、库水、泉水)注入到越冬池中 。二是打冰眼补氧 。冰眼打在深水处,1亩水面打一个宽1.5m、长3m的冰孔 。顺着主风向排开 , 借风力的作用形成水浪,加速氧向水中溶解,以提高补氧效果 。为防止冰眼重新结冰,夜间可用草帘子遮盖起来 。有条件的地方,应人为的控制温度和湿度 。保证中国林蛙安全越冬 。
9/9
【林蛙怎么分公母】(9)林蛙疾病的综合防治 。1)彻底清池 。繁育场所的各种生产用池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清池 。排干池水,每100平方米用8kg生石灰溶于水中后全池均匀泼洒 , 两天之后灌水浸泡10天,然后把水排出 。放养前灌入清水,两天后测定酸碱度,确认酸碱度适合时再放养 。2)药浴放养 。种蛙、蝌蚪放养前要用高锰酸钾药浴 , 使用浓度10~20mg/kg,现配现用,浸洗时间为1小时 。可杀灭体表或鳃部寄生虫和致病菌,增强蝌蚪、蛙体抗病力 。3)调节水质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 , 注意调节水质,保持适当的透明度,使池水活、肥、爽,为蝌蚪和变态的小幼蛙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 。主要方法是进行水体消毒和加灌清水 。4)洒药预防从4月份开始,定期用杀虫类及灭菌类药物进行全池泼洒,预防病害发生 。原则上每半月一次 。目的是杀灭蝌蚪体表的寄生虫及水体中寄生虫的无节幼体,杀灭蝌蚪体表的致病菌及降低水体致病菌的密度 , 改善水体质量 。常用的药物有优氯净、防消散、敌晶等,可根据药品说明书确定施用量 。但是,无论使用何种药物,使用何种方法 , 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林蛙幼体、成体对药物的承受程度不同,施药前必须进行试验,俗称试水,证明无药害或毒性消失后,方可大量用药或放养 。5)注意操作减少碰伤 。蛙的体表容易受伤,受伤蝌蚪和成蛙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染 。因此,在运输、搬运、投放、分散等生产环节中 , 必须小心操作,以免碰伤林蛙 。6)做好检疫工作 。从外地购进蛙卵、蝌蚪或种蛙时,应请有经验的林蛙养殖专家协助做好检疫工作 。同时做到不从疫区购进苗种,不购进有病苗种 , 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