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可以杀甲藻

什么药可以杀甲藻,鱼塘水面呈黄色怎么处理?正常的水体应该是清澈透明的,不过这样清澈透明的水,对于鱼塘养鱼来说,可能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是我们养鱼生产中所说的"瘦水",我们池塘养鱼的水质,一般要求其“肥、活、嫩、爽”,这样的水质,常呈现出“绿豆汤”一样的颜色 。那么鱼塘水面为什么会呈现黄色呢?
(一)造成鱼塘水面呈黄色的原因其实从我们水产养殖的角度讲,这应该是属于水质老化引起的 。也就是说水质不在是“肥活嫩爽”这个状态了 。当然这个时候,水体其实应该也是比较“肥”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还处于“富养化”的状态 。只不过这时水体里的生物构成,相对比较简单,低等的“蓝藻门”,“金藻门”等的藻类,占据了主导地位 。
这些藻类大量繁殖后,不但可使鱼池水体从绿豆汤色,转变成浅绿色或淡黄色外,它们还能大量聚集水面,形成“水华” , 水华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绿、黄、红、褐”色等,而形成这些颜色差别的原因,是由于形成水华的各种主导藻类不同而造成的 。不过它们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 , 以及该如何防治大同小异 。
(二)水体老化的危害①造成水质恶化
这些藻类大繁殖的同时 , 它们肯定也会有大量的死亡,特别是在气温,气压等突然改变时,往往这种情况就会更加严重,这些藻类死亡后,它们的尸体就会在水体里分解腐败,非常容易使水质恶化,并散发出恶臭 , 这样不但危害鱼类的健康生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 。
②造成水体缺氧
除了藻类尸体分解要消耗水中溶氧外,这些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后,会在水体与空气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膜” , 这层膜能阻断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入水中 , 那么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水中溶氧量不足,使水体里的鱼发生缺氧,甚至是出现“泛塘”等恶果 。
③造成鱼类中毒
这些低等的藻类,鱼类采食后一般难以消化 。而且一些藻类本身还含有毒素,如蓝藻门中的微囊藻,鱼类采食后可能就会引起中毒 。当然,这种中毒可能并不会 , 直接引起鱼类死亡,但这种毒素会在鱼体内逐渐堆积 , 当毒素达到一定量的时候,鱼类就会发生死亡 。而当我们食用这种带来毒素的鱼类后,就可能会给我们的健康 , 带来严重的危害 。而且我们在渔业生产中 , 有些人对这些藻类,特别是水华接触到皮肤后 , 还能引发皮肤过敏 。不小心误食这种水,还有可能导致腹泻等 。
(三)养鱼生产中如何防治水质老化①防止水体富养化
水质老化,其实是水体富养化的后时代,当然这种富养化,往往是简单的氮磷含量超标引起的 。那么要防止水体老化,首先就得防止氮磷超标的水体注入池塘 。如不让工厂的废水,生活的污水排入鱼池,减少对鱼池施用化肥,以及不让施用了大量化肥后的农田的水 , 流入鱼塘等 。
当然常年养鱼的老旧鱼塘 , 会产生大量的淤泥,这些淤泥往往由鱼类的粪便,各种水生动物尸体等构成,富含有机质,因此往往也是造成鱼塘,富养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鱼塘进行清淤,是防止水体富养化,必不可少的工作 。另外 , 很多农村都喜欢在鱼塘洗衣服,而洗衣服时用的洗衣粉里面,也含有大量的磷,这也是导致鱼塘水体富养化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都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对水体的危害 。
②水质老化后的一般处理
水质老化往往是水体含有大量的低等藻类,那么要对其进行处理,首先肯定是需要杀灭这些藻类 。杀灭这些藻类 , 一般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粉),溶解后全池泼洒,用量为0.7g/立方米 。杀灭这些藻类后,水体就会变得清"瘦"了,这对养鱼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那么这时就可以对水体,进行重新的施肥培水,当然施肥就只能用腐熟的有机肥了 。
当然,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可将池水放掉4/5以上,然后再重新注入新水 , 这对防止水老立竿见影 。当然同时也应进行施肥培水,对养鱼就更有利了 。
③生物法防治
首先水质老化是由鱼塘内藻类过多引起的,而事实上,有些鱼类是能很好的剩用这些藻类的,如我们常见的鲢鱼,罗非鱼等 , 因此对于水体较肥的鱼塘,应增加这些鱼的放养量 , 那么就可减少藻类对水体的危害 。
不过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浮游动物往往以低等藻类为食,那么要是鱼塘浮游动物丰富 , 水体一般就不会出现老化 。那么从这一点考虑,我就应注意保护水体中浮游动物的数量 。要保护浮游动物 , 除了施用有机肥可直接补充外 。还有一点,那肯定就得减少,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的投放量 。如鳙鱼 。因此 , 在投放鱼种时,我们强调同为滤食性鱼类的鲢鳙,一定要搭配合理 。二者常见的比例应在4:1左右 。
②另外 , 在鱼塘内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可有效降低池塘内的氮磷含量 。这种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 。我们可在池塘内 , 用漂浮物或者网箱,种植一些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作物 。如空心菜,水稻等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 , 借以防止因水体富养化,而引起的藻类大量繁殖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种植这些作物的时候 。种植面积应控制在占水体面积的1/3左右 。
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是现在推广的主要模式,也是将来水产养殖发展的方向 。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有效改善水质 , 增加水中溶氧,使鱼能更好 , 更健康的生长 。而且还能收获,有经济价值的其它产品 , 可谓一举两得,值得大力推广 。
总结,鱼塘水面呈黄色 , 应该是水质老化所引起的,它对水产养殖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应对其进行处理 。水质老化也是水体富养化的一个体现,因此 , 在防治时应主要控制水体的氮磷含量,使水体营养均衡 。而当其危害发生时,则可通过更换池水,以及使用药物杀灭藻类等方法 , 进行针对性处理 。当然,现在更提倡使用生物的方法,来控制水体富养化可能带来的危害 。这样不但能产生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天数茫茫A,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
螃蟹塘团藻如何处理?35℃以上的高温天气来了 。我们经常看到一层油膜漂浮在池塘下出风口的水面上 。各种颜色的油膜有白色、灰色、红色、绿色、蓝色等 。它们是什么?
由于温度上升,池塘中藻相单一,裸甲藻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大量裸甲藻从繁殖高峰进入衰退期,形成红褐色泡沫 。裸甲藻的死亡会产生毒素,死亡的藻类也会消耗底部的氧气 , 藻类的死亡会导致水体变坏 。
建议将“50%过硫酸氢钾复盐”喷洒在整个水池中,清水澄清解毒 , 然后用“活性单硅酸水质调节剂+肥料水EM+藻类种类”培养藻类 , 平衡藻相和菌相 。
裸藻和团藻等大型藻类倒藻 , 大量老藻和死藻被风吹向下方风口,形成一层绿色泡沫 。裸藻、团藻等死亡跟裸甲藻死亡造成的伤害相同,死亡的水藻在底端也会耗氧,造成水质变坏,提议改底、祛毒,再液肥培菌 , 均衡藻相和菌相 。方法同上!
在高温天气,蓝藻大量繁殖,从生长繁殖高峰期进入衰退期,形成一层蓝绿色泡沫 。过量的蓝细菌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水生植物的生长和藻类毒素的产生 。蓝藻要早防止,降低有机肥的应用,养好防止蓝藻 。
用安蓝改底1袋/2-3亩 , 隔天应用藻种200g+降氨灵150-250g=1亩,用水塘侵泡2钟头后泼洒;或者用单硅酸水体调节剂1瓶/5亩塑造有利藻(硅藻),抑止蓝藻生长 。
河蟹、青虾水塘很多的投喂冰鱼 , 鱼油、鱼片等土壤肥力在较低的出风口形成一层白色泡沫 。冰鱼油膜会阻碍水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细菌参与分解时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
高温底部漂浮有机物形成的灰色泡沫 。这也主要是底部材料的问题 。在高温下定期使用“强力底部清洁”约7天可以减少灰色泡沫的产生 。
先加安蓝改底,隔天早上天睛好的 , 再应用「纯水型EM菌」和「降氨灵」(关键成份为芽孢杆菌)等细菌药品协调应用,细化水里过多的土壤肥力 。通常将「降氨灵」(每包500克用2-3亩.米水质)与「纯水型EM菌」(500ml-1000ml亩.米水质)打气活性12钟头 , 晴朗早上泼洒 , 作用更强;第4天应用藻种与水美,配搭液肥培藻,平稳水色 。
泥皮关键有深绿色和棕色的泥皮 。墨绿色泥皮是底栖植物或青苔腐烂上浮,摸着滑腻,不易分散 。黑色泥皮是池塘底部有机质聚集过多,高温上浮 。定期使用安蓝或抑菌底安改底,可以减少泥皮的产生 。
养殖黄鳝经济效益高?黄鳝养殖生产中有哪些常见?。靠梢栽跹乐危炕器且恢治兜老拭馈⒂岣坏乃罚蝗顺莆叭瞬巍? ,对人体可以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 , 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 因此颇有养殖前景,但现在黄鳝的养殖都是规模化、密集化养殖,造成黄鳝不断发?。志突器持械某<膊?,@农人姚弟就给出防治方法 , 仅供大家参考:
出血病
病原:通过解剖和显微镜观察,证实该病是由“气单孢菌”引起的出血?。?对黄鳝人工接种“气单孢菌”毒株,发病症状与原发症状完全相同 , 接种后91小时,黄鳝全部死亡 。剖检可看到病鱼皮肤及内部各器官出血,肝的损坏较严重,血管壁变薄,甚至破裂 。从病理学来分析,这是由于“气单孢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 。
防治:每100千克饲料添加汉宝“出血停”250克,每日2次,连用3天~7天 。/>
水霉病
病原:在放养初期,由于操作不慎,鳝体表受伤而感染水霉菌,肉眼可见到伤处长霉丝 。
防治:一方面立即加注新水,另一方面用食盐和小苏打(前者每百升水加2.5千克,后者每立方米水体用量20克),全池泼洒 , 同时每立方水体用0.2毫升~0.3毫升的“杀菌红”全池泼洒 , 直到病愈 。
体表寄生蚂蟥症
病原:由于蚂蟥(中华颈蛭)吸附在黄鳝体表,引起细菌感染 。病鳝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 影响生长 。用无土法养殖黄鳝时,在池中培育水葫芦 , 对养殖效果是有利的,但易带入蚂蟥(蚂蟥喜躲藏在水葫芦的根部) 。
防治:将病鳝捞起 , 放入“百虫克”溶液(1000千克水加“百虫克”2克),浸浴5分钟~10分钟,按1份黄鳝5份药液浸泡1小时~2小时,能使蚂蟥脱落致死 。如果发现浸浴时黄鳝有颤抖现象 , 说明药物浓度过高或浸浴时间过长 , 应立即将黄鳝捞出 。
细菌性烂尾病
病原:鱼尾部感染产气生单孢菌而引起 。感染后尾柄充血发炎,直到肌肉坏死溃烂 。病鱼反应迟钝 , 头伸出水面,严重时尾部烂掉,尾椎骨外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
防治:运输过程中,防止机械损伤 。放养密度不宜过大 。改善水质与环境卫生条件 。每立方水体用0.2毫升~0.3毫升的“杀菌红”全池泼洒 。用金霉素药液浸洗鱼体,浓度为每毫升0.25单位 。
细菌性皮肤病
病原:病鳝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 , 呈点状充血发炎 , 腹部两侧尤为明显 。游动无力,头常伸出水面 。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形成不规则的小洞,殃及内部脏器而死亡 。5月~9月分为流行季节 。
防治: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原 。保持水质良好,防止污染 。用1千克“鱼康乐”1号添加于100千克黄鳝饲料中掺拌投喂,每天1次 , 3天~7天为1个疗程 。
毛细线虫病
病原:毛细线虫寄生在黄鳝肠道后半部而引起 。发病于7月中旬 。常由于换水不及时或不彻底而感染,虫体呈乳白色 。病鳝减食消瘦 。
防治:用2毫克/升“百虫克”溶液浸浴病鳝5分钟~10分钟 , 用“鱼虫灭”1号以4%的添加量添加于饲料中,投饲1天 。分2次~3次投喂药饵,用药前停食1天 。
棘头虫病
病原:一种隐藏新棘虫在黄鳝的前肠中寄生生活所引起 。虫体白色 , 呈圆筒形,前端略膨大,吻小 。病鳝肠壁损伤发炎,或因大量寄生而引起肠梗阻、肠穿孔 。患此病后,鳝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头大尾小,体质虚弱,严重时引起死亡 。
航尾吸虫病
病原:是一种鳗鲡航尾吸虫寄生在黄鳝的胃中所引起的 。航尾吸虫活体体表光滑,呈圆柱形淡红色,背腹部稍扁平 。病鳝消瘦 , 解剖检查,可见胃中有很多虫体,使胃充血发炎,生长缓慢 。
防治: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原 。
黑点病
病原:复口吸虫后囊蚴寄生在鱼体表皮下组织而引起 。黄鳝发病初期尾部出现浅黑色小圆点,手摸有异样感,随后小圆点颜色加深,变大并隆起,有的黑色小点突起进入皮下 , 并蔓延至体表多处,病鳝停止摄食,直到萎瘪消瘦而死 。
防治:用生石灰清塘 , 消灭病源 。用1毫克/升~1.5毫克/升“藻虫清”液全池泼洒,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 。用0.6毫克/升的“菌藻净”全池泼洒 。
隐鞭虫病
病原:隐鞭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而引起 。其形态与其他鱼类寄生的隐鞭虫不同,它的后鞭毛贴在虫体表的一段 , 和虫体表面构成一条比较明显的狭长的波动膜 。活的虫体在血液中颤动,但很少迁移 。被感染的黄鳝呈贫血状 。全年都可感染 , 以夏、秋两季较为常见 。
防治:用20克~30克/升食盐水或用2毫克/升“百虫克”溶液浸浴病鳝5分钟~10分钟 , 此法可治疗也可预防 。
锥体虫病
病原:锥体虫在黄鳝血液中寄生生活而成 。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大多数呈贫血状 , 鱼体消瘦 , 生长不良 。流行期在6月~8月份 。
防治:用生石灰清塘,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 。用20克~30克/升的食盐水或2毫克/升“百虫克”,浸浴病鳝10分钟左右 , 均有疗效 。
发热病
病原:此病主要发生在运输过程中 , 由于密度大,运输时间长,体表粘膜被水中微生物分解,大量耗氧放出热量,造成水温剧增(可高达50℃) , 使底层黄鳝缠绕成团而死,死亡率有时可达90% 。
防治:在运输前先蓄养,勤换水,使黄鳝体表泥沙及肠内脏物除净 。运输时,在气温23℃~30℃情况下,每隔6小时~8小时彻底换水1次,或每隔24小时,在水中施放一定量的青霉素,用量为每25升水放30万单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梅花斑状病
病原:此病病因不明 。在7月中旬在长江流域一带常发生,病状为黄鳝背部出现黄豆(4320,-13.00,-0.30%)大小的黄色圆斑 。
防治:在饲养池里放养几只蟾蜍 。已发病者 , 可用1只~2只蟾蜍(池面积大 , 可多用几只),将头皮剥开,用绳系好,在池内反复拖几次,1天~2天后即可痊愈 。
痉挛症
病原:该病是目前对黄鳝人工养殖威胁最大的病害 。主要表现为头部极度痉挛,身体成卷曲状,易受惊,且受惊后窜跳严重,常有不自觉的撕咬 。身体表面及内脏器官无炎症 。该病主要出现于鳝苗入箱一周后,常有批量发病,10天~12天后开始死亡 , 直至发病鳝死尽为止,一个月后死亡结束 。此病在养殖过程中较常见 。
防治: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但如严格按照苗种采集技术采集、运输苗种,严格实施日常管理措施 , 可杜绝此病的发生 。
【什么药可以杀甲藻】以上都是黄鳝养殖中经常会出现的疾病,而造成这些疾病的原因很多 , 比如鳝池消毒不到位、有害物质过多等 , 所以在平时除了要学会如何治疗这些疾病之些,还要注意预防,才能使黄鳝养殖效益得到提升 。
怎样才能做到让鱼少生?。?/h3>悟空,你问“池塘养鱼怎样才能做到让鱼少生病,鱼病的预防措施有……”
本作者认为你应对你已有池塘进行大规模、大范围消毒才能做到让鱼“少生病”,不生病成长 。由于鱼类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作的结果,而是外界条件和内在的机体自的抗病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是环境、鱼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养鱼疾病的预防控制中本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具体包括:
(1) , 彻底清池:
清池包括清除池底污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 。育苗池、养成池 。育苗池和越冬池一般都用水泥建成,新水泥池在使用时一个月左右就应灌满清的水 , 浸出水泥中的有毒物质,浸泡期间应隔几天换一次水,反复浸洗几次以后才能使用 。已用过的水泥池 , 在再次使用前只彻底洗刷,清除池底和池壁污物的才能使用 。再用1/1000左右的高锰酸钾或漂粉精等含氯消毒剂溶液消毒,最后用清洁水冲洗,就可灌水使用 。经过一个养殖周期的池塘,因在底泥中沉积有大量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质,形成厚厚的一层黑色污泥,这些有机质腐烂分解后,不仅消耗溶解氧、产生氨,亚硝酸盐和琉化氢等有毒物质,而且成为许多种疫病体滋生基地 , 因此应在养殖的空闲季节即冬或春季将池水排干,将污泥可能地挖掉 , 放养前再用药物消毒 。
消毒时应在池底留有少量少,盖过池底即可,然后用漂粉精20~30/米3或漂白粉50~80/米3 , 或生石灰400克/米3 , 溶于水中后均匀泼洒全池,过1~2天后灌新水 , 再过3~5天后就可放水 。
(2),保持适宜的水深和优良的水质水色:
①水深的调节:在养殖的前期,因为养殖动物个体较小 , 水温较低 。池水以浅些为好,有利于水温回升和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 。以后随着养殖动物个体长大和水温上升,应逐渐加深池水,到夏秋高温季节水深好达1.5米以上;②水色调节:水色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这些水色一般以硅藻为主 。淡绿色或绿色以绿藻为主,也还适宜 。水色变为蓝绿、暗绿、则蓝藻较多;水色为红色可能甲藻占优势;黑褐色,测溶解或悬浮的有机物质过多,这些水色对养殖动物都不利 。透明度的大小 , 主要说明浮游生物数量的多少,以40~50厘米为好 。③换水:是保持良水质和水色的最好办法 。但要适时适量才有利于鱼类的健康和生长 。当水色优良、透明度适宜时,可暂不换水或少量换水 。在水色不良或透明度很底时 , 成养殖动物曾多时,则应多换水、勤换水 。
(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放养的种苗应体色正常,健壮活泼 。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和饵料状况 , 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等,决定适宜密度,切勿过密 。
(4) , 饵料应质优良适:质优是指饵料及其原料绝对不能发霉变质,饵料的营养成分要全 , 特别不能缺乏各种维生素和矿质物 。量适是指的每天投饵量要适宜,每天的投喂量要分多次投喂 。
(5),改善生态环境:人为改善池塘中的生物群苗,使之有利于水质的净化,增強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抑制病源生物的生长繁殖 。如在养殖水体中使用水质改良剂 , 益生菌、兴合菌等 。
‘ (6),细心操作:在对养殖鱼类捕捞、搬运及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细心操作,不使鱼类受伤,因为受伤的个体最容易感染细菌 。
(7),加強日常管理防止病原传播:①对生病的和带有病原的动物要进行隔离;②在生病的池塘中用过的工具应当用较大浓度的漂白粉、硫酸铜或猛酸钾等溶液消毒,戒在強列的阳光下晒干,然后才能用于其他池塘 。有条件的也可以在生病池塘中设专用工具;③对病死或无可救药的鱼,应及时捞出并深埋他处或销毁,切勿丢弃在池塘岸边或水源附近,以免被鸟兽或雨水带入养殖水体中;④已发现有疫病的鱼在治愈以前不应向外移殖 。
(8)药物预防:水产养殖动物在运输之前或运到之后,最好选用适当的药物将体表携带的病原杀灭 , 然后放养 。一般的方法是在8克/米3的硫酸铜或10克/米3的漂白粉或20克/米3的高锰酸钾等溶液内浸洗15一30分钟,然后放养 。在饲养动物的池塘中,于生病居节到来时,针对某种常发疾病定期投喂药饵或全池泼洒药物也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
(9) , 人工免疫:对一些经常发生的t害严重的病毒性及细菌疾?。勺鋈斯ひ呙纾每诜?浸洗或注射等方法免疫接种 , 让鱼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增強鱼体对特定性疾病的抵抗能力 , 如草鱼在接种草鱼出血病灭活鱼后将产生较強的抵抗能力,降低草鱼出血病的发病率 。
(10),先育抗病力强的种苗:利用某些养殖品种或群体对某种疾病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力的原理,选择和培育抗病力的苗种作为放养对象 , 可以达到防止该种疾病的目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从生病池塘中选择始终未受感染的或已被感染的但很快又全愈了的个体 , 进行培养并作为繁殖用的京体,因为这些动物本身及其后代一般都具有了免疫力 。
水产养殖中ph过高了怎么办?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PH值是衡量水质的指标之一,通常来说,PH值在7.5-8.5之间是正常的 。当然PH值一天当中也是有变化的,太阳出来之前,PH最低,下午3-4点PH值最高,波动0.5-1之间 。
根据你的问题来看 , 你这边主要是想解决PH过高的问题,那么我先来了解一下PH过高会有什么危害:
1,过高的pH会腐蚀鱼类的鳃,造成鱼类呼吸障碍,长期易导致鳃发生组织病变 。
2,水体pH过高,水体中氨氮以分子氨的形态存在的比例大幅增加,当pH超过9.0,分子氨的含量大于35%(水温大于25度时),极大地增加了氨氮的毒性,最终影响养殖动物生长 。
既然PH过高有这么严重的危害,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呢?解决办法如下:
1,换水,对水源充足,水质条件好的池塘 , 可以通过换水的方式来降低养殖水体的pH 。
2,控制藻类活动 , 可以选择硫酸铜等杀藻药物杀灭部分藻类或者使用聚合氯化铝等絮凝剂沉淀藻类,通过降低池塘藻类的丰度来降低光合作用对CO2的消耗,从而控制pH的升高 。
3,使用微生物制剂,加速有机物的分解 , 通过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CO2,提供更多的CO2来源,缓解CO2平衡体系的正向移动,减少OH-的产生,同时利用某些益生菌种类和藻类在营养上面的竞争关系,来抑制藻类活动,减少对CO2的消耗 , 降低pH 。实际操作中可使用EM菌和红糖等营养物质一起使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来加速水体有机物的分解 。
4,使用化学方法中和水体中的OH-,主要有醋酸(醋精)及柠檬酸,溶解后泼洒到养殖水体,利用酸直接中和水体中的OH-来降低水体的pH,这种方法多用于水体pH过高,急需处理的情况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