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水浓什么

水产养殖水浓什么 , 水质对养殖业的影响有哪些?之前我写过相关水质的文章,关注我的朋友应该都已经正确认识到水质的重要性,今天我在给题主回答一下??
养鱼先养水,这是水产养殖业大家公认的养殖核心技术,没有谁能不通过养好水而把鱼养的特别好,哪些水养的好的基本就成功了一半 。为什么养水这么重要呢?其实养殖业里所说的养水归根朔源就是培养一池藻相丰富、产养充足、能顺利处理氮循环的水 。
鱼类呼吸对氧分需求大,水里面的氧分70%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其次才是空气溶解氧带入 , 就因藻类的光合作用提供了水体里70%的溶氧,从而奠定养水在水产养殖的重要地位 。
知道藻类的作用后,后面分四点去学习认知水质:
1、藻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2、如何培水(培藻) 。
3、如何稳水 。
4、如何通过水质指标来判断水质 。
接下来的篇幅里我们逐个剖析这四个要点:
藻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 , 非生物部分)
藻类的主要生态作用:
1.在有光照和营养盐满足条件下,藻类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产氧,为水体增加溶解氧 。藻类的光合作用只能在满足光照和营养的条件下进行并仅限于白天有光照的上中层发生,夜间或白天但透明度低的中下层缺少光照就不会发生光合作用(注意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不产氧) 。
2.作为生物 , 藻类也要自身呼吸 。(藻类的自身呼吸作用无论白天黑夜都要进行),除非藻类死亡 。有人认为藻类夜间不怎么耗氧,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藻类不管白天黑夜都要耗氧,如果不耗氧,它就会死掉,因为它是生命体 。
光合作用只有在白天有光照的水层才能够进行,一般池塘水越深、水越浓(透明度低),白天有光照的水层相对比例低,整个水体光合作用的效率越低,因此水深水浓的水体底部更容易缺氧,因藻类和菌等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耗氧 , 昼夜变化,周而复始,故水体中的溶养含量呈现相当明显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 , 简单的说 , 溶解氧昼高夜低,上高下低 。
3、藻或光合细菌光合作用吸收而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盐 。(因为氨氮、亚盐本身就是藻类的肥料—氮肥),光合作用吸收氨氮、亚盐的过程就是净化水质的过程 。
4、微型藻类是浮游动物的饵料,浮游动物又是某些养殖动物的天然饵料,所以尽量提前培藻,让浮游动物繁殖起来
5、藻类的正常增长繁殖过程对弧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6、适度的藻类形成一定的水色和透明度 , 有一定的隐蔽作用(例如天敌和阻温) 。
上面所述的六个作用中,其中正面作用增氧、净化水质、抑制有害微生物,但有一个负面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溶解氧 。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彼此消长,直接影响水环境质量 。
如何培水
培水是水质调整中不好把握的部分,没有固定可用的模式,灵活多变,每个鱼池自身条件、营养物质、外源水条件等等因素制约,只有不断的熟悉特定鱼池的秉性,有针对性方案,才能培育出一池好水 。
1,如何看水的肥瘦
2,如何培育良好的藻相
3,常规肥水步骤
4 , 如何稳水
5,水的肥瘦,指的就是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 。容易来肥的原因将是培水章要掌握的重点 。
浮游植物反应的水色可以判断池水肥度,肥水具有肥、活、嫩、爽4个特点 。
①肥是指池水中饵料生物丰富,水色淡浓适中 。
②活是指水色一天内有变化(一日三变) 。
③嫩即水肥而不老,池水颜色鲜明,不发灰发暗 。
④爽即水质清爽,透明度适中,溶氧量高 。
水的肥瘦可按透明度区分和浮游生物种类区分 。按透明度来分:①瘦水(透明度>50cm)②一般的水(透明度大于30cm小于50cm) 。③肥水(透明度小于30cm) 。因透明度受诸多因素影响,并不能真正意义判断 , 又有了浮游生物种类即水色来区分肥瘦:①瘦水:水质清淡,呈浅绿色,透明度大,浮游生物量少 。②肥水:水色呈黄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适中,水中浮游生物多以硅藻、绿藻、金藻为主 。③较肥的水:水色呈草绿色 , 浑浊度大 , 水中多数是浮游植物 。
学会了判断水的肥瘦,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在以后实际操作中益处多多 。
如何培育良好的藻相?在进入前我们先认识藻相 。藻相是指水体中藻类的品种和数量 。养殖追求的是以硅藻、小球藻、绿藻为主,以这些品种为主的藻相健康 。关于藻类的分类主要有硅藻门、绿藻门、黄藻门、裸藻门、轮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等
藻类的繁殖发展需要的营养盐包含C、N、P、钙、镁、铁、硫、钾、钠等等元素 。水体里有了这些能满足藻类需求的比例同时光充足,藻类就会正常生长繁殖 。以此总结出藻类大量繁殖的三个条件是:①充足阳光;②充足营养盐;③含量充足均衡 。依据这三个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晴天培藻效果好于阴雨天 。可根据生产期间投喂适当调整施入的营养盐,适时施入一些微量元素对水体微量元素消耗的补充 。
藻类还有另一对环境的特性是不适合在酸性环境下生存繁殖,即PH太低不利于培藻 。
目前广大的养殖户都在采取施肥培藻的方式 。肥水能增加水中多种营养元素,促进微生物和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进一步促进浮游动物的繁殖,从而为鱼提供天然饵料 。
肥水培藻就得关注认知什么样的肥用来肥水培藻好 。目前水产用肥有:有机肥(即采用发酵家畜类粪便或菜籽粕与适量化肥混匀包装上市);渔肥(以硅酸为主适当添加微量元素的肥);氨基酸渔肥因有机渔肥含有有机质高,加重底部负荷,易导致底部败坏,发热发臭,虽然它具备肥水功效,但弊大于利,不建议养殖中使用 。
硅酸盐渔肥是迎合硅藻繁殖对硅酸盐需求而开发生产 , 硅藻对其利用率高,养殖中作为追肥效果比较好 。
氨基酸肥是全水溶、无沉淀、含藻类必需营养成分,通过螯合易被藻类吸收,低温效果好 。目前传统化肥肥水合有机渔肥已逐步被淘汰 。(但还有不良厂家以蒙骗方式水产并销售)氨基酸肥水和渔肥个人认为各有长处,氨基酸肥低温、阴雨天效果好,作基肥效果好,来肥快,但代价相对比较大,渔肥养殖中作为追肥稳水效果好,代价低廉 。
根据藻类对C、N、P和微量元素的需求比例特性 , 总结养殖中后期不能认为补充含氮肥料 。因P极易沉淀,所以个人认为不管用哪种肥都需适量添加磷肥(除磷酸盐含量高鱼池),每次追肥都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不可过量使用 。
常规肥水步骤
进水:用80-100目筛网套进水口,过硫野杂鱼和鱼卵,否则杂鱼和鱼卵进到池塘会给养殖带来隐患 。
消毒:水进到目标水位后,用消毒剂消毒,消除杂菌 。
解毒:消毒后第二天或间隔二天用解毒药品全池泼洒,清除消毒药残留,络合重金属,利于藻类培养 。
施足基肥:施足基肥是为了满足藻类在池塘初次繁殖发展,保持充足的肥水,满足天然饵料的繁殖 。
科学追肥:
①藻类的新陈代谢会导致因消耗营养物质减少,为了藻类的持续稳定,所以以水色和透明度为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少量补充营养 。
②因滤食性鱼类以天然饵料为主的鱼类的摄食速度广超过藻类的繁殖速度时,需依水色变化定期或不定期追肥 。
肥水管理应遵循:低氮、高磷、高钙、弱碱性来调节,每次施肥量少量多次的原则
下肥不容易来肥的几个原因:
PH过高过低
1,总硬度、总碱度低
2,浮游动物过多
3,池塘缺少藻种
4 , 池塘浑浊度大
5,塘底有青苔、泥皮
6,用药过度频繁
如何稳水
当培育出一池良好的水质后,如何稳定这池好水质是大家都在生产中遇到和想处理把握好的一件事情 , 只有稳定的好水质,水产才可持续并顺利进行 。
现实中保持菌相平衡,从而营造稳定水质是目前常用的手段 。合理的藻相和菌相的调控技术是调水的关键 。菌相水产中的重要性便呈现出来 。前面我们了解了藻,下面接着了解菌相 。
菌相提的就是水体中菌类的品种和数量 。如何藻相一样,一个养殖水体中优良菌相其实不仅仅全是有益菌,有害菌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
菌相的生存条件:
①每种活菌都有其生存需要的氧化还原电位 。有些相对比较高 , 有些相对较低 。例如硝化菌和光合菌要求就比较高,但当底质处于恶化,水质不好时,这个水环境都处于还原态,这个时候,这两种菌根本无法存活 。这个条件下用不可能出的了效果 。乳酸菌所需的氧化还原电位(粪肠球菌、EM菌),如果刚刚用过强氧化剂,接着就用乳酸菌就不可能有好效果 。②CN比是细菌繁殖的基本营养,每种所需营养不一样 , 有益菌适合C:N高的水体,弧菌适合C:N低的水体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培菌时会适量加入红糖的原因,通过改变碳、氮比来调节活菌菌相,光合菌需要氨,乳酸菌需要短链碳源 。这个需求我们不仅需考虑与活菌搭配使用的肥水产品的营养是否适合活菌,同时也要考虑水体和底部营养是否会影响活菌繁殖 。③不同的菌种对于溶氧的要求不一样,雅宝耗氧,乳酸厌氧(所以在藻类光合作用强的正中午用效果打折扣) , 根据以上几个因素对活菌的制约 ,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因素适当有目的针对性的调控选择菌种 。
活菌的作用:
①分解作用,分解有机物 。
②以菌克菌(利用活菌产生的代谢产物里的抑菌成分让有益菌成为优势菌群,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减少病害) 。
③有益菌能形成生物絮团,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
在养殖过程中最常用的是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菌、EM菌、硝化及反硝化菌 。每个菌都有自身特点,只有了解它们的特点后,以后在养殖过程中才能选择对所用的菌种并用好它 。
芽孢杆菌特点:①耗氧 。②强势分解池塘有机质快 。③生命周期短,来得快去的也快,从下塘到衰退3-5天(用芽孢3-5天整体衰退 , 池塘菌相将出现一段脆弱的空白期,然后缓慢恢复菌相) 。正是这段时间给有害菌繁殖创造了时间,菌相的不稳定直接影响藻相不稳定变化从而出现转水、倒藻(水体中藻类由于天气异常或营养缺乏等原因,出现的大规模死亡现象俗称倒藻),为规避因使用芽孢出现此类问题建议用芽孢3天后少量适当补充光合菌、EM菌以此促进菌相迅速恢复 。总结用芽孢时要晴天,并三天类没有持续阴雨,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充足溶氧 。使用后注意菌相修复 , 芽孢在有机质含量高池塘效果显著,清瘦水质不宜使用 。
乳酸菌特点:1、讲解PH 。2、不耗氧(厌氧)、不受天气制约 。3、改善胃肠道功能 , 提高消化吸收,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4、适合氧化还原电位低的环境、5、有一定杀菌作用 。6、与光合菌抗拮 。
光合细菌特点:1、降氨氮效果好(固氮作用)—中后期光合菌比较多 。2、低温、阴雨天不宜使用 。3、与施肥同用可控制肥水过度(光合菌是除芽孢外对蓝藻抑制作用最好的) 。4、不适合PH过高过低(7.8—8.0之间) 。5、光合菌个体性适合做鱼苗饵料 。6、生长繁殖来得慢,持续时间长 。7、与乳酸菌和硝化菌抗拮 。
EM菌是复合微生物菌种 。组成微生物多包含光合、乳酸、酵母、放线菌群、发酵系(醋酸杆菌、因菌种多样适合用于维持平衡菌相,水产全程使用) 。
硝化、亚硝化细菌特点:1、耗氧 。2、不易活化、增值慢 。3、亚盐偏高环境易生存 。
PH是酸碱度指标,是水体中氢离子活性的负对数 。
藻类酸性环境生存繁殖,为了更好培育藻类PH:
PH淡水6.5—8.5(最佳7.5—8.5),海水7.0—8.5;PH日正常变化范围1-2,若超出此范围表明水体有异常情况 。PH值低于4.4,鱼类死亡率2%-20%,PH低于4以下全部死亡;PH高于10.4,死亡率可达20%以上 , PH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死亡 。
症状:1、PH过高,鱼类碱中毒,体色发白 , 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 , 鱼鳃部大量分泌物,水体中许多死藻,易引起呼吸机能发生障碍窒息死亡 。
PH低于6.5时,降低载氧能力 , 引起鱼组织内缺氧,有时水体溶氧量正常,鱼也有浮头现象,PH过低新陈代谢强度降低,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等 。
PH与二氧化碳的关系: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氢离子,溶解的越多产生的氢离子越多,氢离子浓度越高,PH越小 。
调控措施:PH过高,换水控藻 , 用有机酸解毒 , 用醋酸强制降解,用乳酸菌调控 。PH过低 , 换水时用石灰兑水泼洒 。
PH变化——变化不大说明细菌藻类处于平衡 。
PH变化越来越大——微生物活性降低,应考虑提高微生物活性;
PH变化越来越低——藻类在老化,应调节藻类 。
PH为什么早晚会有变化幅度:引起PH变化根源时二氧化碳的消长 ,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PH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浓度上升 。
钙对PH的缓冲
NH2-N
氨氮:是指水体中以游离(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水体中氨氮含量指的就是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
养殖过程中氨氮产生于鱼类的排泄(含氮有机物分解成氮)—鱼类的含氮排泄物中80%-90%为氨氮,微生物和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二级产物 。
氨氮含量超过0.2mg/L时,氨氮超过2.0mg/L出现中毒 。
氨氮对鱼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缓慢,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对氨氮比较敏感 , 当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急性氨中毒表现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直至死亡 。
中毒时间: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昼夜之分,没有天气好坏之分,多存在于成鱼池,高密度高产池,不便于换排水鱼池 。
中毒症状:氨氮中毒,鱼群浮头不明显,呼吸急促、乱游、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游动迟缓、体暗、鳃乌、口腔发紫,最后活力丧失,下沉水底死亡 。
增氧无效,开启增氧机 。
氨氮和PH:氨氮对水生物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中毒性比铵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鱼池水的PH值水温密切相关 , PH值越高氨氮毒性越强 。
氨氮和亚盐的关系:水中的氨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亚硝酸盐 。
氨氮超标处理:同化、异化、转移,1、解毒2、抗应激3、光合菌4、培育藻类5、让氨氮转化6、开增氧机爆气7、控制投饵 。
亚盐怎么来的?
池塘有机物缺氧状态下分解生成,是氨转化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氮循环阻断)
危害:亚盐对鱼虾毒性,使鱼类血液输送氧气能力下降,使血液中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导致鱼生理性缺氧,鱼厌食严重 , 出血病 。
怎么控制:
1、勤改底,提高溶氧
2、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来控制
3、提高溶氧 , 加快硝化
4、培育藻类 。
溶解氧
鱼为什么离不开水,因为水体是含有能满足他呼吸生长需求的氧分,因鱼独有的呼吸系统 。
溶氧的来源:
1、空气的溶入
2、藻类的光合作用
3、机械增氧
4、外源水流的带入 。
在养殖过程中水体的溶解氧主要来之藻类的光合作用占到80%左右,机械增氧占比10%-15% , 空气溶入占比不足10% 。
溶氧的消耗:养殖水体鱼类消耗占10%-15%,即使密度很大也只占20%不到,其余的溶解氧绝大多数是被有机质通过微生物分解消耗掉了,底层消耗了,藻类在无光的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反过来也要吸入氧气 , 一些其它的生命体(原生动物 , 浮游动物等)也要消耗一部分 。
如何提高溶解氧:藻类光合作用受光照和水体透明度的影响特别大,光照(晴阴)人所不能改变,所以着重于水体透明度至关重要(比如使用一些提高透明度的药品),其次是减少溶氧的消耗(有机质)-可用乳酸菌内服让鱼充分消化吸收转化饲料 , 进而减少有机质排入水体 , 投入微生物制剂分解有机质残饵粪便,使用底改氧化底层耗氧因子
连续24小时中 , 16小时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时间不低于3mg/L(对鲑科鱼类和冰封期不低于4mg/L) 。溶氧高于12mg/L表示氧气过量,此时易得气泡病 。
当溶解氧太低时鱼会浮头,藻类死亡 , 生态系统会出现灾难性的崩溃 , 足够多的溶氧可一直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提高饵料转化率 。溶解氧不足原因:1、密度过大2、藻类过少3、有机质过多
从实际养殖情况来看,缺氧主要是底部缺氧,主要是底部有机质过多和高温期间水体出现温跃层造成,所以溶氧管理思路
硬度
水的硬度也叫矿化度 , 是指溶解在水中的钙盐和镁盐含量多少,含量多的硬度大 , 反之则小 , 养殖水体总硬度是以碳酸钙当量标示水体的总硬度和水体生产力 , 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关系密切 。0-75mg/L为软水,75-150mg/L为中硬度水,150-300mg/L为硬水,大于300mg/L为高硬水,最适宜200mg/L 。当水体硬度低时,不易来肥或肥水后倒藻快 , PH早晚变化大 , 鱼生长慢 。养殖水体的硬度管理是指水体钙、镁、铁离子的管理 。水体硬度不但影响水体的稳定性及对虾的脱壳、固壳有重大意义,养殖过程是水体硬度降低的过程 。水体和虾对钙镁铁的吸收不断增加,很多时候虾生长慢,软壳都是硬度不足引起,所以养殖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补充水体硬度,增加硬度方法:石膏粉、沸石粉、石灰等;
总碱度80—120mg、L比较好
这是整体水质不管前期,中期后期,都需要重视的相关水质问题知识 ,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这种情况的话可以打抗生素类消炎药比较合适 , 还可以外用百多邦或者红霉素等药物 。有脓液还需要清创,把脓液都去除,这样没有脓液以后才会好起来 。脓液可以选择双氧水清洗消毒,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碘伏消毒 。不能碰水洗澡 。平常的时候尽量少动 。
有哪些遇水会放热或燃烧的天然物质?首先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
放热可以分为释放反应热和溶解热两种 。反应热是指体系在等温、等压过程中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溶解热是指一定温度及压力下,一定质量的溶质溶解于溶剂中产生的热效应 。简单讲,反应热是指发生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而溶解热是指溶解时所释放的热量 。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任何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叫燃烧 。氧气是燃烧反应中最常见的助燃物 。
遇水释放溶解热的有:
1. 浓的强酸,如浓硫酸,浓高氯酸等 。
2. 强碱,如氢氧化钠 , 氢氧化钾等 。
3. 一些无水盐,如无水氯化锂,无水氯化锌等 。
遇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的有:
1. 碱金属中的锂、钠、钾、铷、铯等和碱土金属钙、锶、钡金属单质,与水反应释放大量的热 , 生成的氢气随即燃烧 。
2. 碱金属的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还有超氧化物,如氧化钙(生石灰),氧化钠,过氧化钠,氧化钡,氧化锂等 。主要是生成它们对应的氢氧化物而放热 。
3. 非金属单质,如白磷能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在水中燃烧
4. 其他化合物 。如金属碳化物如碳化钙(电石)遇水生成可燃的乙炔而燃烧 。磷化锌、保险粉(低亚硫酸钠)金属氢化物(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钙等)与水接触也产生氢气而燃烧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遇水分解放出高热并分解出氢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硫,而氢气易燃 。很多性质活泼的有机化合物能与水发生剧烈的(水解)反应,甚至燃烧 。
所以 , 自然界常见的遇水放热的有生石灰(氧化钙) , 还有白磷(鬼火即是此物作祟) 。
友情提醒:遇水燃烧物质起火时,不能用水灭火 。应用沙土灭火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
我是生物化学唐博士,欢迎关注我,我非常乐意回答您有关生物化学方面的各种疑问!
水养花卉用哪些肥料?大家好,我是顶哥!13年园林从业经验,专业工程师,欢迎关注我,为您分享专业观点 , 了解更多园林绿化知识!
水养花卉一般叫做水培 , 是室内植物种植的一种常用方式 , 大多数花卉都是可以采用水培种植 。
水培花卉选什么肥料水培花卉施的肥料都是专门配置的营养液,里面含有各种元素,比如常见氮、磷、钾等,这种营养液不适宜自己配置 。
何时施肥水培花卉施肥的时间要看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花卉的长势
长势弱 , 缺肥的,当然需要实时进行追肥,施肥时一定要控制好浓度,严格按照营养液说明的浓度比例来稀释 , 少施勤施 。
2、温度
温度超过30°和温度低于5° , 植物大多数处于休眠状态或停止生长,这个时候不能施肥,其它温度条件下,要参照植物种类,长势和季节来进行施肥 。
3、季节
水培花卉施肥一般在春秋季节,冬夏季节不宜施肥,如果确实需要施肥,可少量喷洒叶面肥 。
肥料浓度如何控制水培花卉的施肥浓度一定要严格按照营养液说明的浓度比例来稀释后添加 , 不可任意调配 , 否则会对花卉造成伤害或致死 。
不同植物的长势所需要的肥料浓度时有区别的 。
有些长势好,喜肥的,肥料浓度可以高一些,有些长势不好 , 对肥料需求不大的 , 浓度要稀 。
肥害如何处理水培花卉肥料施肥浓度过高或施肥时间不对,就会产生肥害 。
花卉叶面无光泽,柔弱无力,根系腐烂发臭,这种状况就是肥害的特征,一般都是由于施肥不当造成的 。
解决办法:将花卉容器中的水倒掉,重新换清水,并将腐烂的根系剪掉 , 去掉一部分枝叶后放置在阴凉处养护,需每天换1次水,并跟踪检查花卉根部是否继续腐烂病变,及时清理 , 直至新根发出 。
水培花卉施肥一定要选相应营养液,选择合适的时间,并按照严格的浓度比例稀释后才能使用 , 使用后要随时观察花卉的反应,看是否发生肥害 , 如若有,应及时进行换水处理 。
以上仅是我个人看法,欢迎在评论中分享交流不同的观点!
[原创内容,头条首发,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样的水质可以养鲟龙鱼?鲟鱼的人工养殖虽有百年历史,但在我国还是个新兴产业 。由于鲟鱼身体各部分都能食用且味道鲜美独特,因此养殖鲟鱼能够获得较高的效益 。网箱养殖 网箱养鲟是利用大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 , 结合网箱内小水体等特点进行密集养殖 。一般选择山谷型水库等水域 , 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平均水深达12米 。一、网箱设置规格5米×5米、4米×4米 , 网衣是聚乙烯结构,网目大小视放养鲟种的规格而定,以不逃鱼和有利于水体交换以及底网片不漏饵为原则 , 网箱设置应选择水质
鲟鱼
条件良好水深8米以上的地方,同时还应具有微流、避风、向阳和水面宽等条件 。大型水库应选择适宜的库湾设置网箱,小型水库应选择离库坝不远地方设置 。二、苗种放养4月中旬把网箱设置好,网衣经库水浸泡已无粗糙感,以减少入箱的鱼种由于环境的改变惊恐窜游,从而被网衣擦伤的机会 。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水温10-15℃左右,是适于鲟鱼的最佳生长温度 。放养规格越大越好,一般为每尾75-150克,放养密度是40-50尾/平方米 。鱼种入箱前用3%-4%的盐水消毒,运输水与水库水水温相差不超过5℃ 。三、饲料投喂可用人工配合颗粒料,要求蛋白质含量42%-45% , 主要原料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颗粒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要高,保持半小时以上 。鱼种入箱后应停止投饵2-3天,以便鱼种适应环境,2-3天后开始投饵 , 刚开始投喂需少量多次 , 进行诱食 。饵料粒径应随着鱼体的增大适时调整,以达到适口为宜 。每天早中晚各投饵一次,鲟鱼有夜间觅食习性,夜间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箱内鱼体重的2%-4%,同时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 。四、日常管理要安排专人守护,坚持早中晚巡箱检查 。每次喂完鱼后一小时要提箱检查吃食情况,调整投饵量;发现箱内有上浮死鱼也要提箱检查并捞岀箱内病鱼死鱼 。每10天左右要清洗网箱 , 除掉网衣上的杂物与附着过多的藻类,保持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随着鱼体增长要及时调整密度 。每月换置一次网箱,换置时采用套置法,即先把要换入的网箱经过2-3天的浸泡后把它套置在要被换岀的装有鲟鱼的网箱外面,并固定好,然后要小心地把要换岀的网箱解开拉岀水面 。把换岀的网箱冲洗干净修补好,以备换用 。注意如果进入高温季节则尽量避免倒鱼,以免造成损失 。五、鱼病防治网箱下水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浸泡处理,提前7-10天下水,鱼种入箱前用3%-4%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 , 每隔15-20天每箱用生石灰2-3公斤,化水泼洒箱体及近旁水域,每天1次,连续3天 , 同时在网箱内四个角用漂白粉与敌百虫穿插挂袋(掌握好漂白粉挂袋的浓度) 。消毒时提起网箱四角,减少水体,提高药物浓度,观察应激反应 , 待岀现应激时放下四角 。池塘养殖 鲟鱼属大型鱼类,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和适应能力强,在池塘养殖中应
鲟鱼
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一、池塘条件鲟鱼养殖池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区域 , 交通便利且通讯设施齐备 。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2-3米,水质较稳定,水体溶解氧值高,最好在5毫克/升以上 。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坡降 , 配备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并设置饲料台 。二、清塘消毒放苗前半个月,池塘进水15-20厘米,用100-150公斤/亩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以消灭水中有害生物;池塘浸泡3-4天后把池水排出池外,再进水浸泡池底,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过滤;用15-20公斤/亩的茶子饼清塘消毒,消毒前先把茶子饼打碎并用水浸泡1天后,全池泼洒,可以杀灭池塘中的鱼、虾和鱼虾卵 , 清塘后的茶麸留在池中做肥料 。放苗前10天,池塘加水到70-80厘米深,再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三、培养浮游生物放苗前7-8天 , 按照每亩池塘准备50公斤干鸡粪,且鸡粪浸泡2天 , 最好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再去除杂物(过滤)后,全池泼洒 。过滤物用纤维袋包扎好后 , 放到池塘中的下风口处,继续做培养浮游生物的肥料 。四、苗种放养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鲟鱼苗种,体长在20厘米以上为好 。一般大规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为400-600尾/亩 。放苗时间既要考虑水温适宜 , 又要考虑成鱼上市 。苗种运输前1-2天应停止投喂,运输时选用38×82的聚乙烯包装袋,在袋中加水3/5,并用冰块将水温调节到12-15℃,每袋放入体长20-30厘米的鱼苗20尾,包装后运输 。如果运输时间在8小时以内,可以用水车运输,但要随时注意运输途中的水温变化,效果也很好 。放苗前2天应先试水,用相同规格的鱼苗10条左右放入网箱中,观察鲟鱼的活动情况 , 如无异常,即可放苗 。正常放苗时 , 不要先把运抵的苗种袋解开,应全袋放入池塘中,慢慢使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接近后,再打开袋口将苗种放入池塘中 。有条件的养殖?。?最好连鱼带水倒入一个大桶中保持连续充气,然后在桶中放入食盐 , 使盐度达到2%,浸浴鱼体10分钟后放苗入池 。五、饲料投喂池塘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鲟鱼鱼苗刚下塘
鲟鱼
【水产养殖水浓什么】时,尚未形成在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惯,要及时驯化 。可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 也便于日常观察 。有些鲟鱼,如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中华鲟等都有夜晚趋光的特性,夜间驯化时可在靠近饲料台的地方加以照明 。投喂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饲料要适口,粒径不能过大或过?。?一般以鱼的口裂的1/2为好 。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3%左右,日投喂3-4次,视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 。六、日常管理巡塘和生长情况观察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 , 尤其在夜间巡塘和清晨巡塘,要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缺氧;夏季多雨季节气压低时 , 要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 。定期检查鲟鱼的生长情况及健康情况,及时调整投喂率和放养密度,当池中鲟鱼生长差异过大时,要按其规格及时分塘 。在水质管理工作上,每天测量水温3次,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态氮等理化因子要定期测定 。值得注意的是:鲟鱼是典型的底栖鱼类 , 一般不会上浮游动,有些种类如中华鲟,即使在水体溶解氧不足时也不象家鱼那样明显的浮头,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如水温过高、水色不对或天气闷热时,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每天清晨都要测定水体溶解氧 。当池塘水色过浓时,水体透明度低于25厘米或溶解氧小于5毫克/升时,池塘要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的清新 。鲟鱼生长最适合的pH值为6.5-8.0,pH值过低会影响鲟鱼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甚至危及生命 。大多数鲟鱼生存的温度上限为32℃,水温超过30℃则对鲟鱼生长有危险 。水温控制可以参考以下措施:选择合适的放养时间,投放大规格鱼种,以缩短养殖周期;争取在每年高温期过后再投放大规格鱼种,在翌年高温期到来之前达到养成规格上市,可以避开高温;在高温期到来时加深水位 , 减小放养密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取加大换水量和搭棚遮光等措施 。七、病害防治真菌性疾病的症状是行动迟缓、鱼体消瘦、不摄食 。防治方法是要防止鱼体受伤,对患病鱼体可以采用克霉唑和1%的食盐与小苏打水混合溶液浸泡患鱼10分钟左右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