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塘转水什么意思

虾塘转水什么意思,水产养殖一年到头都在调水?都知道调水重要,正确的调水方法是什么呢?一、调水调什么? 调水说简单,也简单,就像这个名词一样 , 直接解释就是调整水质 。说复杂,那可就真复杂了,因为“水质”就是一个庞大的复杂概念 。
从生物学角度讲,调水涉及到养殖水体内多种生物共生条件的调整 。说白了就是养殖水体内 , 藻类、菌类、昆虫、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相互依存、相互抑制/促进的环境调整 。
从生态学角度讲 , 调水就是尽量保持接近“自然生态”条件,保持生物多样性 。事实证明,维持在 “我们人类认为的理想人工环境”中进行生产,往往难以维继 , 甚至会造成很大的“生态危机” 。这是我们对“自然”的认知还差很多,我们几乎还没有建立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正确认知和深刻理解 。
从生产学角度讲,调水就是尽量调整养殖水体中营养物质、物理化学环境参数等的变化,使之利于水产养殖生产,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事实上,这个角度是最狭隘的角度,只不过是人类满足自己欲望的一种追求 。基于这种思维研发或采取的措施,往往都会顾此失彼,有时甚至事与愿违 。
所以,说了半天,调水调什么呢?个人认为,调水就是在生产条件下,以尽量贴近自然的方法,建立适于养殖目标的养殖水体环境 。也就是,把养殖水体中生物平衡、物质平衡调整到满足或者促进养殖目标的水平 。
二、为什么调水?
那么 , 为什么要调水呢?实际生产中,由于养殖者不断追求、市场不断需要,于是,大量的“人工干预”介入到“自然生产系统”中,养殖水体的环境会快速变化,我们也就不得不经常“调水” 。
天气变化 , 需要及时调水 。天气剧烈变化,特别是暴雨/连续阴雨后,出现太阳暴晒的热天,水体在藻类、菌类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引发养殖水体缺氧是经常发生的;养殖水体分层,底部恶化加快 , 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毒物质累积量增加 , 极易诱发各种疾病 。可见,天气剧烈变化后,需要调水 。
不同阶段,需要及时调水 。例如,养殖前期“肥水”就是一种调水方式 。养殖中后期,由于大量投料,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快速、大量累积,采取稳定水质、降低亚硝酸盐的措施,是另一种调水方式 。
三、什么时候调?
调水不是目的 , 稳水才是根本 。这是我们在进行调水时 , 要建立和坚持的概念 。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 , 养殖动物是不可能生长好的,更不用说高产 。这样看来,调水的时机就很重要了,追着水质变化以后再调水,永远是被动的 , 且水质永远是“不稳定的” 。
调水,也要走在水质变化的前面 。根据养殖水体的变化规律、天气变化后水质变化规律、养殖水体内生物变化规律、养殖动物生长进程规律、饲养管理变化规律等,采取预防、及时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微调”结合,保持养殖水体的“稳定性” 。这就是调水的“适宜时机” 。
调水的时机,有固定的,也有临时的 。具体的调水时机 , 是根据各种具体情况、以及养殖者的经验,及时调整的 。例如 , 台风来临之前,必须要事先采取适当措施,稳定养殖水体水质,预防水产养殖动物应激 。台风过后,还要及时跟进,采取必要稳定水质措施 。
四、怎么调水?
调水是水产养殖中最关键的技术 。而对各种物质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养殖各阶段的正确理解 , 采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正确的产品”,才能调好水 。一句话,在正确的时机、做正确的事,是调水的基础 。
例如养藻,水产养殖的都知道 , 好藻好水 。藻类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养的 。光合作用是需要足量的二氧化碳 , 而在养殖水体中,二氧化碳则主要是以碳酸氢根和碳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 。这就一定要涉及到水体中的一些指标了,一是硬度,二是总碱度 。碳酸根与碳酸氢根的量,反应出的就是总碱度的高低 , 总碱度越低,越不利于藻类的生长 。这是培藻前要正确理解的基本要点 。
例如培菌 。细菌有自养型与异养型之分,碳与氮对细菌繁殖有影响的就是异养型细菌 。细菌自身碳氮比大概是五比一,这意味着,当细菌在分解有机物时,同化5份碳时约需同化一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的细胞体;而在同化的过程中,能量又是通过有机碳获得,且同化一份碳所消耗的有机碳是4份,也就是说,同化一份氮,消耗的碳是5份,而有机碳是20份,加起来碳与氮的比例就是25比1 。
【虾塘转水什么意思】现在鱼塘、虾塘投的饲料,往往蛋白很高,大多饲料蛋白都在30%以上,一般饲料的碳氮比在9-10 。在养殖中,饲料中的氮约有70%都没有被利用,而这些氮都是造成池塘氨氮、亚硝酸盐升高的根本来源 。这些氨氮、亚硝酸盐需要微生物的分解转化 。微生物要高效的分解、转化氨氮和亚硝酸盐,必须要有足够的碳源 。
养殖水体中,碳的来源有两类 , 一类是光合作用 , 再一类就是饲料 。当碳不足 , 就需要通过人工方法去补充 。像葡萄糖、红糖、糖蜜都是碳源 。这也是养好菌、调好水所必须要知道的基本知识 。我们都知道水产养殖中的一句话是,养成靠养藻,高产靠养菌 。
养殖水体消毒,是大家经常做的一项“工作” 。其基本理念是,由于养殖水体中含有大量杂菌或有害菌,通过“消毒”,“杀灭有害菌”,以减少对养殖动物的不利影响 。于是,在水产养殖中,进行了大量“水体消毒”动作 。
消毒本身,并没有问题 。问题是要明白 , 消毒的目的什么,怎么做,后果是什么?比如说,池塘进水完成后,施用漂白粉、溴氯海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水产常用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这无可厚非 。但水体消毒后2-3天,待消毒剂药效基本消失后,施用浮游微藻营养素和有益菌制剂培育基础饵料生物,使水色呈豆绿色、黄绿色或浅褐色,营造藻一菌平衡的良好养殖生态环境,给虾苗或幼虾提供优良的生物饵料,促进虾苗健康生长,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
对于养殖过程中的养殖水体消毒,这就是人见人智的事了 。本人不建议经常进行水体消毒,在本人自己的实际操作中 , 除非极特殊情况,不再进行消毒处理 。完全依靠综合生物技术集成的调水手段进行调水 。
所谓调水,还涉及到很多问题,这里不一一累述 。但本人需要强调的是,充分认知和理解水质、养殖动物、自然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 配合自己的经验,建立适于自己操作、适合于自己池塘特点、适于养殖动物特性的一套调水措施 , 才是“调水”的实质 , 也是达成养殖成功目标的适宜方式 。
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
转过来的虾塘没到期国家不给养可以要回转让费吗?可以要回部分转让费!
转过来的虾塘还没有到期,国家不让养殖了,能要回转让费吗?理论上是可以要回未养期限的转让费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主要还是看你当初的转让合同是怎么签订的 , 如果有涉及期限问题就要按合同去做,若没有,你可以协商要回部分转让费!
怎样才能养好白对虾?想养好白对虾 首先要对它的特点要有所了解: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 , 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成虾最大体长可达23厘米 。外形特征为:额角短,不超出第一触角柄的第二节,第一触角内外鞭等长 , 皆短?。淮蟠バ肭嗷疑?心脏暗黑色,步足白垩色;头胸甲短,与腹躯之比为1:3;雌虾不具纳精囊 。其自然栖息区的生活条件为泥质海底 , 水深0-72米 , 水温25-32℃,盐度28‰-34‰,PH值为 8.0±0.3 。它具有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长迅速、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 。
要养好白对虾,我们要对其特点,选取相对应条件和环境也很重要!
应该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交通运输便捷,电力成熟配套 , 无污染源的地方 。
其次,选取水质也很重要 。一定要明白是肥水养殖还是痩水养殖,一定要搞清楚 。在这我就肥水与痩水的优劣稍加以解说 , 以供参考 。
肥水特点是透明度小,藻类生长旺盛,水中有机物质较多,浮游生物种类多,数量大 。
肥水优点也很多:1、对虾长得快;2、能够增加水体溶解氧;3、藻类有很强的自净能力,一方面能够吸收分解水体的悬浮物 , 使水质清爽洁净,另一方面藻类生长良好的水体,缯网是非常干净的,看不见任何污泥;凡是缯网上看见污泥的,说明藻类已经有问题,溶解氧不充足,应该及时处理,尽快解决;4、能够稳定水质:由于藻类在水体物质循环当中扮演着供氧、吸收、络合、净化的重要角色 , 简直就是水质的调节器,所以生长良好的藻类对水体的各个指标有显著的缓冲、降解作用,能够有效避免水质指标大起大落 , 达到稳定平衡;5、给对虾提供隐蔽场所;6、有效提供天然饵料 。
虽然肥水有这么多的优点,但是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缺点 。肥水的缺点:
1、晚上耗氧量明显增大,很容易造成晚上缺氧 。因为藻类白天产氧 , 晚上是耗氧,所以比较肥的水比瘦水更容易缺氧;2、污染 。肥水所产生的藻类数量是非常巨大的 。虽然藻类对水质有显著的净化作用,但另一方面 , 老化死亡的藻类又是水质最大的污染源 。大量死藻不但严重污染虾塘底质和水质,而且细菌分解死藻要消耗大量溶解氧 , 造成溶解氧急剧下降,导致对虾发病死亡 , 也是不得不注意的 。
痩水的优点:1、白对虾养殖中后期对藻类生长的趋势很容易控制,藻类优质很是明显;2、水体pH值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
痩水的缺点1、与肥水中相反,对虾长得缓慢;2、很是容易滋生青苔,要多多注意;3、由于藻类较少,因此藻类的净化功能不够 , 各种有害物质就难以得到消除 。
对肥水和瘦水的优缺点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痩水还是肥水养殖 , 其缺点和优点都比较明显,不管选取哪种水质 , 都要用心去养 。肥水也好 , 瘦水也罢,这些都是表相,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知道维持整个水系统平衡的物质就是藻类,这是不容置疑的 。但在养殖过程中,虽然藻类重要 , 但水质的稳定更为重要,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藻类的优良 , 更要关注藻类的生存状态 。过淡容易变清,过浓容易倒藻,而藻类的淡、浓度单靠肥是很难把握的 。所以就要适量的加菌 , 因为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直接供藻类吸收利用 。有些菌的代谢产物也可以帮助藻类生长繁殖 。单一的菌相会促进单一的藻相形成,复杂的菌相相应会产生复杂多样的藻相 。对于养虾而言,藻相越复杂多样化,藻相水质越稳定,越能维持长久 。才能实现健康、高效养殖!
虾苗的选择:
要知道,选择优质的虾苗是提高养虾成活率及高产的重要保证 。对虾放养的规格一般为1-1.2厘米 , 在淡化到盐度1.5‰-2‰后,再使虾苗在1.5‰盐度的苗池中维持1-2天,以增加其适应变化能力 。选购对虾虾苗时,应选择健壮活泼、体节细长、大小均匀、体表干净、肌肉充实、肠道饱满、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游泳时有明显的方向性、躯体透明度大、全身无病灶的虾苗,已达到风险最低化,把失败率或者说是死亡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合适的时间投放:这一点也要掌握好 。通常情况是选择水温最好在23℃以上,放苗时间适宜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比较为宜 。
放养密度:一般,亩放4-6万尾较为适宜 。选择在睛天的上午或傍晚进行,禁忌在中午太阳曝晒时放苗或在雨天放苗 。
饲料的选择与要求:要选择无公害白对虾饲料 。尽量选择大企业知名品牌饲料,好的饲料养虾 , 虾抗病力强!白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食物要求稍有差异 。通常来说 , 6厘米左右的幼虾期,对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要求量较高 , 要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达 39%以上;6—10厘米的中虾期,可相应减少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可在36—38%之间;10厘米以上的成虾期,一般蛋白质含量为32 —35%则可 。
投饵的注意事项: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成活率、存塘量、残饵量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虾苗入池塘半个月以内,可少量投白对虾开口饲料或破碎饲料;幼虾期:投喂饲料 , 蛋白质含量为39%以上,尽食时间应控制在2—3小时;中虾期:投喂饲料蛋白质含量可在36—38%之间,尽食时间应控制在1—2小时;成虾期:投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2—35%即可 , 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左右;投饵技巧,一定要勤投少喂,每天投饵次数一般多于等于2次 , 若分两次饵,则投喂时间为:上午5—8点,下午4—6点 。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以上时少喂或停喂,风和日暖时多喂,雷雨、寒流侵袭时少喂或停喂,虾大量蜕壳的当日少喂或停喂,蜕壳1天后多喂;水质良好时多喂,水质变劣时停喂 。
防病要点:白对虾病害的发生十分复杂,在放养健康虾苗、合理投喂优质饲料等的基础上,同时还应注意增强抗应激能力 。在饲料中添加虾用多维、“健力素”等 , 来增强白对虾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适时的开动增氧机、投放增氧剂等,来增加上下层水体的溶氧 , 防止白对虾出现浮头或暗浮头现象;定期进行水质测试,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保持藻相和菌相平衡;如发现病虾、死虾应及时捞出 , 避免交叉感染传播,立即检查病因、死因,并进行对症下药,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 。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未免足够全面 , 还应该多看看这方面的书或听听这方面专家的意见与建议 。
我认为想养好白对虾 , 我们还需要勤观察,多记录,数据化 , 勤比较,多分析,多总结 , 积累一些自己的方法与经验 。
但是它长不大什么原因?吓的品种不一样 有淡水养殖 深海养殖的总体做到下面就可以
体长达到7-8厘米以后的中后期对虾池塘,由于投料量增加,对虾排泄物逐渐积累,加上死亡的藻类,以及残饵、池底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等共同影响 , 使池塘水质、底质、微生物等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养虾中后期水环境和对虾的具体变化为:ph值逐渐升高,水色由清绿色、黄绿色变成褐色、茶绿色,透明度降低,混浊度增大;池底发黑,有臭味,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增加;对虾的尾扇、触须发红 , 甚至出现烂尾、断须现象,部分虾池出现对虾生长慢 , 体质弱 , 灵敏性差,脱壳不遂 , 纤毛虫寄生,吃食不旺,有肠炎、黄鳃病出现;更有部分虾池发生对虾游塘、浮头、软壳、红腿、烂眼、甲壳溃疡等症状 。笔者根据多年养殖对虾的体会 , 总结了对虾养殖中后期的管理要点 。
稳定水色,降低水体混浊度 。对虾养殖中后期池塘水色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绿藻繁殖生长所需的镁离子不足所致 。可泼洒白云石粉20-25×10-6 , 每7-10天使用1次即可稳定水色 。为了降低水体混浊度,应用光合细菌10-15×10-6,全池泼酒,每7天使用1次 。同时,坚持定期消毒养殖水体 , 每10-15天全池消毒2次 。第一次,按治疗浓度在上午用二溴海因消毒剂全池泼洒 , 第二次在第二天上午用有机碘、季胺盐0.2×10-6全池泼洒 , 若水中悬浮有机物多混浊度大时 , 可适当增大消毒剂的浓度 。
调节养殖水环境营养盐类的平衡,补充水体中钙、镁、磷的含量 。每10-15天全池泼洒2-3×10-6磷酸氢钙1次,20×10-6白云石粉1次 。
改善池塘底质环境,控制ph值 。每10-15天泼洒1次有益微生物制剂0.3×10-6,或每5天泼洒以沸石粉为主要原料的底质改良剂1次,每次用量为10-15×10-6,若突降暴雨或持续阴天引发ph值降低至7.5以下,则全池泼洒生石灰每667平方米5-8公斤 。
合理加水换水 。第一天换水量控制在10厘米左右,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可逐渐增加换水量到20厘米、30厘米、50厘米 。这样,既能改良水质 , 又能促进对虾脱壳生长 。对水位不足的要及时加深水位,购置增氧设备,以便提高养殖产量和规模 。事实证明 , 对虾养殖产量愈高,规格愈大,经济效益愈明显 。
合理投料,降低饵料系数 。一般每日投料4次 。上午投料时间必须安排在太阳升起1-2小时后,水中溶氧达到4毫克每升以上时最佳 。以后间隔6个小时投喂1次 。控制好投料量,一般对虾在45分钟至1小时内吃完饲料为宜 。
提高对虾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 。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1‰,生物酶活性添加剂2‰,维生素c1‰-2‰,维生素b10.5‰ , 每周连续喂2天,每天喂2餐;高温季节添加大蒜素0.5‰-1‰ 。
定期抽检对虾的健康状况 。若发现对虾少吃饵料或有病虾浮头靠边时,一般虾池内对虾病害感染率已达20%以上 。因此,发现已感染病害但正常吃料,不浮头靠边的病虾,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对虾养殖中后期,一般每3-5天必须用较密网目的旋网在池塘的四周随机抽样200-300尾对虾观察是否正常 。在对虾突然增料或减料,气候突变时期如下大雨、刮风后,进水、换水之后等有可以诱发虾病的情况下,要尽快用旋网抽检 。
对虾在塘里转圈是怎么回事?养殖对虾,对虾在水塘里打转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这叫“游塘” 。许多情况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
一、正常行为
1、识别环境 。刚放进新池塘的白对虾,为识别新的环境,占据有利位置,一般会出现“巡塘”现象 。这是动物识别新环境的正常行为 。一般几个小时后,即可安静,不再出现大量对虾“巡塘”现象 。
2、投饵不足 。表现为对虾成群结队地进行有规律的绕塘洄游,可以观察到游塘虾的胃是半空或者是空的,肠道里没有食物 。当往塘边投些饵料,即有许多虾停下摄食 。
此现象在虾苗下塘至3~4 cm之前很少见,而当对虾体长长至4~5 cm之后较易出现 。
3、晚上游塘 。傍晚时分或是夜晚,健康的虾在水面追逐水面的蚊虫卵吃 。
4、习惯性游塘 。主要表现为每逢初一和十五,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时,对虾会随着潮汐的变化规律而活动频繁,形成有规律性和周期性的习惯性游塘,同时出现游塘蜕壳现象 。
二、水质恶化
1、缺氧“浮头” 。当水体中溶解氧不足时,对虾便会成群结队地浮游到溶解氧较多的上层水面呼吸氧气,此种现象为缺氧游塘(俗称浮头) 。
缺氧游塘现象在高密度精养虾池中较常见,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随着对虾个体增大,投饵量增多,残饵及粪便不断积聚,池水进一步恶化 , 生物和化学耗氧量不断增加,极易出现水体缺氧而引起对虾游塘 。
在养殖过程中,当池水的透明度小于20cm或者因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吃光了浮游植物而使水的透明度大于l00cm时,或水质败坏、水色白浊时,或当水温高、低气压、连续阴雨天、夜间闷热无风等天气时,均较易引起缺氧游塘 。
游塘一般发生在半夜或清晨,有时也会上半夜开始 , 甚至发生在白天 。如果对虾缺氧游塘(浮头)时间过长,则会窒息死亡 。因此发现对虾浮头游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抢救 。
2、底质恶化 。在池底有机沉淀物过多 , 严重受污染,产生大量有害的亚硝酸盐、氨氮等含氮化合物及硫化氢时,虾为回避恶劣的底质环境而游到水的中上层来,此时往往伴随着缺氧 。此种情况下虾也是成群结队地在水的中上层游动 。
3、自然条件突然改变 。高温、寒潮、暴雨、暴风、台风过后 , 会造成虾池水环境中理化因子发生骤然变化(如溶氧、水温、pH值、总碱度、水质分层等突变),池底污泥泛起,氨氮、硫化氢等毒害因子含量增大 , 池内藻类大量死亡,池水突然变清,或虾塘浮游生物组成发生变化(即“转水"),水质恶化 。
对虾对突然而来的压力难以承受,会发生突然的“应激反应” , 当环境压力超过了对虾适应能力,使对虾产生“紧迫”感,干扰对虾正常生理机能,使对虾某些内分泌酶活性受到抑制,导致大量能量被消耗,对虾机体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对虾游塘 。此时 , 虾池病原极易激活增殖,同时又降低了虾体的防御能力,为病原提供了乘虚而入之机 , 极易诱发虾病 。
4、养殖水体引进污染水源所致 。由于污染水源的氨氮、亚硝酸盐或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含量严重超标,超出对虾正常生长所能忍受的极限范围,致使对虾中毒引发游塘,严重的造成对虾死亡 。
对虾表现出反应迟钝、跳跃、游边、狂游、漫游、漂游、打转等异常行为,且摄食量减少、停食,鳃丝肥大、腐烂,肝胰脏肿大,组织溃烂受损,身体畸变、呼吸减弱变脆,最后窒息而死亡 。
5、养殖水体pH值不正常 。对虾长期生活在pH值较高(9.0,强碱)或较低(7.0,强酸)的水环境中,使对虾生长受到抑制产生不适从而引起对虾游塘 。
当池塘水体的pH值长时间大于9.0时,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毒性加剧;对虾鳃丝遭受强碱腐蚀,发生一般性的黑鳃病,并有可能进一步演变成烂鳃病、黄鳃病和红鳃病 , 使对虾鳃组织遭受破坏,呼吸机能发生障碍 , 导致对虾游塘窒息;
当pH值低于7.0时,对虾处于酸性水体中,生理机能受影响 , 表现为摄食量明显减少,消化、吸收机能下降,新陈代谢受抑制,极度不安、狂游,呼吸急促 。长时间强酸中毒后,对虾受影响进一步加剧,表现为反应迟钝、游泳无力、虾壳变软、鳃部受刺激产生的粘液增多、鳃丝肿胀、呈红褐色,最后会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 。
三、疾病感染
由病理造成的游塘现象,最明显的特征是游塘对虾往往在体表、鳃、肝胰脏、肠胃等组织出现各种典型病理特征 。
病虾在行动上表现为活动能力弱,游泳缓慢,离群独游 。人为刺激时,反应迟钝 , 有时在水面上打转或无定向上下游动,有的匍匐或侧卧池边浅水处,有的习性异常 。
这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病理反应使对虾呼吸机能受损或受抑制,导致病虾因缺氧在水表层或池塘四周浅水缓游直至死亡 。
以上个人观点 , 敬请指正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