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弧菌是什么菌

蓝色弧菌是什么菌 , 水产养殖用硫酸铜杀弧茵可以吗?不可以,可以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杀灭弧菌 。
硫酸铜(蓝矾)在水产养殖中的名气不亚于生石灰、漂白粉,池塘杀菌、鱼类杀虫中经常出现它的身影 。主要作用机理是"锕"离子与病原体内的蛋白质结合生成络合物 。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使酶失去活性 。目前已成为广大渔民常用的杀虫、除藻药物 。但如果使用不当,不但起不到杀虫治病的效果,反而会影响鱼体生长,甚至引起中毒死亡
硫酸铜为蓝色透明的结晶块或结晶性颗粒或粉末,有金属味,露置于干燥空气中会缓缓风化,本品易溶于水 , 水溶液呈弱酸性 。硫酸铜属重金属盐类,其水解的铜离子(Cu2+)能与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 , 对原生动物和有胶质的低等藻类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
亚硝酸盐偏高的虾池要如何处理?亚硝酸盐偏高的虾池要如何处理?养殖池塘亚硝酸盐偏高是一种比较普遍、而又令人发愁的现象 。一般多在养殖中后期发生,随着虾长大、投料多、水质和藻类的变化,亚硝酸盐会逐渐升高 。但也有在前期就发生亚硝酸盐偏高的情况 。
一般认为,造成虾池亚硝酸盐偏高的原因是:
1)外源水含有氨氮 , 进塘后,经过曝气,被不完全氧化的结果 。例如,在使用地下水的时候,深井水有时候氨氮会较高,如果未经过前处理 , 直接进养殖池,极易引起氨氮超标;
2) 饵料投喂过多 , 造成池塘中有机质残留量大 , 加上粪便、尸体、死藻等有机废物长期积累后,导致氨氮、亚硝酸盐增高;
3)肥水时,选肥不当,或者是肥水过多,特别是天热时利用有机肥肥水过量,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氨氮和亚硝态氮 。一般在前期容易出现 。主要是由于投苗初期,养殖者急于肥水,人为投入大量有机肥或化肥所致;
4)老化池塘 , 淤泥多,进水后 , 淤泥中的有机氮源在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下,产生氨氮和亚硝态氮;
5)水体中菌相、藻相不平衡,加上溶氧不足,导致氮循环失衡;
6)池塘增氧管理不当;
7)天气剧烈变化,引起水体缺氧,底部恶化 。“倒藻”、转水等,引起亚硝酸盐蓄积 。
我们知道,就对虾来说,一般高盐度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不能高于 2 毫克/升;低盐度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不能高于 0.5 毫克/升 。不然对虾就会出现池底偷死的情况 。
如果在养殖放苗初期,池塘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1毫克/升以上,短时间内可能观察不出它对虾苗的明显危害 。但如果虾苗长时间处于这种亚硝酸盐偏高的水体中 , 就会出现一系列异常情况,比如虾体发红、游塘、蜕壳不遂、摄食量减少甚至零星死亡等现象 。
亚硝酸盐短期超标,一般认为不会造成太大伤害,因为虾类是血蓝蛋白,而亚硝酸盐对其毒性较?。坏浅て谄? ,就会影响虾类的蜕壳生长,一般在蜕壳期,超标严重会有浮苗甚至死苗的现象发生 。
发现池塘中亚硝酸盐过高,所采取的措施,目前主要有:
增氧:保证水体中溶氧充足,是养虾的关键;
换水:其目的就是将水中一些过多的有害物质排出塘口,然后再加入一些新水进来稀释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从而降低有害物对虾的危害 。也就是个“治表”的临时措施 。如果遇到进塘的水氨氮含量较高,则无法解决此问题;
改底:这是目前很多养虾塘使用的方法,改低分为生物改低和化学改低两种 , 对于虾池来说,一般用过化学改低——过硫酸氢钾较多,因为“快速” 。
减料:这是所有养虾人均会采取的措施,发现问题,增氧、减料,甚至停料 。
消除:现在也有一类是“快速”降亚硝酸盐的制剂,这类制剂多是化学合成成分为主 。尽管可以“快速”降亚硝酸盐 , 但同时可能虾也保不住,这类事情发生较多,所以养殖场现在逐渐放弃这种方法 。
亚硝酸盐中毒的虾,花肝、缺氧、软壳、偷死
虾游塘
目前大家采取的这些方法都没错,但具体怎么实施?那就说道可就多了 。下面结合我的实际生产经验,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在这里不累述大家常识性的方法,仅就几个“关键点”讨论 。
增氧:
1、 阴雨天、气压低,即使开大增氧机也没用,水体溶氧上不来 。因此,物理增氧、化学增氧要并用 。
2、 使用水车式增氧机,表层水溶氧可以得到提高,但中、底层水溶氧增加效果就要差很多 。所以,增氧设备的选择很重要 。增氧的原则:要水从上到下、全塘都循环起来 , 才能达到有效增氧的目的 。具体的实施,各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购买 。
3、 中后期大虾,特别要注意增氧 。傍晚开始,水体溶氧逐渐开始下降,所以,即使开增氧机,虾密度大的养殖池,建议晚上还是要使用“长效氧” 。
换水:
1、 应该是氨氮含量低的新水入塘 。阳光照射、曝气 , 都是很好去除氨氮、增加溶氧的简单易行的办法 。
2、 进塘的新水,应该是经过曝气处理,溶氧高的水 。最好是经过调水处理,菌相、藻相均衡的水 。所以,建议要有蓄水(调水)池,可以定期、或应急给池塘换“优质”水 。
3、 一次换水量不宜过大,最大不超过1/3 。否则,虾的应激太大 。
4、 换水,要想办法换掉底部的水 。因为,池塘底部的水受污染最大,换掉底层水最有效 。
改底:
1、 改底应该成为虾塘日常管理的一部分,要定期改底 。
2、 改底,要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相结合 。现在最常用的就是过硫酸氢钾 。生物改底的许多产品都不理想,目前生物改底的进展缓慢 。主要是,能够进行有效“氧化还原”的微生物多是嗜氧菌,多数的腐败菌都是厌氧菌 。因此,改底的有益菌在水塘底部,不易形成优势 , 无法抑制有害菌活动,对底部塘泥等的“氧化还原”能力也弱 。
减料:
1、 发现有亚硝酸盐指标偏高情况 , 应立即停料一顿,观察整个池塘的情况 。查明原因 。
2、 如果停料后,发现虾的肝胰腺恢复正常,可缓慢加料,按原喂料量的1/4、1/3、1/2、2/3的过渡,将料加到原来的喂料量 。
3、 对已经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症状的虾,我们目前采用的方法:
a) 停料;
b) 麸皮500克 + 3%专用复合双歧杆菌,拌料后发酵6~8小时 。然后投喂 。
c) 每天投喂2次,观察虾采食情况 。一般经2天,虾可以将麸皮全部吃完 。
d) 加量:1,000克麸皮,采用上述方法 。一天投喂两次,观察虾采食情况 。一般经过两天,虾的胃肠道得到良好的恢复,都可以开始采食 。
e) 当虾可以开始采食后 , 缓慢加料,一般经3天 , 可恢复到正常采食 。这是,可以开始恢复“快速加料” 。
f) 采用本方法,还要配合调水、改底等工作 。如果水体菌相变化剧烈,特别是弧菌量上升,则需要采取抑菌措施,将弧菌控制在103以内 。
消除:
1、 水体中亚硝酸盐偏高,一般靠自然降低是不太现实的 。必须采取人工干预的方法,将亚硝酸盐降低到动物生命活动安全的限度 。
2、 使用硝化菌,一是水体溶氧低,它的作用也就弱;二是硝化菌繁殖速率低,不易形成菌群优势,所以处理亚硝酸盐高的问题,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得心应手” 。
3、 我们目前建议采用的是“异养反硝化菌” 。通过几年的试用,效果好、不伤虾、成本低,在苗场、外塘均取得了明显效果 。
4、 个人建议,不要轻易使用化学试剂降亚硝酸盐 , 风险很大 。经常是亚硝酸盐没有了,虾也没有了 。
预防优于治疗,所以 , 加强日常管理,预防亚硝酸盐过高 , 是最好的选择 。等到亚硝酸盐已经偏高,甚至出现虾亚硝酸盐中毒症状,再来治疗,成本会相当高 。关键是 , 很难治好,或者说经济上根本就不划算 。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共同讨论、分享 。
水产斑节对虾白斑病毒怎么治?对虾白斑综合症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一种综合性病症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主要有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日本对虾杆状病毒、系统性外胚层和中胚层杆状病毒及白斑杆状病毒等 。病毒粒子为杆状,包含双链DNA 。斑节对虾、日本对虾、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等都能因感染而患?。?甚至病重造成死亡 。
1病原: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主要对虾体的造血组织、结缔组织、前后肠的上皮、血细胞、鳃等系统进行感染破坏 。急性感染引起虾摄食量骤降 。头胸甲与腹节甲壳易于被揭开而不粘着真皮(即所谓的壳易剥离) , 并在甲壳上可见到明显的白斑,有些感染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的病虾也显示出通体淡红色或红棕色(尤其在南美白对虾的发病中尤为体现),这可能是由于表皮色素细胞扩散所致 。
此类病毒复合体的毒力较强,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只有3-5天的时间,甚至更短 。此病的感染率较高 , 7天左右可使池中70℅以上的虾得?。?甚至死亡 。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既可通过组织学方法与电镜观察进行诊断,也可通过基因核酸探针进行诊断 。
基因核酸探针操作简便 , 特异性与敏感性高,并且运用于检测早期感染 。这一方法所需要设备简单 , 对于一般养殖单位、病害防治单位或个人都可进行操作,既经济实用又准确无误,并能在发病前20-40天作出预报,给指导生产者提前做到预防 。
1993年以来,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在我国沿海养殖区开始流行 。
以白斑杆状病毒为甚,几乎在对虾养殖区普遍发生,危害性极大,给对虾养殖造成严重打击 。随着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养殖,白斑杆状病毒对淡水养殖的对虾影响也逐步显示出来 。笔者从全国各地的对虾养殖病害的发生、发展了解到在以往在淡水甚至半咸水中很少发现的白斑病越来越多,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
2病症及病理变化:病虾一般是停止摄食,行动迟钝,体弱,弹跳无力,漫游于水面或伏在池边、池底不动,很快死 。病虾体色往往轻度变红或暗红或红棕色,部分虾体的体色也不会改变 。发病初期可在头胸甲上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 , 数量不是很多,需注意观察才能见到 。
并且可见对虾肠胃还充满食物,头胸甲不易剥离 。病情严重的虾体较软 , 白色斑点扩大甚至连成片状 。有严重者全身都有白斑,有部分虾伴肌肉发白,肠胃也没有食物 , 空空的,用手挤压甚至能挤出黄色液体,头胸甲很容易剥离 。病虾的肝胰脏肿大,颜色变淡且有糜烂现象,血凝时间长 , 甚至不凝 。
3流行情况及诊断方法:白斑病病程急,一般虾池发病后2-3天,最多也不过7天可使全池虾死亡 。病虾小者体长4厘米,大者7-8厘米以上 。因此对虾体早期白斑病的确切诊断至关重要 。白斑病主要是水平传播,经口感染,即由于病虾把带毒的粪便排入水体中 , 污染了水体或饵料 。
那么健康的虾吞食后感染,或健康的虾吞食病虾、死虾后感染,或使用发病池塘排出的污水而感染等 。
白斑病也常继发弧菌?。共∠核劳龈友杆? ,死亡率也更大 。发病前期水体理化因子变化较大,pH值在一天中的变化甚至超过0 。5,水体的透明度较小,有机物的耗氧量较大 。
白斑病的诊断,从外观症状即可初步确诊,也可通过目前常用的基因核酸探针的方法进行诊断是否携带病毒 。做到尽早预防或采取正确的防治处理方法 。
4预防及治疗方法:由于白斑病毒的来势较快 , 感染率较高,死亡率较大 。
因此,对白斑病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首先要做好养殖池塘的清淤、消毒及培水工作 。其次要选择健康无病毒的虾池进行放养 。第三,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及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 。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 。第四,投喂营养全面的颗粒饲料 。第五,坚持巡塘,定期检查 , 正确诊断 , 积极治疗 。
养殖过程中一般采用益水宝、高能氧、亚硝酸盐降解灵等 。保持水体的对稳定,采用二溴海因、强克101等进行池塘消毒,杀灭抑制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发生、发展 。饲料中添加维C、免疫多糖、生物酶添加剂等提高虾体的免疫力,改善肠胃的微循环,同时添加对虾病毒净、中鱼尼考等抗菌、抑毒药物控制体内病原微生物的发生、发展 。
发病虾池的控制方法:首先采用高能氧全池泼洒,其用量为0 。1-0 。2ppm,2小时后采用强克101进行全池泼洒 , 其用量为0 。2ppm , 第二天再次泼洒强克101,用量同前,第三天泼洒二溴海因 , 其用量为0 。2ppm,(注意:每次泼洒消毒剂需开动增氧机,尤其是泼洒强克101后更须如此) 。
第六天起全池泼洒益水宝,用量为0 。5ppm,在外用药物的同时 , 须在饲料中添加部分药品及添加剂 , 通常每公斤饲料添加中鱼尼考1 。5克、 Vc2克、免疫多糖4克、水产用利巴韦林0 。5克及生物酶2克,须连续投喂5-7天 。
5防治效果及分析:
1 。
我所介绍的防治方法在浙江的上虞及广西、河北部分地区进行推广后得到证实具一定疗效 。如浙江上虞陆老板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预防,在周边池塘几乎都发病的情况下,自己的几百亩池塘安然无恙,但周边池塘使用了上述治疗方法后,病情都得到了控制,控制率达80℅ 。同时此法的运用在上述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白斑综合症的发展 。
2 。根据白斑病毒的病因、发生、发展特点 。采用强克101这种对细菌及真菌酵等有强烈的抑制效果,且其独特的结构原因,该产品对裸病毒有较高的抑杀作用,明显起到彻底消毒,切除外源性的病原体的侵胁、感染的作用 。
3 。
采用中鱼尼考、水产用利巴韦林等进行内服,可抑制虾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的发生、发展 。尤其是中鱼尼考控制弧菌的继发性感染 。
4 。采用益水宝对水质进行控制 。主要是培养益水宝中有益微生物的优势种群,来抑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的发生、发展 。
同时益水宝中的有益微生物也可以分解池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维持水体中各种理化因子的平衡,保持水体的对稳定 。
5 。采用生物酶、免疫多糖及Vc等是改善虾体肠道环境,提高虾体的免疫力,加强对虾的应激能力 , 以较强的适应性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
老虾塘虾为何不长?老虾塘虾为何不长?
小龙虾在老塘里面确实长不大,甚至不长,即便是生长的小龙虾也是规格小品相差的铁壳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是有原因的 。
老虾塘养殖小龙虾为什么长不大呢?1.首先最基本的,小龙虾正常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 , 而老虾塘底层腐殖质很多,有机物大量堆积,这些物质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从而导致水体缺氧 。在厌氧环境下分解产生的亚硝酸盐溶入小龙虾的细胞中,会进一步导致小龙虾缺氧,窒息死亡 。
2.缺氧环境下,大量有害的厌氧细菌滋生,比如弧菌和各种真菌,小龙虾感染之后,活力下降,行动力低下食欲不振 ,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小龙虾停止生长,发育不良,烂鳃烂尾,脱壳困难,存活率大减 。
3.老塘死藻过多,隐藻和蓝藻有明显的繁殖优势,一方面这些有害藻类,导致水体透明度严重下降 , 另一方面,这些有害藻类死亡之后释放大量毒素,严重危害小龙虾的生长,同时造成小龙虾缺氧 。
哪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1.老塘淤泥堆积过多,晒塘很难完全清除老塘底层的有害菌和其他有害物质,所以晒塘之前 , 最好先用挖机将淤泥挖掉一部分,然后再来好好晒塘,最好晒到塘底起裂缝,上面可以跑摩托车 。
2.晒塘之后 , 再用生石灰清塘,建议100斤/亩,这个用量可以杀死塘底大部分病菌和微生物 。生石灰清塘之后,过半个月再来上水培藻培菌 。
3.在培藻培菌的过程中,还要种植好水草,先将死亡腐烂的水草打捞上来,再来种草 。定向培育小球藻和硅藻,让水体保持一定的透明度,同时又有合适的肥力,这样才能保证溶氧量充足 。
总结:经过以上处理后,虾塘环境会大大改善,溶氧量充足,水质好 , 水草茂盛,水藻充足,这样的条件下 。小龙虾才会快速生长 。
观察藻类要用多少倍的显微镜?用600倍或更高倍数的显微镜观察
主要方法
一、牙垢中的细菌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牙齿缝里挑下一些碎屑,放在洁净载玻片上的水滴中,调匀,制成涂片 。待涂片干燥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徐徐来回掠过3~4次,细菌外面的一些胶质粘着在载玻片上 , 使细菌固定、稍冷,加一滴亚甲基蓝溶液,染色1~2分钟后,用清水冲洗,然后盖上盖玻片 。置显微镜下 , 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可观察到杆菌、弧菌、球菌等 。若使用油镜观察 , 效果更清楚明显 。
二、粪池里的细菌
在粪池用吸管吸取一滴沤过的粪混合液上层液体 , 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 , 盖上盖玻片 。置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可见到活的螺旋菌及杆菌 。注意在观察时光线应暗些,效果好 。
三、酸莱、酸奶中的细菌
取酸菜液上部的白色薄膜或酸奶澄清液,制成临时装片 , 放在高倍镜下观察,可看到乳酸杆菌 。
四、根瘤菌的观察
取豆科植物[大豆、蚕豆、花生]的根瘤用刀片切开,用针挑取一小块内容物 , 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制成涂片,晾干后,用酒精灯火焰烘烤固定,然后滴一滴亚甲基蓝溶液 , 染色2~3分钟,清水冲洗,盖上盖玻片,吸干后,用500倍高倍镜观察,可见到短杆状根瘤菌 。
五、枯草杆菌的培养和观察
【蓝色弧菌是什么菌】把25克新鲜干草切成小段,放在盛200毫升清水烧杯中,加热煮沸15分钟,待溶液呈暗褐色时,倒入烧瓶,放在黑暗、20~30℃的温暖环境中 。2~3天后,液体混浊,表面形成薄膜 。用吸管吸取浮在上层的液体,制成临时涂片,放在高倍镜下观察,可看到连成线的枯草杆菌 。若将培养液放在低温处1~2天,再取出制成临时涂片,用600倍或更高倍数的显微镜观察还能看到枯草杆菌的芽孢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