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种蛋怎么消毒

鸡种蛋怎么消毒,电动孵出小鸡儿好?雏鸡出壳后:
鸡孵化到20.5天大批破壳出雏,整批孵化的只要捡2次雏即可清盘;分批入孵种蛋的,由于出雏不齐则每隔4~6小时捡一次 。操作时应将脐带吸收不好、绒毛不干的雏鸡应暂留出雏机内 。提高出雏机的温度0.5~1℃,鸡到21.5天后再出雏作为弱雏处理 。
鸡苗出壳24小时内做马立克疫苗免疫并在最短时间内将雏鸡运到育雏舍 。
1、雏鸡适宜的温度为:30-32°C 。以后 , 每5天降温1-2°C,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C以上时 , 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 。
调节雏鸡温度的方法很多,小群鸡可放于纸箱或木箱,箱内铺垫干草或棉絮,垫料下还可放置热水袋,或用电灯照明取暖 。
2、适时的相对湿度为55-65% 。调节的方法,只要饮水器内不断水即能达到要求;霉雨季节湿度偏大时,可加厚干燥的垫料并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即可 。
3、另外日光照可以增温增加食欲,利于消化促进钙磷代谢,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并能杀菌 。但光照强而又时间长(包括人工充实光照),亦使雏鸡过量运动 , 得不到适当休息而影响正常发育 。因此,应采取遮光的办法是雏鸡得到适当的休息 。
4、雏鸡开食之前 , 先给饮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浅红色即可),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 。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 。最后再喂料 。然后,要经常供给饮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饮拉稀死亡 。饮水宜先用温开水,以后可逐渐改用新鲜清洁凉水,同时防止雏鸡弄湿羽毛 。
5、幼雏阶段喂料不宜受餐数限制,应任其自由采食,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到20日龄后日喂4次即可 。喂料不宜过湿,以能松散为度 。喂量随着雏鸡日龄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饱(以八成饱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
如何有效的做好育雏鸡的防疫?一是重视鸡舍消毒 。鸡舍消毒分为四步,第一步,清扫 。把舍内鸡粪,包括污物、灰尘等彻底清扫出去 。第二步,冲刷 。将设备及地面用清水冲洗,有条件的用高压水泵效果更好 。第三步,消毒 。地面及墙壁一米以下用2%火碱,然后再用含碘的消毒药喷洒 , 如金碘威、宝碘等 。因为碘对法氏囊病毒更敏感一些 。第四步,熏蒸 。烟雾无处不到,消毒更彻底,最常用的是海骑熏霸 , 既经济效果又好 。
二是认真挑选鸡苗 。优质健康的鸡苗源于种鸡群的净化、营养、管理和孵化技术等多方面 。多种疾?。ê粑雷酆现ⅰ⑾傥秆住⒅г濉⒋蟪Ω司⑸趁攀细司龋┠芡ü值按怪勾?,还有卵黄炎、脐带炎及脱水等因素也直接影响着成活率 。
如何选择鸡苗?首先看颜色 。一般情况下,雏鸡绒毛呈棕红色或金黄色,其颜色越深说明卵黄吸收越好;其次是看体重 。鸡苗出壳体重越大,后期体重也越大;三是看卵黄吸收情况 。如有个别鸡腹部膨大,脐部没有绒毛,脐带未断掉,有血水 , 肛门带有白色石灰样粪便,均可认定为不健康鸡雏 。
三是合理配制饲料 。一般鸡出壳15至24小时以后就可以喂料了 。喂料前可先用0.01%的高锰酸钾水给鸡饮服,也可将其拌入饲料中喂鸡 。4至5天后,鸡的日粮可改为配合料 。可以买鸡苗全价颗粒料直接饲喂,也可按照各种饲料所含养分和适口性多样配合 。常用鸡苗配合饲料配方为:玉米40%、高粱5%、黄豆15%、麦麸15%、豆饼10%、菜子饼8%、鱼粉5%、骨粉1.5%、食盐0.5% 。鸡苗越小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越大,可喂一些小鱼、蚯蚓等,作为蛋白质饲料补充 。
四是严格鸡苗防疫 。要养好鸡,防疫很重要,从小鸡出壳,到在育雏舍的42天,要进行多次防疫,一次也不能落下 。
小鸡出壳24小时之内,先要接种马立克疫苗 , 然后才能搬进育雏舍 。小鸡搬到育雏舍里 , 要再做一次免疫—给小鸡点眼药,这眼药水是新城疫、穿肢二联苗 。小鸡七日龄,还要注射一次新城疫苗,每只鸡打0.25毫升;14日龄注射法氏囊疫苗;17日龄做新支二联三价活苗;21日龄做禽流感疫苗H1H2防疫;23日龄做刺鸡痘苗的防疫;27日龄,如果是法氏囊流行的区域,还要再加强一次免疫 。
如何防治鸡的马立克?一、简述【鸡种蛋怎么消毒】马立克氏病又称为“鸡麻痹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一种疱疹病毒)引起 , 以淋巴组织细胞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多型性、高度接触性肿瘤疾病 。
病鸡和带毒鸡为主要的传染源 , 有些鸡可能终身带毒 。本病是一种母源遗传性疾病,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被污染的空气、尘埃、吸血昆虫(如某些蚊虫、鸡螨及甲虫等)、饲料和饮水等都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多呈地方性流行 。鸡的性别、年龄、品种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对马立克病毒的易感程度、感染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般来讲,初生雏鸡对马立克氏病强毒更易感,母鸡比公鸡更易感 。
二、症状分类根据临床及病理变化特点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慢性型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四种类型:内脏型、神经型(古典型)、眼型和皮肤型 。也有一些分类直接把马立克氏病分为内脏型、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类型 。
1、急性型
一般表现为突然爆发 , 流行迅速,病程较短,看不到明显的外周神经症状,但死亡率很高,剖检时内脏多发肿瘤 。
2、慢性型
A、神经型
主要侵害外周神经,由于侵害的神经不同,症状表现也不同 。例如,侵害坐骨神经时常引起一肢或两肢发生不完全麻痹,表现为腿不能站立 , 或呈“大劈叉”状;当侵害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时,表现为头下垂或头颈歪斜 。
B、内脏型
常无特殊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 , 往往突然死亡 。剖开后可见:心、肝、脾、肾等部位出现肿瘤,法氏囊萎缩或皱褶 。
C、眼型
瞳孔周围锯齿状,瞳孔变小,有灰点 , 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
D、皮肤型
俗称“榴皮病”,毛囊变粗,形成小结节或瘤状物,以颈部、翅膀、大腿外侧较为多见 。
这几种类型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可同时出现两种或以上类型 。除了这些特殊症状外 , 病鸡还表现为严重的营养不良,渐进性消瘦 , 贫血,厌食,腹泻,最后由于饥饿、失水等导致死亡或被同群健康鸡踩踏而死 。
三、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若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
四、有效防治马立克氏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疫苗接种是控制本病重要的措施 , 但保护率不能达到100%,鸡群中仍有少量病例发生,养殖户加强综合防疫措施十分必要的 。
1、种鸡场
定期进行监测和检疫工作,鸡群中一旦发现鸡马立克氏病鸡必须立即淘汰 。有条件的种鸡场可以进行针对性的选育,培育对马立克氏病有较强抵抗力的品种 。
2、孵化场
加强对孵化室和种蛋的消毒工作 。种蛋产出后2小时内应用药物熏蒸消毒或用0.3%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鸡喷雾消毒 。淘汰破损或明显有粪迹污染的种蛋,搞好孵化车间的环境卫生,对种蛋及孵化设备进行严格消毒 。雏鸡出壳后24小时建议使用液氮苗进行免疫接种 。
孵化室
3、鸡苗购买
由于马立克疫苗接种是由孵化场完成的,养殖户购买鸡苗时不能只看价格,要问清楚有没有注射马立克疫苗,注射的是液氮苗还是冻干苗 , 最好从口碑好的大厂家购买注射过进口马立克液氮苗的出壳苗 。
4、全进全出,严格执行综合卫生防疫措施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混养,注重鸡场的防疫消毒工作,对进出车辆、人员要严格消毒,定期对鸡场环境及鸡舍用具消毒 。
5、育雏室
马立克疫苗接种后7天以上才能逐渐产生免疫力,因此在接种2周内应谨防雏鸡的早期感染 。育雏室及用具等应严格消毒,定期带鸡消毒,工作人员进入育雏室做好消毒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进出 。
育雏室
6、加强管理
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条件差或某些疾病如球虫病等外界因素常诱发本病的发生 。养殖户应加强饲养管理,减轻各种应激反应 , 改善鸡群的生活环境,增强鸡体的抵抗力,加强对传染性法氏囊、禽白血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及预防,这些对预防该病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 。
7、 粪便
因为病鸡和可疑鸡可通过粪便、羽毛等方式将病毒排泄到环境中从而进行传播,除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外 , 病鸡和可疑鸡的粪便要进行充分的发酵处理,杀死病毒 。
8、 隔离和无害化处理
养殖户要定期检查,发现可疑鸡 , 立即隔离观察;发现病鸡及时淘汰 。病死鸡要做好无害化处理(深埋、焚烧或化制) 。
相信看完今天的文章 , 大家对马立克氏病已经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 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咨询 。了解更多土鸡养殖技术,关注农家营!
山鸡种蛋热水袋孵化法如何实施?都采用机器来孵化;但对一些小规模的饲养山鸡户来说 , 因为种蛋数量少,如果用机器孵很不合算,只好采用人工孵化法 。下面介绍两种简单经济有效的孵化方法: 一、电热毯加水袋孵法 (1)用具:电热毯、水袋(塑料袋)、床单、棉被、摊床、温度计 。(2)摊床:先把电热毯放在床上,然后把水袋置于电热毯上 , 水袋上面加盖床单,种蛋放在床单上,再把温度计插入种蛋中 , 盖上棉被 。(3)孵化管理:①调温 。插上电源 , 使水袋温度达到40℃左右 。②上蛋 。把消毒过的种蛋放在床单上,此时注意控制温度,保持在38℃左右为宜 。③翻蛋、凉蛋 。上蛋后10小时开始翻蛋,每3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以90度为宜,直至21天后停止翻蛋 。入孵1周后每天开始凉蛋1次,时间大约15分钟,以种蛋温度降到30—33℃后为宜,然后重新加温 。④剔蛋 。入孵后第7、11天时各照蛋1次 。及时剔出无精蛋、死精蛋、弱精蛋、死胚蛋 。⑤等待出雏 。21天后每天用温水喷洒蛋面1次,当有部分雏鸡啄壳时 , 可把温度提高到39℃左右 。对个别不能及时出壳的雏鸡还应人工助产 。二、煤油灯温水袋孵化法 (1)用具 。自制四灯头煤油灯1盏,水袋、床单、棉被、温度计 。(2)置好敞口木箱摊床 。敞口木箱大小以种蛋多少而定 , 边高20厘米,在木箱正中开1个20×25厘米的方孔,方孔上钉1块铁皮 , 除铁皮外的底部垫上厚约5厘米的草木灰,四周用棉絮包好,再在草木灰上放置水袋 , 煤油灯放在铁皮下面,让其火焰刚好触及铁皮为度 。采取控制煤油灯火焰大小的方法进行控温 。(3)孵化管理同电热毯加水袋孵化法 。采用这两种方法效果都很好 。
具体调节温湿度怎么调?种蛋孵化技术 , 具体调节温湿度
1、温度是孵化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有恒温和变温两种施温方案 。恒温1天~19天37.8℃,20天~21天36.5℃~37.2℃;变温孵化则采用前高后低的用温方式,如1天~4天38.2℃ , 5天~7天38.0℃,8天~12天37.8℃ , 13天~15天37.6℃,16天~19天37.4℃,20 天~21天36.5℃~37.2℃ 。两种方法区别在于降温法必须是整批孵化时间,符合胚蛋对温度前高后低的要求 。恒温法适合巷道式孵化器和箱体机分批孵化方式,能省电 。对于鸡前期产的种蛋,孵化温度要高0.15℃或提前6小时~8小时入孵 。20天~21天37℃ , 产蛋中期(35周~50周)种蛋理化特性优良,孵化用37.8℃ , 出雏用36.5℃~37.1℃,孵化期正好是21天;产蛋后期(50周以后)尽量减少储存时间,提前4小时~6小时入孵 , 孵化温度低0.1℃,出雏时37.2℃左右 。温度是否合适可通过“看胎施温”方式来检验 。
2、适宜的湿度,初期使胚胎受热均匀,后期利用散热和啄壳出雏 。一般来说 , 入孵器湿度为50%~60%,出雏器湿度为65%~75% 。对产蛋前期种蛋1 天~19天降低孵化湿度为3%~5%,20天~21天湿度为70%;产蛋中期用正常湿度;产蛋后期1天~19天湿度调高3%~5%,20天~21天出雏湿度为65%~70%为好 。检查湿度是否合适 , 测量种蛋孵化过程中的失重量为11%~13.5%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