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化疗 食道癌如何预防护理


食道癌化疗 食道癌如何预防护理

文章插图
一、食道癌的化疗有什么相关知识
目前食管癌的化疗发展缓慢 , 在姑息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领域均无明确结论与标准方案 。主要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多为食管腺癌 , 其临床研究中食管鳞癌患者多为少数 , 得出的结论难以应用于食管鳞癌的治疗;我国虽为食管鳞癌高发国家 , 但缺少严格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对比其他肿瘤 , 如乳腺癌、肺癌 , 其化疗、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 , 且目前的研究热点已集中于3个方面:由大概病理分型向具体病理分型发展 , 如肺癌以往只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 , 现在化疗要考虑到腺癌、大细胞癌或鳞癌;由表型(Phynotype)向基因型(Genotype)发展 , 如应用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 以往只考虑EGFR有无表达 , 现在需考虑EGFR的19、20、21位点有无突变;由基因是否表达向表达多少发展 , 如应用赫赛汀治疗乳腺癌 , 不但要考虑CerBb-2有无表达 , 还需考虑其是否过表达 。
分子生物学的转化研究极大的促进了肿瘤治疗的发展 , 也为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我们有些医生认为食管癌的化疗疗效差 , 没有研究的前途 , 其实上世纪末晚期肺癌的治疗中位生存期也只有8个月 , 同样很差 , 经过尽20年的研究 , 其中位生存期延长至1年 , 现在结合分子分型选择患者进行治疗 , 中位生存期可达2年 , 食管癌同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目前肿瘤药物治疗的发展十分明确 , 我们作为食管鳞癌的高发国家 , 不能坐等发达国家的研究进展 , 而且由于不同人种的遗传差异 , 我们也无法照搬其他国家的研究结果 , 我们应开展自己的临床试验 , 过程中重视分子生物学的转化性研究 , 寻找与食管鳞癌治疗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 并在世界的食管癌学术领域取得应有的地位 , 这一事业势在必行 , 且十分迫切 。
二、食道癌的症状体征有哪些
临床症状因病程发展、病理形态、机体反应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而表现不尽相同 , 以下按早、中、晚期分别讨论 。
1.早期食管癌症状 临床上症状常不明显 , 多是因局部病灶刺激食管蠕动异常或痉挛 , 或因局部炎症、糜烂、表浅溃疡、肿瘤浸润所致 , 常反复出现 , 间歇期可无症状可持续几年时间 。主要特征性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或咽下痛 。疼痛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 , 尤其是进食粗糙、过热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时为显著 。食物通过缓慢并有轻度哽噎感 , 大部分进展缓慢 。其他少见症状有胸骨后闷胀 , 咽部干燥发紧等 。3%~8%的病例可无任何感觉 。
2.中期食管癌症状 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 由于食管壁具有良好的弹性及扩张能力 , 在癌未累及食管全周一半以上时 , 吞咽困难症状尚不显著 。咽下困难的程度与病理类型有关 , 缩窄型和髓质型较其他型为严重 。约10%的病例症状或初发症状不是咽下困难者占20%~40% , 而造成食管癌的诊断延误 。部分病人在吞咽食物时有胸骨后或肩胛间疼痛 。根据肿瘤部位提示已有外侵引起食管周围炎、纵隔炎或食管深层溃疡所致 。下胸段肿瘤引起的疼痛可以发生在剑突下或上腹部 。若有持续性胸背痛多为癌肿侵犯及(或)压迫胸膜及脊神经所致 。食管癌本身和炎症可反射性地引起食管腺和唾液腺分泌增加 , 经食管逆蠕动 , 可引起呛咳和肺炎 。
【食道癌化疗 食道癌如何预防护理】3.晚期食管癌的症状多因压迫及并发症引起 , 并且可以发生淋巴及血行转移 。食管病变段有溃疡、炎症或是肿瘤外侵 , 则产生胸骨后或背部持续性隐痛 。如疼痛剧烈并伴有发热 , 应警惕肿瘤是否已经穿孔或行将穿孔 。癌肿淋巴结转移常在锁骨上部胸锁乳突肌的附着部后方 , 左侧多于右侧 , 如压迫喉返神经 , 出现声音嘶哑;压迫颈交感神经 , 则产生Horner综合征 。因吸入性炎症引起的喉炎也可造成声音嘶哑 , 通过间接喉镜检查有助于鉴别 。癌肿压迫气管 , 可出现咳嗽及呼吸困难 , 有时由于食管高度梗阻 , 产生逆蠕动使食管内容物误吸入气道造成感染 。癌组织侵透纵隔、气管、支气管、主动脉 , 形成纵隔炎、气管食管瘘 , 发生肺炎、肺脓肿 , 甚至致命性大出血等 。病人因咽下困难出现营养不良 , 脱水等恶病质 。若有骨、肝、脑等重要脏器转移 , 可出现骨痛、黄疸、腹水、昏迷等症状 。
三、食道癌的预防护理都有哪些呢
预防食管癌的发生无疑是控制食管癌的最根本措施 , 根据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多阶段性 , 即启动、促进、演进阶段 , 从病因学、发病学和临床医学演进的观点出发 , 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分为三级预防[4] 。
1.一级预防一级预防即病因学预防 , 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的根本途径 , 与流行病学研究和病因学研究的进展密切相关 , 这是最理想的方法 , 但困难很大 , 目前还很难全面开展 。
(1)改变喜食霉变食物的习惯: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说明食用霉变食物特别是酸菜、霉窝窝头和鱼露是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 因此应大力宣传这类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使群众少吃或不吃 , 同时鼓励种植蔬菜和水果 , 以增加鲜菜和水果的摄入 , 补充维生素C 。霉变的食物 , 一方面产生霉菌毒素或代谢产物 , 一方面促进亚硝胺的内合成 , 是导致食管癌的主要病因 , 多吃新鲜蔬菜或补充维生素C可阻断体内亚硝胺的合成 , 可使胃内亚硝胺含量降低 , 从而降低了胃内亚硝胺的暴露水平 。另外林县的营养预防试验发现 , 补充核黄素和烟酸能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15% 。同时也应积极研究科学的酸菜制作和保存方法 , 以满足当地居民世代以来养成的传统饮食习惯 。
(2)粮食的防霉:霉变的粮食含有多种致癌的毒素 , 因此积极开展粮食的防霉去毒工作非常重要 , 特别是应宣传家庭储粮的防霉的重要性 。一般粮食的含水量在13%以下可达到防霉的要求 , 一旦发现粮食已经霉变 , 应采取勤晒 , 食用时挑拣 , 多次清洗并加碱处理 , 可有效减少霉菌毒素的摄入 。
(3)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现已发现食管癌高发区水中的亚硝胺含量明显高于低发区 。因此搞好环境卫生 , 防止水源污染十分重要 , 逐渐减少饮用沟塘水的地区 , 推广土自来水 。对食用的沟塘水也应进行漂白粉消毒 , 可明显降低水中亚硝胺含量和杀灭其他传染病菌 。
(4)遗传致病因素的预防:食管癌具有较普遍的家族聚集现象 , 表明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癌易感性确实存在 , 应加强同代人群的监测工作 。患者为男性 , 就加强男性监测 , 特别是49岁前的人群 , 患者是女性 , 加强女性监测 , 特别是50~69岁的人群 , 并且应把3代人中发生过2例或2例以上食管癌死亡的家庭 , 当作危险家庭 , 对这些家庭中40~69岁的成员当作风险人群 , 定期体检 , 提供预防性药物或维生素 , 劝导改变生活习惯等 , 对降低食管癌发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2.二级预防对于食管癌 , 当前要完全做到一级预防是不可能的 。由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时间较长 , 如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予以及时治疗 , 特别是阻断癌前病变的继续发展 , 是当前现实可行的肿瘤预防方法 。
(1)普查:将高发区年龄在35岁以上 , 有食管癌家族史 , 或存在食管上皮增生的患者定为高危人群 , 予以重点监测 , 并且对食管癌高发区35岁以上居民尽量予以普查 。普查以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为主 , 发现可疑患者 , 应尽快进行内镜检查 , 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对食管癌的早期表现 , 如“吞咽不适感”应使高发区广大人群所熟知 , 可提早患者的就诊时间 , 以便早日诊断和治疗 。
(2)癌前病变的药物预防:食管癌的癌前病变主要指食管上皮重度增生 , 用抗癌乙Ⅲ片(山豆根、败酱草、白藓皮、黄药子、夏枯草、草河车六味药组成的抗癌乙片内加2mg5-氟尿嘧啶)、抗癌乙片和太洛龙治疗食管上皮重度增生 , 未治疗组癌变率为7.4%;治疗组癌变率:抗癌乙Ⅲ组为2.5% , 
四、食道癌的病理病因都有哪些
食管癌有高发区这一特点说明该地区具备其发生的条件 , 如存在强致癌物、促癌物 , 缺乏一些抗癌因素以及有遗传易感性等 。但是各国各地研究结果很不一致 , 反映了食管癌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 。西方学者多认为吸烟和饮酒是主要原因 , 在我国林县这个高发区 , 因为贫穷 , 居民饮酒才是近一、二十年的事 。
目前 , 食管癌的病因虽尚未完全明了 , 但近年来国内外对食管癌病因进行了多途径探索 。从亚硝胺、营养、微量元素、真菌及病毒、遗传等多方面 , 多层次进行研究和探索 , 获得了很有意义的进展 。一般认为食管癌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与食管癌发病的有关因素如下:
生活饮食习惯与食管慢性刺激
(1)吸烟与食管癌:西方学者多认为吸烟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吸烟相当普遍 , 一些地区居民不吸烟 , 食管癌则很少见 。如Paymaster报道嗜好吸黑檀叶烟和咀嚼萎叶的印度穆斯林、基督教徒和印度教徒中 , 食管癌发病率高 , 而无此嗜好的拜火教徒中食管癌则很少见 。故认为嗜烟可能是食管上段癌和中段癌发病率高的原因 。但国内既往的流行病学调查却没有发现吸烟与食管癌发生存在密切联系 。现在看来既往这些研究绝大部分来自食管癌局部高发区 , 且仅局限于农村人口 。近年来我国学者同时对高发区、低发区以及城市、乡村食管癌进行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 , 多数仍认为吸烟可能也是我国食管癌发生不可忽视的促癌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烟草是一种致癌物质 , 其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效应的 , 烟草中的致癌物质有可能随唾液或食物下咽到食管或吸收后作用于食管引起癌变 。现已发现香烟的烟和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 , 如苯并α芘等多环芳烃、环氧化物、内酯、过氧化物及卤醚等 , 并且还含有多种亚硝基化合物如亚硝基吡咯烷、*、亚硝基去甲烟碱或亚硝基新烟碱 。此外烟雾中还有大量NO、NO2和烃类反应生成的烷类和烷氧自由基 , 这些成分可直接攻击细胞的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成分 , 造成细胞损伤 , 引起癌变 。将烟草中几种化学物质分别加入饮水中喂饲Fisher大鼠30周 , 结果给予亚硝基去甲烟碱大鼠有12/20例发生食管肿瘤 , 其中3例为食管癌 , 进一步证实了烟草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 。
(2)饮酒与食管癌:有关食管癌与饮酒的关系国外学者做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 , 他们发现许多食管癌患者有大量饮酒史 , 或者多是酿酒工人及与酒商有关的职员 。最近英国和香港科学家调查了香港食管癌患者的吸烟及饮酒情况 , 经过详尽对比分析 , 发现饮酒可能比吸烟更容易致食管癌发生 。国内学者张毓德等对1400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