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总是吐是什么原因 孩子呕吐后的护理

【小孩总是吐是什么原因 孩子呕吐后的护理】

小孩总是吐是什么原因 孩子呕吐后的护理

文章插图
一、宝宝总是呕吐的原因
1、过度喂养
宝宝三四个月前出现的呕吐现象,大多是由父母的喂食问题造成的,例如喂食过量、不消化,或对母乳或配方奶里的蛋白质过敏 。要判断宝宝是呕吐还是吐奶(宝宝吐奶也是常发生的情况),你只要记住宝宝吐奶时,只会有几勺量的奶顺着宝宝的下巴流出来,而呕吐时吐出来的液体要多得多 。同时,宝宝也可能会被自己的呕吐吓住,很可能会哭起来 。
2、胃食管反流
如果宝宝在其他方面都很健康,但是吃过东西后会马上呕吐,或没有原因地发生呕吐,那么这很可能是胃食管反流造成的 。如果宝宝的食管和胃之间的肌肉没有正常发挥作用,使胃里的食物向上反涌到咽喉处,就造成胃食管反流 。虽然宝宝不会表达,但是他也可能会感到腹部难受,或咽喉和胸部有烧灼感或不适感 。这个问题很可能到宝宝周岁时,就会自动消失,因为那时候宝宝胃食管部位的肌肉已经发育得更强壮有力了 。
3、胃肠病菌入侵
宝宝五六个月大时,随着肠胃消化系统的日渐成熟,最初的吐奶现象基本消失,这时候胃肠病菌就是最有可能引起宝宝呕吐的原因了,尤其是如果宝宝白天户外活动较多的情况下,那就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你一定要坚持让家里所有人在上厕所后,或给宝宝换尿布之后,把手彻底洗干净,以防止病菌的扩散传播 。同时,也要尽量保证宝宝双手的清洁卫生 。宝宝感染胃肠病菌后,除了呕吐以外,还可能会出现腹泻、食欲下降和发烧等症状 。
二、孩子呕吐的诊断方法
当孩子呕吐时父母要仔细观察呕吐物的颜色气味、性状,以便就诊时对疾病的诊断提供诊断材料也可帮助父母了解孩子患病的范围程度 。
(1)通过宝宝呕吐的时间和次数诊断
病可有明显差别如新生儿生后数小时内开始吐咖啡色粘液和3岁幼儿反复呕吐咖啡色物2年余显然源于不同原因 。前者可能误咽母血所致,后者则食管裂孔疝机会较多 。
(2)通过呕吐物溢出的状态诊断
奶汁从新生儿口角少量流出;或自口内反流涌出;或从口腔大量吐出;或自口腔和鼻孔同时喷出 。在新生儿期前者可能是生理性的,后者则多见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
(3)通过呕吐物的颜色形态诊断
清淡、灰白色呕吐物:这种呕吐物大都来自食道稍带粘性分泌物和咽下的奶水,因食管下端胃贲门不畅而滞留 。这种情况;常见于食管闭锁或狭窄亦可见于贲门痉挛 。如呕吐物中混有奶块,并有酸味说明呕吐物来自胃,原因很可能是胃幽门狭窄、痉挛或肥厚
黄绿色呕吐物:这种呕吐物多来源于胆汁常提示十二指肠壶腹以下肠腔有梗阻 。
粪便性吐物:这种呕吐物是由于食物在小肠内停滞时间较长经细菌和消化液的作用而产生臭味,常提示低位肠梗阻 。
血性呕吐物:如果吐出的是鲜血就是上消化道的动脉出血;如果是紫褐色的血,则是静脉出血;如是咖啡色吐物,说明胃内有陈旧性出血 。
三、孩子呕吐的护理方法都有哪些呢
1.维持呼吸道畅通
宝宝呕吐厉害时,呕吐物可能从鼻腔喷出,爸妈应立即将鼻腔中的异物清除,保持呼吸道畅通 。若呕吐发生在宝宝直立或卧床时,可以先让他的身体向前倾或维持侧卧的姿势,让呕吐物易于流出,不致让宝宝吸入,以免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
2.保持口腔清洁
呕吐之后,会有一些胃酸及未消化的食物残留在口腔中,难闻的味道会使宝宝不舒服而更想呕吐 。较小的宝宝,父母可以湿纱布蘸温水来清洁口腔,而较大的宝宝,可以用温开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
3.短暂禁食
往往父母因为看到小孩呕吐,就担心孩子体内养分缺乏,所以呕吐后就急着喂食,结果又引起第二波的呕吐(可能吐出来的比吃进去的还多) 。其实,呕吐后的处理应是先暂时禁食4~6小时,包括开水、牛奶等 。若宝宝吵着要喝水,可以将棉花棒蘸水湿润口腔,大宝宝则可以给予棒棒糖 。当症状改善,宝宝较舒服时,再给予多次少量的电解质液 。若无明显恶心、呕吐、腹胀情形,可再给予清淡食物(如稀饭、干饭、面包、馒头),但应避免奶制品、油腻饮食(这类食物会引起胃胀或恶心感)两三天 。
四、预防宝宝呕吐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1、要让孩子坐起,把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 。
要让孩子坐起,把头侧向一边
2、呕吐后要用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去除臭味 。婴儿可通过勤喂水,清洁口腔 。
3、勤喂水,少量多饮,保证水分供应,以防失水过多,发生脱水 。水温应冬季偏热,夏季偏凉,温水易引起吐 。
4、注意饮食,不要吃得太多,尽量少食多餐 。不要吃油腻酸辣食品,以免刺激胃肠 。吐后应先用流食、半流食(如大米粥或面条),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
5、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呕吐与饮食及咳嗽的关系,呕吐次数,吐出的胃内容等 。
6、尽量卧床休息,不要经常变动体位,否则容易再次引起呕吐 。
大家是不是发现能引起小儿呕吐的原因太多了 。不过小儿呕吐不是小事,最好出现呕吐现象就将宝宝带至医院检查,以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当然了,在宝宝呕吐的时候还要做好保护观察工作,然后才能送去医院检查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