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清塘方法

罗非鱼清塘方法,土塘养虾如何保持底泥的生物活性?1.物理方法
清塘挖淤一般在冬季或早春等生产闲季进行 。大多先排干池水,然后用水力挖塘机组清除淤泥 。此法成本低、适应性强,但作业时需要有水源和较大的荒地或浅滩用于排放泥浆 , 让其沉淀 。生产实践证明:鲢、鳙、罗非鱼池底泥厚度在20-40厘米;草、鲂、鲤鱼池底泥以O-15厘米为宜 。因此,为保持良好水质,每隔l~2年应清除10-20厘米呈暗黑色的底泥 。
2.化学方法
【罗非鱼清塘方法】化学方法最常用的就是生石灰清塘 。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改变酸性环境,从而可以起到除害杀菌、施肥、改善底质和水质的作用,使用时可干池清塘或带水清塘 。除生石灰外 , 还可选用化学复合型底质改良剂 。
3.生物方法
利用生物来修复养殖塘底质 , 减少底质有机物的积累也能取得显著效果 。光合细菌以及复合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也能对池塘底质进行改良 。光合细菌在池底污染严重或水质不良又不能换水的封闭式养殖塘可发挥出较明显的作用 。复合型微生物底质改良剂,能发挥各菌种的协同作用,将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等造成底质变坏的隐患及时分解消除,不仅能改善底质和水质,而且能控制病原微生物及其病害的蔓延扩散 。
鳗鱼和四大家鱼可以混养吗?池塘混养早在养殖四大家鱼的鱼塘中混养鳗鲡,有不投鳗饲料和投鳗饲料两种方式 。
前者每亩搭配15~20克的鳗种50~100尾,鳗鱼以鱼塘中的野杂鱼虾、底栖小动物和饲料碎屑为食 , 年终可捕获体重150~200克的食用鳗10~15千克;后者是进行高密度混养,每亩搭配15~20克鳗种1000~2000尾 , 每天投喂一次鳗鱼饲料,投喂量为鳗鱼总体重的1~2% 。鳗鱼还可兼食池塘中的野杂鱼虾和底栖动物 。年终可捕获食用鳗150~300千克 。这两种混养方式均已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普遍推广 , 使鱼塘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
鳗鱼又名白鳝、白鳅等,是淡水养殖的名贵鱼类 。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 营养价值高,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 。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水域内也能正常生活,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也广 。养殖户大量在土池中进行鳗鱼养殖 , 均获得高产高效 。
早春投放鳗种,秋末冬初即可上市 , 一般每亩产800~1000千克 。现将鳗鱼土池高产高效养殖决窍介绍如下:
1、池塘选择与消毒 养殖鳗鱼的土池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面积不宜过大 , 在土池的四周种植0.8~1米宽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等 , 并用篱笆或网片围栏,这样既可防止鳗鱼外逃 , 又可遮阴,利于其生长 。放养前应挖除土地内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和进、排水口,在鳗种下池前10~15天每10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25千克清池消毒,彻底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 。然后在鳗种下池前5~7天注水0.6~0.7米深,进水口用60目筛子过滤 。最后施基肥,一般每1000平方米泼施腐熟猪牛粪300~400千克,待水呈淡绿色或黄褐色后再放鳗种,使其下池后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饵料 。15天左右将池水加深至1.5米 。
2、鳗种处理与投放 鳗鱼生长的适温为20~28℃,水温在12℃时开始摄食,因此投放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 。投放前,先将鳗种包装袋放入水中浸泡20~30分钟,以适应水温 , 袋内外温差小于5℃时才能拆袋 , 然后用小水盆向袋内倒入2~3盆池水,使鳗种从高溶氧状态逐步适应低溶氧状态 。同时,投放前还应进行鳗种消毒,每50千克水用食盐0.75~1千克浸洗鳗种15~20分钟 。投放的鳗种要求体色青灰、肌肤丰润、富有弹性、游泳活跃,同池鳗种规格要整齐一致,否则因鳗鱼间的相互争食会影响到个体弱者的摄食 。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可投放4000~5000尾20克左右的鳗鱼;50克左右的可投3000~4000尾;100g左右的可投放2000~3000尾 。同时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混养鳙鱼50尾、鲢鱼30尾、罗非鱼200尾 , 一方面可滤食浮游生物,食净鳗鱼排泄的粪便,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增加鱼产量 。
3、饲料种类与投喂 鳗鱼人工养殖主要依靠专用配合饲料(市上有售),并在每50千克专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维生素a、b、c、e)50~60克、鱼肝油1.5~2千克(水温在20℃以下或35℃以上应停供鱼肝油) 。幼鳗适当少加,成鳗多加 。若暂时缺少专用饲料,可用小杂鱼、畜禽内脏、蚕蛹等动物性饲料绞碎拌面粉代用 , 其粗蛋白质含量必须在40%以上 。鳗鱼是肉食性鱼类,贪食 。投喂时要实行“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定质:即保证饲料的质量 。调制好的饲料要软硬适度(加水量为1.2~1.3倍) , 新鲜洁净 , 不能变质腐败 。定量:即投喂量要根据鳗鱼的规格、摄食、消化及天气、水温、水质状况适量投 。一般日投饲量为鳗鱼体重的1.5%~2.5% , 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 。定时:即鱼体规格小、密度大 , 每日上午8时、下午4时左右各投喂1次;鳗鱼规格在100克以上,每日上午8时~9时投喂1次即可 。定位:即饲料投放在固定食台上,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设置2~3个食台 。
高密度养殖罗非鱼用什么消毒呢?首先,做好养殖场所的消毒工作 。包括池水使用生石灰消毒或使用漂白粉全池泼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干法清塘,经烈日曝晒和冰冻,可杀死许多病菌和寄生虫卵,为鱼类创造良好的栖息场所,是增产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 。
其次,是食场消毒和工具消毒 。在鱼病流行季节还要定期进行食场消毒和经常性注意投饲卫生,泼洒漂白粉水溶液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生产工具,尤其是接触病鱼、死鱼的工具一定要用5%漂白粉水溶液浸泡消毒,除了对水体、食场、工具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彻底消毒外 , 也要坚持苗种消毒 。鱼种入池前应用药物浸洗法消毒,在消毒前应先抽样检查鱼体上病原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药物消毒 。
通常都是用药浴法,即将鱼放入较高浓度的药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洗?。彼烙闾迳系牟≡?。一般先要检查鱼体,确定将要杀灭的病原体种类,再选用适宜的药物 。药浴时间的长短,依鱼体大小、种类、水温、药液种类及浓度和鱼的耐受力灵活掌握 。可按照一般给鱼消毒的剂量,用食盐2%~5%浸浴5分钟,或用漂白粉水溶液浸洗10~30分钟 。
鱼塘水面上有一层绿色的漂浮物怎么处理干净?鱼塘水色法律并有绿色漂浮物是鱼塘水体富营养化,具体指的是水中的有机物氮磷钾营养元素过多影响生物政策繁殖,水中的氧气减少物种的数量下降,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得蓝藻大量繁殖引起的,绿色漂浮物为蓝藻老藻,当有风时在下风头会闻到一股腥臭味 。老蓝藻死亡后会产生毒素,对鱼体产生毒害,同事会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和鱼类争抢氧气导致鱼类缺氧浮头 , 若遇到高温天气时更是会导致鱼类翻塘死亡 , 甚至整个塘口所有鱼类全部死亡,损失严重 。
鱼塘水体富营养化也和鱼塘淤泥较厚或鱼塘水体偏碱有关系 。清除方法有:
1、生物消除法 , 在鱼塘中套养足够的花白鲢、草鱼、鲫鱼等食草性较强的鱼类 , 不仅可以消除藻类,还可以给它们当做营养吸收 。这种方法是最绿色最环保的,只是相对效果不是太快;
2、物理消除法,这种方法又可以分为人力清除和注水排出,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工捞出蓝藻;注水排出方法需在有大风天气时使用效果明显,具体是在大风天气时注入新水,在下风口挖出一条小沟渠,深度以水体蒋蒋带动藻类流动流出即可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排出表面绿藻,同时由于新水的注入,水体得到相应的更换,水中含氧量提高,整个鱼塘的生态平衡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充;
3、化学方法清除,常见的有第一种在无风晴天时,全鱼塘用晶体硫酸铜化水泼洒 , 用量为0.2-0.7克/立方米,泼洒后注意开增氧机,半夜必须起来巡塘 , 防止应激或藻类死亡后鱼类缺氧翻塘,连续巡塘2-3个晚上,发现浮头立马开增氧机或注入新水,切记!第二种是在有风天气在下风头用硫酸铜化水对着蓝藻密集区泼洒,定期泼洒能起到控制的作用 , 硫酸铜用量为20克/平方米,要注意的是 , 泼洒是局部的且仅限于下风头 。
以上是以我的经验来做出相应的消除措施,不尽齐全,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为什么鱼塘底下都是圆圈?是由于罗非鱼产卵繁殖造成的 。池塘清澈时,看见池塘底部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水坑,这些是罗非鱼产卵前,雄鱼先挖坑做窝,当鱼群中有成熟的雌鱼时 , 便前往配对产生产卵繁殖 。
所以在罗非鱼养殖中 , 如果同时存在雌鱼和雄鱼,一般情况都可自然产卵繁殖,清塘时便可见到池塘底部有许多水坑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