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杀灭的方法

轮虫杀灭的方法 , 鱼塘杀虫后白鲢浮头怎么办?鱼塘杀虫后白鲢浮头怎么办?
水产养殖过程中 , 我们都少不了用药来预防鱼病,特别是现在这季节气温开始回升,很多水产养殖户都会选择天气好的时候来用药预防鱼?。?例如常见的预防性杀菌、杀虫之类的 。那么在用药过程中,当鱼塘杀虫后塘里的白鲢出现浮头时怎么办?
用药之后塘里的鱼出现药物反应这也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 , 在水产养殖中我们也会经常见到,一般同一水体中比较易出现这种情况的鱼就是小杂鱼然后是白鲢,因为这些鱼对于药物和水体中的溶氧量非常的敏感 。因此,当用过杀虫药之后塘里的白鲢出现浮头时 , 个人建议你如下来处理 。
确认用量:当有鱼出现用药后的药物反应时,要及时再次算一下整个塘的用量有没有计算错误、用药中的称量是不是精准、正确等,只要这些步骤没有出现问题,则有问题也好处理 。
增氧:若是浮头不是很严重时则可以将塘里的增氧机开起来,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只要鱼和水质没别的问题 , 通常通过增加水体溶氧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 。检查鱼和水:如果鱼塘里的水质或者里面的白鲢本身有问题时用药之后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当用药后白鲢出现浮头时先要对塘里的水检测一下 , 看一下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之类的是不是出现过高的情况,同时看一下白鲢鱼的鳃部是不是有问题 , 如是水有问题则最好是先换些水 。换水:如是药的用量较大时鱼出现这种情况 , 若是很严重时可以考虑将鱼塘里的水换掉一些,重新加一些新水进塘里以降低鱼塘里药物的浓度 , 这样也可以起到缓解鱼的不适 。用药缓解:这也是当鱼塘里鱼药物反应严重或是用量过大时才会用到这一方法,通常除换水之外也可以在水中用一些多维、vc、或有机酸之类的来降低药物对鱼的刺激,从而减轻鱼的不适 。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 , 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黄颡鱼开口苗养殖技术?第一步:清塘消毒
干塘、清淤、晒塘是很有必要的 , 以暴晒后裂口有2-3公分为佳 。晒塘能提升底泥氧化性 , 有效的将底泥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并释放出营养盐,其对池塘底质改良和肥水效果明显 。
清塘:是使用消毒药物、太阳照射等方法 , 把池塘野杂鱼、杂草、蝌蚪等公害、寄生虫、细菌、病菌基本清除 , 从而有效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
清塘消毒的常用方法比较多,有生石灰、茶麸、漂白粉、巴豆、清塘剂、清螺先、菊酯类等等,根据鱼塘是自身情况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 。
这里介绍一种广东比较常用的、对黄颡鱼鱼苗开花比较高效的清塘方法:
(1)、干塘消毒:排干水或留水深5~10厘米,每亩用40~55公斤的生石灰(或用漂白粉)全塘均匀泼洒消毒 。
(2)、若塘底的螺特别多,则用“清螺先”杀之 。由于螺好氧大,导致水质氨氮居高不下,再者,螺是很多寄生虫的中间寄主,所以开花塘螺不能太多 。
(3)、第二天,注水满至1米-1.3米 。进水是一定要用密网隔开进水口,以防杂质、公害等进入 。
(4)、放花前3天 , 用25-30斤/亩的茶麸浸泡半天,将浸泡出来药水全塘泼洒(茶麸渣倒掉),并开启增氧机 。这样可以达到再次消毒水体的虫菌等公害而且达到肥水的效果 。
(5)、解毒:用菌毒速消等全塘泼洒,既高效解毒,也能爽水 。
第二步:肥水培藻
培水乃鱼苗开花丰收关键,这一点我们是不可忽视的细节 。开花培苗是很精细工作,充分了解自己鱼塘的底泥特性、外界水源条件、气候及天气变化、养殖品种等等,才能有效的制定培水方案 。
1、培水的目的:
(1)、是为了培出藻类保护池底(不让阳光晒到池底)和建立良好的氮循环 , 使水有净化能力和富含溶解氧 。
(2)、是为了培出以藻为生的浮游生物为苗及水蛛提供全价的生物饵料 。
(3)、是为了培出有益菌,以减少有害菌的产生及有效防止鱼花病害的产生 。
(4)、是为了培出藻遮挡阳光,为喜静畏光的黄颡鱼苗健康生长 。
2、影响肥水的因素:
(1)、藻种:肥水的藻类必须健康,品种齐全且相互平衡;
(2)、肥料:肥料营养均衡,速效肥与长效肥都得施够;
(3)、阳光:没有阳光植物无法生长 。
(4)、水体敌害生物少,pH值、水温等环境条件要合适 。
3、如何培水
上一段我们讲,用生石灰(漂白粉)清塘后第二天注水,再用茶麸水消毒,作用除了消毒也能肥水 。根据鱼塘和天气等因素 , 再作相应调整 。
放苗前施有机肥和活菌产品都可 。按照一亩塘一米水深计算,根据池塘的肥瘦程度 , 快速肥水产品可选取以下任一种方法:①5-20斤尿素或碳铵加2-5斤磷肥 , 再加1-3斤复合肥;②1.5-2kg单细胞藻类生长素(简称单胞藻)加2-3斤复合肥;③芳草藻种+芳草水美+氨基酸;
放苗前一定要检测一下水质 , pH太高不行 , 这是很多客户容易忽烈的,一般水质晴天,下午,水质浓绿或者清绿的pH会比较高,需要注意,轻微超标的比如最高去到8.5,可用发酵乳酸菌+腐植酸钠调节,严重的比如超过9.5,就需要特别小心,可以考虑降碱处理 。
4、肥水和稳水
腐植酸钠:遮光,稳水,防气泡病 , 好东西,注意不要用太多会缺氧 。(1)、高温天气,塘底淤泥多的老塘:进廋水,廋水开花;用腐殖酸钠稳水,能有效减少鱼苗的气泡病的发生 。
(2)、对于低温阴雨天,最好肥水开花;用藻种+水美+氨基酸肥水 。
(3)、对于高温晴天,无论新塘或者老塘,先适当藻种+水美+氨基酸肥水,在用腐殖酸钠稳水
(4)、若是持续的阴雨天,塘底淤泥多的老塘:①持续阴雨天,直接肥水;②从阴雨天开始转晴,则多开增氧机,注意稳水 , 调节PH值,使用发酵的乳酸菌及腐殖酸钠 。
5、堆青草稳水经验
堆青草堆的作用:①稳水作用突出,培育出的水质稳定而且清爽;②培养各种微生物如轮虫和枝角类,供鱼花摄食,减少饵料投喂,并且鱼花快大;③稳定pH,极大的减少气泡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④注意青草可能容易招惹蜻蜓等虫卵 , 虫卵繁殖茂盛也会成为鱼花的天敌 。
关于堆青草堆的几点要求:①草一定要青,不能是枯草;②选择使用的草尽可能的长,短草效果稍差;③要捆成一捆,不能散放;④定期翻一翻,一般一个星期翻一次;⑤腐烂后捞出和更换;⑥要适量,不能太多 。
第三步:投放鱼花
1、选购优质的鱼花
(1)、选种质优良、纯正的种苗:①水花的母本最好不用“毛毛鱼”;②如果是全雄苗,父本超雄公最好选用纯系的雄鱼 , 或者知名公司的优质雄公,以确保子代种质的优良及雄率达99%以上;③若是杂交花,则要选取三至四冬龄上,个体1-2公斤的瓦氏公鱼;④若是普通花 , 切忌近亲繁殖 。
(2)、三种黄颡鱼苗种的选择(以后的篇幅详细介绍)
(3)、鱼花的体质健康、无伤残,活力好;
(4)、鱼花数量的虚实度----找有口碑、有信誉的苗场 。
(5)、鱼花的下塘的规格:水花孵出后三天,11万-15万尾/斤(规格为每克鱼250-280尾),鱼苗开始爬墙已近与开口,处于混合营养期,不老不嫩,正适合下塘 。若需空运到外地,则280-350尾/克规格最好(到达目的地下塘正好1克250尾) 。太嫩或太老(1克200尾以下)的水花开花成活率都比较低尤其老花,下塘后基本上剩不了多少 。注意“老花”和“新花”的区别:“老花”,即孵化出苗后卵黄吸收完后无外源营养供给的饥饿型水花 。1克小于200尾 。“壮花”则是吸收完卵黄后及时吸收到外源营养而长得强壮的水花,1克也少于200尾,这种“壮花”不列入“老花”行列水花运输可用生氧桶带水运输,一个100公斤桶一般可装运50万水花;也可用尼龙袋(鱼花袋)充氧运输 。运输工具可用汽车、火车或飞机空运,一般要求充氧后运输至下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
2、运输护理
鱼花的打包运输,使用“苗种浸泡剂”+“泼洒姜”混合液 。
3、防应激
鱼花下塘前,用“元康”+“泼洒姜”,既能抗应激也能促进鱼花开口
4、适时下塘、适温下塘
(1)、鱼花下塘时的水质、公害、藻菌的管控;
(2)、试水:清塘消毒药物都存有一定的毒性,对敌害生物和病原力有一定的杀伤力,但如果使用比例不当、方法不对,那么会对鱼类也造成伤害 , 所以在消毒后要多开增氧机,放苗前要先放几尾鱼虾来试水,确定安全后再大量放养 。
(3)、开花的水深不宜太深 , 以1M-1.3M为宜;
(4)、最佳下苗时间:一般早上或者傍晚;注意天气、气候的变化影响;下花前一天开好增氧机;
(5)、适温下塘:到达目的地下塘前 , 要量一下鱼花运输袋内的水温,及待放苗的水体的温差,若温差超过2℃,则应将鱼塘水加进运花桶中,将水温控制不超2℃;如运水花是用氧气袋,则打开氧气袋前将袋(连苗)放进塘水中浸泡20-30分钟,然后放苗下塘,以防水花出现应激反应 。可在岸边放置一些草堆,为鱼苗提供躲避场所,也可便于观察鱼苗活动 。如水花下塘后短时间内出现反肚、休克或踹动 , 则属应激现象 , 必须及时泼洒应激类药物,如泼洒姜、三宝高稳C等,同时加强冲水与增氧 。经过抢救,水花会很快恢复正常 。
第四步:标粗养殖管理
遵循上述三步 , 鱼花下塘的成活率就有8-9成 。鱼花下塘后的标粗工作又是如何开展?
对虾塘水蛛太多怎么办?问:对虾塘水蛛太多怎么办?
答:对虾塘中出现的水蛛就是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的统称,水蛛在水产养殖中其实是有好有坏,比如鱼类育苗就喜欢培育水蛛 , 但对于对虾养殖,水蛛更多的表现在坏的一面 。
那么,当对虾塘出现水蛛太多我们该怎么办才好呢?
一、对虾塘水蛛太多的处理方案与步骤:【轮虫杀灭的方法】先停料,让虾苗把水蛛吃掉 。
同时每天泼洒腐植酸钠,阻挡底部青苔吸收阳光而大量生长 。
直到傍晚时观察塘口没大水蛛时,次日上午用生物菌改底剂4亩/包分解一下底部,两小时后用活性钙氨基酸+高纯光合菌种各1瓶5亩追肥促进藻类繁殖 。
隔日可以正常投喂 。
二、对虾塘水蛛太多的处理过程的变化:使用了腐植酸钠后,阻挡阳光,青苔因为吸收不了阳光而不能疯长 , 让调水赢得宝贵的时间 。
停料后三天 , 发现水蛛已经减少很多了 , 建议其次日追肥,把水色调起来 。
过两天回访,水色已达到理想效果,投料已恢复正常 。
小结:对虾不好养 。虽然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养殖技术 , 且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养殖流程比较多,管理起来也很麻烦,因此不好养,尤其是苗期的管理 。
一般养殖虾苗多是在立夏时,此时的温度较高,容易引发各种问题,成活率比较低 。养殖时要注意水质,喂养的方法以及调水方面,尽量提供适宜的环境才行 。
然后再把虫子给鸡吃吗?鸡粪养虫子,再把虫子喂鸡当然是可行的 。但是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鸡粪要经过堆肥发酵或者搞一个发酵床 。
新鲜鸡粪都含些什么 ?新鲜鸡粪里面呢含有大量的有机营养物质(含氮有机物),相当于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因为鸡饲料的利用率很低 。对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来说简直就是再合适不过的安乐窝 。所以新鲜的鸡粪过多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看到里面爬着各种虫子还有看不见的微生物 。对鸡和用鸡粪养殖的虫子来说无疑是有害的 。寄生虫可以通过虫子再回到鸡的体内 。
鸡粪发酵的好处鸡粪经过收集利用市面上销售的各种混合微生物菌剂(例如EM菌剂),经过额外大量添加这些菌剂以后,使得利于发酵的菌种占据优势进而促进鸡粪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同时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可以杀灭其他有害微生物病原菌和寄生虫虫卵等 。
经过堆肥发酵腐熟以后的鸡粪是相当好的养分物质 。而且里面的寄生虫含量大大减少 。此时再用于养殖各种富含蛋白的虫子如蚯蚓、面包虫、等相对健康很多 。
发酵床的原理也是利用额外添加发酵菌种到鸡粪中,鸡产完粪便以后会逐步倍踩实,在底层也是相当于进行了发酵 。过一段时间再将底层粪便翻出到上层 。
蚯蚓中常见的寄生虫即便是田野里到处挖的蚯蚓也是不能直接喂给鸡食用的,因为蚯蚓体内一般会寄生多种寄生虫,鸡直接食用获得蚯蚓很可能引起寄生虫病 。
一般蚯蚓体内寄生的寄生虫有纤毛虫类、旋毛虫类、扁虫类、寡毛类、轮虫类、线虫类等 。
一般饲喂不当会引起鸡寄生虫病 。
1、鸡膜壳绦虫病
病鸡食欲减少或废绝,消瘦,行动迟缓,下痢,排绿色粪便,有时带有绦虫节片 。虫体的代谢产物被宿主吸收后有中毒作用,出现神经症状,运动障碍,身体失衡,突然倒地,特别严重者死亡 。蚯蚓是本病的中间宿主 。
2、鸡比翼线虫病
该虫的幼虫在蚯蚓体内可长久地保持对幼鸡的感染性 。本病主要发生于放养的鸡群,尤其是雏鸡 。比翼线虫寄生在鸡的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阻塞气管 。病鸡表现为张口呼吸,甩头,有时在甩出的分泌物中有少量虫 。严重的病鸡可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
3 鸡毛细线虫病
该虫的发育也需中间宿主蚯蚓的参与 。毛细线虫虫体细小,呈毛发状 。寄生在鸡的食管、嗉囊内,在寄生部位掘穴,造成机械损伤和化学刺激,引起炎症 。病鸡食欲不振,下痢,贫血,消瘦,严重感染时可致死 。
4 鸡异刺线虫病
异刺线虫寄生于鸡的盲肠,又叫盲肠虫,引起盲肠机械损伤,发炎,同时虫体的分泌物和代谢物可使宿主中毒 。病鸡表现为食欲减退, 营养不良,发育停滞,产蛋减少,严重者也可致死 。
5 鸡蛔虫病
雏鸡易受侵害,成年鸡多为带虫者 。幼虫侵入肠黏膜,造成出血发炎,病鸡表现为下痢,粪中混有血液及黏液,迅速消瘦甚至死亡 。成虫大量寄生时,相互缠绕,可引起肠阻塞,甚至肠破裂和腹膜炎 。虫体的代谢物被宿主吸收,造成雏鸡发育迟缓,成鸡产蛋下降 。蚯蚓是鸡蛔虫的贮藏宿主,蛔虫卵被蚯蚓采食后,在蚯蚓体内可长期保持生命力及感染力,并可随蚯蚓的迁徙而逃避外界干燥和直射阳光的不良影响 。
蚯蚓喂鸡建议1、养殖户要自己堆肥养殖蚯蚓的话首先一定要严格引种 。避免引进带有寄生虫卵(或幼虫)的蚯蚓 。
2、喂养蚯蚓的饲料要发酵处理,严禁使用未经处理的鸡粪做饲料,避免交替感染 。
3、条件许可时,可将蚯蚓加工后再喂鸡,比如煮熟投喂、加工成蚯蚓粉等 。
养殖无骨鱼需要什么条件?应该是花骨鱼
1、池塘条件
选择养殖花骨的池塘面积一般在5~15亩,要求池深2~2.5米 , 水源充足 , 水质良好 , 进排水方便,塘底淤泥要少,池塘有条件的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每3亩池塘配备1台1.5kg的增氧机,每口池塘配备1台以上的3kW的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 。
2、放养前准备
苗种下塘前12天,每亩水面用200~250kg的生石灰带水清塘,主要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和其它敌害生物,3~4天后施放给经充分发酵的腐熟有机肥500~1000kg肥水,培育花骨喜食的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使苗种下塘后有丰富适当的天然饵料可供摄食 。
3、合理放养
放养时间在每年的12月下旬至翌年的3月,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苗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8min,一般亩放规格为5~6cm的鱼种1800~2000尾,亩产量可达450~500kg,混养时亩放规格为5~6cm的鱼种400~500尾,亩产量可达180~230kg,搭配规格为8~10cm的花白鲢100尾左右 。
4、水质调控
池水以黄绿色为好 , 透明度保持在30~40cm,将pH值控制在7.2~7.8为好 。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要及时开动抽水机加注新水,更换部分老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 , 减缓因密度过大引起溶氧不足的矛盾 。
注水时注意用木板将水挡散 。若水质太瘦,透明度过低 , 则必须适当追施肥料,一般亩施有机肥50~80kg,另根据水质情况,可以施放碳酸氢铵4~5kg,磷肥2~3kg,要经常施肥,保持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盛不衷 。
5、科学投饵
采取以投喂人工饵料为主,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为辅的饲养方法,饲料配方:豆饼30%、菜籽饼40%、芝麻饼或花生饼15%、鱼粉5%、面粉10% , 将以上几种原料混匀后,加适量水拌和成面团或制作成软颗粒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 , 或者选择蛋白质含量在32%~36%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采用自动投饵机投喂以节省人工 。
6、日常管理
主要是加强巡塘 , 一是密切注意池水变化,高温、雷雨多发天气要及时开动增氧机,晴天中午坚持开机1~2小时,加快水体上下层对流;二是做到定期少量换水,使水质保持相对稳定,使其始终处于"肥、活、嫩、爽"状态;三是改良水质,每20天左右用生物活菌全池泼洒;四是巡塘、投饵时细心观察花骨的摄食、活动和疾病情况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