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收益如何

水产养殖收益如何,怎么提高稻虾养殖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农户种植粮食积极性锐减 , 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充分发挥当地水稻和水产优势,要积极探索高效生态种养模式 。2015 年怀宁县黄龙镇结合绿色模式攻关项目,开展了“稻虾共生”技术推广试验,稻虾共生实验示范基地位于怀宁县黄龙镇金河村 , 基地负责人为金河村村民、怀宁县水产技术推广能手、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教神内基金农户推广奖获得者郎银杰(全国仅有渔户18户),基地目前面积133.33公顷 。稻虾共生稻田养虾在产业上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在产品上符合市场对优质稻米和龙虾的需求,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生产出一种安全、不喷药、不施肥的原生态米,而且稳定了粮食生产,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真正实现生态种养、虾粮丰收的三赢局面 。因此,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养结合新模式 。
1、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
1.1 稻田选择及田间工程建设
稻虾共生养殖在稻田选择上 , 宜选择周围无污染源、排灌方便、水量充足且水质良好、保水能力较好,最好是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块 。稻虾共生实验示范基地黄龙镇金河村在符合以上要求的条件下,实现水稻增产5%~10%,龙虾增产900kg/公顷左右 。因此,该模式具有节本增效的优点 , 稻田饲养的龙虾可以为稻田除害虫和杂草,从而减少了化肥和农药投入,而且通过提高水稻和虾的产量,实现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提升 。选好地后,要进行田间工程建设 。首先对田埂进行加固,所需泥土可以从田间挖?。缓笤僬教锩?。
为了防止大雨天气导致田埂坍塌,在田埂加固时要夯实每一层加进去的泥土 。田埂以宽度1m为宜,高度要确保田面蓄水深度达30~50cm 。在田埂外侧布置石棉瓦或塑料网片配合钙塑板作为防逃设施,预留进排水口 。为了防止龙虾外逃和敌害生物进入 , 进排水口要用栅栏、网片或其他防逃、过滤设施围住 。
1.2 苗种放养
放虾前10~15d,做好清塘消毒工作,以杀灭敌害生物、致病菌和野杂鱼类 。一般消毒药剂可以选择生石灰,用量为750kg/公顷,也可选用其他药剂 。放虾前7~10d,往田沟中注水50~80cm,然后施肥,以培养饵料生物 。稻田基肥要施足,应以施腐熟有机肥为主 。有农家肥的最好施农家肥,因为农家肥具有肥效慢、肥效长的特点,施用后不会影响龙虾的生长 。最好一次性将农家肥施足 , 以减少日后化肥的施用次数和数量 。一般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作层内,以实现肥力持久长效,有机农家肥施用量为7.5~12.0t/公顷 。在放养龙虾虾苗虾种时 , 要首先进行试水,待确认试水安全后 , 再投放幼虾 。
该模式有2种放养方法 , 第1种是在水稻栽秧后 , 即5月前后进行放养 。按照规格为2~4cm 的标准投放龙虾幼虾7.5万~12.0万尾/公顷 。在放养时,尽量选择质量较高、规格整齐的幼虾进行投放,而且最好一次性放足 。第2种是在头一年的7月,直接将龙虾的亲虾投放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第2年再采用免耕法种植水稻 。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按照雌性与雄性2∶1的比例,放养规格为20g以上的龙虾225kg/公顷 。
1.3 田间管理
龙虾投放后,坚持每天早、晚分别巡田1次,除了要注意观察沟内水色的变化情况外,还要考察虾的活动、吃食以及生长情况 。虽然稻田已施足底肥 , 但在龙虾的生长旺季,最好投喂一些磨碎的螺、蚌及屠宰厂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 , 注意量要适宜,不能过多 。稻谷需要晒田时,不能完全将田水排干,最好采取轻烤的方式 。稻田水位最低降至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发现龙虾反应异常,就要及时注水 。稻田需要追肥的,一般每月追1次,可追施尿素75kg/公顷、复合肥150 kg/公顷,考虑可能会对虾产生影响的因素 , 也可以追施人、畜粪堆制的有机肥 。氨水、碳酸氢铵等对龙虾有害的化肥要禁止施用 。为了确保化肥被田泥和水稻吸收,追肥时最好先将田水排浅再施肥,以便化肥迅速沉积于底层泥中 。施好肥后,立即将田水深度加至正常水位即可 。在稻田养虾的模式中,由于龙虾对许多农药都很敏感,因此养虾的稻田在原则上是尽量不用药,实在需要可以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及生物制剂 。施药时,为了确保虾的安全 , 要注意将农药的使用浓度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并且在施药时将喷头对准水稻叶面,尽量不喷入水中 。如果能分区施药,则效果会更好 。在药剂选择上,可以用40%稻瘟灵1.5kg/公顷对水喷雾防治水稻稻瘟?。挥?0%的爱苗150mL/公顷对水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挥?0%氯虫苯甲酰胺150mL/公顷对水450kg/公顷喷雾防治水稻螟虫;用50%吡蚜酮颗粒剂150kg/公顷对水450kg/公顷喷雾防治稻飞虱 。为了避免龙虾受到危害,在防治病虫害时,严禁使用菊酯类的杀虫剂 。由于下午稻叶比较干燥,可以吸附大部分药液,因此喷雾水剂最好选在下午进行喷施 。同时还要注意,施药前田间加水至20cm,喷药后还要及时换水 。
2、效益分析
示范户一开始是单养小龙虾,慢慢进行稻虾共生模式种养后,实现效益翻番,成效比较显著,最终实现了既抓粮食生产又抓经济效益的目标 。示范户十分满意 , 周边农民对这种新模式都非常感兴趣,纷纷效仿示范户,该示范户就当起了技术推广能手,提供种苗和技术 , 还保证高于市场价回收龙虾 , 带动周边大户发展稻虾共生新模式 。
2.1 经济效益显著
2004年开始都是单种水稻或单养龙虾,2008年实行稻虾共生种养模式后 , 粮食单产增加,新增龙虾产品 , 加之粮食价格上涨 , 龙虾价格翻番,水稻和龙虾生物链循环利用,共生投入成本与单种、单养投入成本基本持平 , 总体效益基本翻番 。2016年一种植户的3.33公顷稻田实行稻虾共生种养模式,将稻田周围开挖环形沟0.8公顷,种植水稻2.53公顷,实现水稻单产9750kg/公顷 , 收入超过6.5万元,龙虾收获2500kg,收入5万元,总共收入11.5万元;水稻生产投入成本2.5万元,龙虾养殖投入成本5000元,纯收入达2.55万元/公顷 。另一种植户的40公顷水田,产龙虾900kg/公顷,按均价40元/kg 计算,效益达3.6万元/公顷,水稻产量为9750kg/公顷,卖价比普通水稻翻番,以16元/kg的价格以订单形式远销江苏、上海等地 。扣除开销和成本 , 纯收入高达6万元/公顷左右 。稻虾共生大户均实现纯收入翻番,效益十分明显 。
2.2 社会效益巨大
稻虾共生示范实施的稻田生态种养结合模式,一是用足时空、互利共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稻虾双收、增产增效,粮食安全、产品优质 , 在产业上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产品上符合市场对优质稻米和龙虾的需求 。二是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可以拓展龙虾养殖发展空间,发挥稻田增产增效潜力,尤其是低洼稻田和原有稻田养殖区易于推广稻虾共生模式,部分灌溉条件较好的稻油轮作区改为稻虾种养区可以大大增加效益,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 。稻虾共作改变了传统的种养模式,使其转化成优质、高效、生态的种养模式 。通过该模式示范的进一步实施 , 种养户的科学种养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受他们的影响周围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采用这一模式,辐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因此,稻虾共生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将成为今后龙虾养殖的主要模式之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
2.3 生态效益明显
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农药,黄龙镇面临日益显著的面源污染危害 。这一危害不仅影响水质、饮水安全、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而且还导致耕地退化,农村和农业内部环境恶化 。稻田生态种养结合的农耕模式可以有效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因为该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各环节的代谢废物 , 而且减少了化肥、农药等污染物的投入 。在稻田生态种养农耕模式中,龙虾将稻田中的杂草作为饵料食用 , 由于其四处觅食且食量较大 , 因此可以经常性和彻底性地除掉田中杂草,实现除草剂减量施用甚至不施用 。实行生态种养后,龙虾吃食了螟虫类幼虫和蛹,能够降低螟虫类越冬基数,从而减轻虫害 。另外,采用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稻田常年有水 , 还能消灭落水昆虫,从而控制虫害 。稻田种养结合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表明,稻田种养结合模式的田块龙虾吃掉了基部的幼虫(螟虫、稻飞虱、稻蓟马),农药使用量可以减少50%,甚至基本不用农药 。稻虾共生模式顺应目前市场绿色生态环保的需求,更符合循环经济发展 。实行种养结合的模式,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了所需的基肥,有效降低化肥使用量20%以上,真正达到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要求,为生态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典型的示范效应 。
因此,运用稻田种养结合模式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减少环境危害因素 , 保护生态环境,形成良性的生态体系,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应,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
3、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1 存在的问题
首先,稻虾共生模式虽然效益明显,但由于农业的自然灾害无法避免,尤其是2016年持续发生的特大暴雨和洪水,养殖户根本没有时间采取措施抢救养殖的龙虾 。其次,目前黄龙镇的土地流转政策还不成熟,未形成统一模式,在流转时间和流转价格方面养殖大户都没有话语权 。但实施稻虾共生的养殖大户首先要对农田周围进行开沟、围网等进行投资 , 要求土地不能随意被流转,如果土地被原主人收回,就会给其造成很大的损失 。再次 , 基层养殖户对生态农业发展认识不高,在农业效益相对比较低下,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矛盾冲突的现实当中 , 养殖户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缺乏应有的认识 。最后,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动成本高 。目前,发展生态农业主要依靠政府引导和行政的力量来推进 , 养殖户以及农业生产的主体积极性还远远没有发动起来 。生态农业发展创新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和体系,生态农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制约难以推广应用 。
3.2 展望
虽然稻虾共生模式的推广之路困难很多,但是养殖大户们纷纷响应政府绿色模式攻关项目的实施,加快转结构、调方式 , 走种养结合稻虾共生模式的发展道路 。黄龙镇下年争取稻虾共生模式面积达到666.67公顷 , 平均每年产虾900kg/公顷,产稻谷9000kg/公顷,平均纯收入6万元/公顷以上,比单一种植一季稻收入增加4.8万元/公顷 。稻虾共生模式在安徽省生态农业产业化试验示范中获得市农委和县农委的充分肯定,收入翻番 , 效益翻番,而且绿色环保 , 必将成为该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绿色增产模式之一 。
水田养鲤鱼的效益如何?水田养鲤鱼效益如何 , 有懂行的吗?
在水田里面养殖鲤鱼,可以利用有限的水田资源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这样的养殖模式,不仅鲤鱼可以食用比如蜗牛、福寿螺、以及各类危害水稻的害虫,获得快速增长,体重增加,还能够有助于水稻的高产 , 可谓一举两得 。那么,这样的养殖模式能够获得怎么样的经济效益呢?
水田养鲤鱼的效益分析水田里面养殖鲤鱼,鱼苗的规格在100克,可以投放300尾 , 大概60斤鱼苗,养殖大概4个月左右 , 可以增长到400克 。在这过程种子,只需要支出鱼苗的费用300元左右即可,无需喂养其他饲料 。这样,出田的时候 , 按照95%的成活率计算,可以出田285尾,平均每尾400克,合计228斤 。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5元/斤计算,亩产值可达到1140元,除去成本300元,可获利840元 。
另外,水稻方面,平时一亩成本700元左右,结合养殖鲤鱼,可以减少30元的成本,也就是一亩水稻的成本减少到670元 。而普通的水稻,一亩产量在1000斤左右,按照市场收购价格1.2元/斤,亩产值可达到1200元 , 除去成本 , 可获利530元 。
最后,一亩水田既养殖鲤鱼 , 又种植水稻,利润可以达到1370元,效益倍增 。
水田养殖鲤鱼的注意事项水田养殖鲤鱼,还是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怎样蓄水 , 如何防治病害等等 。
养殖鲤鱼需要提前蓄水 。在春季插田之前,要在水田四周沿着田埂挖深、宽各40CM的边沟 , 然后筑高筑固田埂,以防鲤鱼逃跑 。然后,就可以蓄水 。鲤鱼的投放 。一般需要在下秧之后7~10天的时间,秧苗返青开始生长之后就可以投放鲤鱼了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问题 。因为养殖鲤鱼,所以水稻在杀灭病虫害之时,需要注意使用的农药,以免造成鲤鱼中毒 。比如稻飞虱、钻子虫、纹枯病、稻瘟病等等 , 可以使用苦参碱等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 。好了,以上有关于水田养殖鲤鱼效益如何的问题,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指出 。
陆地养鱼赚钱吗?赚钱 。
在大棚中养殖冬暖夏凉 , 不受季节影响,可以错开鱼类上市的高峰期,经济效益更高;由于水体在供氧时形成漩涡式循环 , 而鱼习惯性地逆流游动,增加了运动量,吃得多 , 长得快 , 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从鱼苗投放、养殖管理,到成鱼捕捞 , 十分节省人工,降低了养殖成本;由于安装了过滤系统和杀菌设备,水体更加干净清洁,减轻了鱼发病率的同时,全程使用中药保健药也让鱼增强了体质、不易得?。欣诮档驮诔ね驹耸渲幸蛭ぴ斐傻乃鸷穆?。
水产养殖学这个专业好就业吗?好就业,前景也很不错.
随着全省沿海经济开发的推进,我国海洋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加之全国海洋渔业资源的限制捕捞,水产养殖业会成为朝阳产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多,海洋特色明显的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近些年 , 全国水产养殖生产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渔业重点省的优势养殖区域和主导养殖品种正在逐步形成;水产养殖经济运行基本平稳 , 水产养殖产品价格上升 , 比较效益进一步提高,有利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带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 从而为此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农业的不断重视,水产养殖业地位越来越高,行业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从每年的人才需求看,毕业生数量总是满足不了行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因而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
水产养殖技术到底怎么样?【水产养殖收益如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产养殖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水产养殖技术也与高科技接轨,提高了水产品的产量 。但尽管如此,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仍旧存在着品质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病害问题 。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前提条件是水产养殖技术的进步 。
可以说 , 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颇为重要的课题 , 只有提高了水产养殖技术,才能使水产品的产量得到提高,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而在水产养殖技术管理上 , 应该能做到以下几点:实行生态养殖结构、不断优化养殖模式;不断优化新品种加大养殖建设;做到注重人才的培养,并加快代替饲料的研发步伐;对养殖环境进行改善,保障养殖产品的质量 。
在水产养殖技术上的创新对于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现阶段,科学技术如此进步,对于养殖技术的深入探讨已经是必须的 。我国对于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以及理论的开发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内容:对于新的种质资源进行发掘以及对于现有养殖群体的种质进行评价;了解养殖生物为何会大批量死亡进而研制出相关的防护技术;进行养殖生态系统养殖容量的评估以及对生态环境调控、新型养殖设备以及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及开发 。现有的科学技术如此之高,我们还可以在水产养殖上实施良种工程,从而能够源源不断地推出新的优势品种 。此外,还可以加强“离岸养殖”工程技术的应用 , 基于水产养殖技术的“离岸养殖”工程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 提高水产品自身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殖成本 。
综上所述,未来的水产养殖技术,将会运用到现代的生物育种技术,并能够实现养殖新模式与相关渔业的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结合运用,达到实施水产养殖的生态工程化养殖,有效控制不定因素对于养殖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及质量,满足人们的需求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