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青鱼如何混养( 二 )


1.密度加大、产量提高的物质基础是饲料
对主要摄食投喂饲料的鱼类,密度越大,投喂饲料越多 , 则产量越高 。但提高放养量的同时,必须增加投饲量,才能得到增产效果 。
2.放养密度提高的限制因素是水质
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放养量越高,净产量越高 。超出一定范围 , 尽管饲料供应充足,也难收到增产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不良结果 。其主要原因是水质限制 。我国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适宜溶氧量为4.0~5.5mg/L,如溶氧低于2mg/L时,鱼类呼吸频率加快 , 能量消耗加大 , 生长缓慢 。如放养过密,池鱼常会处在低氧状态,这就大大限制了鱼类的生长 。如天气变化,溶氧往往下降到1mg/L甚至更低,鱼类经常浮头 , 有时发生泛池死鱼事故 。此外,放养过密,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残饲、粪便和生物尸体等)在缺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还原物质(如氨、硫化氢、有机酸等),而这些物质对鱼类有较大的毒害作用,并抑制鱼类生长 。
4
决定放养密度的依据
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 即为合理的放养密度 。决定合理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鱼的种类与规格、饲料供应和管理措施等情况来考虑 。
1.池塘条件 。有良好水源的池塘,其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 。较深的(如2.0~2.5m)池塘放养密度可大于较浅的(如1.0~1.5m)池塘 。
2.鱼种的种类和规格 。混养多种鱼类的池塘 , 放养量可大于单一种鱼类或混养种类少的鱼池 。此外,个体较大的鱼类比个体较小的鱼类放养尾数应较少,而放养重量应较大;反之则较小 。同一种类不同规格鱼种的放养密度,与上述情况相似 。
3.饲、肥料供应量如饲料、肥料充足,放养量可相应增加 。
4.饲养管理措施 。养鱼配套设备较好,可增加放养量 。轮捕轮放次数多,放养密度可相应加大 。此外 , 管理精细,养鱼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 , 放养密度可适当加大 。
5.历年放养模式在该池的实践结果 。通过对历年各类鱼的放养量、产量、出塘时间、规格等技术参数的分析评估,如鱼类生长快,单位面积产量高,饲料系数不高于一般水平,浮头次数不多,说明放养量是较合适的;反之 , 表明放养过密 , 放养量应适当调整 。如成鱼出塘规格过大,单位面积产量低,总体效益低,表明放养量过稀,可适当增加放养量 。
四大家鱼混养鱼每亩最佳搭配?十亩塘养四大家鱼的比例是
如果是只放养但不投食的模式,每亩池塘可以投放500-1000尾草鱼、1000-2000尾鲫鱼、200尾白鲢、100尾花鲢、50尾青鱼 。如果是偶尔投食的模式,每亩池塘可以投放1000-3000尾草鱼、2000-3000尾鲫鱼、500-1000尾白鲢、300-500尾花鲢、100尾青鱼 。如果是专业精养模式,每亩池塘可以投放5000-10000尾草鱼、5000-10000尾鲫鱼、1500-3000尾白鲢、500-1000尾花鲢、300-500尾青鱼
中华鲟鱼可以和青鱼混养吗?能混养 。中华鲟养殖池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水源充足 , 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区域,交通便利且通讯设施齐备 。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2-3米 , 水质较稳定,水体溶解氧值高,最好在5毫克/升以上 。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坡降,配备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并设置饲料台 。
杂鱼混养的方法?1.
同一生活空间的品种尽量避开 。不同鱼品种有自己喜欢的活动空间 。如:鲢、鳙鱼生活在池塘水体上层,草鱼、鲂、鳊等在水体中层,青鱼、鲤鱼、鲫鱼、鲮鱼、罗非鱼、鲶鱼等在水体下层 。当然,当鱼需要吃食时,活动空间也不会仅限于哪个水体层面,只是在多数的栖息时间里在某一层水体待的多 。鱼的活动空间和它们的食性有关系,如:鲢鳙鱼是滤食性鱼类,主要在水体上层活动进行滤食;青鱼、鲤鱼、鲮鱼、鲫鱼等喜欢在池塘底部寻找水生昆虫、螺蛳、饲料残渣、残屑等 。在养殖时,同一层水体的鱼品种尽量不在两种以上 。比如,中层水体的草鱼、鲂只选一种,下层水体的青鱼、鲤鱼、鲮等控制在两种左右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