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病症状有哪些

白点病症状有哪些 , 热带鱼身上和长了面粉一样?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 , 遍布鱼全身 。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 。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 。白点病的症状:在患病初期 , 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 , 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15—23℃的水温最适于小瓜虫繁殖 。1加温 比较安全的方法你没说你的是什么鱼我想应该是金鱼找个单独的容器 不能太小 起码一个大脸盆不用治疗小瓜虫的药 最好有个小过滤 , 需要一个加热棒 。发现小瓜虫开始,第一天隔离,升温至22℃ 。停食!第二天,升温至26-28℃,放入盐和黄粉(避免小瓜虫病的继发的局部感染) 。第三天,升温至30℃ , 清洗过滤的滤棉 。一般在第四天就能发现鱼身上的白点明显减少,但可能会充血 。别着急,很正常,属于小瓜虫病的继发症状,所以我们要用盐和黄粉来作为抗菌消炎药物 。注意每两天我们要清洗滤棉一次,补加黄粉一次!一周后 , 鱼身上的白点基本消失 。不过为了能彻底消除,我们还要观察几天 。状态恢复的话少量进食 。我是观察3-5天,3-5天后鱼的状态也会恢复 , 进食正常,此时方可转入大缸!2使用药物 比如鱼店有白点净 孔雀石绿 硝酸亚汞 都是治疗小瓜虫的特效药 不过毒性强 不注意用量 容易对造成伤害 孔雀石绿和硝酸亚汞 毒性更大 对人体有害 不要碰到皮肤 也不要让小孩玩其实很多白点净含的成分也多是 孔雀石绿弄一个大脸盆 起码要有5公斤水的容量 按照包装上的说明比例 加入你买的药物比如孔雀石绿 有溶液的浓度较低 还有卖小瓶精粉的 加到水变绿就行 颜色不要太深 过量就中毒了 连续3天 每天一次 每次药浴20-30分钟 要加气头爆氧,药浴后继续放到隔离容器中,加黄粉和盐 盐度不超过1% 黄粉加到变色即可 防止病情扩大 。期间严格停食禁喂注意加药的用量 严格按说明加入 不会对鱼有伤害白点消失后继续隔离静养3-5日 待状态恢复 逐步少量喂食后 能正常进食 再转入大缸
鹦鹉鱼白点病什么症状?白点病是最简单的病,很好治疗的,以前的白点病只需要水温加到28度即可,现在的话你要加到30度,然后放盐,持续几天你就能看见效果了 , 或者你也可以买白点净,可进行缸内治疗或缸外治疗,这是一个很简单就能治好的?。?因为白点病那小虫他受不了高温,所以你一定要保持30度的水温直到白点没有为止
金鱼白点病会短期反复吗?金鱼白点病一般不会反复,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 , 它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鱼?。?876年由法国人Fouquet描述并将病原定名为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 fiis) 。多子小瓜虫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养殖鱼类,尤其对无磷鱼类如叉尾鮰、黄颡鱼等危害严重 。
【病原】多子小瓜虫隶属动基片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 。
多子小瓜虫的形态随其所处的生活时期不同,而呈现很大差异 。
成虫期:成虫期虫体又称为滋养体,虫体较大,肉眼可见,一般为椭圆形或球形,乳白色 。体披有分布均匀的纤毛 。胞口位于体前段腹面 。胞口表面观似人“右外耳” 。口纤毛呈“6”形 。围口纤毛从左向旋入胞咽 。体中部有1个马蹄形或香肠状的大核 。小核球状,紧贴于大核之上 。胞质内常有大量食物粒和许多小的伸缩泡 。
幼虫期:幼虫体呈卵形或椭圆形,前段尖,后端圆钝 。前端有一个乳突状的钻孔器 。体前方有1个呈“6”字形的胞口,胞口上方有1个反光体 。全身披有等长的纤毛 。在后端有1根长而粗的尾毛 。大核椭圆形或卵形 。体前端有1个大的伸缩泡 。
包囊期:脱离宿主的虫体在2-8h内形成硬质包囊 。包囊形成后,虫体在包囊内不停转动,马蹄形的大核逐渐变为圆形或卵形,小核可见,包囊内虫体胞口逐渐消失 。2-3h后,虫体开始分裂,经9-10次分裂后就不再分裂 。
【生活史】多小瓜虫生活史(图4)为:①掠食体钻入鱼类皮肤后被寄主组织包被(EN);②包被的掠食体发育成直径约1mm的滋养体,并在鱼类皮肤上形成灰白色的包囊;③包囊破裂,含有大量伸缩泡的滋养体离开寄主自由游动,并沉降到池底后自身分泌一种凝胶状的包囊壁;④~⑧包囊在1h内形成并开始以横裂的方式繁殖 , 最后产生近1024个,长度在30~50μm的梨形掠食体(掠食体只含有1个伸缩泡);⑨包囊壁破裂释放掠食体,掠食体在1d内入侵鱼类皮肤 , 第二天仍没有成功钻入鱼类皮肤的掠食体将死亡 。
【病症】虫体寄生于体表、鳃丝及鳍等部位 。寄生于鱼的皮肤、鳍、头、口腔及眼部等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点状白色包囊,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称为“白点病” 。它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并同时伴有大量黏液 , 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一层白色薄膜 , 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钝,漂游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 , 鱼体不断与其他物体摩擦,不久将成批死亡 。
【流行与危害】小瓜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洄游性鱼类、观赏鱼类均可受其寄生 。对无磷及鳞片不发达的鱼类感染尤为严重 。小瓜虫病受温度的影响 。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 。水温15~20℃为流行盛期 , 但水温5~7℃或27~28℃时部分鱼类也能感染 。幼虫的侵袭能力与水温也有直接的关系,水温为15~25℃时侵袭能力最强,其余水温条件下侵袭能力低下;水温高于30℃时,多子小瓜虫虫体会停止发育 。此病多在9-11月、3-6月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饵料、水质清瘦及鱼体受伤、抵抗力低的情况下易流行,苗种期间感染率极高 。
【防治方法】目前尚没有治疗小瓜虫病的特效药,所以此病的防治关键点为彻底清塘、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环境及增强鱼类免疫抗病力 。
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 。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对养殖池塘彻底清塘 。
2、提高养殖水体水温 。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通过提高水温可阻断多子小瓜虫生活史中某一环节,使其不能完成生活史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池塘养殖条件下在秋末、冬初及初春时期可通过适当降低水位以提高水温的办法实施预防 。
3、在小瓜虫病流行季节对有棘鱼类(如黄颡鱼等)苗种实施转塘、并塘等越冬准备时,拉网操作应避开阴雨低温天气 , 应在晴天水温相对较高时进行捕捞运输操作,且谨慎操作以避免对有棘鱼类产生损伤 。
4、提高养殖鱼类免疫抗病力 。鱼类生理状况与小瓜虫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鱼类机体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小瓜虫掠食体的侵袭 。因此,在小瓜虫病流行季节,应加强养殖鱼类营养 , 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
5、培肥水质 。小瓜虫病的发生与池塘水质的关系密切,一般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中小瓜虫病易多发,因此在小瓜虫流行季节应适当肥水培肥水质 。
6、适当控制养殖鱼类的放养密度 , 以降低小瓜虫感染机率 。
【白点病症状有哪些】7、出现小瓜虫等寄生虫时使用绿色安全无毒的驱虫产品 , 把寄生虫从鱼体中驱除,目前并无良药 。
水产实践人士 , 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 。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鹦鹉鱼白点和头洞区别?区别在于症状不同: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 。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 。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 。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
头洞的症状是鹦鹉鱼的头部皮肤或者两眼之间有白色突肿,有的严重的以及溃烂,将这个部位挑破后有白色恶臭液体流出,头洞的发病位置比较固定,一般多数是病发在鱼类头部的双眼之间或往上一点的位置
兰花白斑病怎么处理?兰花白斑病怎么处理?一一一 用事实说话 , 用实际经验带您把家里的花儿养好 。兰花在百花园中是最难伺候的花卉了,稍不留神就会造成这样那样的不良症状 。尤其是一些病毒性病害和一些物理性伤害时常发生 。其中常见的黑点,黑斑,黄褐斑 , 茎腐 , 软腐,叶枯等症状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 。而叶片儿出现的白斑症状,则常常是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物理性伤害所致,最常见的是由于光照过强造成的叶片灼伤,另一种是由于养护长期过于阴暗,一直生长在没有足够光照的环境下 , 导致植株叶片出现黄绿色 , 甚至是绿白色的症状 。再一种就是兰花植株生长了红蜘蛛,由于红蜘蛛吸食叶片的汁液,造成部分叶片失绿,造成叶片出现星星点点的绿中带白的症状 。对有一些土壤中的害虫或者是蚜虫对植株的伤害,一般不会导致叶片出现白斑的症状,没那么严重 。而对于一些普通兰花植株会出现变异的情况,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 几率还渺茫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