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有哪些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有哪些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哪些区别
一、年龄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 , 1型糖尿病大多数是40岁以后才发生糖尿病的 , 20岁以下的青少年以及儿童发生糖尿病大多数都是1型糖尿病 , 但也有少数例外的 。大多数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 , 到了5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1型糖尿病的几率是相当少的 。总而言之 , 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 , 年龄越大就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
二、起病时体重的区别
有明显体重超重或者肥胖症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都是2型糖尿病 , 肥胖症越明显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就会越高 。一般情况下 , 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体重都是正常或者偏低的 , 但是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 , 在患病之后体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但是1型糖尿病消瘦的症状会更明显 。
三、临床症状的区别
1型糖尿病明显的症状就是多饮和多食以及多尿的三多症状 , 而2型糖尿病是没有明显三多症状的 。有一些2型糖尿病由于发病症状并不明显 , 往往难以确定是什么时候发病的 , 有的还只是在检查血糖之后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糖尿病 。相对来说 , 1型糖尿病的症状会更加明显突出 , 所以能够确切地判断出自己的发病时间 。
四、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都有可能会发生急慢性并发症 , 但是在并发症的类型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对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来说 , 1型糖尿病更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 而2型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几率是比较少的 , 但是年龄比较大的2型糖尿病还是会出现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
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来说 , 1型糖尿病是很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以及肾脏病变等并发症的 , 还有可能会发生心脑肾以及肢体性病变 , 但是这些病变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 。
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有可能会发生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以及视网膜病变 , 除此之外 , 2型糖尿病发生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几率也是相当高的 , 会比1型糖尿病发生这类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 而且合并高血压并发症也是相当常见的 。
五、临床治疗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 , 1型糖尿病只能够通过注射胰岛素 , 才能够有效的控制高血糖来稳定病情 , 口服降糖药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但是2型糖尿病是可以通过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 , 然后再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来进行辅助治疗 , 通过这些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降血糖效果 , 在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之后 , 也是可以采取胰岛素治疗的 。
二、糖尿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1、性功能障碍
特别是中年肥胖的性功能障碍者 , 可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 需及时检查血糖情况 。
2、突如其来的视力减退
突然发生 , 或迅速加重的近视、视力模糊等视力减退的情况发生时 , 在找不到原因的情况下 , 可考虑检查一下血糖 。
3、餐后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 , 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高峰时 , 餐后血糖高峰已过 , 因此可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 , 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 , 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
4、皮肤瘙痒
当身体的皮肤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瘙痒 , 特别是老年人 , 除考虑老年性皮肤瘙痒外 , 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 需及时检查血糖 。
5、腹泻
每日腹泻次数2~10次不等 , 常于餐后、夜间或清晨排便 , 大便不成形或是脂肪泻 , 表现为顽固或间歇性的腹泻时 , 也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 , 需进一步化验血液 。
6、感染
不明原因的感染 , 这种感染可以发生在皮肤、口腔、泌尿系统、肺部等部位 , 其特点就是感染反复发生 , 缠绵难愈 , 也要考虑检查血糖及尿糖情况 。此外 , 临床资料显示约10%~15%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肺结核 , 因此当肺结核发展特别迅速 , 病情重 , 疗效差时 , 也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 。
7、肢端麻木
4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手足麻木 , 肢端感觉减退或消失;有些人会感觉走路时就像踏在棉花上一样 。当出现原因不明的肢端麻木时 , 不能忽视了检查血糖及尿糖的情况 。
三、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有哪些
1、磺酰脲类
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 , 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 , 使K+ 外流 , β细胞去极化 , Ca2+ 内流 , 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 , 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 , 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 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 , 格列齐特 , 格列本脲 , 格列波脲 , 格列美脲等 。
(1)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 起效快 , 药效持续6-8小时 , 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代谢物无活性 , 且排泄较快 , 因此比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作用持续24小时 。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成年型糖尿病 。
(2)格列齐特(达美康、孚来迪):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 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 , 还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作用 , 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 , 从而预防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糖尿病、糖尿病伴有肥胖症或伴有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
(3)格列本脲(优降糖):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 在所有磺酰脲类中降糖作用最强 , 为甲笨磺丁脲的200-500倍 , 作用可持续24小时 。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 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4)格列波脲(克糖利):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20倍 , 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 , 较少发生低血糖;作用可持续24小时 。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5)格列美脲(亚莫利):第三代新的口服磺酰脲类药 , 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 , 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 , 比其它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体内半衰期长达9小时 , 只需每日口服1次 。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2、双胍类
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β细胞 , 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 , 而对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 。不影响胰岛素分泌 , 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 , 抑制葡萄糖异生 , 降低肝糖原输出 , 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 , 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有哪些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二甲双胍(格华止 , 美迪康):降糖作用较笨乙双胍弱 , 但毒性较小 , 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比较 , 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 , 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 , 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 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减轻血小板聚集作用 , 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 是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首选药 。主要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 , 也可用于1型糖尿病 , 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 也可用于胰岛素抵抗综合症的治疗 。由于胃肠道反应大 , 应于进餐中和餐后服用 。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
3、 α糖苷酶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 , 阻断1,4-糖苷键水解 , 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 , 降低餐后血糖 。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 , 伏格列波糖
(1)、阿卡波糖(拜唐平):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 , 也不影响体重;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 。用于各型糖尿病 , 改善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 , 可用于对其它口服降糖药药效不明显的患者 。
(2)、伏格列波糖(倍欣):为新一代α糖苷酶抑制剂 , 该药对小肠黏膜的α-葡萄苷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苷糖酶)的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 , 对来源于胰腺的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弱 。可作用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 , 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 。
四、糖尿病有哪些检查项目呢
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B超、血流变学检查、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
(一)糖代谢异常严重程度或控制程度的检查
1.尿糖测定大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 测定的是尿葡萄糖 ,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尿糖阳性只是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阈(大约10mmol/L) , 因而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可能 。并发肾脏病变时 , 肾糖阈升高 , 虽然血糖升高 , 但尿糖阴性 。妊娠期肾糖阈降低时 , 虽然血糖正常 , 尿糖可阳性 。
2.血糖测定和OGTT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 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血糖值反映的是瞬间血糖状态 。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抽静脉血或取毛细血管血 。可用血浆、血清或全血 。如血细胞比容正常 , 血浆、血清血糖比全血血糖可升高15% 。诊断糖尿病时必须用静脉血浆测定血糖 , 治疗过程中随访血糖控制程度时可用便携式血糖计(毛细血管全血测定) 。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时 , 须进行0GTT 。0GTT应在清晨空腹进行 , 成人口服 。75g无水葡萄糖或82.5g含一分子水的葡萄糖 , 溶于250~300rnl水中 , 5~10分钟内饮完 , 空腹及开始饮葡萄糖水后2小时测静脉血浆葡萄糖 。儿童服糖量按每公斤体重1.75g计算 , 总量不超过75g 。
3.糖化血红蛋白(GHbAl)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GHbAl是葡萄糖或其他糖与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非酶催化反应(一种不可逆的蛋白糖化反应)的产物 , 其最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 。GHbAl有a、b、c三种 , 以GHbAlC(A1C)最为主要 。正常人A1C占血红蛋白总量的3%~6% , 不同实验室之间其参考值有一定差异 。血糖控制不良者A1C升高 , 并与血糖升高的程度相关 。由于红细胞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120天 , 因此HBA1C反映患者近8~12周总的血糖水平 , 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血浆蛋白(主要为白蛋白)同样也可与葡萄糖发生非酶催化的糖化反应而形成果糖胺(fructosamine , FA) , 其形成的量与血糖浓度相关 , 正常值为1.7~2.8mmol/I……由于白蛋白在血中浓度稳定 , 其半衰期为19天 , 故FA反映患者近2~3周内总的血糖水平 , 为糖尿病患者近期病情监测的指标 。
(二)胰岛b细胞功能检查
1.胰岛素释放试验 正常人空腹基础血浆胰岛素约为35~145pmol/I 。(5~20mU/L) , 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100g标准面粉制作的馒头)后 , 血浆胰岛素在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 , 峰值为基础值5~10倍 , 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 。本试验反映基础和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释放功能 。胰岛素测定受血清中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干扰 。
2.C肽释放试验方法同上 。基础值不小于400pmol/I 。 , 高峰时间同上 , 峰值为基础值5~6倍 。也反映基础和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释放功能 。C肽测定不受血清中的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影响 。
3.其他检测b细胞功能的方法如静脉注射葡萄糖一胰岛素释放试验可了解胰岛素释放第一时相 , 胰升糖素一C肽刺激试验反映a细胞储备功能等 ,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目的而选用 。
(三)并发症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血脂、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 , 急性严重代谢紊乱时的酮体、电解质、酸碱平衡检查 , 心、肝、肾、脑、眼科以及神经系统的各项辅助检查等 。
(四)有关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检查
GA65抗体、IAA及IA_2抗体的联合检测;胰岛素敏感性检查;基因分析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