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阻断什么时候打 乙肝该怎样预防


乙肝阻断什么时候打 乙肝该怎样预防

文章插图
一、乙肝阻断什么时候打大三阳是乙肝病毒携带的一种类型,病毒复制一般比较活跃,可以破坏肝细胞,引起肝脏功能改变,需要结合肝功状况,病毒数量多少,确定治疗方案大三阳的母亲怀孕后由于在分娩过程中后可能引起宝宝的感染,一般需要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乙肝免疫蛋白是一种被动的免疫制剂,乙肝免疫蛋白一支在240元左右 。对于孕妇是乙肝患者,应该是在怀孕的7月、8月、9月要注射 。从怀孕三个月起,每月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使胎儿受到有效保护 。对于已经怀孕接近临产的妇女,如果发现是带乙肝病毒携带者,则新生儿在诞生24小时内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剂量加倍,再于一个月后和六个月后作加强注射,对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86.65% 。如果在出生后立即及生后一个月在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则保护率可高达97.13% 。再加上母亲又从怀孕三个月起,每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则对子女的保护效果更好 。建议最好不要母乳喂养
二、该怎样了解乙肝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 。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 。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 。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而慢性乙肝携带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HBV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 。感染HBV后,由于受病毒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和临床类型 。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家族性传播,其中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所生子女未注射乙肝疫苗,大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而精液中可检出乙肝病毒,因此可通过性传播 。这是造成我国乙肝的家庭聚集特征的主要原因 。
三、乙肝患者有哪些特征【乙肝阻断什么时候打 乙肝该怎样预防】本病潜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 。从肝炎病毒入侵到临床出现最初症状以前,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 。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
1.全身表现 。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 。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
2.消化道表现 。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
3.黄疸 。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 。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 。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 。
4.肝区疼痛 。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 。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 。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
5.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脏肿大 。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脏肿大 。
6.肝外表现 。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 。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 。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称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出现 。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 。这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
7.肝纤维化 。慢性乙肝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化 。如果肝纤维化同时伴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再生结节),则称为肝硬化 。临床上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
四、乙肝该怎样预防和保健1.肝功能(血清转氨酶)正常3个月以上者,可逐渐从事轻工作,然后逐渐增加工作量,直至恢复原工作 。
2.慢性乙肝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被各种病毒、细菌等致病因子感染,这样会使本来已经静止或趋于痊愈的病情再度活动和恶化 。患者在饮食起居、个人卫生等方面都应加倍小心,要适当锻炼,根据天气温度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和各种感染 。
3.慢性乙肝患者宜食含优质蛋白质高的食物,注意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和硒的补充及低脂肪、适当的糖饮食 。忌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忌过甜食;忌盲目进补,以免损害肝脏或增加肝脏负担 。
4.慢性乙肝患者可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和B超 。
5.控制传染源 。对急性乙肝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携带者不得献血 。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饮食业、幼托机构等工作 。
6.切断传播途径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对血制品应做HBsAg检测,防止医源性传播 。
7.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易感者均可接种,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同时,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医务工作者、同性恋者等高危人群和从事幼托教育、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职业的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复查抗体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