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和自免肝哪个严重 乙肝和自免肝是什么


乙肝和自免肝哪个严重 乙肝和自免肝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一、乙肝和自免肝哪个更严重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均为肝脏炎症,前者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后者与免疫性因素相关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存在传染性,但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两者若不接受治疗,均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 。有时,会出现自免肝和乙肝同时存在的现象,且乙肝病毒感染可能诱发自免肝 。但若是急性乙肝,是可以治愈的 。通常情况下,自免肝要比慢性乙肝进展更迅速且预后更严重 。但乙肝的传染性不容忽视 。乙肝和自免肝都可表现为疲劳、乏力、低热、厌食、厌油腻、黄疸,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 。若后期进展为肝硬化则会出现巨脾、腹水、腹壁浅表静脉曲张等 。自免肝的治疗主要为激素,而慢性乙肝的治疗主要为抗病毒治疗 。乙肝和自免肝应注意均衡饮食,饮食宜高糖、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 。定量定时,保证充分的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保护肝脏应减少饮酒量,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
二、什么是乙肝和自免肝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 。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 。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 。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而慢性乙肝携带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 。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近年来新确定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欧美国家有较高的发病率,如美国该病占慢性肝病的10%~15%,我国目前对于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治疗迥然不同 。自身免疫性肝炎最早于1950年提出,由于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存在某些相似的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最初被称为“狼疮样肝炎” 。以后发现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在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上有明显差别 。最近,国际会议将“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并取消了病程6个月以上的限制,确定本病为非病毒感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为遗传倾向疾病,具备易患基因的人群可在环境、药物、感染等因素激发下起病 。病人由于免疫调控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自身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以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并以后者为主 。
三、引起乙肝和自免肝的原因有哪些【乙肝和自免肝哪个严重 乙肝和自免肝是什么】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HBV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 。感染HBV后,由于受病毒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和临床类型,导致其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原因有:
1.家族性传播 。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家族性传播,其中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所生子女未注射乙肝疫苗,大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而精液中可检出乙肝病毒,因此可通过性传播 。这是造成我国乙肝的家庭聚集特征的主要原因 。
2.婴幼儿期感染病毒 。最初感染乙肝的年龄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 。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约有20%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3%~6%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
3.缺乏预防意识 。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措施,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不够理想,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贯彻,慢性病例越来越多 。
4.漏诊 。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性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无黄疸型肝炎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未得到及时诊治和休息有关 。
5.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病毒 。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易演变为慢性肝炎 。乙肝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制剂治疗者,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
6.既往有其他肝病史感染病毒者 。原有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再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肝炎,且预后较差 。
自身免疫性肝病(AHI)的发生跟需要充分的孕育环境 。IH的发生必须有抗原的激活 。环境因素诱发AIH的发病机制也未阐明,病毒(如HBV、HCV、EB病毒、麻疹病毒等)在激发免疫反应方面比较肯定 。病毒抗原表位通过“分子模拟”和某些肝脏抗原具有相同的决定簇而导致交叉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病 。如HCV感染的部分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非特异性自身抗体 。
四、乙肝和自免肝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乙肝潜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 。从肝炎病毒入侵到临床出现最初症状以前,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 。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
1.全身表现 。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 。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
2.消化道表现 。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
3.黄疸 。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 。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 。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 。
4.肝区疼痛 。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 。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 。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
5.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脏肿大 。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脏肿大 。
6.肝外表现 。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 。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 。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称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出现 。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 。这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
7.肝纤维化 。慢性乙肝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化 。如果肝纤维化同时伴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再生结节),则称为肝硬化 。临床上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
自免肝临床特征为女性多见,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 。检查可见高球蛋白血症和肝脏相关自身抗体出现,病理切片改变则表现为肝细胞呈片状坏死和桥状坏死,多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本病的诊断需排除其他类似表现的肝病,尤应排除病毒感染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约占30% 。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降不明显等症状 。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实验室检查以γ球蛋白升高最为显著,以igg为主,一般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 。肝功能检测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可升高,血清白蛋白、胆固醇酯降低,反映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损程度 。如若病人出现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转氨酶≥正常值5倍、谷丙转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经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65%的病人可获得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缓解 。有肝硬化和无肝硬化病人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90%,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用药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