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的碳肥有哪些

水产的碳肥有哪些,高温天气如何避免蓝藻突然爆发?高温持续,调水、改底、投料要谨慎高温季节到来,且今年持续高温 。这里与水产养殖的朋友聊聊,如何确保安然度过盛夏,达到稳产、高产 。
6-8月份是我国全年气温、水温最高的时期,也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季节 。
水温升高,养殖对象(鱼、虾等)、藻类以及各种微生物都呈现快速的新陈代谢状态:养殖对象吃料快,排泄量增加,藻类快速老化,水体各种微生物的代谢繁殖和呼吸加快等等 , 导致水体内有机物质快速堆积 。
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池塘 。再加上高温季节到来,也会伴随着晴雨不定,因此,水质就更容易突变 。
目前 , 随着养殖对象的生长进入中后期 , 养殖对象吃料猛,于是大量投料,导致残饵、粪便增加,很多池塘氨氮、亚盐偏高,这将成为水产养殖中极大的隐患;
过度肥水,导致水体内营养素剧烈变化,引起藻类平衡破坏,甚至出现了蓝藻爆发的现象;
高温天气,死藻增多导致弧菌繁殖迅速 。致弧菌大量繁殖的时间是雨后晴天与藻类大量死亡时,部分致弧菌是从死藻尸体中衍生出来的 。要在养殖过程中有效预防弧菌大量滋生 , 溶氧是根本 。
俗话说“养虾就是养水” , 水质的优劣是水产养殖的关键 。我们看一下水质的一些指标变化:
1、 高温季节 , 水体中溶氧需求增大 。水体内溶氧的变化是,早上太阳出来后,溶氧慢慢升高,到中午达到最高 。傍晚,到晚上8、9点钟,水中溶氧含量开始下降,一般到凌晨4点降至最低 。
a) 高温季节,由于各种水中的水生物(虾、鱼、藻、菌等)的呼吸、新陈代谢都会增大,因此,溶氧消耗需求量就会明显加大 。
b) 池塘底部有机物质、残饵、粪便等增加,因此分解时,溶氧消耗也大量增加 。
c) 溶氧低、不足,很容易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增加,同时致病菌也会大量繁殖 。
d) 因此,有效增加和维持水体内溶氧浓度,特别是夏季晚上保持适当的溶氧含量,是安全度过高温季节的关键 。
2、 pH值:一般情况下,正常的池塘内,在养殖过程中都会保持基本稳定的pH值水平 。
a) 当pH值处于6.5~7的情况下 , 氨氮、亚硝酸盐及时稍高一点,不会导致虾中毒 。但是如果pH值变化超过一定限度,同样含量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就有可能导致虾中毒;
b) 同样,养殖水体pH值的变化,还会引起水体内微生物菌群、藻类的变化 。从而引发水质的剧烈变化 。
c) 因此,保持整个饲养期内,水质pH值的稳定,是安全度过高温期的保证 。
3、 氨氮、亚硝酸盐:随着养殖的进程,养殖对象长大、生长发育加快、新陈代谢旺盛,吃料猛、残饵量增加、排泄物增加,氨氮、亚硝酸盐升高,是必然的 。
a) 如果仅仅是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其它指标稳定,短期内危害不会太大;
b) 氨氮、亚盐偏高时,可通过调水、稳水、解毒、增氧、改底、补菌、培藻(以磷促氮)等措施来预防、处理 。
c) 很多养殖场忽略的一个问题是——补碳 。大家都在讲“生物方法降亚硝酸盐”,强调补这个菌、那个菌 。而忽略的是,当微生物大量消耗氨氮、亚硝酸盐时,需要“碳元素”的协助才能完成 。
d) 尽量控制水体内氨氮、亚硝酸盐缓慢升高,是度过高温期的基本措施 。必须要降低水体内亚硝酸盐指标时,建议采用高效的微生物,快速消耗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安全可靠的办法 。
4、 菌相:在养殖水体中,建立有益菌优势,达成有利于养殖对象生存的多菌动态平衡 。
a) 目前,水产养殖使用的“有益菌”,大部分用于“调水” , 且是好氧菌 。一般来说,只有乳酸菌可以到达水体中下层,并进行“有效地调水”工作 。而乳酸菌在底层的效率比腐败菌的工作效率要低 。所以,生物改底的效果一直是个疑问 。
b) 建立水体中微生物的动态平衡,就是抑制“致病微生物” , 使其无法达到“致病浓度”,而“控制”养殖对象的疾病发生 。这是建立“良好菌相”最大的目标 。
c) 构建“良好的微生物动态平衡”,才是有效预防疾病的生物方法 。
5、 藻相:藻类既是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也是消耗溶解氧的隐患 。
a) 藻类的正常繁殖生长,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氧气,来提高水体中的溶氧,更有利于养殖水体的水质稳定 。
b) 夏季的持续高温、充足的阳光照射很容易引起蓝藻的爆发 。池塘里的其他有益藻类不丰富 , 与蓝藻竞争的数量少,会让蓝藻成为优势种,导致大规模爆发 。蓝藻在夜间的呼吸作用将消耗掉池塘中大量的溶氧,不但会影响水草,还会对养殖动物造成重大损伤甚至死亡 。最严重的是 , 一旦发生倒藻,蓝藻死亡分解又会加重水体溶氧的消耗 。
c) 可以看出,藻类是养殖水体中溶氧含量的主要调解器 。没有良好的藻相 , 就谈不上保持水质稳定 。
以上,通过对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的讨论,我们知道,高温季节“调水”是非常关键、而且复杂的事情 。
本人的建议是,“生物方法为主 , 化学方法为辅” 。具体做法是,调水、疾病控制采用生物方法,改底采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试剂,后期增氧也需要化学试剂辅助 。
另外,需要在饲养、管理上注意:
1、 开启增氧机:在晴天中午开机,以促进水体对流,增加底层池水溶氧,散发有毒气体,起到调节水质的目的;天气闷热时开机时间可适当延长,天气凉爽时减少开机时间,半夜浮头则增加开机时间 。
2、 置换新水:一般每7-1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注15-20厘米的新水,高温季节可适当缩短换水周期 。
注新水可增加溶氧和营养盐类,稀释池水中的有机质和有毒物质 。在雷阵雨或闷热天气,要及时发现缺氧的征兆,并注入新水,开启增氧机,避免泛塘的情况发生 。
3、 谨慎投料:残饵是养殖池塘底部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养殖中后期投料量增加,残饵量也急剧增加,也是养殖最容易出问题的时间 。所以,投料一定要科学、谨慎 。
a) 少量多餐:一次投料量过大,养殖动物吃不完,残饵量大,既浪费了饲料,又引起底部水质恶化 。所以,建议至少保持三餐饲喂 。
b) 均匀投料:集中一个相对小的区域投料,塘内养殖动物的均匀度就会差 。因为,体强的动物会先吃、多吃 , 造成养殖动物生长不均匀 。则出售时,无法达到规格要求 。
蓝藻爆发,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特别是磷大量堆积的情况下,更容易引起蓝藻爆发 。采取以上措施,则蓝藻爆发的危险会大幅度降低 。
蓝藻的危害不仅仅是夺取营养、夺取溶氧 , 其危害在蓝藻死亡后,会释放出“蓝藻毒素”,对水生动物影响更严重 。所以,发现蓝藻水华,不要轻易“杀蓝藻” 。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 。欢迎留言、分享、讨论 。
南方草鱼与大头鱼混养用什么料比较好?大家好,就“南方草鱼与大头鱼混养用什么料比较好”谈谈我的看法 。草鱼与大头鱼混养的模式,其实不是传统的养鱼搭配模式 。一般来讲 , 主养草鱼的模式是养鱼中最常见的,而与草鱼搭配多是鲢鱼,而大头鱼只能算鲢鱼的补充品种 。在养鱼中 , 普遍的说法是“三鲢带一鳙” 。因此很少有人把大头鱼作为主养或主要搭配品种来饲养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道理很简单 , 因为在池塘养殖的过程中 , 池塘会产生大量的浮游植物,而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因此能很好的利用这些池塘的副产品,并将其有效转化为有用的产品 。同时起到进化水质的作用 。而大头鱼无法达到鲢鱼的这种效果,只能当作补充品种来饲养 。要把草鱼与大头鱼混养在一起,当然也是可以的 。草鱼与大头鱼混养后,该喂什么料呢?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两种鱼的基本情况,以便更准确的来搞清楚这个问题 。草鱼是大家比较常见的鱼类,肉味鲜美,深受大众喜爱 。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是典型的吃食性鱼类 , 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 。在自然水体中以草为主要食物 。当然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也采食人工配合饲料 。大头鱼就是我们四大家鱼中的鳙鱼,大头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 。在自然水体中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 如轮虫、枝角类、绕足类等,也采食一些大一点的藻类 。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也采食人工饲料 。根据两种鱼的上述食性特点,结合题主的问题 , 把两种鱼混养后我有两种建议可供参考 。①投喂全价人工饲料这是常见的饲养方法 。由于草鱼是草食性鱼类,其天然饲料的蛋白含量低 。而大头鱼以游动物为主食,其天然饲料蛋白含量较高 。为了满足它们各自的生长需求,因此两种鱼不能用同一种饲料 。根据它们的生长需求,草鱼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在30%左右,而大头鱼的饲料蛋白含量应在50%左右 。另外,草鱼能采食较大颗粒的饲料,而滤食性的大头鱼只能釆食粉状,或较小颗粒的饲料 。这一点也需注意 。这种投料方式混养草鱼与大头鱼,生产简单,而且其生长迅速,投入的劳动力小 。并且在投放的比例上没有太严格的要求 。②投喂草料和培肥水质事实上草鱼只要投够足量的优质青草,同样可以快速的生长 , 而大头鱼也可利用草鱼粪便,所产生的浮游动植物来生长,当然在草鱼粪便不能完全肥水的情况下,可通过人工施肥,来增加浮游生物的数量,来满足大头鱼的需求 。所以只投青草和育肥水质,也能使两种鱼很好的生长 。草鱼的天然优质饲料很多,基本上所有的禾本科植物它都能采食,当然我们也可人工种植一些如黑麦草,苏丹草,象草等来弥补天然饲料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养殖大头鱼 , 需要肥水时 。一般不能用化肥,而采用天然的农家肥 。因为化肥多产生的是浮游植物 , 而农家肥培育出来的多是浮游动物和大型浮游植物 。适合大头鱼的食性,另外有机肥中的腐殖质,本身大头鱼就能采食 。当然最好的肥水物质是黄豆浆或黄豆粉 。这些大头鱼即能直接采食,也可作为培养浮游动物的优质原料 。这种投料混养方式,比较注重发挥其生态效益,生产出来的产品也绿色天然,品质很高 。其经济效益明显 。不过这种投料混养方式 , 其放养比例应受一定限制,起码草鱼的数量应2倍于大头鱼 。草鱼与大头鱼混养 , 不管用上面那种方式的料 。都应注意大头鱼不能很好利用游植物的问题,所以应密切注意水质的变化,及时调节水质 。草鱼与大头鱼混养,应重点预防草鱼三病(赤皮,烂鳃,肠炎),和鱼病毒性出血病(两种鱼均易感) 。所以应常用漂白粉,生石灰等对水体进行消毒 。总结,南方草鱼与大头鱼混养,可以用全价的人工配合饲料,但草鱼与大头鱼的饲料应该按各自的需求配比 。当然草鱼与大头鱼混养,也可采用纯青草与肥水的天然方法喂养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
鱼虾育苗池如何应用强微菌剂方案?1、泼洒用“弧菌藻毒净” 壮肠QW100(育苗专用菌) 发酵氮肥
原理是定期使用弧菌藻毒净来做高水体总菌,达到非常高的总菌量以彻底抑制有害细菌如弧菌等,然后用壮肠QW100(育苗专用菌)扩培或活化液,来维护水体总菌量不下降,操作方法如下:
⑴定期使用“弧菌藻毒净“做高水体总菌量
① 操作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直接泼洒1克本品(预先用等量红糖加10倍水浸泡1~6小时),每5~10天使用一次 。
② 作用:做高水体总菌,弧菌藻毒净中除了高含量乳酸菌外,还含有其他低耗氧的复合芽孢杆菌,使用本品当天可使水体总菌量达到3万个/毫升以上,从而可消除水中弧菌和其他有害细菌;当然,还有其他作用,如分解有机碎屑,使水质清爽嫩滑;
⑵ 每天泼洒“壮肠QW100(育苗专用菌)”活化扩培液,进行菌相的维护
① 扩培:先用红糖扩培法:壮肠QW100(育苗专用菌)取250克,加20公斤红糖,强微水产苷250克,加300公斤水,密封发酵培养48小时(25℃温度左右培养) , 即可使用,平时密封保存,但必须在30天内用完 。
② 泼洒:每天每立方米育苗水体泼洒10~20毫升培养液/天 。
苗场因为每天泼洒壮肠QW100(育苗专用菌)的扩培液,其中的未发酵利用的红糖就是碳肥,所以,苗场天天泼洒壮肠QW100(育苗专用菌)的池,不缺少碳源;
⑶室外或阳光棚池塘,根据水色观察,泼洒发酵氮肥培藻
如前所述,育苗池并不缺少碳肥碳源,缺少的是氮源,所以要注意用发酵氮肥肥水,例如“强微培藻酵素”1公斤/亩,或自制的“发酵饼粕液肥”或“发酵鱼露”等1~2公斤/亩,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追肥为主的操作,可以和上述乳酸菌扩培液混合后泼洒;
也可以直接强微豆粕发酵剂 强微靓水素,来发酵鱼露或发酵饼粕(豆粕,黄豆浆)等 , 自制成液体水肥来泼洒,具体方法见本书或本网站相应的介绍文章,一次泼洒量为10~20毫升/立方米水体;
操作人员必须根据自己对水色的观察,决定泼洒用量和泼洒频率;
2、若是外塘育苗,有底泥的土池塘育苗,则还需要预防氨氮亚盐 , 以及硫化氢
⑴土塘育苗改底和调节水质方案一
① 用含反硝化细菌的产品进行生物改底:天天撒“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25克/亩,天天撒着用;或者每隔3~5天使用“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100克/亩,直接撒入即可,可彻底清理底部有害物质和有害细菌;或者每隔3~5天使用一次强微水精翠1包10亩,用红糖水活化1小时后泼洒 。
② 定期处理和预防硫化氢超标:每隔3~5天使用一次强微生物脱硫剂100克/亩,用红糖水活化一小时后泼洒,可预防水体硫化氢超标,提高育成率;
③ 定期提供菌相碳源:定期泼洒“液态发酵麦麸玉米水肥”或“发酵玉米液” , 天天泼洒的用量为0.5公斤/亩,或每隔3~5天泼洒一次3公斤/亩左右;或直接天天撒可溶性玉米淀粉200克/亩,可拌料泼洒;
④ 稳定藻相:水清瘦时使用“强微培藻酵素”1公斤/亩;藻相浓厚时,使用“强微生物蓝藻净”250~500克/亩 “发酵玉米液”3~5公斤/亩或玉米淀粉或低筋面粉1公斤/亩,强微生物蓝藻净要用红糖水活化1小时泼洒;
⑵土塘育苗改底和调节水质方案一
① 水质正常时,用“高能稳水天天撒”100克/亩 配合“发酵碳肥”0.5公斤/亩;一般要求是天天撒哦,因为育苗池塘投料量不大,观察水色,也可以隔天撒;
② 水体藻相过浓时,改用“浓绿蓝浊天天撒”50克/亩,天天撒,直到藻相正常为止;
③ 稳定藻相:水清瘦时使用“强微培藻酵素”1公斤/亩;藻相浓厚时或PH超高时 , 使用“浓绿蓝浊天天撒”50克/亩 “发酵玉米液”3~5公斤/亩或玉米淀粉或低筋面粉1公斤/亩,直到水色正常为止,再用回①的“高能稳水天天撒”模式;
3、鱼虾育苗内服方案
用强微虾偷乐和强微水产苷内服使用;用量为:每公斤饲料中添加强微虾偷乐1克 , 添加强微水产苷1克;先用饲料量20~30%或少量的水溶化产品,然后撒入饲料中,过几分钟,让其渗透到饲料中后,再投喂;
养殖中怎样得水清?1.如果现在的水质特别浑浊,有明显颗粒悬浮物的浑浊的:
可以用我们的“生物络合解毒剂”500克/亩,直接加水直接泼洒到池塘中即可,一次不行 , 再用一次,最终会变成比较清澈的水质的;这是一种兼有解毒功能 的高分子有机络合物 , 可牢固的络合沉淀颗粒悬浮物,以及有机碎屑和生物絮团,都可以被它络合沉淀下来,水质从而变清澈;
2.如果水体浑浊,是因为有机粘稠物造成的:
有机质过多造成的,甚至有污浊的泡沫等 , 漂浮的有机死藻等造成的,可以用“强微污沫浊消爽”250克/亩+“强微复合微量元素”200克/亩进行处理,适当加强增氧措施;原理是“强微污沫浊消爽”是分解力极强的芽孢杆菌类产品,繁殖力也比较强,所以,可以快速分解悬浮的有机残骸和碎屑,以及把粘稠的水体变稀 , 增加水体流动性能;
但也因为繁殖力太强,所以,担心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有限的微量元素,所以 , 建议再配合“强微复合微量元素”200克 , 以免造成和藻相竞争微量元素,而造成更多的死藻等;
3.如果水体的PH值极高,藻相浓厚,藻色浓厚:
则有必要预先把PH降下来,把浓藻处理好,方法是用“发酵玉米液”50公斤/亩+“强微浓绿蓝裸甲藻清”500克/亩处理1-2次;
4.要想维系相对清爽的水质,最好是保持水体高的乳酸菌相:
定期的培育好水体乳酸菌相 , 例如每隔5-15天(视情况而定),用“强微降氨靓水乳酸菌相”500克/亩;或“强微保苗救急乳酸菌相”250克/亩,或用“强微乳酸菌扩培液制作菌”制作的“乳酸菌扩培液”50公斤/亩 , 泼洒用于定期做高水体乳酸菌相;
然后定期泼洒“发酵玉米液”作为乳酸菌相的碳源,“发酵玉米液”的制作方法:1包强水产碳肥氮肥发酵剂 + 1包降氨靓水乳酸菌相 + 75公斤玉米粉 + 500公斤水+红糖(或葡萄糖白糖)25公斤,夏天发酵2~5天,在缸或桶中发酵,密封发酵 , 发酵到PH4左右,即可使用;密封于阴凉处可保存一个月用完;,自制成本才0.55元/公斤;
虾棚里的水发粘用什么方法调?虾棚里的水发粘用什么方法调?
室内养虾 , 如果水质不处理好,水质很易出现各种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水质过粘对于这种水质如何来调?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种水产生的原因:
水体中的氨等有害物过高:因为室内养殖大多是密度、高投喂的养殖方式,这种情况下在水温高的情况下水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会很快 , 如果水体中的氧跟不上来的话,或是换水不及时这时很易引起水体中的各类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这时水体就会出现发粘的现象 。
虾出现寄生虫:如果温度不稳定,当水温出现过大的波动时,很可能会刺激到水体中的寄生虫大量繁殖起来,过多的寄生虫会刺激到虾产生分泌物,这时水体也会出现发粘 。水体过肥:如果水体的循环系统出现问题 , 水体中的肥份得不到正常的分解,这时水体也会发粘 , 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水体中的氨等有害物也会迅速上升 。对于以上易引起水发粘的原因,踏火建议这样来处理:
如果是水质引起的,不论是过肥还是氨之类的有机质过多,可先向水体中用芽孢杆菌、过硫酸氢钾之类的药物来调水,如果情况很严重的话,要注意增加水体的氧气,甚至是适量减少虾的投饵料 , 等水质好了之后再正常来喂 。
平时注意换水和投喂量,根据虾的吃食量来合理的投喂,切记过多喂食,同时注意换水,这样可减少水体中的有机质含量 。如果是寄生虫生性的病引起,则需要用药来处理 。对于这种情况最好是用广普性的杀虫药就好了 。【水产的碳肥有哪些】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 , 希望对您有帮助,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