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肾病激素药物种类有哪些 肾病的症状有哪些


治疗肾病激素药物种类有哪些 肾病的症状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治疗肾病有哪些激素药物
肾病是一个大的范围,比如说肾炎或者是肾结核等等,其实肾病是指人体的肾脏组织形成的病变,人体一旦形成了肾病,很多患者会有浮肿以及其他性的症状,所以大家一定要特别重视,多注意调节,当然肾病的治疗方法也是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是较为严重的肾病患者可以利用激素进行治疗,有哪些激素药物是能够治疗肾病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相关的内容介绍 。
步骤/方法:
1 其实治疗肾病的激素还是比较多的,就比如说泼尼松,其实泼尼松是属于非常多的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地控制病症,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特别重视,有可能会形成一些副反应,另外也不可以大量的应用糖皮质激素 。
2 有很多肾病的患者会有乏力,疲倦及水肿等现象,较为严重的肾病的患者用激素的药物是能够及时控制病症的,激素治疗在短时间内会取得比较好的疗效,但是有部分患者在停用激素的药物之后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所以大家一定要特别重视 。
3 如果是慢性肾炎的患者是不建议用激素类药物的,由于慢性肾炎需要长期性的用药,如果大量的使用激素可能会损伤人体的肾小球滤过性的功能,同时还会导致人体出现蛋白尿及血尿等现象,这样有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到这方面的问题 。
注意事项:
慢性肾炎未引起时很少出现胸水,腹水等 。其中,乏力、疲倦、腰痛等都比较熟悉,但由于症状较为广泛,所以,在出现该类症状时,还需结合其他症状或相关化验检查再确诊 。
二、肾病一般会有哪些症状
在CKD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在CKD3期之前,病人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 。CKD3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进入肾衰竭期以后则进一步加重,有时可出现高血压、心衰、严重高钾血症、酸碱平衡紊乱、消化道症状、贫血、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
1、胃肠道症状
最常见的是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 。
2、胃与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出血
胃与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出血较常见,其发生率比正常人增高 。CKD病人血液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 。大多数患者一般均有轻、中度贫血,其原因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故称为肾性贫血 。体液过多或酸中毒时均可出现气短、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严重酸中毒可致呼吸深长 。体液过多、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肺水肿或胸腔积液 。部分重症患者可伴有尿毒症、肺水肿、尿毒症胸膜炎、尿毒症肺钙化等 。
3、心血管病变
心血管病变是CK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最常见的死因 。随着肾功能的不断恶化,心衰的患病率明显增加,至尿毒症期可达65%~70% 。心力衰竭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死亡原因 。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程度比透析前患者更重,动脉粥样硬化往往发展更为迅速 。尿毒症性心肌病主要与代谢废物的潴留和贫血等因素有关,心包积液在CKD病人中也相当常见 。
4、神经肌肉系统症状
神经肌肉系统症状在CKD早期可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随着病情的进展常有反应冷漠、惊厥、幻觉、嗜睡、昏迷、精神异常等 。周围神经病变也很常见 。低血钙症、高磷血症、活性维生素D缺乏等可诱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上述因素又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即肾性骨病),包括纤维囊性骨炎(高周转性骨病)、骨软化症(低周转性骨病)、骨生成不良、骨质疏松症及混合性骨病 。
5、内分泌功能紊乱
CKD患者常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肾脏本身内分泌功能紊乱,包括:1,25(OH)2维生素D3、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和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II水平升高;还可以引起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如催乳素、促黑色素激素(MSH)、促黄体生成激素(FSH)、促卵泡激素(L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水平增高;大多数病人均有继发性甲旁亢、胰岛素受体障碍、胰高血糖素升高等 。约1/4患者有轻度甲状腺素水平降低 。
三、怎么治疗肾病呢
为了明确CKD不同阶段的防治目标,提出三级预防概念很有必要 。所谓一级预防,又称初级预防,是指对已有的肾脏疾患或可能引起肾损害的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治慢性肾衰竭(CRF)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有轻、中度CRF的病人及时进行治疗,延缓、停止或逆转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防治尿毒症的发生 。第三级预防,是指针对尿毒症病人及早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尿毒症的某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的最终结果是终末期肾衰竭(ESRF),患者将不得不依赖肾替代治疗维持生命 。尽管目前透析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ESRF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生存质量较低 。因此,对CKD患者的治疗包括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的治疗和针对各种合并症的治疗 。
(1)原发病治疗 对引起CKD的原发病治疗 。
(2)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 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包括以下措施:
1)控制血压 积极控制血压可以降低蛋白尿,可以减轻肾小球高滤过、减缓慢性肾衰竭病变进展 。降压药物的选择原则依CKD的分期不同而异,当CCr>30ml/min时,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RB),必要时联合使用其他降压药物 。当患者的Ccr降至30ml/min以下时,应用ACEI和ARB可能引起肾小球内低灌注压而使肾小球滤过率过低,故对非透析的CKD患者应慎用 。
2)饮食 低蛋白饮食可降低肾小球内高灌注、高血压及高滤过,减少蛋白尿,从而减慢CRF患者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当GFR低于25ml/(min.l.73rm2)时,蛋白质入量应限制在0.6g/(kg.d) 。应该保证足够的热卡摄人大于35kcal/(kg.d),以最大限度利用饮食中的蛋白质 。另外可补充必需氨基酸或酮酸氨基酸混合物 。此外,对于有高血压和水肿的病人应该限制盐的摄人 。血脂异常的病人应进行饮食调整,必要时应予以降脂药物治疗 。
3)纠正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的因素 CRF是缓慢进展的疾病,但因患者对多种危险因素的易感性较高,在病程中可能会有肾功能的恶化 。常见的危险因素有:①血容量不足,包括低血压、脱水、休克等;②严重感染、败血症;③组织创伤或大出血;④内源或外源性毒素的肾损害;⑤泌尿道梗阻;⑥未能控制的严重高血压及恶性高血压 。认真鉴别引起肾功能加速进展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有助于肾功能好转 。
四、肾病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
CKD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病等)、缺血性肾病、遗传性肾病(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已成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这两种疾病在各种病因中仍位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后,但近年也有明显增高趋势 。据有关统计,美国成人(总数约2亿)CKD的患病率已高达11.3% 。据我国部分报告,CKD的患病率约为10% 。CKD的易患因素主要有:年龄(如老年)、CKD家族史(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蛋白饮食、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泌尿系感染或全身感染、肝炎病毒(如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泌尿系结石、尿道梗阻、泌尿系或全身肿瘤、应用肾毒性药物史
【治疗肾病激素药物种类有哪些 肾病的症状有哪些】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