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对虾枝角类怎么杀( 三 )


池塘下风处的油膜
没有水华的池塘,可从其下风处水面油膜颜色面积大小来衡量其水质的好坏 。一般肥水池下风处的油膜多,沾粘,发泡,并有日变化现象(即上午比下午多),上午呈现黄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呈绿色 , 俗称“早红晚绿” 。如果水面长期有一层不散的铁锈膜 , 则说明池水瘦而老,必须换注新水 。
透明度
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可以大致反映池水中饵料生物的多少,即池水的肥瘦,一般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中等肥度的水,透明度小于20厘米的为肥水,大于40厘米的为瘦水 。
二、适合虾生长的优良水质标准
三、ph对水质的影响
南美白对虾适宜的ph值为7.8—8.5 。ph值低可使养殖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 , 还是要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 , 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 。ph过高会增加氨氮的毒性 。ph下降是水质变坏、溶解氧降低的表现,同时,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含量增加 。氨氮、硫化氢含量的增加都可以抑制对虾的生长 。ph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粘液凝固,严重时体粘液成丝状,使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ph过高的水体中易形成蓝绿藻水华和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从而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循环减缓 。另外 , 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
ph值是养殖水体的一个综合指标 , 它主要与水体中的co32--hco3--co2缓冲体系及ca2+-caco3固体缓冲系统有密切关系,并与有机酸、腐殖质缓冲系统有一定相关性 。因此,水体中的ph值会随着水的硬度和co2的增减而变动 。池塘中ph值通常随着日出逐渐上升,至下午16:30-17:30(也有在13:00左右)达到最大值 , 接着开始持续下降 , 直至翌日日出前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反复 。池塘中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当水体中ph值过高、过低或变化幅度过大,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
ph值在养殖中的变化规律
1.养殖全过程ph值的变化规律:从对虾养殖整个过程来看,放苗前肥水阶段ph值最高,有时可超过9.6,随后会不断下降,到中后期甚至降到7.0以下 , 如果水质不加以调节,则ph值就会不断发生变化 。
2.一天中的ph值变化规律: 水中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 。因此,白天光合作用越强,光照时间越长ph值就会越高;晚上光合作用停止,对虾及各种生物(微生物为主)呼吸产生的酸性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则ph值就会逐渐下降,天亮前降到最低 。如果是阴雨天,则一天中的ph值变化最小 。
3.天气变化对ph值的影响:晴天、阴天和雨天ph值有不同的变化,晴天白天光合作用消耗掉了水中大量的酸性二氧化碳,ph值会升高,而阴雨天情况正好相反,连续的阴雨天会使池水ph值降得很低,必须及时调节 。
对ph值的调控
1.放苗前调控:放苗时如果ph值高于9.0(上午10点左右测量值)则虾苗的成活率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放苗前进行ph值的调控是养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调控可采用施加酸性化学物质的方法,如加入适量醋酸、柠檬酸、草酸等,也可以换水或注入新水(地下深井水更好),尽可能将ph值降到9.0以下(8.5以上) , 这样可确保放苗后虾苗的成活率达到生产要求 。
2.中前期调控: 在养殖全过程的前三分之二时间里水质的各项指标一般都还比较正常,如nh3、h2s等浓度很低 , 对对虾的不良影响就很小 , 这时候可以放心大胆地将ph值控制在最适合对虾生长的范围里 。随后,ph值逐渐降低,如果上午10点测量出的ph值在8.0以下,则应及时进行调高 。20ppm的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