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鲟鱼怎么养

西伯利亚鲟鱼怎么养,白鲟鱼种类有多少种?白鲟 鲟鱼类隶属于鲟形目,全世界现有鲟鱼2科6属26种,具体鲟鱼的种类如下: ●鲟科 1、鳇属 欧洲鳇、达氏鳇 2、鲟属 俄罗斯鲟、闪光鲟、裸腹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史氏鲟、长吻鲟、亚得利亚鲟、中华鲟、达氏鲟、日本鲟、中吻鲟、湖鲟、短吻鲟、尖吻鲟、高首鲟、多甲鲟 3、铲鲟属 密苏里铲鲟、密西西比铲鲟 4、拟铲鲟属 大阿姆拟鲟、小阿姆拟鲟、锡尔拟铲鲟 ●白鲟科 1、白鲟属 长江白鲟 2、匙吻鲟属 匙吻鲟 在26种鲟鱼中产量最大的为:俄罗斯鲟、闪光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 。其次为:大西洋鲟、高首鲟、湖鲟、史氏鲟、达氏鲟、中华鲟 , 匙吻鲟 。
养殖鲟鱼的成本及利润?鲟鱼有水中“活化石”的称号,鲟鱼是一种有很高养殖价值的水产项目 , 随着人们对鲟鱼价值的认识,鲟鱼的养殖也成了一种热门的养殖项目 , 在进行养殖的时候我们也要重视效益,那么,2018养鲟鱼赚钱吗?2018鲟鱼养殖的成本和利润怎么样?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2018养鲟鱼赚钱吗?
养鲟鱼赚钱吗?
1、养殖品种不断增多,养殖数量迅速增加:我国鲟鱼人工繁殖研究始于1956年,1988年开始鲟鱼人工养殖研究 , 真正较大规模发展在近几年内,其中以史氏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为多 。
2、养殖水平迅速提高,养殖方式向多样化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鲟鱼人工繁殖、养殖技术,基本解决了鲟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鲟鱼成活率由1998年的10%提高到1999年的20%左右,2000年鲟鱼的平均成活率已达50%左右 。养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养殖方式向多样化发展,目前已出现室内水槽、室外水槽、水库、池塘、河渠网围、网箱等多种养殖方式;有混养,也有单养;有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也有天然饵料 。
3、市场供给量迅速增加,鲟鱼价格逐步回落:从1998-2000年短短的3年时间内 , 我国鲟鱼人工养殖量增加了近10倍 。商品鱼平均价格从1998年的600元/公斤下降到现在的120元/公斤 , 下降了75% 。目前,鲟鱼成鱼销售市场仍然比较乐观 。
2018养鲟鱼赚钱吗?
1、鲟鱼因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 一直被禁止捕杀上市流通 。鲟鱼一般三、四百元,小体型的翘鼻子的俄罗斯鲟四、五十元,杂交鲟20CM当观赏鱼五十元,中华鲟苗十元一条 。价格因各地市场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
2、市场上的鲟鱼价格是30元/斤左右 。鲟鱼肉在上售价为60美元/公斤、鱼籽300美元/公斤、鱼籽酱高达700美元/公斤 , 鲟鱼皮是制作皮革制品的好原料 , 抗撕裂性、耐磨性、柔韧性可与鳄鱼皮媲美 。3、只有长江里生长的才是中华鲟,而且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活化石之称 。市场上卖的都不是中华鲟,它们属鲟鱼科,大多是经过莫斯科鲟或者中华鲟的幼崽繁衍人工培育而成,这样的鲟价格各地皆有不同 , 随着鲟的大小不同价格也不同 , 1公斤左右的鲟每公斤价格在60元左右,超过3公斤的价格大约在每公斤130元左右 。
2018鲟鱼养殖的成本和利润
1、鲟鱼养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终年水温高 , 鲟鱼生长快,如管理得当,仅1周年(12个月)便可从水花养到1公斤以上,广东地区有欧洲鲟×小体鲟的杂交种养殖一周年体重3公斤的例子 。
2、经济效益分析:一条鲟鱼种12㎝约4~4.5元/尾,养一斤鲟鱼饲料成本约6元 。综合考虑鲟鱼养殖成本,按成活率90%计 , 每尾鱼体重1.3斤 , 养1斤鲟鱼的综合成本为9~10元,市场价格每斤低15元,高22元 , 其利润也比较可观的 。
3、至于销售价格,塘边价1998年达到800元/公斤以上,1999年底为260-360,元/公斤,其中尤以1公斤/尾左右规格售价高,这主要是因为饭店售价太高(1999年底达800元/公斤),消费者不得已只能倾向于消费小规格鱼 。出口价格一般也在300元/公斤 。这种高价格直接影响了销售量 。随着养殖量的增加,2000年塘边价格会进一步下降,销售量则会相应大增 。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仍然会相当可观 。
4、鲟鱼的养殖成本主要为鱼种费、饲料费、人工费和设备沂1日费等 。若以放养30克/尾(体长20厘米)的鱼种、饲料价格10元/公斤、饲料系数1.5、一周年长到1公斤计算,则每尾鱼的成本为鱼种费25元、饲料费15元、人工和设备折合10元,共计50元 。若商品鱼售价在100元/公斤,则每尾鱼可售100元,利润仍可达50元,利润率达 。
2018鲟鱼养殖的前景
1、鲟鱼为软骨硬鳞鱼,是远古鱼类,有活化石之称 , 其形态独特,体呈锥形,头、躯干为一平面,身披五行骨板并带有尖棘犹如铠甲,游如梭静如艇,体黑灰色,腹部白色 , 歪尾形,观之有一种幽深、古朴、别致的感觉,观赏价值很高,在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将其视为上等观赏鱼 。近几十年来 , 由于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的原因,严重破坏了鲟鱼的生态系统,致使有些鲟鱼种类濒临灭绝 。为了挽救这些濒危物种,世界各国在鲟鱼繁殖、放流、养殖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随着鲟鱼的养殖成功,不但为我国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新品种 , 在我国掀起了鲟鱼养殖的新热潮 , 而且满足了市场需求,特别是在出口创汇方面取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
2、鲟鱼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体形如同鲨鱼,在水中能平游、仰游、侧游、垂直游,像潜艇一样十分壮观 。它还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恐龙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已灭绝,鲟(鳇)鱼却能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当今世界各国科学研究地壳变迁的"活化石" 。
3、近年来,欧洲渔业把鲟科鱼类作为经济鱼类养殖的兴趣日益增长,其主要原因为:鲟鱼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 如筑坝施工破坏产卵场、过度捕捞亲鱼等导致世界性的鲟鱼资源下降 。鲟科鱼类,如中华鲟、白鲟等资源短缺(我国已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开发有限 。目前,我国对于鲟科鱼类的研究和开发主要是对国内外养殖技术比较成熟、孵化繁殖技术比较完善、适合我国水体养殖的、具有较大市场的、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鲟鱼品种 。
鲟鱼饲料的选择方法
1、对养殖周期的影响 。不同品质的饲料不仅会对养殖水质、健康状况有影响,而且会对养殖周期有影响 。优质的鲟鱼饲料可以加速鲟鱼生长,缩短养殖时间,减少水电、人工成本,而劣质饲料则相反,会无形地增加养殖费用 。
2、养殖环境 。应选用水中稳定性好、转化率高的饲料 。饲料水中稳定性好不仅可以节约饲料,而且可以减少饲料溶解对养殖水环境的污染 。优质的鲟鱼饲料,其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相对较高 , 排出的粪便少,不仅节约饲料,而且降低了粪便对养殖环境的污染,有利于鲟鱼的生长 。质量低劣的鲟鱼饲料,水中稳定性差、适口性差、消化吸收率低,导致残料多、粪便多,不仅浪费饲料 , 而且残留的饲料和粪便污染水质、腐败后消耗溶氧、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 , 对鲟鱼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 , 低劣的鲟鱼饲料,看似价格便宜,但是生长效果欠佳,并且要投入更多的水电成本来维持养殖用水的水质 。
3、对鲟鱼健康状况的影响 。投喂优质的鲟鱼饲料,鲟鱼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抗应激、耐运输 。在山东冶源,鲟鱼出售后,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死亡 , 鲟鱼收购商会按死亡量扣留部分卖鱼款,因此,鲟鱼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养殖利润,而鲟鱼的健康状况与所使用的鲟鱼饲料有直接的关系 。使用劣质饲料所造成的鲟鱼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也应该考虑在养殖成本之内 , 不能只看饲料的售价 。
4、性价比 。选择饲料时应关注饲料的转化率或饵料系数 , 也就是说一斤饲料能长多少鱼或长一斤鱼需要多少饲料,并以此计算养一斤鱼需要的饲料成本 , 一定不要将关注点集中在饲料价格上 。低价饲料不一定能降低饲料投入,高价格的饲料也不一定会增加饲料投入 , 养殖户应根据自己的养殖经验选择性价比高的饲料,降低饲料成本,增加养殖利润 。
俄罗斯罐头哪个好吃?俄罗斯罐头有很多种,包括鲱鱼罐头、三文鱼罐头、金枪鱼罐头、沙丁鱼罐头、鱼子酱罐头、酸黄瓜罐头、红烧牛肉罐头、午餐肉罐头,其中个人觉得比较好吃的有鱼子酱罐头、沙丁鱼罐头和午餐肉罐头 , 其他的还是算了吧 。其中最好的是鱼子酱罐头 , 尤其是西伯利亚鲟鱼子酱最棒
贝加尔湖里有什么水产?有杜文鱼科的25种杜文鱼,大马哈鱼、苗鱼、鲱型白鲑和鲟鱼也很多 。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种贝加尔湖特产湖鱼,名胎生贝湖鱼 。贝加尔湖有一种贝加尔特产湖鱼,名叫胎生贝湖鱼 , 属胎生贝湖鱼科(Comephoridae),由母鱼直接产下仔鱼 。贝加尔湖,名称源于古肃慎语“贝海儿湖”,汉代称为“北海”,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湖泊,为世界第七大湖,形状为新月形,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地区,汉代苏武牧羊之地,湖中动植物资源丰富 。该湖湖水质好,透明度深达40.5米,被誉为“西伯利亚的明眸” 。2015年贝加尔湖水体总容积23600立方千米,最深处达1620米,蕴藏着地球全部淡水量的约20%,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超过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是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 。湖畔阳光充沛,有300多处温泉,是俄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胜地 。1996年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和自然保护名录 。
你知道被我国吃货吃到快灭绝的物种有哪些?不得不说,中国人最喜欢吃“野味” , 这一方面有我国地大物博 ,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吃“野味”曾经是“身份”的象征,比如将鲨鱼的背鳍割下来做成的鱼翅,曾经风靡一时的“活吃猴脑” , 那个都不是普通人能吃得起的,正是这种“攀比之风”让吃“野味”更多的成为了一种炫耀 。
正是因为许多人如此疯狂地吃“野味”,所以当下大多数我国本土的野生动物都成为了保护动物,包括野猪、麻雀等相对常见且繁殖能力比较强的动物,它们虽然不是什么国家级保护动物,但也是三有保护动物,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像老虎、金钱豹就更惨了,它们要么极危、要么濒危,均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
那么,在我国有哪些被人吃到快灭绝的物种呢?还真不少,下面我们来说4种 。
第一种:娃娃鱼娃娃鱼并不是一种鱼,而是一种两栖动物,只是它发出的声音(水下吐泡泡或者吞咽水,它没有声带)特别的像婴儿的啼哭声 , 故此得名 。娃娃鱼的学名是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它们可是见证过恐龙兴与衰的物种,早在距今约1.6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 。
娃娃鱼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 , 也是最长寿的两栖动物,在人工饲养下 , 它们寿命能超过100岁 , 同时娃娃鱼还是我国独有的物种,它们原本遍布大江南北,除了新疆、西藏、内蒙、吉林以及台湾没有自然分布外,其他省份均有野生种群 。
但是如今的野生娃娃鱼仅在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上支流被发现,数量也非常稀少 , 属于极危物种,离灭绝只有一步之遥,而且在1988年就被我国列入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中 。
娃娃鱼从几乎遍布全国 , 到如今的极危物种,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为的捕杀 。毕竟在一些吃货眼里,管你是不是真正的鱼,只要跟鱼沾点边,就能吃 , 我国食用野生娃娃鱼的历史由来已久,原因无非两个:第一就是一些人人为娃娃鱼的肉具有药用功效,第二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娃娃鱼的肉质鲜嫩大肆的宣扬 。
在近代,野生娃娃鱼甚至能被炒到一条上万元的高价,所以,很快躲过了数次环境剧变的娃娃鱼就被人吃到了极危,想要彻底恢复它们的种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第二种:白鲟【西伯利亚鲟鱼怎么养】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长江白鲟的保护等级调整为“灭绝”,这就代表着地球上又有一个物种在人们的关注下彻底的消失了 。
长江白鲟与大鲵一样都是活化石物种,它们早在距今约1.5亿年前就出现在了地球上,也是经历了沧桑岁月的洗礼,它属于匙吻鲟科匙吻鲟亚科下的一种鱼类,而且是匙吻鲟亚科下仅有的两种鱼类之一,它的消失就意味着匙吻鲟亚科下仅剩下了一个属一种鱼类 。
白鲟的灭绝与大鲵一样都是人的“嘴”惹的祸 , 作为长江“鱼王” , 白鲟体型庞大,成年后平均体长在2.5米左右,体重平均200多公斤,最大的白鲟体长可达7米,重达一吨 。如此大的鱼,怎么能不受到人的关注呢?
所以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就有一个说法“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其中的腊子说的就是白鲟,可见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已经尝到了白鲟的味道了 。
到了近代,长江流域的渔业捕捞量非常的大 , 而且当时也没有什么监管机制,无论大鱼小鱼统统都被渔网捕捞上来,尤其是像白鲟这样的大鱼,更容易被大网给网住或者缠住 。虽然在1983年,我国就将其列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之中,但是当时的监管机制是比较松懈的,渔民们也没有什么意识 , 捕捞到之后,偷偷的卖掉或者吃掉 。
这使得仅有极少数的白鲟进入了21世纪,但是最后一条白鲟在2003年露面之后,我国的科学家们就再也没有发现过野生白鲟了,终于在经历了多年多次的科学捕捞确认后,事实告诉我们,白鲟真的被吃没了 。
第三种:禾花雀禾花雀学名黄胸鹀,它是一种漂亮的鸟类,有着黄色的羽毛,外观上与麻雀有些相似,与上面两种动物不同的是,禾花雀并非我国独有的物种,它们广泛的分布在亚洲东部和欧洲东北部,有着迁徙的习性 , 越冬地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在我国,禾花雀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
在以前,禾花雀在我国有着庞大的种群数量 , 全国多个省份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但是在进入21世纪后,它们仅用了13年,就从近危物种变成了极危物种 。
禾花雀极危的主因也是人类,而且主要也是吃,作为一种有着高度群居性的鸟类,禾花雀一经出现就是成百上千的一大群,在迁徙的季节,甚至能看到超过10000只的大群,正是因为这样,给了许多想吃“野味”的人机会,挂网、工具捕杀下,一大批一大批的禾花雀被人抓?。?然后脱去羽毛,开膛破肚,最终下锅成为了一道道的“美食” 。
在如此疯狂地捕杀下,2004年还是近危物种的禾花雀 , 到了2017年就成为了极危物种,离灭绝只有一步之遥 。当然,禾花雀被捕杀也不全然是为了吃,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观赏,毕竟禾花雀的颜值在线,而且叫声也比较的婉转,不过,主因还是吃 。
最后一种:穿山甲穿山甲是被人类迫害最严重的野生哺乳动物,如今的8种穿山甲除了在南非分布的两种外,其他6种要么濒危 , 要么极危,而极危的穿山甲正是我国独有的物种中华穿山甲 。
穿山甲在野生环境下天敌是很少的,一方面是因为它们高度的穴居,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遇到食肉动物时能蜷缩成一个球,让动物无从下口 。
但是,正是因为穿山甲喜欢和擅长打洞的习性被我国古人认为具备“通乳”的功效,从此开启了穿山甲的噩梦,时至今日,随着医学和科学的发展,这种认知依然没有被抹掉,一些人依然深信不疑,这导致了我国成为了穿山甲最大的需求国 , 其他国家和地区偷猎的穿山甲辗转多地后,目的地通常都是我国 。
起初,人们只是食用穿山甲的鳞片,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剥完鳞片后就扔掉的穿山甲竟然被人吃了,关键是许多人吃了之后大肆宣扬穿山甲美味,这使得后来人们偷猎穿山甲不再只为了它的鳞片,还有吃肉 。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庞大的穿山甲需求不仅让中华穿山甲成为了极危物种,还让其他国家的多种穿山甲成为了濒危物种 。
总结吃可能解决不了入侵物种泛滥的问题,但是绝对能够让一个物种濒临灭绝甚至是永远的消失,上面的四种动物只是人“嘴下”遭遇动物的冰山一角 。当然,除了我国,国外的吃货们也“不甘落后”,他们也成功地用吃让许多动物濒危甚至消失了,比如曾经遍布北极地区的大海雀,小头鼠海豚等等 。
你还知道哪些被人吃到快要灭绝 , 甚至已经灭绝的物种呢?欢迎一起分享~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