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白点病怎么治

石斑鱼白点病怎么治 , 石斑鱼种类具体有多少?1.珍珠龙胆(虎龙斑)
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为肉食性鱼类 。其肉质细嫩厚实,富有弹性,无肌间刺,味道鲜美 , 口感比起老虎斑和龙趸更好吃 。该鱼最适水温24-30℃,因其杂交优势 , 遗传继承了老虎斑抗异性强和龙胆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可在池塘、网箱、工厂化等模式养殖,是目前国内人工育苗和养殖量最大的石斑鱼品种,约占石斑鱼产量的70%左右 。
2.青斑(斜带石斑)
斜带石斑又称点带石斑 , 与马拉巴石斑的色泽和外形相似,常被混为同一种鱼,因其体色都呈青褐色俗称青斑 。两者区别之处是前者斑点为红色,后者斑点为黑色 , 在台湾养殖界斜带石斑称为红点青斑,马拉巴石斑称为黑点青斑 。只要水温等生态条件适宜,斜带石斑一年四季均能产卵,而马拉巴石斑产卵期较短,因此近年斜带石斑已取代马拉巴石斑成为福建和台湾最主要养殖品种 。棕点石斑也称褐点石斑,身体黄色至浅褐色 , 以金黄色最靓 。其眼后方脑部凹陷,口大具发达的辅上颌骨;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 , 可向内倒伏似虎口,因此叫老虎斑 。其身体两侧各有五块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垂直排列,全身布满密集的细小褐色斑点,在斑纹上的斑点颜色较深,尾柄的后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纹 。棕点石斑较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5-32℃,生命力强易于包装运输 。老虎斑肉质鲜美,口感优于青斑 , 市场价格是青斑的二倍以上 。
3.老虎斑(棕点石斑)
棕点石斑也称褐点石斑 , 身体黄色至浅褐色 , 以金黄色最靓 。其眼后方脑部凹陷,口大具发达的辅上颌骨;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可向内倒伏似虎口,因此叫老虎斑 。其身体两侧各有五块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垂直排列,全身布满密集的细小褐色斑点,在斑纹上的斑点颜色较深,尾柄的后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纹 。棕点石斑较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5-32℃,生命力强易于包装运输 。老虎斑肉质鲜美 , 口感优于青斑,市场价格是青斑的二倍以上 。
4.龙胆(鞍带石斑)
鞍带石斑俗称龙胆石斑,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者,可谓大哥大和巨无霸,故也被称为“石斑之王” 。据史料记载,目前发现最大的龙胆2.7m长 , 600kg重,在澳洲昆士兰,鞍带石斑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海洋生物之一 。
5.东星斑(豹纹鳃棘鲈)
豹纹鳃棘鲈色泽有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型比一般石斑鱼瘦长 , 头部细小 。身体及头部自橄榄色至红褐色,头、身及奇鳍布满细小蓝点 。胸鳍红色 , 尾鳍后缘有不明显深色带 。其颜色鲜艳,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故俗称“星斑”,“东”因它产自南海东部的东沙群岛 。
东星斑肉质白而鲜嫩,营养丰富,价格昂贵,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其适宜生长水温为22-29℃ 。
6.老鼠斑(驼背鲈)
老鼠斑体长最大可达1750px , 重量大约3.5kg 。幼鱼体型优美,色彩靓丽,可作为观赏鱼 。长成后味道鲜美 , 是售价最高的石斑鱼,有“斑中之皇”的美誉 。其生长适宜水温为21-30℃,自鱼卵孵化至长到500g上市约需2年时间 。
7.红斑(赤点石斑)
赤点石斑体呈红褐色或棕褐色,头和背部颜色较深,腹部较浅 。其体侧无纵带和横带,头部及体表密布橙红色斑点;背鳍最后数棘下方有一大型黑斑 , 其余各鳍棕褐色无显著斑点 。尾鳍圆形,上半部黄色,下半部褐色 。
因鱼身具有象征中国文化的吉祥红色,红斑是中式喜宴中颇受欢迎的高价位石斑鱼;在日本濑户地区有“梦幻之鱼”的美称,香港筵席上“清蒸海红斑”为名菜佳肴 。赤点石斑生长水温适应范围15-32℃,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2-28℃ 。
8.油斑(云纹石斑)
云纹石斑体呈浅褐色或棕色,身上布满了云状的白色斑纹,标准体长为体高2.6-3.0倍 。体侧有6条蟒蛇状暗棕色斜横带 , 第一与第二条斜向头部;其余各条横带均自背部伸向腹缘,并于腹部下方分叉;横带内具有淡色斑,体侧和各鳍上皆无斑点 。尾鳍圆形,头部于眼下方具有3条暗色细纹 。
9.假油斑(褐石斑)
褐石斑头部及体侧呈灰褐色 , 体侧横带及斑块常不明显,仅有淡灰色小点呈线状或斑驳状散布,臀鳍下缘和尾鳍下角具有白色裙边 。幼鱼淡黄褐色,体侧具有6条不规则的暗棕色横带,横带中另分布淡色斑块 。
10.土斑(青石斑)
青石斑常被误认为是青斑,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青石斑俗称土斑,体背棕褐色,腹侧浅褐色,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头部及体侧下半部散布着橘黄色斑点,其余部位分布灰白色小点 。体侧有5条深褐色垂直条纹 , 第1和2条紧相邻,第3和4条位于背鳍与臀鳍之间,第5条位于尾柄上 。各鳍均为灰褐色,背鳍和臀鳍边缘及尾鳍后缘有明显黄边 。
11.杉斑(清水石斑)
“杉”是香港渔民对珊瑚的俗称,杉斑即珊瑚中的石斑 。清水石斑俗称杉斑,其外形和颜色及身上花纹与老虎斑非常相似 , 一般很难分辨 。主要区别,杉斑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左右对称 , 老虎斑的一对眼睛则位于头顶 。另外,杉斑体型较?。?最大6-7斤,而老虎斑可以长到40多斤 。
杉斑喜欢水清的环境,适宜水温23-29℃ 。每年两次从珊瑚礁不同区域游至某一个固定地点集结,成千上万的鱼群进行集体交配非常壮观 , 犹如鲑鱼溯河洄游产卵繁殖传宗接代 。
12.金钱斑(蓝身大斑石斑)
蓝身大斑石斑标准体长为体高2.9-3.5倍,体色由淡灰色至淡褐色;身上分布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头部则有黑色的小点斑及不规则的窄纹 。各鳍也具有黑褐色的斑纹,偶鳍上斑纹比奇鳍上的小 。幼鱼特征与成鱼相似,但体色较淡 。
金钱斑为大型石斑鱼,已捕获记录2m长,180kg重 。其性情温和不怕人,在世界著名的澳洲大堡礁是潜水员的宠儿 。其生长适宜水温为22-30℃ , 150px鱼苗养殖一年可长至1.5kg,极具发展潜力 。
13.花头梅(玳瑁石斑)
【石斑鱼白点病怎么治】玳瑁石斑呈黄棕色 , 各鳍灰白色;全身密布如玳瑁般不规则的六角形或圆形深棕色龟裂斑纹,斑点红棕色或黑色 。灰白色间隔区狭窄形成网状图案 , 腹部的斑点独立且边缘分散;胸部有两条深棕色带,于胸鳍的基底下方融合,在腹侧形成一块灰白色区域 。臀鳍和尾鳍的边缘与腹鳍的前沿有白色线状条纹及较宽的黑色带;胸鳍颜色较暗,带有深色不明显的斑点,花头梅适宜水温23-29℃ 。
14.芝麻斑(布氏石斑)
布氏石斑头部及体侧由淡褐色、红褐色或紫灰色组成,其上密集布满了如芝麻般的橘红色、金黄色或黄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方也具有斑点,尾鳍下方则呈暗色 。胸鳍上有小黑点,尾鳍的边缘有鲜明的白边 。幼鱼有7条不明显的暗带,前2条在颈部,最后1条在尾柄上,芝麻斑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4-30℃ 。
15.泰星斑(斑鳃棘鲈)
斑鳃棘鲈早期由泰国进口,即来自泰国的星斑,故得名泰星斑 。其外形与东星斑相似,但身上斑点明显大于后者;头部和鳃盖处甚至有长条型斑点易区分 。
泰星斑头部和身体及奇鳍呈红色、橘红色或棕色至灰绿色,布满蓝色黑边圆点;头部有少量斑点,后半身和鳍上的斑点较细,显正圆形且更多;头和鱼体腹部没有蓝色斑点,胸鳍底部和腋处有一个蓝点;腹鳍上没有蓝点 , 鳍膜深褐色至黑色;尾鳍后缘白色 , 接近后缘处有黑色纵带 , 泰星斑适宜水温25-32℃ 。
16.七带斑(七带石斑)
七带斑呈浅褐至灰褐色 , 体侧具有7~8条褐色横带;头部第1条色较浅不明显 , 一般只看到7条,其中第6带分成2条,因此也可视为8条横带 。体侧褐色横带具有不规则的白色斑纹,并与白色横带相间排列;各横带不分叉,白色横带共7~9条 。各鳍深褐色,边缘白色,在灯光下反射出浅蓝色光泽;背鳍鳍棘部褐色和白色横带相间,鳍条部具有由白色横带延伸而成的3个白斑 。七带斑生存水温范围9-34℃,适宜生长水温11-30℃ 。七带石斑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中国的黄海和东海沿岸浅水区域,是石斑鱼在黄海唯一分布的品种 , 能够耐受7~8℃的低温,又称为“冷水石斑” 。
17.黑石斑(条纹锯鮨)
条纹锯鮨周身排列整齐的栉鳞,体表呈烟灰色、褐色或蓝黑色,皮肤上有显著的菱形白色斑点 。各鳍较大布满条纹和白色点状色块,鳍的边缘深绿或浅绿色 。成鱼头部有明显的倒“八”字翡翠斑纹 , 身体两侧也有翡翠条斑 。黑石斑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强、出肉率较高 , 据记载最大个体长2m,重176kg 。其适宜水温为5-30℃,生长的最适温度17-25℃ 。
东星石斑鱼为什么会脱粘液?石斑鱼脱粘液原因多种,可分为一下几种
一、寄生性疾病
1.白斑病(又叫瓣体虫病)
体表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白斑 , 严重时白斑扩大连片 , 头部、皮肤、鳍和腮表面粘液明显增多,游动迟缓,呼吸困难 , 死亡后胸鳍向前后僵直 , 几乎紧贴在腮盖上 。致病体是石斑鱼瓣体虫,寄生于赤点石斑鱼的腮、体表和鳍上 。用2×10-6浓度的硫酸铜海水溶液浸洗2小时,次日重复一次,疗效显著 。或用淡水洗澡4分钟 , 也可杀灭石斑鱼瓣体虫,治疗白斑病 。
2.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出现直径0.5毫米~1毫米的白色斑点,粘液增多,鳞片脱落,厌食,小瓜虫在腮部寄生破坏腮小片 , 致鱼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在水温30℃左右,白点病传染很快,几天内整个网箱或鱼池的石斑鱼都会被感染 。致病体是刺激隐核虫 。用淡水浸浴5分钟~10分钟,或用100×10-6浓度的甲醛海水药浴30分钟~1小时,3天~5天一次 。
3.回旋病(又叫粘孢子虫病)
病鱼在海面呈不正常的回旋游泳,下不了深水层 。致病体是脑粘体虫 。预防方法是鱼种放养时用0.34×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分钟,保持水质清新 。
4.指环虫病
病鱼体表失去光泽,食欲不振,游泳迟缓 。有的鳍条溃烂 , 体表和腮部粘液增多,局部鳞片脱落,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发炎、坏死或脱落,游泳失去平衡,打转转 。致病体是指环虫 。用淡水浸洗5分钟~10分钟,每天一次 , 连续2天~3天,疗效好 。
云龙鱼怎么养?1、苗种运输及放养
(1)苗种购于福建省,选择体长9厘米、体质健壮、无外伤的苗种,采用水车运输,水车要求保温带循环水系统,运输过程降温 , 运输时间24小时左右 。
(2)每立方米水体放9厘米苗种100尾,随着生长逐渐分池,成鱼时密度每立方米水体20尾左右 。
2、水质管理
(1)云龙石斑鱼适宜水温为 18~26℃,盐度在17~30,pH为7.3~8.6,溶解氧大于5毫克/升,氨氮小于0.5毫克/升 。
(2)每天清池底一次,每月倒池一次 , 及时分池 。
?
3、饵料投喂
(1)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对于刚刚放养的鱼苗,每天投喂2次 , 之后可根据养殖情况逐渐减为1次 , 投饵量应以当日不留残饵为宜
(2)投饲时,分批缓慢遍撒,一直到喂饱不抢食为止 。
4、病害防治
(1)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比较典型疾病就是神经坏死病毒病和真鲷虹彩病毒病;
暂无直接有效的治疗药物,只能依靠规范常规管理措施,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
(2)细菌性疾
常见的细菌性疾主要有链球菌病、弧菌病和烂鳃病三种;
细菌性疾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根据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选择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
?(3)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主要有白点病、车轮虫病、微孢子虫等,出现这些疾病的原因主要是水质不良、有机质过多导致的;
治疗上可采用改良水质、药物治疗及加强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止寄生虫病的暴发 。
二、养殖效益分析
2017年7月1日在天津市兴盛海淡水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云龙石斑鱼苗种进行养殖 。引进 3 万尾平均体长为 8.31 厘米的苗种,苗种从仔鱼阶段已经养殖60天,在天津经过240天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528.17克 , 特定生长率为1.5%,日增重为2.14克,成活率达92% 。按养殖周期 1 年算,成鱼平均体重可达 600 克/尾,市场价按 90 元/千克估算,产值为 149.04 万元,利润可达90万元 。
版权提示:部分原创内容来源于编辑及农技专家投稿 , 版权归其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录、复制或建立镜像等侵权行为 。
绿松石刚买回来表面有一层白膜?料子本身里面就含有石斑,切割出来的绿松石表面自然就会泛白 。
一般普通的泛白都可以在盘玩过程中让其消失,但这种本身就带有石斑的绿松石品质较低,所以它这上面的白点是盘不掉的 。
或者在加工打磨绿松石的过程中,有时候为了追求极致的加工,就比较容易使绿松石局部温度过高失水,然后出现白点 。因为这些白点是后天人为加工所造成的,所以比较难以去除,所以我们在购买之时也要避开这样的绿松石 。
养鱼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技巧?养鱼需要注意什么,养水选鱼就不必说了,我现在就和大家讲讲新鱼初期入缸,我们应该去注意些什么吧!
过温过水之后 , 缓食是我们所要注意的最关键得一步 。比如说燕鱼 。分为幼鱼,亚成期和成鱼期 。这三种时期的鱼儿进入鱼缸的状态和表现那都是不一样的 。
幼鱼期可能入缸后就会主动的去找食吃了 , 我们可以在当天下午就开始投喂,然后逐次加量 。直至正常喂养 。活得丰年虾和小鱼虫是鱼食的首?。?这时候你要给他吃上饲料,我只能说呵呵了 。
而在亚成期,燕鱼就可能会有所害怕,可在入缸两天之内开食,投以线虫或红虫,然后状态恢复正常之后再配以饲料喂养 。
如果是直接买的成年鱼,就可在入缸三天之内开食 , 好的成年燕鱼会因为鱼缸密度突减,而发生打斗现象,这不是件坏事,反而证明了燕鱼已经适应环境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先投喂饲料 , 以探其以前的吃食习惯 。如果状态良好却不进食 , 也得需要换食投喂 。
以上仅仅是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目的是要告诉大家新鱼入缸怎么去通过他的年龄段来分清他的举止状态,然后去投喂相应的食物,才能把新鱼期的鱼儿引导至正常期 。
包括银龙,鹦鹉,罗汉,锦鲤,金鱼等等 。都需要这么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在养鱼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步走错了 , 鱼儿的各种疾病就会相继爆发 。
说白了,就是在水质 , 密度有所保证的前提下,我们的目的只有三个:
一 , 尽快使鱼适应环境 。
二,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鱼开食 。
三 , 循序渐进而又不失时宜的去喂食,加量和换食 , 以求在入缸半个月内,把鱼儿的体质先调整到最佳状态,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即使要花费一部分钱财和时间,也要想办法给鱼吃上他最爱吃的东西,然后再去训食和换食 , 这样子你的爱鱼得病的概率就会很少了,当然 , 你得挑到好鱼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