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塘鞭毛藻怎么治理( 六 )


瘦水:透明度(cm)100~50;浮游植物(mg/L) 5~10;水色微无色 。
肥水:透明度(cm) 50~20;浮游植物(mg/L) 10~100;水色藻色 。
极肥水:透明度(cm)20~10;浮游植物(mg/L) 100~200;水色浓藻色 。
老水:透明度(cm)<10;浮游植物(mg/L) >200;水色极浓藻色 。
二、藻类的营养需求
藻类的营养主要是无机盐 , 包括氮、磷、钾等,其中还有一些微量元素、生长因子和水中的二氧化碳 。但由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 , 一般可从水中的碳酸氢盐中得到二氧化碳 , 以供给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
由释放速度快慢,藻类需要的养分可分为:
速效营养素——施用后,池塘中藻类可快速利用的小分子营养素,主要是无机盐类、微量元素等矿物质营养素 , 也有像氨基酸水解物等营养素 。
长效营养素——施用后 , 具有一定的缓释效应,如包被缓释、需进一步分解的有机营养,以及靠微生物分解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死亡的动植物残体等,供藻类等水生生物作为营养素 。
从营养素的供给来看,肥水实质上是营养素供给及均衡配置 。所以,无论使用无机肥,还是有机肥,其核心价值是提供什么样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是如何配置的 。
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藻类在不同营养素含量的水体中,更容易成为优势藻类 。例如,养殖水体中实际的氮磷比超过10:1时,硅藻易大量繁殖;氮磷比3:1-7:1,甚至接近10:1时 , 绿藻易大量繁殖;但氮磷比接近1:1时,则有毒甲藻、鞭毛藻易繁殖 。
可见,如果盲目肥水,可能会适得其反 。
三、氨氮、亚硝酸盐与无机肥
1、氨氮主要来源是水中的残饵、养殖动物的代谢产物、肥料和水生动植物残骸等 。在精养池中,人为的大量投饵和施肥,也会使养殖水体中含氮有机物增加 。
研究表明,饲料中的氮,约有60%~70%被排泄到水体中 。因此,水产养殖水体中总氮浓度与投饲率及、饲料蛋白含量、蛋白质消化利用率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养殖动物的含氮排泄物中,约80%~90%为氨氮,如放养的密度过大 , 养殖水体中生物代谢旺盛,则含氮有机废物数量将增多,氨氮的增加速率也会大大超过浮游植物的利用极限 , 进而导致氨氮在水中形成积累 。
当然,对于氨氮的危害就不需要多说了 。请注意的是,氨氮在水中以氨(NH3)和铵(NH4+)两种形态存在,后者对养殖动物类无毒性,而非离子态的氨氮(NH3—N)则对养殖动物有较强的毒性 。一般来说,氨氮控制指标 , 淡水生物对NH3适应的浓度范围为0.02-2.00mg/L,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mg/L,《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 。实际养殖中不应超过0.6mg/L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要求氨总量不超过0.5mg/L,氨氮含量在0.2mg/L以下 。
2、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养殖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 。在水体中,先转为氨态氮,再转为亚硝态氮,最后为硝态氮 。当硝化过程受阻 , 就会引起亚硝酸盐升高 。造成养殖水体中亚硝酸含量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池水中溶氧不足 。另外,频繁使用杀菌剂,造成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种群平衡破坏,也是造成亚硝酸盐含量升高的原因 。
为确保养殖动物的安全,一般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控制在0.1mg/L以下,《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质亚硝酸盐的含量应控制在0.20mg/L以下 。实际养殖中,虾池亚硝酸盐浓度不应超过0.15mg/L,养殖动物池亚硝酸盐浓度在0.5mg/L以下 。
3、无机肥使用 。大家清楚,如果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再盲目使用含氮的无机肥,则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