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产卵后怎么孵化

泥鳅产卵后怎么孵化 , 嫩子鱼养殖技术?一、嫩子鱼,也叫麻姑嫩子鱼 。
1、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土步鱼、木头鱼、哈巴狗、虎头呆子、巴盖子、老头鱼等都是指它 。
2、比较通用的名字是沙里趴,学名叫沙鳢 。
3、它和麦穗鱼、白条鱼、鳑鲏鱼一样,都是水里面常见的小杂鱼,只不过小杂鱼也分等级,麻姑嫩子鱼属于最好吃的小杂鱼 。
二、嫩子的鱼养殖
1、选择水质清澈的地方 。
2、水底要有细沙,一眼能看到底的那种,最适合嫩子鱼生存 。
3、可以和泥鳅进行套养,其他的也没有啥需特别注意的事项 。
三、每年五六月份是麻姑嫩子鱼活动的旺季 。
1、这时候捕捞的嫩子鱼圆滚滚的 , 个头最长不过4厘米,但个个都很饱满 。
2、有些还有鱼籽,营养非常丰富 。
稻田养泥鳅需要多长时间?泥鳅养殖周期一般为5-6月 。它的食性很杂,生长速度快,繁殖期3-5月,产卵期间在6-7月,产卵后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 。经过人工饲养,投喂足够的饲料,5-6月可长成商品规格 , 就可以捕捞上市了 。
放苗时间一般选择在当地水稻栽插后(或小麦收割后)至水稻收割前这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的气温、水温都比较稳定 , 泥鳅在此时放苗死亡率最小 。如果在春季过早放苗,由于水温不够稳定等原因,死亡率可能在40%~50%,此时放苗有比较大的风险 。
泥鳅养殖怎么静水孵化?可以的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 。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比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 。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 , 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 , 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污泥沉积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 。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 。产卵多在清晨开始 , 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分钟~30分钟 。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 。产卵后,要及时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 。以防亲鱼吞吃卵粒 。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 。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 。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与家鱼相同 。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 , 分别为:鲤鱼垂体0.5个~1个,或青蛙垂体2个~3个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国际单位~150国际单位 , 或者类似物 。微克~10微克 。雄鳅剂量减半 。溶剂注射量为0.1毫升~1.2毫升 , 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 。注射部位为腹部线 , 胸鳍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 。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湿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 。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 。水温在20℃~25℃时,经10小时~15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 。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 , 水温在18℃~25℃时,经10小时~15小时后,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 。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 。方法: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 , 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人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 , 使卵粒均匀上巢 。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 。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最好,每升水放孵400粒~600粒为宜 。孵化时要避免震荡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因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 。在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厘米~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尾~1500尾为宜,密度过大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培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 。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 , 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 。过2天~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 。经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密度小的可留池培育 , 过1个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函中进行成鱼饲养 。种池面积以30平方米~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 。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尾~1000尾)左右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粉末状的配合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种重量的3%~5% 。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 。当鱼种长到10厘米左右时,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泥鳅鱼身上水泡是怎么回?【泥鳅产卵后怎么孵化】这是气泡病 。
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 。症状 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 。防治方法 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 , 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 , 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
小型底层鱼类 。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 , 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 。当水缺氧时 , 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 。发各类小型动物为食 。为批产卵,繁殖期主要5—6月 。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 。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 。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 。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 。当水温升高至30℃时 , 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 。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 , 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每逢此时 , 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 。冬季寒冷,水体干涸 , 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 。待翌年水涨 , 又出外活动 。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 , 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 。在干燥的桶里 , 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 。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 , 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 。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
怎样养殖泥鳅才能繁殖快?泥鳅在4至8月份进入繁殖期,在产卵时雄鳅追缠雌鳅,从而刺激雌鳅产卵 , 并同时排出精子,完成体外受精,而受精卵则在水温达到20度左右时,在2至3天内孵出鳅苗 。
泥鳅的第一种繁殖方法是自然繁殖,这是最简单的繁殖方法,也是最常见的一种 。在产卵期内将产卵池里放入泥鳅 , 当水温上升到二十摄氏度以上时,我们需要在水池里放置已经消毒了的草木、树根等作为泥鳅生长的巢穴 。当发现泥鳅产卵之后,我们就需要对已经附着了泥鳅卵的草木树根转到孵化池内 。泥鳅的受精卵对于水质水温的要求不高,因此在一般的养殖水体内都可以进行孵化,经过两天的孵化鱼仔即可出膜 。
第二种繁殖方法为人工催产繁殖,在初春气温适宜的时候将泥鳅捕捞上岸 。选择泥鳅腹部柔软色泽略带粉色,有临近产卵征兆的泥鳅进行药物催产 。对泥鳅进行催产结束后,就可以将泥鳅放入产卵池中,这样可以让泥鳅通过自行受精或者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繁殖 。最后我们可以将附着着受精卵的巢穴 , 放入泥鳅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工作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泥鳅的繁殖,能够准确大量的获取到相对优质的泥鳅幼苗 。
泥鳅繁殖的最后一种方法是放种进行补充繁殖法 。这是目前为止最为快速方便的繁殖方法了,我们需要在养泥鳅的水体中投放适量的已经长大的泥鳅 。这是我们要注意在繁殖之前不能在水体中饲养其他鱼类,当进入泥鳅的产卵生殖季节就需要在水体中放置人工鱼巢了 。等到泥鳅在养殖池塘中产卵,就可以将人工鱼巢取出再将它放入原池中进行孵化 。等到出现泥鳅苗种后 , 可以将苗种用小箱培育,最后再统一放入原池中进行饲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