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燕的养殖方法( 三 )


西汉末的《世经》,根据五德终始说的五行相生,排定了一个古帝王世系 。伪《古文尚书.序》提出以上五位即为“五帝” 。
第五种,喾、尧、舜、禹、汤 。
这是王莽改动了董仲舒的“三统说”而提出来的,《汉书.王莽传》载,王莽篡得帝位后,将“黄帝、少昊、颛顼”作为“三皇”祭祀;对“喾、尧、舜、禹、汤”作为“五帝”祭祀 。
第六种,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
持此说者 , 是南朝萧梁时期的梁武帝 。《资治通鉴外纪》曰:“梁武帝以伏牺、神农、燧人为三皇 ,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尧为五帝” 。
稍微细心即可发现,第一种的五帝说呢?
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了 。
明确提出此说的,是《大戴礼记.五帝德》 。其曰,孔子的学生宰予问孔子古代帝王世系如何,孔子于是做了详细讲解 。
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 , 基本是按照《帝系》 , 《史记》里称《帝系姓》讲述从黄帝到禹的世系排列;按照《五帝德》的记载 , 讲述他们各自的功德伟业 。
三,帝系排列与民族大融合 。西周伊始,有两部重要的著作流传了下来——一是《书》二是《诗》 。
这两部著作里 , 保留了不同族群对祖先神的怀念和祭奠 。
其中最早的,是周族的祖先神大禹 。后来,尧、舜等祖先神也被人们记录了下来 。再往后,就是华夏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等等 。
一开始 , 各族群的祖先神是互不相干的 。但是到了战国,与诸侯争雄 , 可望实现新的大一统相适应,对于原本分散的各族群的祖先神,逐渐达成共识,向融合一体发展 。
最早 , 战国中早期的《国语》,第一叙述了“黄帝、颛顼、帝喾、帝尧、舜”这样的祖先发展脉络 。
同时期的《五帝德》,则从《帝系》中抽出五帝和禹的资料,加以整理补充,形成了一个夏之前的帝王世系和功德的体系 。
《帝系》,实际上从两条线索被传承 。
一是被收入战国末期的《世本》 。
一是与《五帝德》一起流传到西汉,然后被共同收入《大戴礼记》之中 。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结尾的“太史公曰”,讲述了他依据的《国语》《五帝德》《帝系姓》等材料,加之搜集民间传说,撰写《五帝本纪》的过程 。这里面的一些材料,还被他用到《列传》的记载之中 。
顾颉刚先生在《崔东壁遗书》序中,讲了一段很精彩的话 。
他说——
“本来诸夏与蛮夷的界限分得很严 。……就是诸夏的基本团体夏、商、姬、姜四族,他们也何尝出于一家 。……他们对于自己的祖先,都以为由于上帝的命令而出现 , …… 他们不承认本族和別族有共同的祖先 。至于姜姓的人,他们自己说是四岳之后,也不曾和其它三族认做本家 。……但是过了春秋,越灭了吴 , ……楚……统一了淮水和长江流城 , 秦……统一了西北和西南两部,齐……燕……赵……又統一了许多异族的地域,……再经秦汉的統一 , 于是他们真做了一家人了 。本来楚的祖是祝融,到这时改为帝高阳(后人说他就是颛顼)了 。本来秦是玄鸟陨卵女脩吞卵而生子的,到这时也是颛顼的苗裔了 。……本来越是纯粹南方部族,……到这时也是禹的子孙了 。……禹是被称为颛顼之孙的 。……还有帝喾一系 。……帝喾为商族宗神,可无疑义 。……周的始祖后稷虽也说是上帝之胤 , 但那时的上帝是很多的(看《山海经》可知),商的宗神当然不即是周的宗神 。然而到了种族混合大运动的时候,这两个仇雠的种族忽然结成亲兄弟了 。据他们说,自古以来的朝代只有唐、虞、夏、商、周五个 。……虞夏属于颛顼系,唐商周属于帝喾系 。……他们说: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这是一支;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 , 蟜极生帝喾,这又是一支 。靠了这一句话 , 颛顼和帝喾就成了同气连枝的叔侄 。……他们岂仅把上帝拉做人王,使神的系统变作了人的系统;而且把四方小种族的祖先排列了起来 , 使横的系统变成了纵的系统 。……这样一来,任何异种族异文化的古人都联串到诸夏氏族与中原文化的系统里,直把‘地图‘写成了‘年表’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