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泥鳅怎么养殖

人工养泥鳅怎么养殖,泥鳅用水养多久才能繁殖?一年 。
泥鳅一年可以繁殖两到三次 , 它们的繁殖能力是比较强的,一般在两年左右它们就达到了性成熟,或者是度过一次冬天就可以进行繁殖了 。
泥鳅繁殖4 月上旬开始繁殖,5 一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 9 月还可产卵 。繁殖的水温为 18 一 30 ℃,最适水温为 22 一 28 ℃。
泥鳅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催产在水泥池中进行,可于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 , 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即可 。
水缸养泥鳅的方法?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
泥鳅很皮实,对于水温、水质没有特殊的要求 , 甚至还可以过冬,属于比较容易饲养的生物 。适合没有饲养经验的新人入手 。
根据泥鳅的种类不同,个头也有差别,大的能够长到20公分左右 , 选用多大的水缸要根据成年泥鳅的体长而定 。那么泥鳅该怎么养呢?
如果想要再现自然界中泥鳅的生长环境的话,需要在水缸底部铺上5公分左右的泥土、或细砂 。泥鳅原本是潜藏在水底的泥中生长的,虽说泥土是它们的最爱,但是如果在鱼水缸中铺上5公分的泥土的话,这些小家伙一旦藏进去就很难再找到,失去了观赏的价值 , 所以最好还是选用河边的细砂 。幸好这些差别对泥鳅的日常生活影响也不是很大 。
泥鳅的进食特点是将饵料连同砂砾一同吞进嘴里,然后再把砂砾从腮里单独排除,从这一点来看的话还是河砂比较合适 。另外,冬季泥鳅还需要潜入砂砾中借用冷水护体来进行冬眠 。
泥鳅夜间的运动量比较多,它们身体细长 , 很容易从水缸的空隙中跑出来 。除此之外,它们对于震动很敏感,一旦受到惊吓也会从缸里跳出来,所以说,必须要给鱼水缸盖盖 。从这一点来说,鱼水缸的深度要尽量高一些,40公分以上的水缸的话它们基本上跳不出来了 。
泥鳅是杂食动物,水蚤、藻类等几乎什么都吃 。家里自制饵料的话可以给它们吃一些豆腐、麸皮之类的,市场上贩卖的饵料的话只要是金鱼、青鳉鱼、鳗鱼等吃的都没问题 。如果是跟其他鱼类混养的话,最好投放一部分下沉的食物 。泥鳅的食量非常大,有优秀清洁工的美誉 。
综合来看,饲养泥鳅的难度系数不算高,可以跟金鱼等一起饲养,可以帮助清除水底的饵料残渣 , 可谓是一石二鸟 。
养泥鳅最快的方法?1、修建池塘
泥鳅养殖可寻找向阳、温暖、排水便利处建池塘,一般由砖、石砌成 , 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 , 池子砌好后 , 用水泥抹平,池塘周边保持干净 , 在池塘底部铺上土壤,厚度0.5尺,注入清水1尺,并在池塘底部栽种上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水温保持在15-30℃左右 。
2、放养前的处理
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消毒 , 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率,浸洗时间未5-10分钟
3、放养准备
在放养泥鳅苗前20天对池塘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并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用铁丝网封住以防泥鳅逃跑,同时施放有机肥150-250千克每亩,用于培肥水质 。
4、投放种苗
泥鳅的种苗投放量按照每平方米放1-1.5斤计算 。种苗可选择人工培育的或野外自行捕捉的优质种苗,主要表现为体壮无伤、大小均匀、活动敏捷,并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
请问怎样伺养鱼鳅?一、专池养鳅 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 。
1、饲养池建造: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 。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 。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2、清池消毒: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 。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3、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 。放苗以后 , 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 。4、饲料投喂: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 。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5、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 。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 。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 , 植物性饲料占60%~70% , 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 , 动物性饲料占60%~70% 。6、水质管理: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 。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 , 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 。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 , 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7、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二、稻田养鳅 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 , 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 。所以泥鳅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 。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在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 , 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 , 鱼沟开成“田”字或“井”字型 。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 。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 , 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 。此外,在种藕、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 。一般亩放千尾左右,只要饲养管理得当,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三、家庭养鳅 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 。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嫩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膳、鲤鱼放在一起混养 。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 。同时控制好水质 , 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 , 并更换新水 。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 。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
养三四十条泥鳅怎么养?1、因为泥鳅喜欢在底泥中或者在水体底层的淤泥中活动 , 因此需在容器的底部铺上底砂,厚度一般为5cm 。
【人工养泥鳅怎么养殖】2、在养殖泥鳅的容器中种植适量的水草 , 既能方便泥鳅隐藏,又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
3、养殖泥鳅的容器需摆放在比较阴凉且安静的地方,不能放在阳光暴晒的地方 。
4、养殖水不宜换的过勤,只需每隔一段时间换水即可,如果使用自来水作为养殖水 , 需要提前晾晒保证水中的氯气已消散后才能使用 , 平时定期为它投喂馒头粒、蚯蚓等食物,也可用专门的鱼食进行喂养 。
1、动物性鲜活饲料
(1)泥鳅喜欢吃动物性饲料,比如蚯蚓、蚕蛹、黄粉虫、蝇蛆、螺、蚌和小鱼虾等,尤其喜爱吃蚯蚓 。
(2)动物性鲜活饲料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 , 通常为泥鳅提供足够的动物性鲜活饲料能促进它们的生长发育 。
2、植物性饲料
(1)泥鳅的植物性饲料主要有麦粉、玉米粉、米糠、豆渣等种类 。
(2)泥鳅对于植物性饲料多为迫食性,因为它几乎不能消化植物性蛋白和纤维素,但是在人工养殖中却需要适量的植物性饲料帮助它消化,因为人工养殖的泥鳅比自然环境中的泥鳅更容易获得食物,活动量也不如自然环境中的泥鳅 , 吃多动物性鲜活饲料后就容易不消化,因此适量的植物性饲料能促进肠道蠕动 , 提高摄食强度 。
3、动物下脚料
动物下脚料主要以动物的内脏为主,但这种食物一般只能作为补充饲料,因为动物的内脏易腐败,而泥鳅不喜欢吃腐败的食物,因此建议只饲喂少量的新鲜动物下脚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