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经历21次蜕壳的大闸蟹 大闸蟹要蜕壳多少次


一生要经历21次蜕壳的大闸蟹 大闸蟹要蜕壳多少次

文章插图
通过对兴化地区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日均温变化,梳理了日均温变化与养殖的关系 。发现蜕四壳及五壳之间温度变化对其有较大的影响,针对气温的变化,提前对池塘做相应的处理,以及气温变化后可以有效的采取措施缓解其带来的影响 。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中华绒螯蟹 。2019年全国中华绒螯蟹产量77.8万吨 。近年来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水平的提升,养殖产量也逐渐提升到300斤/亩左右,养殖水平高的养殖者产量可以达到400-500斤/亩 。蜕壳是中华绒螯蟹重要的生理学现象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幼体孵化后,一生共需要经历21次蜕壳,其中在育苗阶段蜕壳5次;扣蟹养殖阶段蜕壳11次;成蟹养殖阶段蜕壳5次 。在成蟹养殖的过程中,蜕四壳、五壳这个阶段出现的问题较多,且影响较大,此时将决定这一季养殖的效益 。


中华绒螯蟹蜕四、五壳,一般在7月蜕四壳,8月蜕五壳 。在这两壳期间,养殖者采取了诸多的措施来提高蜕壳成功率,高温时加大换水量、加注井水,开增氧机,增加增氧机的配置,即便是这样,每年的养殖总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梳理兴化地区近3年来的气温的变化与养殖的一些关系,为水产养殖从业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一、中华绒螯蟹最适生长温度


中华绒螯蟹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30度 。当其所生存的环境温度高于30度时,就会对其生长速度产生影响,高温同时会伴随pH值严重超标,pH值通常会达到10以上,对中华绒螯蟹的鳃及肝胰腺都会造成巨大影响 。当水体的温度高于33度时,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和摄食基本表现出停滞状态,长时间持续在水温较高的环境下会使中华绒螯蟹体质变弱,可能导致疾病的暴发,增加死亡率 。


二、三年度兴化地区高温与养殖情况


我们统计2019年中华绒螯蟹整体养殖8-9成盈利,2020年只有4-5成盈利 。中华绒螯蟹最重要的四壳、五壳基本在7—9月之间 。这个期间养殖最容易出现死草、低氧、高pH值等问题 。


7—9月进入高温期,2020年7月份日均温高于30度有1天,2019年7月份日均温高于30度有11天,2021年7月份日均温高于30度年有6天 。与此同时2020年7月份天气出现南风有16天,2019年有25天,2021年有20天(见表1) 。也就意味着南风出现天气越少,高温天数也少,阴雨天持续较多,对于养殖来说意味着容易低氧,2020年中华绒螯蟹损失较大与溶氧偏低有极大的关系 。


月份
类别
2019
2020
2021
7
南风出现天数
25
16
20
日均温高于30度天数
11
1
6
8
南风出现天数
14
25
8
日均温高于30度天数
4
14
0
■ 三年度7-8月份气候及高温天数表(表1)


统计2019、2020年泰州地区40个池塘连续两年的溶氧变化,依据日均值发现2020年溶解氧在7月份整体低于2020年(见图1),2019年7月份南风出现次数较2020年7月多9天,且2020年7月份30度以上的高温只有1天 。阴雨、低温、低氧、蜕壳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影响较大 。


■ 2020-2019两年度7-8月泰州地区养殖水体溶氧均值(图1)


2021年7-9月之间日均温高于30度有6天,但7月份南风天有20天,低氧的情况较2020年有较大的改善,通过在线监控设施也发现,2021年低氧较2020年整体提升1mg/L(可能与增加增氧机的配置也有关系) 。


三、最适温度与养殖




中华绒螯蟹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2-30℃之间,统计2019、2020、2021年度4-8月份日均温在此范围的积温发现,2021年的最适积温在8月26日达到2448℃,同时期2020年为2137.5℃,2019年为2061.5℃(见表2) 。推测2021年中华绒螯蟹规格整体会偏大 。有效积温高,中华绒螯蟹生长速度快,机体的抗性需要加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将较为敏感,特别是2021年8月份南风偏少的情况下,水环境的变化将对中华绒螯蟹造成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营养的补充就成为了限制因子 。


月份
2021(℃)
2020(℃)
2019(℃)
8
714.5
344
608
7
684.5
701
515
6
713.5
657.5
675.5
5
335.5
409
263
4
0
26
0
积温和
2448
2137.5
2061.5
■ 三年度日均温在22-30之间的积温(表2)


四、2021年度高温对养殖的影响


2021年在7月10日-7月16日出现了连续7天30度以上的日均温,是2014年-2021年之间的最高温(见图2、3) 。7月的第二个10天正值中华绒螯蟹蜕四壳的关键阶段,对在适宜范围生长速度较快的中华绒螯蟹(22-30℃积温和2448度)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高温伴随着高pH值,这时将有一部分中华绒螯蟹受到影响,机体免疫力降低,蜕壳后恢复变慢,断断续续出现死亡的现象 。


(回顾一下这八的来的整体养殖状况,2014年发生了水瘪子病,这一年在8月份持续低温(见图3) 。2015、2016年水瘪子出现,持续受水瘪子影响 。2017年在7-8月份有持续35天的超高温,7月份最高气温达到38-39度且持续了6天(见表3),这一年中华绒螯蟹损失8年来最大 。2018、2019年整体养殖产量规格都较高,且发病率整体不高,效益较好 。水瘪子现象极少出现,有养殖专家分析可能受到2017的高温,蟹种得到了重新洗牌有关 。2020年7月份持续降水,中华绒螯蟹规格也较大,因低氧损失严重) 。当前来看规格应该较2020年有优势,但仍然存在低氧的问题 。


日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平均
天气
风向
2017-07-21 周五
38
29
33.5

南风3-4级
2017-07-22 周六
38
29
33.5

西南风3-4级
2017-07-23 周日
39
29
34

西南风3-4级
2017-07-24 周一
39
29
34

西南风3-4级
2017-07-25 周二
39
29
34

东北风3-4级
2017-07-26 周三
38
28
33

东风3-4级
■ 兴化地区2020年最高气温高于38度数据表(表3)


2021年四壳以后开始进入阴雨天,对池塘管理的要求增大,当前出现较多的软壳蟹,且不容易治愈 。阴雨天,烂草、低氧 。立秋以后,早晚温差变大,表层水温降低,水体上下的对流也时有发生,中华绒螯蟹的压力进一步增强 。
【一生要经历21次蜕壳的大闸蟹 大闸蟹要蜕壳多少次】

■ 8年度7月份日均温趋势图(图2)


进入8月份以后,2021年的温度走势与2019年相类似,温度缓慢下降,整体较为平稳,此时最重要的是溶氧与机体能量与蛋白质的补充,营养是否充足将决定中华绒螯蟹的品质及上市时间 。生长速度较快的中华绒螯蟹对外界的刺激较为敏感,保持水环境的持续稳定必须要重点重视 。


■ 8年度8月份日均温趋势图(图3)


五、2021年中华绒螯蟹养殖后期管理建议


1、早上市及提高品质


早上市及高品质对中华绒螯蟹的价格来说是非常有优势的,图4中统计了2013-2020年175克以上公蟹的价格,发现每天9月22号以前的价格都是一年当中最高的(数据来源于兴化地区网络上的交易价格) 。


对于2021年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的中华绒螯蟹来说,补充足量且蛋白、能量较高的饵料比如中华绒螯蟹专用功能料,不仅有助于中华绒螯蟹提前上市、品质提升、提升效益,更有助于后期病害的减少 。


■ 8年度175g以上公蟹价格(图4)


2、补充足量矿物质


补充足量矿物质,有助于中华绒螯蟹甲壳健康,体重增加,水草恢复 。通过对全国主要养殖区池塘中总碱度、钙、镁离子的监测,发现每年8月份水体中总碱度及矿物质处于低位(见图5),不利于水体环境稳定 。中华绒螯蟹需要从水体中吸收矿物质,补充足量矿物质,有助于中华绒螯蟹蜕壳后恢复、有利于水草及藻类的稳定 。


■ 3-8月池塘数据变化趋势图(图5)


3、增强溶氧


在养殖后期,水草减少的情况非常普遍,中华绒螯蟹体质及免疫力低时,低溶氧及烂草导致的毒素将更容易使中华绒螯蟹软壳、中毒、死亡等 。可以通过添加足量增氧机、肥水培藻、草,尽可能提升水体溶氧,为中华绒螯蟹提供一个优质的营养消化吸收的环境 。


参考文献:
1. 杨勇.高温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危害及其控制[J]养殖与饲料,2020(3):52-54.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