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经历21次蜕壳的大闸蟹 大闸蟹要蜕壳多少次


一生要经历21次蜕壳的大闸蟹 大闸蟹要蜕壳多少次

文章插图
通过对兴化地区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日均温变化,梳理了日均温变化与养殖的关系 。发现蜕四壳及五壳之间温度变化对其有较大的影响,针对气温的变化,提前对池塘做相应的处理,以及气温变化后可以有效的采取措施缓解其带来的影响 。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中华绒螯蟹 。2019年全国中华绒螯蟹产量77.8万吨 。近年来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水平的提升,养殖产量也逐渐提升到300斤/亩左右,养殖水平高的养殖者产量可以达到400-500斤/亩 。蜕壳是中华绒螯蟹重要的生理学现象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幼体孵化后,一生共需要经历21次蜕壳,其中在育苗阶段蜕壳5次;扣蟹养殖阶段蜕壳11次;成蟹养殖阶段蜕壳5次 。在成蟹养殖的过程中,蜕四壳、五壳这个阶段出现的问题较多,且影响较大,此时将决定这一季养殖的效益 。


中华绒螯蟹蜕四、五壳,一般在7月蜕四壳,8月蜕五壳 。在这两壳期间,养殖者采取了诸多的措施来提高蜕壳成功率,高温时加大换水量、加注井水,开增氧机,增加增氧机的配置,即便是这样,每年的养殖总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梳理兴化地区近3年来的气温的变化与养殖的一些关系,为水产养殖从业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一、中华绒螯蟹最适生长温度


中华绒螯蟹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30度 。当其所生存的环境温度高于30度时,就会对其生长速度产生影响,高温同时会伴随pH值严重超标,pH值通常会达到10以上,对中华绒螯蟹的鳃及肝胰腺都会造成巨大影响 。当水体的温度高于33度时,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和摄食基本表现出停滞状态,长时间持续在水温较高的环境下会使中华绒螯蟹体质变弱,可能导致疾病的暴发,增加死亡率 。


二、三年度兴化地区高温与养殖情况


我们统计2019年中华绒螯蟹整体养殖8-9成盈利,2020年只有4-5成盈利 。中华绒螯蟹最重要的四壳、五壳基本在7—9月之间 。这个期间养殖最容易出现死草、低氧、高pH值等问题 。


7—9月进入高温期,2020年7月份日均温高于30度有1天,2019年7月份日均温高于30度有11天,2021年7月份日均温高于30度年有6天 。与此同时2020年7月份天气出现南风有16天,2019年有25天,2021年有20天(见表1) 。也就意味着南风出现天气越少,高温天数也少,阴雨天持续较多,对于养殖来说意味着容易低氧,2020年中华绒螯蟹损失较大与溶氧偏低有极大的关系 。


月份
类别
2019
2020
2021
7
南风出现天数
25
16
20
日均温高于30度天数
11
1
6
8
南风出现天数
14
25
8
日均温高于30度天数
4
14
0
■ 三年度7-8月份气候及高温天数表(表1)


统计2019、2020年泰州地区40个池塘连续两年的溶氧变化,依据日均值发现2020年溶解氧在7月份整体低于2020年(见图1),2019年7月份南风出现次数较2020年7月多9天,且2020年7月份30度以上的高温只有1天 。阴雨、低温、低氧、蜕壳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影响较大 。


■ 2020-2019两年度7-8月泰州地区养殖水体溶氧均值(图1)


2021年7-9月之间日均温高于30度有6天,但7月份南风天有20天,低氧的情况较2020年有较大的改善,通过在线监控设施也发现,2021年低氧较2020年整体提升1mg/L(可能与增加增氧机的配置也有关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