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苗的投放方法( 二 )


幼蟹培育池的建造应遵循的标准规范是什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NY/T5065—2001),规定了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仔蟹培育、一龄扣蟹培育以及成蟹饲养技术 , 适用于河蟹池塘饲养 , 稻田饲养也可参照执行 。大眼幼体:又称蟹苗(以下简称蟹苗),是由Ⅴ期蚤状幼体蜕皮变态而成,对淡水敏感 , 有趋淡水性 。七日龄大眼幼体规格为14-16万只/公斤 。
仔蟹:大眼幼体经一次蜕皮变成外形接近成蟹的Ⅰ期仔蟹;经三次蜕壳而成的仔蟹称为Ⅲ期仔蟹 , 经过五次蜕壳即成为Ⅴ期仔蟹,营底栖生活,规格为5000~6000只/公斤 。
扣蟹:仔蟹经过120~150天饲养,培育成100~200只/公斤左右的性腺未成熟的幼蟹 。1.培育池条件与设施:
①培育池选择与改建 。以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 , 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为好 。独立塘口或在大塘中隔建均可,培育池要除去淤泥 。在排水口处挖一集蟹槽,大小为2平方米,深为80厘米,塘埂坡比1:2~3 。塘埂四周用60厘米高的钙塑板或铝板等作防逃设施,并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 。
②形状 。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 。
③面积 。600~2000平方米 。
④水深 。0.8~1.2米 。
⑤水质 。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规定 。饲养环境具体水质要求见附录A 。
⑥土质 。以粘壤土为宜 。
2.放苗前的准备:
①清塘消毒 。4月上旬灌足水用密网拉网,地笼诱捕捕灭敌害生物;一周后排干池水,4月下旬起重新注新水 , 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0.2公斤/平方米 。
②设置水草 。蟹苗下塘前用丝网沿塘边处拦一圈投放水草,拦放面至少为培育池面积的1/3 , 为蟹苗蜕壳栖息提供附着物 。
③增氧设施 。配0.75千瓦的充氧泵一台,泵上分装两条白色塑料通气管于塘内 。通气管上扎有均匀的通气孔 。安装时离池底约10厘米 。
④施肥培水 。放苗前7~15天,加注新水10厘米 。养殖老塘,塘底较肥,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钙2~2.5公斤和水全池泼洒 。新开挖塘,每667平方米另加尿素0.5公斤,或按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牛粪、猪粪、鸡粪)150~250公斤 。
⑤加注新水 。放苗前,加注经过滤的新水,使培育池水深达20~30厘米,新水占50%~70% 。加水后调节水色至黄褐色或黄绿色 , 放苗时水位加至60~80厘米,透明度为50厘米,使蟹苗下塘时,以藻类为主,同时兼生轮虫、小型枝角类 。如有条件,放苗前进行一次水质化验,测定水中氨态氮、硝酸态氮、pH值 , 如果超标,应立即将老水抽掉,换注新水 。
3.蟹苗投放:
①蟹苗选择 。选购蟹苗标准:日龄应达6天以上,淡化4天以上,盐度3以下;体质健壮 , 手握有硬壳感,活力很强,呈金黄色;个体大小均匀,规格18×104只/公斤左右 。
②蟹苗运输 。蟹苗装箱前,应在箱底铺一层纱布、毛巾或水草 , 既保持湿润 , 又防止局部积水和苗层厚度不同 。蟹苗称重后,用手轻轻均匀撒在箱中 。运苗过程中,防止风吹、日晒、雨淋和防止温度过高或干燥缺水,也要防止撒水过多,造成局部缺氧 。
③蟹苗放养 。放养密度1000只/平方米 。放苗时,先将蟹苗箱放置池塘埂上,淋洒池塘水,然后将箱放入塘内,倾斜地让蟹苗慢慢地自动散开游走 , 切忌一倒了之 。
4.培育管理:
①饲料投喂 。蟹苗下池后前三天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料,若池中天然饵料不足可捞取浮游生物或增补人工饲料,直至第一次蜕壳结束变为Ⅰ期仔蟹 。Ⅰ期仔蟹后改喂新鲜的鱼糜加猪血、豆腐糜;日投饵量约为蟹体重的100%;每天分6次投喂 , 直至出现Ⅲ期仔蟹为止 。Ⅲ期后,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0%左右,一天分三次投喂 , 至蜕变为Ⅴ期 。此后投喂量减少至蟹体重的20%以下,同时搭喂浮萍,直至投苗后四周止 。投饵方法为全池均匀泼洒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