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鱼苗哪里有

中华鲟鱼苗哪里有,鲟鱼爱动吗?爱动,因为鱼类除了睡觉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在觅食,要不断的游动寻找食物,鲟鱼是动物食性的鱼类,在幼鱼开食阶段可捕食浮游动物,但很快鱼苗就发展成营底栖生活 。
与这一生活方式相适应 , 这时的鲟鱼口部突出、下位 。鲟鱼喜欢的食物随不同种类而有变化,主要食物是水蚯蚓、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鱼类等 。
鲟鱼苗开食后即可直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在实际生产中,对刚开口摄食的鲟鱼苗多用活饵
你觉得如今里面最大的鱼能有多大?山高藏猛虎,峡深隐蛟龙 。作为截流流淌了几千年的长江形成的三峡水库,有大鱼生长那是一定的 。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
1997年11月8日 , 成功实施大江截流合龙 。
2003年6月1日 , 三峡水库开始蓄水,6月中旬,蓄水至135米 。这是三峡工程首次蓄水 。
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成功蓄至175米!
从2010年到2021年,三峡工程连续12年完成175米蓄水任务 。
现如今,三峡水库正常的蓄水位高程为175米,总库容达到393亿立方米,水库的总面积达到了1084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水库,没有之一 。
在三峡工程之前,葛洲坝是万里长江第一坝 。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 。
1970年12月30日破土动工 。
1974年10月主体工程正式施工,整个工程分为两期 。
第一期工程于1981年完工,实现了大江截流、蓄水、通航和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
第二期工程1982年开始 , 1988年底整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
葛洲坝的出现,是第一次在长江上出现了对于鱼类来说难以逾越的天堑 。它们能跳过龙门,但真的越不过这种人造天堑 。
从葛洲坝建成开始,估计大坝上下游的鱼儿们就郁闷地开始新生活了 。原来还可以顺流而下,到海边溜达溜达;或是逆流而上,到上游走走亲戚、串串门 。这下好了,一道道大坝把长江裁成一截一截的,鱼儿们的活动区域被人为地限制了!
下游的鱼儿想回上游的出生地老家瞅瞅?不好意思,有本事你飞过大坝去;没本事?那你就老老实实在下游呆着吧!哪里的水不养鱼儿?
上游的鱼儿想“行千里路”,到海边长长见识?不怕被大落差的水流拍死,你就过坝去呗!还有,不担心回不来,你也过坝去呗!广阔天地 , 大有作为呢!呵呵……
所以,聪明的鱼儿们 , 只能是接受现状,努力进化 , 改变生活、生存习性,艰难地繁衍下去……
距葛州坝建成,已三十多年过去了,距三峡大坝建成,也二十多年过去了,它们适应了三峡水库这个新家了吗?
它们喜欢这个新家吗?
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改变没有?
种群增多还是减少了?
在三峡水库这个比以往更广阔的天地里,它们的个头也比以往更大了吗?
最大的能有多大?是哪个种类的鱼呢?
反正也没啥屁事,闲得皮痒 , 我就顺手在网络上查阅了一番,了解了一些信息,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
三峡水库里,会有大型的洄游性鱼类生存吗?不知道大家听过这句话没有?——“千斤腊子万斤象” 。这句话里包含了两种长江里的大型洄游鱼类:腊子鱼——中华鲟;象鱼——白鲟 。
洄游洄游,在长江上还没有拦水大坝的时候,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想啥时洄就啥时洄,想洄到哪就洄到哪 , 6300多公里的江水,就是它们的全世界 。
可是 , 当大坝横空出世,截断江水 , 长江被拦腰斩为两截,长江就不再是它们的全世界了,它们的全世界变成了要么是上游,要么是下游 。对人类来讲尚是连通无阻的长江,对它们来说是两个世界了 。
想回老家的回不去了,想闯闯世界的也没门路了 。
白鲟这是长江里体型最大的鱼类 。因为长着长长的吻,几乎可以达到身长的一半,像大象的鼻子一样,所以人们又把它叫“象鱼” 。体长为2~3米 , 体重200~300公斤,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体重一千公斤以上 。(就像下图这个样子)

白鲟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成年白鲟主要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游,也可在河口咸淡水水域成活,偶尔进入沿江大型湖泊中,大的个体多栖息于干流的深水河槽,善于游泳 , 常游弋于长江各江段广阔的水层中;
春季溯江产卵,产卵场主要在四川省宜宾市距柏树溪镇 8 km 的金沙江河段和四川省江安县附近的长江河段内 。一般产卵个体体重约为100~ 150 kg ,在晚上至黎明产卵,产卵时有追逐和跃出水面现象 。
幼鱼则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 。
看了上面这段介绍,我们大概可以理解出白鲟的生活习性:长江上游产卵 , 幼鱼在产卵地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沿江而下,来到长江中下游和出海口,在这里长大成成鱼 , 成鱼会洄游至长江上游产卵,如此循环往复 。
凭着这个习性,它们扛过了“冰河期”,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 。
但是它们没扛过现代人的“水利工程”!几道拦江大坝阻断了它们回家和生长的步伐,大坝下游的它们没法回家产卵、繁衍后代;大坝上游的它们没有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这可不就给它们带来了灭种的危险?
白鲟寿命一般在30年左右,中国最后发现白鲟自然繁殖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2003年至今没有发现白鲟 , 也没有人工养殖个体存留,可以推断其已灭绝 。
终于,2020年,白鲟被宣布灭绝 。
一般来说,宣布一个物种灭绝,是必须在确定某一物种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后,才能宣布这个物种的灭绝 。但是对于大多数野生动物而言,实际上很难获得关于一个物种最后一个个体是否存活的确切证据 。
这就给了我们希望 。
我们在大坝以下是再也没看到了白鲟,那大坝以上的库区内呢?
有没有幸存者,它们在幼鱼时期,恰好被大坝所阻 , 留在了库区,经过这二三十年的修身养性,它们终于明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生活,要“物竞人择、适者生存” 。
于是,三十年来,它们艰难地适应环境、默默地把自己养大,终于活出了和它们祖先不一样的生命历程 。但是他们选择不再在人类面前出现 , 无论人类是怎样地召唤,它们也不会像过去那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自然是非常好的 。大千世界 , 需要生物的多样性,让这个世界五彩缤纷、精彩纷呈 。
三峡水库会有幸存的白鲟吗?我们希望有!
中华鲟:也就是“千斤腊子万斤象”里的“腊子”,这是长江里体型、重量仅次于白鲟的鱼类 。
中华鲟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 , 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 。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有“长江鱼王”之称 。
中华鲟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是底层鱼类,具有洄游性或半洄游性 。春夏季5-6月间喜群集于长江口;秋季上溯而至长江上游,每年9~11 月间,由海口溯长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带进行繁殖 。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回到长江口育肥 。
中华鲟的洄游是生殖洄游 。如果洄游鱼类不能完成这种洄游或洄游受到阻碍,则这些鱼类的生命周期将遭到破坏,并影响群体的增殖,甚至危及种族的生存 。
1981年葛洲坝大坝的建设阻断了中华鲟的迁徙路线 , 使它无法到达长江上游的产卵?。ń鹕辰疗辽揭淮?。现如今新形成的产卵?。挥诟鹬薨铀酉路剑?公里长的河流) 。这个新产卵场与传统的产卵场条件相去甚远,聊胜于无罢了 。
2003年,三峡大坝建成,进一步改变了一系列的环境条件(水温状况、秋季和冬季的水位等等),中华鲟的自然繁殖越来越困难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中华鲟被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 。
又是大坝的影响 。
我们希望,在大坝上方的水域内,有一群被大坝拦住,没来得及去闯世界的中华鲟幼仔们,通过这三十来年的成长,已成为大坝上游水域内的巨无霸!如此幸甚!
三峡水库里,会有中华鲟在默默成长吗?我们希望有!
三峡水库里,会有大型的定居性鱼类存在吗?那简直是一定的,还用怀疑吗?
先说一种长江里的大型定居性鱼类——长江鲟和白鲟、中华鲟不一样,都是鲟,但这两个鲟是洄游性鱼类,而长江鲟是定居性鱼类 。
长江鲟成熟个体的体长分布在75~105厘米,体重为4.5~12.5千克;雌性为6~8龄,体长为99~108厘米,体重为9~15.9千克 。
看看这个数据 , 比白鲟和中华鲟要弱得多 。
同样都是鲟,做鱼的差别咋那么大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
长江鲟属淡水定居性鱼类,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上游,在长江上游的各大支流中也有分布 , 如嘉陵江及其支流渠江以及沱江等支流的下游也可捕到 。
看到没有?长江鲟的活动范围要比白鲟和中华鲟小得多,也许它从未有过去见见大海的想法,它的思想境界就是“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 小富即安 。
也挺好的,如果所有的鱼都想跳龙门,那谁来当分母呢?何况一条普通的长江鲟已经不小了,1米左右的体型,也得让捕鱼人吃力才能拿得住它呢!
说到定居性鱼类 , 自然少不得要说一下我国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还有大鲶鱼

上述这五种鱼,三峡水库里一定是数量众多的 。
这都是些没有理想的鱼,吃饱饭长身体是他们一生最大的事业了 。至于在哪里吃,有什么影响呢?三峡水库水面宽阔而深邃,正是他们理想的生活天堂呢!
我没仔细去找三峡水库里出水的这些鱼的体重数据 , 我大略搜了一下这几种鱼的一些零散消息 。
最大的青鱼:青鱼被称为淡水鱼王、水中“巨兽”,它似乎没有生长极限——只要环境合适,几乎可以一直生长 。2018年,丹江口水库,曾出水“300斤巨青”,而这条需要动用“起重机”来吊起的巨型青鱼王,据说有300来斤,鱼身超过两米(成年男子站立也只到其第一对鱼鳍部分) 。
【中华鲟鱼苗哪里有】而2019年,一段模糊的影像中,一条“有两人高”的超级青鱼震惊了许多网友,尤其是钓鱼爱好者,更是表示刷新认知 , 据传,这条大青鱼有3米5长,重500多斤 。

三峡水库可比丹江口水库大得多、觉得多了 , 如果说这里有十数条,甚至成百上千条这种体型的大青鱼,没什么好奇怪的 。
最大的草鱼这个就有意思了,当我在搜索框内写上最大的草鱼时,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和三峡有关的 。

草鱼是一种淡水鱼 。在成年之后,它们的身体长度一般会在1米左右,比较大的草鱼个体身长可能会超过2米 。
草鱼的体型比较大,一般来说至少可以达到5千克重 。有一些草鱼的体型是非常大的,它们的体重可以达到40千克 。
这么看来,草鱼不要说和鲟鱼们比了,就是和青鱼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
这种规格的草鱼,我估计在三峡水库里,应该是很多很多 。
最大的鲢鱼鲢鱼 , 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 。头大 , 约为体长的1/4 。常生活于大江河水深浪大之处,生长速度比较快,在天然河流中可长到30-40公斤 。
世界上最大的鲢鱼是在西班牙被捕获的 , 记录是206磅,转换过来约为93公斤 。
而中国渔民捕获的最大淡水鲢鱼 , 是人工养殖的 , 出自张家界某养殖?。ぴ?.4米,重量达到了100斤 。
一般而言,在水库中野生的鲢鱼都可以长到30斤左右,如果不被捕鱼人抓?。?能平安多长几年,也可以长到30-40公斤左右,算是淡水中的大型鱼类了 。
鲢鱼 , 三峡水库里应该一抓一大把,不缺货 。而且以三峡水库这么大的水面,大鲢鱼也应该不缺货 , 只是不会像青鱼那么大就是了 。
最大的鳙鱼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等 。鳙鱼和鲢鱼比较像,我们这里一般都叫“花鲢” , 比白鲢(鲢鱼)好吃 , 是做剁椒鱼头的好选择 。
鳙鱼最大能长100斤,但是非常少见 。一般的野生大鳙鱼个头在30斤左右,属于淡水鱼中较大的一种 。从生长速度来说,10斤重的鳙鱼需要生长5年,30斤重的鳙鱼需要生长10年,50斤重的鳙鱼需要生长25年 。
有确切报道说,世界上最大的鳙鱼是美国一个渔民捕获的一条巨型鳙鱼,重达57公斤,也就是114斤,创造了新的美国记录,也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
还有一个来自国内的传说,没有确切的证据 , 可信度比较低 。
像鳙鱼这种常见的鱼,三峡水库也应该一抓一大把,只不过不会出现像青鱼那么大的个头,所以也引不起哄动 。
最大的鲶鱼鲶鱼 , 又名胡子鱼、塘鲺 , 周身无鳞、体表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4根条胡须,分布广泛,主要产于长江和珠江流域 。
有人说 , 鲶鱼是世界上最脏的鱼 。理由是鲶鱼可以在污水等恶劣环境中生存,吃垃圾、粪便,是吃腐物长大的垃圾鱼等等 。但这恰恰也说明,鲶鱼生存适应能力比较强,是鱼类中打不死的“小强” 。
鲶鱼和青鱼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可以一直吃,一直长 , 只要没有天灾,没被人类抓?。?它就可以继续长下去,所以,大鲶鱼非常常见 。
据报道,在2005年,泰国渔民在湄公河中捕获到一条身长2.7米,体重586斤的雌性湄公河巨鲶 。
长江里的鲶鱼,没出过这么大的 。下图是国内一位钓鱼爱好者在长江里钓到的大鲶鱼,据说有19斤重 , 目测一米以上的长度 。
2009年的时候,还曾经有钓鱼高手,在三峡附近,钓起一两近两米长的大鲶鱼 , 跟成年人一样高,非常惊人!
国内的这两则消息都是来自长江 , 后一则更明确地指出是来自三峡 。
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的三峡水库里,鲶鱼的数量不在少数,巨型鲶鱼也不会缺,只是暂时还没露面而已 。
好了 , 上面我把可能出现大鱼的鱼类品种大体都说了一下,其它品种的鱼类,因为品种的原因,不大会出现体型巨大到超出人们常识的鱼类 。
也就是说,三峡水库里最大的鱼,大概率会在上述这几类鱼里产生 , 不会超出这几类鱼了 。
回到问题:
三峡水库里最大的鱼能有多大?如果我们人类还有幸 , 白鲟还没灭绝,在三峡水库的某个角落里 , 若干条白鲟过着隐居的生活,那三峡水库最大的鱼就非它们莫属了 。2~3米长,200~300公斤重,很正常,如果有某位鱼兄真的长到7~8米长,1千公斤以上,那就壮观了 。
退一步,没有白鲟,中华鲟也行啊 , “千斤腊子万斤象”,大腊子也是不错的呢!这是幸事一件?。?值得所有人“浮一大白” 。
如果很不幸,三峡水库里没有了鲟鱼了 , 那最大的鱼应该是青鱼和鲶鱼争霸了 。
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草鱼、鲢鱼、鳙鱼很难和青鱼、鲶鱼比个头、比体重 。原因就是青鱼和鲶鱼这两哥们可以一直吃、一直长 , 直到自然老死为止 。
这么一来,蓄水20多年的三峡水库里出上几条数百斤重的青鱼或鲶鱼,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吗?这是毫无疑问的 。
好了 , 这就是我的结论,那就是“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2021年初,长江干流全面进入了十年禁渔期,三峡库区内的渔业资源也因此得到了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 。
我们就静待长江十年休渔期结束 , 看看十年后,三峡水库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和奇迹吧!
宠物鲟鱼怎么养?小体鲟 该品种通常不作远距离的洄游,生存水温为2~33℃;食性杂,与其他鲟鱼种类相比,容易接受人工配合饲料 , 易驯养;鱼苗期生长速度较快;性成熟较早,一般需4~5年,是大中型水体进行增养殖以及鱼籽酱生产的理想鲟鱼品种 。
该品种已经在成都、山东和北京等地区试养,适宜在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偏冷水水库和湖泊增养殖 。
鲟龙鱼好养吗?鲟鱼好养活,它们对环境的要求不高 , 而且适应能力也是比较强的 。只要饲养者可以保证它们生活的环境稳定,它们就可以正常生存 。虽然它们食性较窄 , 但是可以投喂的食物还是很多的 , 所以养殖也是比较简单的 。
1、空间:鲟鱼属于体型偏大的一种 , 人工养殖的时候需要给它们准备一个充足的活动空间 。如果是用鱼缸养殖的话,需要准备一个大于它们体型1-2倍的鱼缸 。如果是池塘养殖,密度也不能过高 。
2、水温:鲟鱼可以耐低温,但是无法接受太高的水温 。人工养殖的时候需要将水温控制在25℃以下 。正常情况下,水温在20-25℃之间最合适 。当水温超过25℃的时候,它们就会产生不适 。当水温高于35℃的时候,它们可能会出现死亡的情况 。
3、水质:鲟鱼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人工养殖的时候,可以将PH值保持在7.0-8.0之间 。平时只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就可以 。
鸭嘴鲟指的是什么?现在我把养殖技术简单的说一下:鸭嘴鱼书名叫匙吻鲟;也叫吻白鲟;鸭嘴鲟 。
1:它的适温范围广 。既不怕低温,也能忍耐高温 。在冬季,即使水面结冰,只要水中仍有充足的溶解氧,就能在冰下的水中生活;在夏天,池塘表层水温往往会超过35°C,它仍然可以正常的生长!
2:生长快 。鸭嘴鱼是淡水鱼类中生长最快的鱼类之一 。当年孵化出来的鱼苗饲养到年底,每尾(专养)可达到1.5市斤 。套养可达2斤以上!
3:饲料省 。它主要是吃浮游动物的,套养中不用单独投喂饲料 。专养的话饲料比也不会超过1.3:1.
4:易捕捞 。它的习性与花鲢相似,不善跳跃 。第一网的起捕率在90%以上!
5:病情少 。只要是寄生虫类 。现在还没什么病情出现!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