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钙镁多少合适

养虾钙镁多少合适,鳌虾缸为什么不能放石头?因为石头会硬水,虾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 。水质中最主要的两项指数为一般硬度(GH)和碳酸盐硬度(KH) 。一般硬度(GH)是指水中的钙镁离子溶度,而钙镁又是虾子需求最高的元素,所以之前在GH=1.5的软水中养虾就造成了脱壳不完全,孵化率生存率偏低,死亡原因不明的现象 。
池塘里有点龙虾苗?龙虾池塘可以用复合肥肥土 , 也可以用尿素 。
需要把肥料化成水之后全池泼洒 。
可以虾塘没有水的时候用,也可以虾塘养虾的时候用 。”
俗话说 , “要想养好虾,应先种好草”,“虾大小 , 多与少,看水草” 。由此可见 , 在龙虾的养殖中,水草的多少 ,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龙虾的规格和产量,对养虾成败非常重要 , 这是因为水草可为龙虾的生长发育提供极为有利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苗种成活率和捕捞量 , 降低了生产成本,对龙虾养殖起着重要的增产增效的作用 。怎样才能将水草种好呢?
在稻田的田间沟中种植苦草有利于观察饵料摄食,监控水质 。
【养虾钙镁多少合适】1.苦草的特性
苦草又称扁担草、面条草 , 是典型的沉水植物,高40~80厘米 。地下根茎横生 。茎方形,被柔毛 。叶纸质,卵形 , 对生,叶片长3~7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钝锯齿 。苦草喜温暖,耐隐蔽,对土壤要求不严,野生植株多生长在林下山坡、溪旁和沟边 。
含较多的营养成分,具有很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等水域,分布区水深一般不超过2米,在透明度大,淤泥深厚 , 水流缓慢的水域,苦草生长良好 。3~4月,水温升至15℃以上时,苦草的秋茎或种子开始萌芽生长 。
在水温18~22℃是,经4~5天发芽,约15天出苗率可达98%以上 。苦草在水底分布蔓延的速度很快,通常1株苦草一年可形成1~3平方米的群丛 。6~7月是苦草分蘖生长的旺盛期,9月底至10月初达到最大生物量,10月中旬以后分蘖逐渐停止,生长进入衰老期 。
2.苦草的优缺点
苦草的优点是龙虾喜食、耐高温、不臭水;缺点是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是高温期给龙虾喂食改口的季节 , 如果不注意保护,破坏十分严重 。有些以苦草为主的养殖水体,在高温期不到一个星期苦草全部被龙虾夹光,养殖户捞草都来不及 。
如捞草不及时的水体 , 甚至出现水质恶化,有的水体发臭,出现“臭绿莎”,继而引发龙虾大量死亡 。
3.苦草的栽培与管理
(1)栽种前准备
田间沟清整:排干田间沟里的水,每亩用生石灰150~200千克化水趁热全田泼洒,清野除杂,并让沟底充分冻晒把那个月 , 同时做好池塘和稻田的修复整理工作 。
注水施肥:栽培前5~7天,注水30厘米左右深,进水口用60亩筛绢进行过滤,每亩施草皮泥、人畜粪尿鱼磷肥混合至1000~1500千克做千克做基肥,和土壤充分拌匀待播种 , 既作为栽培苦草的基肥,又可培肥水质 。
草种选择:选用的苦草种应籽粒饱满、光泽度好,成黑色或黑褐色,长度2毫米以上,最大直径不小于0.3毫米,以天然野生苦草的种籽为好,可提高子一代的分蘖能力 。
浸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1~2天,播种前,用稻田里的清水浸种12小时 。
(2)栽种时间
有冬季种植和春季种植两种,冬季播种时常常用于播法,应利用稻田清整曝晒的实际 , 将苦草种籽撒于沟底,并用粑粑匀;春季种植时常常用湿播法,用潮湿的泥团包裹草籽扔在沟底即可 。
(3)栽种方法
播种:播种期在4月底至5月上旬,当水温回升至15℃以上时播种,用种量(实际种植面积)15~30克/亩 。直接种在田间沟的表面上,播种前向沟中加新水3~5厘米深,最深不超过20厘米 。大水面应种在浅滩处,水深不超过1米,以确保苦草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选择晴天晒种1~2天,然后浸种12小时 , 捞出后搓出果实内的种子 。
清洗掉种子上的粘液,将种子与半干半湿的细土或细沙(按1:10)混合撒播,采条播或间播均可,下种后薄盖一层草皮泥,并盖草,淋水保湿以利于种子发芽 。搓揉后的果实其中还有很多种子很多种子未搓出,也撒如沟中 。在正常温度18℃以上,播种后10~15天即可发芽 。幼苗出土后可揭去覆盖物 。
插条:选苦草的茎至顶梢 , 具2~3节,长约10~15厘米作插穗 。在3~4月或7~8月按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斜插 。一般月一周即可长根 , 成活率达80%~90% 。
移栽:当苗具有两对真叶,高7~10厘米时移植最好 。定植密度株行距25厘米*30厘米或26厘米*33厘米 。定植地每亩施基肥2500千克,用草皮泥、人畜粪尿、钙镁磷混合混料最好 。还可以采用采用水稻“抛秧法”将苦草秧抛在田间沟 。
(4)管理
水位控制:种植苦草时前期水位不宜太高,太高了由于水压的作用,会使草籽漂浮起来而不能发芽生根 。苦草在水底蔓延的速度很快,为促进苦草分蘖,抑制叶片营养生长,6月上旬以前,稻田水位控制在10厘米以下,只要能满足秧苗和零下的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位,应该尽可能降低水位,6月下旬稻田水位加至20厘米左右,此时苦草以基本在田间沟中生长良好,以后的水位按正常的养殖管理进行 。
密度控制:如果水草过密时,要及时去头处理,以达到搅动水体、控制长势、减少缺氧的作用 。
肥度控制:分期最肥4~5次,生长前期每亩可施稀粪尿水500~800千克,后期可施氮、磷、钾复合肥或尿素 。
加强饲料投喂:当正常水温达到10℃以上时就要开始投喂一些配合饲料或动物性饲料,以防治苦草芽遭到破坏 。当高温期到来时,在饲料投喂方面不能直接改口,而是逐步地减少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增加植物性饲料的投喂量,以让龙虾有一个适应过程 。
但是高温期间也不能全部停喂动物性饲料,而是逐步将动物性饲料的比例降至日投喂量的30%左右 。这样,既可以保证龙虾的正常营养需求,也可防治水草过早遭到破坏 。
捞残草:每天巡查稻田时 , 经常把漂在水面的残草捞出沟外,以免坏水质 , 影响沟底水草光合作用 。
以上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今年农民稻谷重金属超标?农民稻谷的重金属超标?这种情况在一些工业发达地区较为常见,工厂生产形成的一些废水、废渣、废气等,由于处理不彻底或者是未经过处理就直接进行排放 , 造成了土壤出现了重金属超标的情况 。由此 , 在这类土地上种植的水稻也受重金属的污染而在籽粒中出现了重金属的残留 。我没记错的话曾经看过一个新闻,某沿海地区的水稻种植区就是重金属“镉”严重超过国家允许的标准 。土壤中的重金属残留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而且,重金属的种类很多 , 我们常见的铜、铅等,都属于重金属;不常见的镉、镍等,也都是重金属 。可以说 , 重金属残留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 。有的可能是某种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有的则可能是多种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 。因此,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情况区别 , 农作物重金属残留的情况也不同 。
1、环保入手 。对于农作物的重金属残留问题来说,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工业生产和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残留、富集 。所以,想彻底的解决农作物的重金属残留,首先要从环保上入手 。简单的说,就是加大环保的力度,特别是对工业生产富集区的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开始入手,不从源头的污染上找切入点,怎么可能解决掉土壤中的重金属残留;污染的源头不掐死,下游的污染就无法彻底的解决 。
2、更改种植模式 。既然已经在水稻中出现了重金属的残留问题,那么种植其他的农作物也会相应的出现重金属残留的问题 。但是,有一些植物或者杂草,对土壤中的一些重金属离子有着极强的吸附作用 。比如说苜蓿草 , 就对土壤中硒元素有着较强的吸附能力;在比如说欧洲千里光、巨荬菜、欧亚旋覆花、猪毛蒿、黄花蒿、石防风和柳叶刺蓼 7种植物对镉就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蒲公英和三叶鬼针草对铅、镉、铜等重金属离子有着较强的吸附能力 。所以,在这些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地区,可以采取种植一些苜蓿草、蒲公英等作物或者野菜来逐渐的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
3、化学方式缓解重金属残留 。土壤中的重金属既然是以离子的形态存在,那么就可以通过一些化学的手段使其在土壤中固定、拮抗从而出现重金属“失活”的情况 。但是这种方式的难度比较大, 需要确定土壤中的重金属残留种类,在确定解决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 , 这种处理方式对土壤的伤害也很严重 。
4、施用有机肥、休耕等手段 。对于这一点来说,效果是微乎其微,也是效果最慢的 。想通过提高土壤中有机质、来控制重金属离子的释放和游离的程度,是很难的 。以目前的国内耕地质量来看 , 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土壤的重金属残留问题,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
土塘总碱度和总硬度怎样调节?当前的养殖水体的微矿元素特别是钙镁比例越来越不平衡!随着每造虾从水中不断吸取所需的钙镁磷等微矿营养后,造成这些微矿营养元素不断从水体中流失,而又得不到相应的补充 。这就出现了“软”:即多年养殖造成水匮乏钙镁等微矿营养导致养殖水体总硬度难以满足养虾需求 。这也是近年来水质不稳,产量偏低,甲壳薄滑、步足畸形、鳃盖外翻等不良现象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 。
在水体微矿元素部分流失失衡的同时,另一样东西却在猛速增多,那就是有机质!随着养殖时间延长,池塘底泥和养殖周边水源中积累的有机质也日渐增多,造成水环境有机营养超“富裕”:即养殖水环境富含有机质 。而这“富”不但加重水更“软”,还改变了水环境的微生态 , 造成水源的总硬度或总碱度持续下降 。如两广部分养殖区域的总碱度不足40mg/L,造成对虾养殖较大的障碍 。基于池塘水环境处于“软富”状态,正强公司提出了首先要提高池塘的生产力的观点 。
什么是总碱度、总硬度?
总碱度
总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这类物质可能接收氢离子 , 因此水体碱度就是水体含有能接收氢离子物质的量 。这类物质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等,具体指氢氧根、碳酸盐、重碳酸盐、磷酸盐、硅酸盐、亚硫酸盐和氮 。天然水中的碱度主要是由重碳酸盐(bicarbonate,碳酸氢盐,下同)、碳酸盐和氢氧化物引起的,其中重碳酸盐是水中碱度的主要形式 。。
总碱度,常用于评价水体的缓冲能力及金属在其中的溶解性和毒性 。
一、池塘里面的水质就是靠总碱度来支撑的 。
低盐度淡水养殖水体的总碱度大多是水体中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总和 。碳酸根和碳酸氢根对水体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减小pH值的波动 。
二、降低金属离子的溶解性及毒性 。
1、溶解性:碱度越大金属离子的溶解性越低 。以碳酸钙为例:碳酸钙的溶解度s=[Ksp(CaCO3)]^1/2(mol/L)],Ksp(CaCO3)=2.8*10^-9,从上式中可以得出,当水体中碱度增加时,钙离子的浓度下降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降重金属毒素和储存Ca2+、Mn2+ 。原理如下所述
2、毒性:碱度越大金属离子毒性越小 。一、在标况下特定物质的溶解常数是一定的 。根据溶解平衡常数可以得到当水体碱度高时,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会下降 。二、因为CO3-2-、HCO3-溶于水后会呈弱碱性,金属离子在碱性水体中的溶解度会大大的下降,变成氢氧化物沉淀(Cu2+在碱度下反应相对特殊一点,会产生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而金属的毒性主要来源于金属阳离子(Cu2+Zn2+Fe2+),只要变成氢氧化物或碱式碳酸盐沉淀,毒性就会下降,原理如下:
氢氧化物沉淀反应方程式:以铜离子为例
H2O→H++OH-
CO3-2-+H2O→HCO3-+OH-
HCO3-+H2O→H2CO3+OH-
Cu2++2OH-=Cu(OH)2↓
碱式碳酸盐反应方程式:以铜离子为例
H2O→H++OH-
CO3-2-+H2O→HCO3-+OH-
HCO3-+H2O→H2CO3+OH-
2Cu2++2OH+CO3-2--=Cu(OH)2CO3
水体中氢离子少了,氢氧根离子就多了,这样就算水体中有较多重金属离子,也会被降解掉 , 不会过多的影响螃蟹 , 导致其中毒 。
3、储存Ca2+、Mn2+离子
原理:钙在水体中的含量与碱度有很大关系 。钙离子遇碳酸根离子会产生沉淀即普通石粉 , 我们在日常养殖过程中不会用石粉去补钙的原因是碳酸钙颗粒在水体中难容 。但碳酸钙的溶解与体积有关,市场上的补钙都在标榜哪种钙的溶解度好,但养殖户要记?。?、离子钙的溶解度是好,但量少,2、碳酸钙粉虽然是微溶的,但它的溶解度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 越细的碳酸钙就越容易溶解,补钙的效果就越好,简单来说就是“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同等条件下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但更重要的是碳酸钙是储存钙的,这是碳酸钙白云石粉的主要作用,当水中的钙离子在虾蟹硬壳或藻类生长大量吸收利用钙时 , 水体钙离子浓度下降,塘底的碳酸钙沉淀马上溶解补充钙离子,这样虾蟹、藻类生长就不会缺钙了 。
原理如下所示:CaCO3+H2O→Ca2++2HCO32-
三、总碱度偏低对虾应激大 。
具体体现:1、水不稳,容易出现倒藻,pH波动大 。要不是居高不下烧伤丝鳃影响呼吸 , 要不是泛酸pH忽然降低造成酸中毒体内缺氧而大量偷死 。2、总碱度偏低造成体内外渗透压不同,水质变动,对虾必须花费能量去调节渗透压,或出现鳃白肿现象 , 特别是苗期脱壳前后容易出现因渗透压不同而鳃白肿 。
总碱度偏低时缺氧急救除了增氧提高抗缺氧能力培藻外,还要提高总碱度,这是因为培藻提高水体溶解氧但也致使总碱度急剧下降,这样到了晚上ph就会下降引起酸中毒缺氧 。
淡水养虾,估计会有很多养虾的高手都知道:总碱度维持在80~150为最好 。养虾过程必须要维持水体的总碱度 , 随着养殖时间延长总碱度逐渐降低!特别是换水少的池塘 。放苗前,总碱度一般会在70~100mg/L,放苗25天后,一般会下降到40~50mg/L为主 。这是因为:1、酸性底质的池塘通常会消耗大量的碳酸根和碳酸氢根 , 并且这个过程持续进行,导致总碱度越来越低 。2、南美白对虾蜕壳后硬壳和生长过程中会消耗碳酸根和碳酸氢根 。细菌在降解有机物时也需要消耗碳酸根和碳酸氢根 。3、藻类光合作用时需要利用二氧化碳,这同时也降低了总碱度 。4、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和投喂量的增加,水体的有机质明显增多,也会造成总碱度下降 。
低盐度的水体和淡水相似 , 水体中的碳酸根和碳酸氢根含量少导致总碱度普遍偏低 。天然海水一般具有较高的总碱度,含有充足的碳酸根和碳酸氢根,但由于水质受到有机污染、地下过滤以及低盐度等原因,有的海水的总碱度有时也会偏低 。
总硬度
总硬度:在讲解硬度之前我们先来看水垢的形成 , 水垢其实是水体中原来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和碳酸氢镁(Mg(HCO3)2),在沸腾的水里分解,放出二氧化碳(CO2) , 变成难溶解的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镁(Mg(OH)2)也沉淀下来,有时也会生成MgCO3,这样就形成了水垢 。水的总硬度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度,其中包括碳酸盐硬度(即通过加热能以碳酸盐形式沉淀下来的钙、镁离子 , 故又叫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即加热后不能沉淀下来的那部分钙、镁离子,又称永久硬度) 。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碳酸氢盐[Ca(HCO3)2、Mg(HCO3)2]所形成的硬度,还有少量的碳酸盐硬度 。碳酸氢盐硬度经加热之后分解成沉淀物从水中除去 , 故亦称为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等盐类所形成的硬度 。这类硬度不能用加热分解的方法除去,故也称为永久硬度,如CaSO4、MgSO4、CaCl2、MgCl2、Ca(NO3)2、Mg(NO3)2等 。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之和称为总硬度;水中Ca2+的含量称为钙硬度;水中Mg2+的含量称为镁硬度;当水的总硬度小于总碱度时,它们之差 , 称为负硬度 。但虾蟹池塘中的硬度一般指的是钙离子与镁离子 。那么钙离子与镁离子对虾蟹养殖有什么作用呢?
1、水体中的钙离子、镁离子与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钙离子是动物甲壳、骨骼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虾蟹、枝角类的外壳、藻类的细胞壁都离不开钙元素 。缺钙会引起动植物生长不良,抑制藻类的繁殖 。镁元素作为生物体的微量元素,是构成体内酶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植物叶绿素成分,在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缺镁导致植物细胞内的核糖核酸合成停止 , 氮的代谢紊乱,影响藻类对钙的吸收 。
2、增加虾蟹塘水体的缓冲性 。根据研究若池塘水质总硬度在350~500ppm(CaCO3计),水质、底质、pH稳定 , 抗天气变化能力强,因此维持水体硬度是抵抗底质老化和酸化的主要手段 。
3、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当水体硬度较高时 , Ca2+与重金属离子产生拮抗作用,减少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 。以直观的来说,缺钙镁会导致虾蟹生长缓慢,影响虾蟹的规格与产量,并容易转水甚至倒藻 。
4、净水,改善水质底质 。水产养殖中有足够的Ca2+Mg2+的含量可以促进有机物的絮凝、聚沉,加速固氮及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矿化作用 , 加速无机物的循环和再生,缓解水质底质的酸化 。
5、水体硬度不足影响虾蟹的存活率 。Ca2+、Mg2+直接影响蜕壳、固化的生理活动,导致虾蟹出现蜕壳不遂、软壳 。
6、储存碳源(CO3-2-、HCO3-) 。碱度影响Ca2+、Mg2+,那么Ca2+、Mg2+同样能影响碱度 。具体的原理跟文章上述所说碱度影响Ca2+、Mg2+的储存一样 。
硬度与碱度是虾蟹养殖的两项重要的水质指标 , 也是广大养殖户容易忽视或者不知如何调控的水质指标 。养虾水体适宜的硬度为250mg/L以上;适宜的总碱度为80以上,低于80或高于400就要釆取措施 。一般情况土塘淡水水体碱度和硬度偏低,不利于虾的生长 。
调好水体总碱度和硬度是成功养虾的关键 。这就是为何由同一个人管理,同样的虾塘,同样的设施 , 同样的水源,同样的苗源 , 同样的饲料,有的全部成功,有的部分成功,有的一直放不住苗,这其中总碱度和硬度起到极其重要,当虾塘水体的总碱度和硬度都在标准范围,试苗一般达到有较高的成活率 。
相当多的虾农对碱度和硬度都认识模糊,只是在农历初一,十五前后随意补充一点离子钙产品 。结果还是解决不了对虾蜕壳困难和软壳现象,造成养成率低 。水体的总碱度和硬度如何全程保持在适宜状态,如何调好水体总碱度或硬度呢?
一、矿化底土 。
进水前土塘要进行底土矿化 , 一般是使用硬水宝、生石灰、白云石粉等矿化底泥,特别是淡水养虾 。
二、当pH居高不下时先逐渐降低pH至理想范围 。
在降低pH操作过程中,有效碱度就会自动逐渐提升,这是因为降低pH的一系列折腾中,生物总量大了呼吸量大了,pH稳定了,碳酸氢根的比例就会逐步提升 。此后再进行调整提高的总碱度的操作会更加有效!
过磷酸钙能给虾塘做肥吗?过磷酸钙能给虾塘做肥吗,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过磷酸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化肥 , 可以给虾塘肥水 。它是一种水溶性的速效化肥 , 能够在短期内给虾塘提供大量的磷和钙以及少量的硫酸 。它有以下几点特征 。
一 , 作为一种化肥,用在水产养殖中 , 它的肥效持续时间不长,而且肥效比较单一,虾塘在高温天气下,水质容易恶化 , 而且底层有机质过多,一般氨氮磷含量普遍偏高,所以夏季高温天气下,一般不用磷肥肥水 , 因为水体根本就不缺磷元素 。而且氨氮磷超标,在高温天气下 , 培养出来的藻类,大部分是有害的蓝藻,所以不建议在这个时候用磷肥肥水 。一般在这个时候,肥水培藻,建议使用生物菌 。
二,低温天气下,肥水比较困难,而且藻类生长繁殖比较缓慢,这个时候用农家有机肥来肥水,肥效缓慢 , 这个时候可以我们过磷酸钙来进行肥水,能够在短期之内获得不错的肥水效果 。这种情况一般在秋冬季和春季上旬使用,会获得不错的肥水效果 。
总结,在给虾田(塘口)肥水时 , 应该坚持这样一种思路,多种肥料和有益菌搭配肥水,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低温天气下尽量遵循农家有机肥为主搭配化肥肥水为辅 。高温天气下,用各种有益菌来改水改底的同时达到肥水培藻的效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