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地理位置 中原的地理范围


中原的地理位置 中原的地理范围

文章插图
前些时日 , 和大家探讨了“中原”的位置 , 大家讨论比较热烈 , 今日我们通过历史资料 , 明确中原的位置和边界 , 欢迎各位朋友讨论 。
古代中原的定义:
北齐史学家魏收《魏书 匈奴刘聪》载: 魏文奄有中原;唐史学家杜佑《通典》曰:魏武据中原;《宋史 州郡志》曰:魏氏尤得九焉 。即三国时期 , 曹魏所占据的领土中心地带就是中原地区 。这个区域包括豫、陕、晋、冀的大部 , 以及京津鲁皖苏鄂甘宁8省市的局部地区 。


民国中原的定义:
20世纪30年代《中国古今地名辞典》中对中原的定义为:对于边境和蛮夷而言的地区 。在今河南(河南南部的信阳不在中原范围内)、山东西部、直隶(河北 , 仅指长城以南)、山西南部、陕西东部 , 皆古所谓中原之地也 。即周时王畿及汉族诸侯封地也 。
1935年《高级中学史国本》对于中原的定义:“是当日之所谓中原者 , 不外今山西南部、陕西中东二部、山东西中二部及河南中北二部而已 。”


现代对中原的定义:
广义的中原:是指中华民族的龙兴之地、中华文化的发源之地 , 其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区域 。包含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河南大部、河北中南部(长城以南)、山东西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 。
狭义的中原:是指地理的中心 , 即洛阳至开封(如果此处指河南 , 倒也无妨 , 不过从历史来看 , 信阳不属于中原) 。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省代表中原 , 上世纪五十年代撤销的平原省、中原省 , 才真正代表中原 , 不仅全境均在中原范围内 , 而且是中原的核心区域 。
中原五省: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
*注:安徽和江苏在中原地区的范围较小 , 且在边缘地区 , 如果以大致范围描述 , 此二省被忽略 。


为什么陕西属于中原?
陕西不等于秦 , 我们不能把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 , 中原国家对“秦”的认定 , 生搬硬套在今天的陕西省 。今天 , 所谓陕西属于中原 , 仅指陕西的关中平原 。


陕西(关中平原)是否属于中原 , 古人是怎么看的?
1、《诗经小雅》:”漆沮之从 , 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 , 其祁孔有 。”(漆沮 , 即关中北部二水之名 , 最早的“中原”源于此 。这里显然单指的是“关中平原” , 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 , 最早的中原就是指关中 。)
2、隋王通《中说》:”夏都安邑 , 汤都亳 , 周都雍洛 , 皆中原之囯也 。“(雍 , 即雍州、指关中、陇东地区 , 说明关中地区就是中原 。)
3、宋 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 , 中原一大形胜之地 。” (这里中原说的也是关中 , 并没有指别的地方)
4、宋 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 , 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 (关中是中原的“诸夏之首” , 有崇高的含义 , 表示对关中的尊敬之心)
5、宋李纲《永乐遇》:“五陵萧瑟 , 中原杳杳”(五陵即是五陵原 , 在今天西安市以北)
6、宋 陆游《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 , 关辅回头煨烬 。”(“三川”即陕西泾渭洛三条河流 , “关辅”即关中的别称 , 指的是西安周边的地方 。)
7、宋 陆游《北园杂咏》:“扬鞭大散关头日 , 曾看中原万里春 。”(大散关 , 即关中地区的大散关 , 指的也是关中地区)
8、宋 陆游《书感》:“登高望中原 , 气已吞雍雒 。“(雍乃雍州 , 即关中地区 , 雒指“上雒(商洛)” , 是的是陕西大地)
9、宋 邵雍《梅花诗》:“胡儿骑马走长安 , 开辟中原海境宽 。” (长安即现在的西安 , 古称长安) 宋 胡宏《碧泉九日有感》:”正恐中原消息断 , 问谁曾到五陵间 。“ (西安以北的五陵原 , 曾有诗云“五陵年少争缠头” , 这里指的一定是陕西)
10、元 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 , 故太白以浮云遮蔽 , 不见长安为愁焉 。” (“中原唐都长安”即西安 , “太白”指宝鸡太白山 , 古称太乙山 , 曾有诗云“太乙近天都”)
【中原的地理位置 中原的地理范围】11、明 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 , 天下之脊 , 中原之龙首也 。”(没有头的中原还是中原吗?这是对关中“中原龙首”最高的评价 , 也论证了提问者疑问 , 说明关中地区是真正的中原龙头 , 是中原地区的核心所在 。)
12、明 冯琦《观灯篇》:“长安正月旋玑正 , 万户阳春布天令 。新岁风光属上元 , 中原物力方全盛 。” (这里的中原明显指的是长安 , 说明在明代的时候 , 国人心目中中原还是长安 , 并没有指别的地方)
13、明 李攀龙《登太华山绝顶》:“太华高临万里看 , 中原秋色更漫漫 。”(太华即陕西华山 , 登华山上观看中原 , 说明关中地区还是中原 , 这一点毫无疑问)
14、清 王猷定《四照堂诗文集》:“以通漕实关中 , 为经理中原之首” 。(这是第二次出现“关中”是“中原之首”这种崇高的评价了 , 说明中原地区离了关中长安 , 他就不能叫做中原)


结合古往今来 , 人们对中原的看法 , 中原地区的边界在哪里?


1.北界——北京、陕西榆林、山西太原、河北张家口
《明实录·永乐十四年》:“伏维北京 , 南俯中原 。”(北京以南即中原)
明《名山藏》:“陕西三鎭 , 中原门户也 。”(明三镇为今陕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三边镇 , 属于陕西行省)
金《过晋阳故城书事》:“中原北门形势雄 , 想见城阙云烟中 。”(晋阳故城乃今山西太原 , 历史上被视为为中原北门)
元《岭北行》:“中原南北限西岭 , 野狐高出大庚顶”(西岭指大马群山 , 野狐即张北境内野狐岭) 。
注:古代 , 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作战 , 游牧民族一旦跨过长城 , 即可进入中原 , 所以长城可看做中原地区的分界线 。
长城:中原地区和游牧地区的分界线


2.南界——秦岭山脉及桐柏山、河南信阳、
《出师表》:“北定中原 , 还于旧都 。”(蜀国位于秦岭山脉及淮河源头的桐柏山之南 , 秦岭、桐柏之北的长安、洛阳一带就是中原 。)
《文渊阁四库全书》58卷:“今中原南自安申 , 西及秦凤 , 沿边数千里 , 并建两界守戍之所” 。(安、申二州位于桐柏山区的湖北安陆、河南信阳一带;秦、凤二州位于甘肃、陕西两省接壤的秦岭西段山区)
注:西南以秦岭为界 , 南部以信阳为界(不含信阳)


3.东界——江苏宿迁、徐州
《登楚州城》:”此去中原三里许 , 一条玉带界天横 。“(楚州 , 今江苏淮安;楚州西为宿迁)
《隰西草堂诗文集》:“徐州西控汴洛 , 中原之门户;东引江淮 , 漕运之咽喉 。”


4.西界——甘肃天水、陕西凤州、宁夏固原
《三国演义》:“蜀兵已到祁山 , 前军临渭水之西……入寇中原 , 卿安忍坐视乎?“(祁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天水一带 , 兵临祁山意味着入寇中原)
《文渊阁四库全书》58卷:“今中原南自安、申 , 西及秦、凤 , 沿边数千里 , 并建两界守戍之所” 。(秦州位于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凤州位陕西宝鸡凤县)
《名山藏》:“陕西三鎭 , 中原门户也 。”(明三镇为今陕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三边镇 , 隶属陕西行省)
《出师表》:“北定中原 , 还于旧都 。”(蜀国位于秦岭之南 , 秦岭之北即中原 。)
陕西黄帝陵
如果各位朋友对认为以上对中原范围的认定有异议 , 欢迎讨论 。
河北涉县娲皇宫
黄河
炎黄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