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雨越下越多吗 西安雨水多吗经常下雨吗


西安雨越下越多吗 西安雨水多吗经常下雨吗

文章插图
很多西安人 , 已习惯越来越多的雨 。但在降雨量上 , 却罕见存在“多方打架”现象 。


按常规但“偏颇”的口径 , 西安是“干旱城市” 。实际上 , 2011-2020年西安平均降雨量堪称北方第一 。种种迹象显示 , 西安半只脚已踏入“湿润地区”——这 , 是一个历史转折期 。




在呼吁“重估西安人口” , 我们必须“重估西安降雨量” 。在新一轮规划启动之时 , 因口径带来的误判 , 会极大影响决策 。


现状:“打架”的三方数据


关于西安降雨量 , 这里给大家说明一个事实:
【西安雨越下越多吗 西安雨水多吗经常下雨吗】

外界(包括国际和国内)认定西安的降雨量数据 , 来自渭河北岸、代号“57131泾河”观测点 。作为关中平原唯一一座“国际交换站” , 它成为公开可查询的西安数据来源 。


所以 , 它既代表“西安城区”降雨量 , 又代表西安降雨量 。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它与现实偏差极大 。此外 , 陕西省和西安市数据也在“打架” 。


陕西省2019年各地降水量◎来源/陕西水资源公报


西安市2019年各地降水量◎来源/西安水资源公报


以2019年为例 , 《陕西省水资源公报》的西安降雨量 , 比《西安市水资源公报》高出200毫米 。在“57131泾河”里 , 又“消失”了100多毫米 。


在诸多专业气候论坛上 , 
西安的“57131泾河”有个名词:
“雨洞”——来自“黑洞” , 
因为一万多平方公里的西安 , 
偏偏这里降雨量最少


事实上 , 数千年以来
渭河北岸降雨量 , 远低于渭河南部 。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 , 
就位于渭河北的泾河片区 。


但是 , 西安90%以上面积在渭河以南 , 诸如长安、鄠邑、蓝田和周至等地 , 又占了整个西安70%的面积


基于此 , 我们查看了近些年陕西省、西安水资源公报和西安统计年鉴 , 重点统计2011-2020年十年数据 , 对比“57131泾河” , 三者差异极大!


备注①:泾河站是国际交换站 , 数据公开透明 , 一直都是西安的代表 。备注②:西安和陕西水资源公报一般在次年下半年发布 , 2020年数据根据经验判断得出.


所以 , 这事很奇葩:用10%代替90%!好比把比尔·盖茨财富摊平 , 来计算“人均收入” 。


实际上 , “57131泾河”只能代表渭河北岸:高陵、阎良和临潼渭北区 , 面积约800余平方公里 。


所以 , 代号“57131泾河”
不能代表“西安城区” , 更遑论“西安”
《2019年西安统计年鉴》中


“城六区”中的灞桥首次独立统计
数据显示 , 其2019年降雨量
比“57131泾河”高出多达165毫米


因“统计口径”带来“错估” , 问题更为严重 。


比如规划部门要做整体规划 , 需要人口数据 。那么 , 它来自于哪里?只能是相关部门提供的“标准口径” 。但事实证明 , “七普”显示多个城市这些数据存在极大的误判 。


若按照这个数据 , 必将影响交通、教育和市政等布局 , 连环问题不可避免 。同样 , “因水定城”时代也是如此


问题:西安降雨量到底多少?


那么 , 西安降雨量在全国到底是什么地位?


对此 , 「城记智库」以“陕西省、西安市和泾河站”三者数据为基底 , 以2011-2020这十年为一阶段 , 进行全国南北方省城降雨量对比 。我们会发现 , 西安正发生新的变化 。


可以看到 , 尽管2020年省市水资源公报未发布 。但是 , 2020西安降雨量堪比2011年 , 故按照900毫米计算 。


不同口径下西安降雨量排名◎制图/城记智库


备注①:图标右侧 , 为原口径下的降雨量排名;②图中三种颜色 , 代表西安在不同口径下的降雨量排名 。


首先 , 西安降雨量北方省城第一:若按“57131泾河”数据 , 西安降雨量一般 。但是 , 无论按西安市还是陕西省口径 , 已基本是北方最高值


其次 , 西安“半只脚”迈入湿润地区:西安气候 , 正在变化(干旱地区<年200毫米 , 半干旱地区200-400毫米 , 半湿润地区为400-800mm , 湿润地区>800毫米) 。


那么 , 西安的建筑规范、园林绿化、蓄水留水、市政管网等 , 做好应对了吗?


同时 ,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 。根据2020年“七普”人口统计 , 中国所有重要城市都面临水资源匮乏的现状


所以 , 在南北水资源绝对不平衡以及发展绝对需求下 , “南水北调”这一战略工程至此诞生 。即使如此 , 受惠“南水北调”的京津郑三城人均水资源 , 也只有150立方米左右 。


西安不同年份降雨量与水资源总量的变化 ◎制图/城记智库


未来城市发展 , 要有充足的水资源基底(包括“引水工程”) 。同时 , 要形成“节水型”城市 , 实现水资源的平衡、节约和循环使用 。


降雨量 , 水资源重要来源之一 。
年均700-800毫米 , 相当什么概念?
代表降雨量达81.17亿立方米


如果按照“57131泾河”数据
外界对西安的统计中 , 每年少统计降雨量
将达10-15亿立方米!


如今城市发展 , 讲究“以水定城、以水定地” 。错估降雨量 , 就是错估水资源 , 会影响对城市规划、人口导入和产业发展的决策 。


届时 , 若“引汉济渭”工程完工 , 西安人口即使达1800-2000万 , 人均水资源也在千万人口城市前列 。而且 , 西安降雨量如果仍在稳定增加 , 这将是“数以十亿立方米”的变量 。


现实:西安的雨是否越下越多


西安雨是否越下越多 , 生活感受已经证言 。


比如一旦连续降雨 , 西安人会在夏天“乱穿衣” , 雨伞成为很多人的常备 。许多到访西安的游客 , 也表示“西安不像干燥干旱的北方”


那么 , 大家记得堪称最凉快的2020年夏天吗?


“晚上睡觉盖被子” , 是当时西安人生活常态 。数据也显示 , 7月10-26日平均气温23.3℃ , 较常年偏低3.6℃ , 1961年以来最低 。期间无35℃以上高温 。这其中 , 伴随着持续不断的降雨 。


由于环境变化 , 苔藓在西安越来越普遍 ◎来源/西安城记


但是 , 这雨如“南方”的西安 , 
在“57131泾河”的统计口径中 , 
才只有区区的651毫米


这个“最凉快”夏天 , 
这个口径下降雨量居然北方靠后 。
感官与统计口径 , 
为何有着“天壤之别”?


这里 , 我们摘取西安市气象局的《2020年西安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20年西安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6月全市月平均降水量148.4毫米 , 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年份 。周至国家级气象站日最大降水量80.2毫米 , 突破6月历史极值 。


2、7月10-25日 , 平均降水量114.7毫米 , 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偏多年 。其中 , 主城区出现短时暴雨 , 最大降水量在汉城湖公园83.3毫米 。城区多个区域共40余处路段 , 出现严重内涝 。


3、8月3日周至出现暴雨 , 日最大降水量53.4毫米 。区域站出现暴雨日6天29站次 , 最大日降水量为阎良北屯111.3毫米 。短时强降雨 , 导致我市5个区县等遭受洪涝灾害 。


4、区域性连阴雨频繁 , 最长达16天 。2020年共出现区域性连阴雨7次 , 降水持续日数6-16天 , 过程最大降水量140毫米(6月12-17日) 。


5、11月20-24日 , 我市出现秋冬季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次寒潮和雨雪天气过程 , 过程降水量5.0-32.3毫米 。


那么 , 你相信2020年西安降雨才651毫米?即使按照这个口径 , “华西秋雨”时期西安以外的降雨量 , 也接近50%


“57131泾河”观测点 , 必须要重新选址!西安和陕西 , 需要更为真实的数据 。否则 , 国内外各机构、决策部门和学术单位分析以失实数据为基 , 必将得出错误结论


当陕西省整体森林覆盖率超过45% , 当充沛雨水跨过秦岭……西安“类南方天气” , 已成大概率 。


大气候和环境变化下 , 西安要为自己“正名”——它 , 正重回曾经的风调雨顺的“天府之国” 。


在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在西安已跻身“超级城市”之际……我们希望 , 西安制定一个更为远景的规划 。要知道 , 周秦汉唐千年历史就在脚下 。对西安而言 , 这也是千年大计 。
「城记」聂海峰人口系列专题
?

?正式官宣:西安人口1295万!北方第三 , 全国前十

?西安 , 新“移民和年轻之城” , 会成为北方的深圳吗

?全国“最拥挤”的城区榜单:西安 , 为何入选达四个



「城记」聂海峰水资源专题
?一个事实:多雨的西安 , 可能将进入“类南方时代”

?西安的雨越下越多?兼看这统计背后的“一城两制”

?西安要连下半月的雨吗?西安的雨 , 为何越来越多

?西安这个“国家级工程”:它 , 决定着西安的“城运”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