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新方法( 三 )


二、种竹鸡饲养管理
种竹鸡饲养得好, 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以及育雏成活率均高 。育成竹鸡28周龄时, 转入种鸡饲养期 。此前, 应再次严格选择个体, 将符合体形标准者留下, 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
1.饲养条件 。
产蛋竹鸡对环境温度要求较严, 低于5℃或高于30℃, 产蛋率和受精率都要受到较大影响 。产蛋最适温度为16~24℃, 光照能提高产蛋率 。种竹鸡饲养室光照强度要达到3瓦/平方米, 把灯泡挂在离地面2米高处, 间距要适当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不能忽长忽短、忽高忽低, 否则影响产蛋率 。产蛋期光照16小时/日, 休产期光照8小时/日 。可以根据饲料和光照强度与时间调整种竹鸡开产与休产 。种鸡利用年限为2~3年 。
2.饲料 。
种鸡对蛋白质要求并不高, 但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要求全面合理 。其配方如下:玉米粉61.25%、豆粕18.59%、小麦粉10.46%、蛋氨酸0.23%、石粉7.38%、食盐0.5%、磷酸氢钙1.09%、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预混剂0.5% 。如饲喂鲜蛆可提高产蛋量 。
3.饲养管理 。
产蛋期不限制饲养, 每天喂3次, 喂量以饲料槽内不断料为原则 。饲料要新鲜, 喂霉饲料会使产蛋量下降 。竹鸡用的粉料、便于采食 。饮水中要加入土霉素和B族维生素药物, 有利于消除应激 。室内要求卫生, 空气新鲜 。
三、孵化
采用人工孵化繁殖 。可以用孵化器电孵, 也可以用煤油灯孵化或热水袋孵化 。种蛋一定要新鲜、匀称, 过大、过小、畸形、不清洁蛋都要剔除, 保存期不超过7天 。保存温度10~15℃, 最高不超过20℃ 。保存湿度65%左右 。保存期内防止太阳直射, 防止震动 。入孵前种蛋要消毒:将种蛋放在容器内, 按14克/立方米加入高锰酸钾和28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 (倒在高锰酸钾上) , 紧闭容器盖熏蒸2小时即可 。
孵化室室温冬季保持18~23℃, 夏季在23~30℃, 孵化器内温度37~38℃;相对湿度:入孵7天以内55%~60%, 7~10天50%~55%, 10~17天70%~75% 。从入孵到15天必须每隔2小时翻1次蛋, 否则孵化率大大降低 。16天到出壳可以不翻蛋 。
孵化期间注意晾蛋, 晾至32~33℃便可 。孵化中期每次晾蛋时间10~15分钟, 后期或天热每次晾蛋30分钟, 23~24天不再晾蛋 。孵化期间照蛋2次, 头照在第5~6天, 二照在第16天 。二照后把发育正常的蛋转入出雏器内, 继续孵化到出雏 。出雏用的蛋盘要平放, 防止挤压, 否则会影响出雏 。在出雏盘上要加盖网片, 以免出壳的雏鸡掉落 。出雏箱的温度要比孵化箱的温度低0.5~1℃ 。落盘后要注意出雏器通风量, 适当增加水盘, 提高湿度, 以利出壳 。
竹鸡孵化期为17~18天, 出雏后把绒毛已干的雏竹鸡捡出 。放在盛雏箱内 。盛雏箱底要垫上软干草或软纸, 以50~100只/箱为宜 。对能啄壳但无力出壳的胚雏, 可进行人工助产, 助产要待雏的尿囊血管干枯后进行, 尽量少开出雏器, 以免影响出雏 。孵化到20天不出雏的胚胎一律淘汰 。
四、育雏
育雏的方法可采用塑料大棚育雏 。育雏第一周龄温度比孵化器内温度降低10℃, 以后逐渐降温, 直到与自然温度相近时停止加温 。育雏1周龄内相对湿度为60%~70% 。1周龄以后为50%~60% 。在育雏过程中保证育雏温度稳定的前提下注意通风透气, 增加棚内新鲜空气 。雏竹鸡密度:1~10日龄80只/平方米;10日龄至4周龄50只/平方米;4~13周龄25只/平方米 。光照强度:出壳20小时至1周龄, 实行全日光照, 强度为4瓦/平方米;商品鸡育雏时, 光照20小时/日, 2瓦/平方米 。棚内育雏要防止猫、鼠等为害 。
出雏后24小时要饮水, 先用1∶3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让其自由饮水 。第二天开始饮0.5%葡萄糖水, 连续5天, 再用恩诺沙星 (按说明书配水) 饮水5天 。出壳24小时要开食, 先喂些碎米拌煮熟的蛋黄、芝麻等, 可将饲料撒在厚纸板上让其寻食 。投饲量第一周内日平均8克/只, 以后逐渐增加 。从第二周龄后改为育成期全价饲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