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芽孢需泡多久

水产芽孢需泡多久,水产养殖调水养水技术?定期加注新水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养殖动物塘中残饵、污物较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 。
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 。
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以养鲢、鳙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 , 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 , 透明度为20-30厘米;
以养草、鲤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养殖动物池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左右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厘米 。夏季时养殖动物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
02
定期搅动底泥
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 , 间接控制水质变化 。一般每10-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闷热天、气压低的天气不可搅动 。
03
用增氧机增氧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其中以叶轮式最好 , 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 , 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要在清晨开,阴雨连绵天气应在半夜开,每次开机时间为1-4小时 。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1-3时开机增氧 。
04
适当追肥
适当施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养殖动物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和氮磷等元素,形成物质循环,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 。
05
使用生物制剂
一些不清淤的池塘淤泥很厚 , 有害生物滋生,用一些底改产品配合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生物产品,可以有效保持水质清新 。
06
使用生石灰等化学药物
改良一些养养殖动物密度大 , 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应定期施生石灰调节水质,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毒害 。
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5千克 , 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 。养殖动物池中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敌百虫杀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毫升-0.5毫升 。蓝藻过多,可用硫酸铜或芽孢杆菌类抑制 。
07
套养水生动物
水生动物是水体中的“消费者”,适当移植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
如套养鲤鱼、鲫鱼可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大大减少水体底部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污染发生的几率 。
08
移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作为水体初级“生产力”,可以控制养殖动物塘藻类等生长,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 。养殖者可根据养殖动物塘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水体中合理引进移植轮叶黑藻、养殖动物腥草、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调节水体水质改善溶氧水平 。
鱼塘高锰酸钾的用途和用法?对鱼塘使用高锰酸钾的用法与用量: 1、全池泼洒:2~3克/米3浓度全池泼洒 , 能防治斑 点叉尾鲴的肠型败血症(ESC)和柱形病等细菌?。?以及三 代虫、指环虫等寄生虫病 。2、浸泡:15~20克/米3浓度浸浴15~30分钟,可杀 灭鱼体表的细菌、病毒,并对水霉等真菌性疾病也有一定的 防治作用,同时可杀灭鱼体表的三代虫、指环虫和锚头鳋等 寄生虫 。注意事项:(1) 密闭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2) 本品及其溶液与有机物或易氧化物接触,均易发生 爆炸 。3、使用时应现配现用 。4、本品药效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及水温相关 , 在有机 物含量尚时,本品易分解失效 。
高锰酸钾在鱼塘养鱼中作用: 1、消毒作用:最主要的用途是在一些鱼缸鱼具的消毒上,新缸用前一定得用他刷一遍在泡一遍 , 整缸换水的时候也要用他刷一遍缸 , 平时买水草回来要用他泡一下,买活饵回来也要用他泡一下,捞过病鱼的鱼兜,装过病鱼的鱼盆鱼缸,都要用他消毒 。2、高锰酸钾是非常常用的,也是养鱼必备的药物 , 当然用来治疗某些鱼病也有特效 , 比如烂尾、烂鳃 。
小球藻培养方法用增氧吗?泼洒藻种前需要提前进行水质调节 。黑臭水质使用芽孢杆菌或亚硝速降降解水体氨氮、亚硝酸盐 。再使用EM菌或乳酸菌培养水体益生菌 。
1、小球藻100ml直接稀释后泼洒10水体 。避免在高温或阴雨天泼洒藻种 。最好在泼洒菌种之前先水体泼洒抗应激VC,加强藻类活力和降低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 。
2、用小球藻培养基再加入绿藻培养肥 。液体充氧 , 增加光照进行扩培后使用 。注意扩培使用容器和水必须洁净,不能有消毒剂或杀藻剂 。
葡萄糖养鱼用量多少?1.培养养殖水体生物絮团 。养殖水体通过补充葡萄糖(每亩水面1 米深度施0.5 ~2.0 公斤)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生物絮团,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水质,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同时能降低水体嗜水气单孢菌、柱状黄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浓度,降低水产动物发病率 。
2.降低养殖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按照0.5 ~5.0 克/ 米3 的剂量(每亩水面1 米深度施0.3 ~3.0 公斤)全池泼洒葡萄糖,可以有效降低养殖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罗氏沼虾、草鱼、鲫鱼、团头鲂和甲鱼等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 。
水产养殖中溶解氧管理常见的问题有哪些?感谢邀请 。
水产养殖中水中的溶氧往往是限制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 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将水体中的溶氧问题解决好 。
那么在水产养殖中溶解氧管理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我们知道 , 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是:
1、光合作用:水体中的藻类及水生植物在晴好的天气里,光合作用强烈,可产生大量氧气溶解于水中 。这些溶解氧可均匀分布在水体中,底部不容易缺氧 。
2、空气扩散:当水体溶解氧饱和度不足时 , 空气中氧会通过扩散作用溶于表层水中 。夜里、阴天等时段 , 这种情况就会出现,但主要解决的是“表层水”的溶解氧不足问题 。
3、人工增氧:主要为开启增氧机、换水和撒增氧剂等方式 。
开增氧机可以打破池塘水体分层问题 。后两种方法实际上都是救急用的方法,当然,在水产养殖中后期,采用这些方法,更有助于提高产量 。
水产养殖中溶解氧问题实际上,养殖水体中溶解氧问题无外溶解氧不足和溶解氧过高 。
溶氧不足
1、自然状况
温度问题不容忽视 。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此外水产动物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耗氧也会增加 。
天气因素影响很大 。天气阴雨、或气压低,无风等情况下,会加速水体中溶解氧的失衡 , 导致水体缺氧 。
2、饲养管理
养殖密度:养殖池中放养密度越大,生物的呼吸作用越大,生物耗氧量也增大,池塘中就容易缺氧 。
改底调水: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不足 , 底部问题逐渐累积,生物及化学耗氧量都会增大 。
增氧管理:加水、开增氧机、直接用增氧剂等 。相对来说,都是预防水体缺氧的方法 。没有适时采取这些措施,无法保持养殖水体的水质是活的,也就会造成缺氧 。
3、水质变化
多元化藻类平衡要注意 。养殖水体中的各种藻类要达到生长平衡才行 , 否则水体就易缺氧 。所以,水中的“藻相”平衡,是保持水质的关键因素 。
有机物分解的氧化作用:随着养殖进程,池中有机物累积越多,细菌就越活跃 , 大量的细菌以及它们分解有机物的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池中缺氧 。
无机物的氧化作用:水中存在低氧态无机物时,如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 , 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溶解氧 , 从而使池塘中溶氧量下降 。
溶氧过高
【水产芽孢需泡多久】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水中缺氧对水生动物的产量和健康影响大 。但也并不是水中的溶氧越高越好,溶氧过高有时同样会危害到养殖动物 。
最常见的就是气泡病 , 这是典型的因水中的溶氧过高(当然别的气体在水中过高时,也会出现气泡?。┒跋斓剿锏睦?。
以鱼为例,轻的只是氧气进入鱼的鳍条,引起鳍条出现气泡;但更多的是鱼将气泡吞下之后,在肠道内形成气泡,这种情况对于苗的危害较大 。
养殖水体中的氧消耗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主要是生物耗氧和化学耗氧 。
生物耗氧指水体中鱼虾蟹类、浮游动物等动物呼吸,及夜间无光时 , 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呼吸耗氧 。
化学耗氧指水体中有机质等在细菌作用下氧化分解的耗氧,而往往水体中化学耗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 一般达耗氧量的72% 。
大量研究表明 , 池塘溶氧的消耗主要是池塘中水中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气 , 俗称“水呼吸” 。这部分耗氧占溶氧总收入的70%左右;晴天由于过饱和的氧气向空气中溢出的数量仅占到10%左右;养殖对象的耗氧并不高,仅仅占一昼夜耗氧的15%-20%左右 。
养殖水体中溶解氧问题的解决清楚了溶解氧消耗的机制,降低溶解氧措施也就不难了 。关键是实施的方法是否有效 。
当池塘出现缺氧时,人们常常会认为是养殖对象的贮存量过大所导致,实际上往往是由于有机物质的大量耗氧和水质恶化所引起的 。大量的有机质贮存于池塘底部,极易形成“温跃层(隔离层)”,底层的有益微生物由于氧气缺乏,繁殖数量下降,导致了底质恶化 。
因此,主要采取的措施可以是:
建立良好的“菌相”、“藻相”平衡,稳定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及均匀度;
调整投喂策略,减少饲料残饵量 。既节约了饲料 , 又降低了养殖水体“养分”负担 。
定期补充高效的有益菌,快速处理水体中残饵、粪污,避免化学耗氧物质过多产生 。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关系水产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 当溶解氧含量低于2.0毫克/升时,水生生物将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生化过程,如有害细菌大量繁殖 , 氧化还原电位下降等 。尤其是底层极度缺氧时,厌氧腐败菌大量滋生,沉积物变黑 , 放出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 。
可以考虑的措施是:
开启增氧机,打破“跃温层”,使上下水层得到交换;
养殖前期,调水培藻,可起到很好的作用;养殖后期,则需要“化学改底 + 微生物分解”措施;
换水 , 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但水质变化强烈时,换水就显得太慢了 。
一般养殖池塘要求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应保持在5-8毫克/升,至少应保持3.5毫克/升以上 。溶解氧在4毫克/升以上,动物生长正常,原则上要求溶解氧越高越好 。随着水体中溶解氧的提高,养殖动物摄食量加大、生长速率提高 。
若溶氧低轻则使生长变慢,易发疾病,重则浮头死亡;而溶氧过高又会引起气泡病 。所以,要保持养殖水体维持“溶解氧”的平衡能力非常重要 。
以上为个人观点和经验,供参考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