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定向培育硅藻

怎么样定向培育硅藻,改良微吸管分离藻类成功的关键点?1)微吸管(毛细管)分离选直径较细(约5毫米)被管 , 在火烟上加执,待快熔时,快速拉成口检极细的微吸管 。将稀释适度藻液小样 , 置浅凹载玻片上,镜检 。用微吸管挑选要分离的藻体,认真仔细地吸出 , 放入另一浅凹载片上,镜检这一滴小中号含达创纯分离的目的 。如不成功,应反夏几次,直全达创分离目的为止 。就后将入经灭菌的培养液中培养,一般在母个培养血中接20~30个个体 。从分离出少量细胞扩大培养创200毫升的培养量,如硅藻一般需20天以上 。为了较长时期保存藻种,可将分离创的藻种用青霉素(1000~5000单位或链霉素(20ppm)处理后,获得较纯藻种 。
此法操作技术要求高 , 要细心 。往往吸取一个细胞,要反夏几次才能成功,且适于分离个体较大落类 。
2)水滴分离法 用微吸管吸取稀释适度藻液,滴创消毒过载片上 , 水滴尽可能滴小些,要求在低倍镜视努中能看创水滴全部或大部分 。一个载片上滴2~4滴,间隔一定距离,作直线排列 。如一滴水中只有几个所需同种藻类个体,无其他生物混杂,即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把这滴水冲入装有培养液并经灭菌试管或小三角瓶中去 。如来成功 , 需反复重做,直创达创目的 。
此法简便易行,尤其适宜于分离已在培养液中占优势种类 。勿离受少量生物污染培养液中的藻类多用此法 。操们时国样要求细致、认真,使用工具及培养液经严格消毒 。
3)稀释分离法把含有需要分离的藻类而又混杂有其他生物的小样 , 取其一定量,用培养液稀释 。通过稀释创适宜程度的方法,达创把原混杂生物单个分离培养的目的 。
首先把小样稀释创每一滴含有一个左右的生物细胞(也可能一个都没有 , 也可能有两个) , 在稀释过程中配今显微镜检查,调节稀释度 , 然后准备装有1/4容量培养液的试管20支,每一试管加入稀释适宜小样一滴 , 摇习 , 并行培养 。待藻类生长繁殖达一定浓度时,再检查是否达创分离目的,若来达创,再重复做 。
此法操作简单易行,但有一定程度盲目性 , 比不上水滴分离法效果好 。
怎样做到养殖河蚌提高珍珠数量?一、养殖水域的选择
1.场址的选择
(1)池塘 。养殖面积因地制宜,小的池塘为3~5亩,大的池塘从十几亩到几十亩都有,水深1.5~2米 , 水质一般都较肥 , 饵料生物丰富,池塘中可混养草鱼、鳊鱼、鲫鱼,放养密度为100~200尾/亩,不宜放养或极少量放养竞食性鱼类如鲢鱼等,切勿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青鱼、乌鳢等 。
(2)河流 。无污染的河流,氧气充足,水质清新,水体呈流动状态,物质交换充分 , 适合三角帆蚌的生长 。
(3)大水面 。如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较大 , 选择岸边或弯处水体较浅的水域进行珍珠养殖,水体流动性较大,水质清瘦,溶氧丰富 。环境因子复杂,管理操作不太方便 。
2.生态环境
(1)水质条件 。水深1.5~2.5米较为适宜,有一定速度的流水 , 对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培育极其重要 。保持育珠水域的pH值在中性略偏碱的范围,以7--8为宜 。
(2)营养盐类 。钙盐是育珠蚌最需要的盐类 。蚌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的合成依赖于钙的吸收,保持水体中钙含量为15毫克/升以上,可通过施加钙肥来补充钙源 。镁、硅、锰、铁等不仅是育珠蚌生长所需元素,而且也是其饵料生物生长所必需的,通过施加有机肥、无机肥来补充这些营养元素 。
此外,稀土能促进育珠蚌分泌珍珠质,加快珍珠的形成,在稀土营养源中,以硝酸型稀土效果为最佳,珍珠增长速度最快,在育珠蚌生长旺季每月施加稀土营养源1次,使池水呈0.1毫克/升的浓度 。
(3)饵料生物 。三角帆蚌最适的饵料生物为硅藻、金藻、绿藻、裸藻等,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 。所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对珍珠养殖至关重要 。水体的肥瘦、饵料生物的丰欠可通过水色来反应,水体颜色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并且保持育珠水体“肥、活、爽、 嫩”的状态 。
二、育珠蚌的选择
1.调查手术蚌的来源
繁殖用的种蚌最好是采自自然水域中的野生蚌 , 雌、雄蚌最好选自不同的水域 , 以保证种质的质量,提高后代的育珠性能 。
2.运输及运输后的暂养工作
(1)干法运输
适合气温为1~10摄氏度的低温运输 , 温度高于25摄氏度 , 易引起蚌体缺氧化死亡 , 温度低于0摄氏度 , 易冻死 。运输的时间越短越好 , 不能超过3天 。
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运输前让手术蚌吸足新鲜水分后装进箩筐、草包或散装 。二是蚌体平放 , 保持其体内的蓄水不致流失 。三是装运时 , 手术蚌堆积的高度低于20厘米 。四是途中经常喷洒新鲜水,保持蚌体湿润 。必须保证用水的安全性 。
(2)湿法运输
适宜于远距离运输 。一种是利用活水船运,可运输大批量的蚌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污水和缺氧 。另一种是利用封闭箱低温运输,箱内装水并用袋装碎冰保持较低水温,以降低手术蚌的新陈代谢,同时进行充氧 , 以保证运输过程中手术蚌的成活率 。
经长途运输的手术蚌,体质较虚弱,必须进行暂养处理,复壮后才能进行手术 。受损伤的蚌单独吊养处理 , 复原后再用于手术 。冬季运输的蚌 , 暂养时间为1星期左右;春夏运输的蚌,暂养时间为1个月以上;秋季运输的蚌,暂养时间为20~30天左右 。
三、育珠手术注意事项
1.季节水温
育珠手术的季节育珠手术以3~5月和9~10月进行较为适宜,此时水温为15~25摄氏度,育珠蚌的新陈代谢旺盛,细胞小片的存活率高,育珠蚌手术伤口愈合快,珍珠囊的形成迅速,珍珠质分泌快,珍珠质量好 。
2.手术蚌的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害、无损伤的三角帆蚌 。生长线宽大明显,斧足肥壮饱满,外套膜呈微黄色 。
3.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手术过程中,所有工具都应严格进行消毒、清洁,避免带菌操作 。用70%的酒精浸泡或擦洗所有操作工具 。有条件的可以在无菌状态下进行手术,操作人员也不能带菌操作,作业前清洁双手 。
(2)制片操作应在遮阳无风的环境中进行,以免风力引起小片干死,避免细胞小片因受紫外线直凄照射而降低活力 。
(3)使用混合营养液处理细胞小片,可以提高小片的成活率和抗病力,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 。
(4)开壳宽度绝不能超过0.8厘米,以免拉傍或拉断闭壳肌,引起手术蚌手术后的死亡 。
(5)插核植片的伤口面积不能超过外套膜总面积的5%,以免引起手术蚌组织器官严重税水而死亡 。
(6)尽量避免在内脏团插核,以免损伤消化道导致手术蚌心脏糜烂而死亡 。
珍珠蚌养殖技术比较复杂,主要在于育珠手术的操作 。育珠手术是珍珠生产的关键,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 , 以提高手术蚌的成活率,避免病害,增加优质珍珠的比例 。
那么浮游动物都是怎样培养的呢?所有的鱼苗在培育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浮游动物,那么浮游动物又是怎么培养的呢?
【怎么样定向培育硅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好问题,在自然情况下,刚刚破膜孵化出的仔鱼是不需要进食的 , 其营养物质来源是卵黄,这一阶段的营养方式也被称为内源性营养 。随着卵黄中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仔鱼就会开始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比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微藻等等 。
这时候,如果事先准备培育出了数量丰富的浮游生物 , 就能大大提高初孵仔鱼的成活率 。有些浮游动物人用肉眼是看不清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外观结构 。
▲▲上图是高倍镜下色彩缤纷的枝角类浮游动物 , 颜值是相当的高,头部枝角上的刚毛数量是分类依据之一 。
相对于人工颗粒饲料而言,天然的浮游动物是鱼类最好的开口饵料,一来是营养全面丰富,二来还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 三来还能节省了经济成本 。
首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观察、收集浮游动物呢?浮游动物个体一般都很小,我们在白天很难察觉到它们的存在 。但事实上,这些小动物几乎遍布于水塘的各个角落 。
有经验的养殖户还能够通过观察水塘的水色来判断浮游生物的丰度:一般来说,越是清澈的水池,里面的浮游生物就越少,这种水的肥力比较贫瘠 , “水至清则无鱼”说的也是同样道理 。
对于那些有“颜色”的池塘,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的“含义” 。颜色为黄褐色的池水所含的硅藻比较多,青绿色的池水所含的绿藻比较多,偏白的水质含有的原生动物和细菌则比较多 。对于养殖户来说,好的水一般是黄褐色(茶褐色)的水,这时候鱼苗的长势一般都比较好 。
浮游动物难以观察,但也不是无迹可寻 。这里教大家一个观察浮游动物的小技巧:晚上准备一只手电筒,在水池边打开,顺着光束的方向看过去就会发现水里面有无数个运动的小白点,这些小白点就极有可能是正在觅食的浮游动物 。
▲▲轮虫的微观图
由于这些浮游动物的个体非常小 , 想要把它们打捞上来就需要准备非常致密的网具 。一般来说,300目的网筛就可以捞上来绝大多数浮游动物了 。反复打捞之后,浮游动物的密度就会越来越高,这时候就能在网筛内面上清晰的看到很多密密麻麻的浮游动物了 , 有很多还能跳动,用肉眼就能观察到 。
那么,常见的浮游动物又有哪些呢?对于初孵仔鱼而言,重要的浮游动物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三大类 。这三种浮游动物的大小各有不同,能够满足仔鱼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 。
首先是轮虫 。轮虫的个体大小一般在100~500微米之间,属于多细胞动物 。轮虫是鱼类、虾蟹类育苗时的优良饵料 , 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等优点 。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最广泛的轮虫是褶皱臂尾轮虫,其寿命只有7~10天,而且温度越高轮虫的寿命就越短 。
▲▲微观视角下轮虫的运动 。
▲▲轮虫的外观构造及口器特写 。
当外界条件恶劣的时候,轮虫可以产生休眠卵以度过“艰难时期” 。轮虫休眠卵的长度约为135微米,宽度约为88微米,休眠卵的卵壳比较厚,这正是为了抵御外界的不良环境 。当外界条件好转时,这些休眠卵就能够孵化出新的个体并进行下一轮的繁殖 。
接着是枝角类 。枝角类俗称红虫或者鱼虫,全世界淡水中的枝角类有450多种,我国就有148种 。在鱼苗培育过程中,重要的种类有蚤状溞、大型溞、透明溞、多刺裸腹溞等等 。
▲▲100倍镜下,水溞正在繁殖后代 。
枝角类比轮虫更大,体长一般在2~3毫米左右,用肉眼就能观察到 。枝角类的寿命和温度、盐度有关,一般都在8~10天左右 。此外,枝角类的蛋白质含量在30%~70%左右,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高 , 因此在水产养殖上也有重要的应用 。
最后再说一下桡足类 。和枝角类不同,桡足类主要生活在海水中 。在某些海区浮游生物的种群中,桡足类甚至占到了70%的比例,种类以哲水蚤为主 。目前国内成功培养的桡足类生物有30多种,比如纺锤水蚤、伪哲水蚤、华哲水蚤、真宽水蚤等等 。
▲▲各种形态及颜色的桡足类生物,上面有6只水蚤在腹部末端都有卵囊(也就是上图中呈“八”字形的部位) 。
▲▲上面这张图就是卵囊的特写,每只水蚤一次能繁殖几十个后代 。
问题来了 , 我们该如何培育浮游动物呢?从本质上来看,浮游动物的培育和普通的鱼类、虾蟹类、贝类、海参等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浮游动物的个体比较小而已 。
在生产上,浮游动物的培养可以分为一次性培养、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等多种方式,也可以分为粗养和精养两种方式 。先以枝角类为例讲一下一般的培育过程:
1.首先要准备好培养的容器:试管、烧杯、水桶、水族箱、各种池子等都可以 。2.培养用水也有多种选择:井水、暴气自来水、砂滤海水 。3.饵料:单细胞绿藻、酵母、细菌以及植物汁液 。4.接种密度:100-500个/L 。需要注意的是,投喂的饵料不同,枝角类浮游动物的营养组成也有不同 。
比如,以酵母为饵料养成的枝角类体内一般都会缺乏高不饱和脂肪酸 。如果直接将这样的枝角类投喂给仔鱼,显然营养不够全面,鱼儿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保证营养的全面性,往往还需要再搭配微藻进行投喂(因为微藻中含有丰富的高不饱和脂肪酸,这就弥补了枝角类的营养缺陷) 。
此外轮虫和桡足类的培育方式也大体类似,基本上属于“换汤不换药”的操作 。
浮游动物的培育在鱼虾蟹育苗方面用的比较多,如果是直接购买大规格的鱼苗进行养殖,那么就不需要专门培育这些浮游动物了(毕竟浮游动太小了,还不够鱼苗“塞牙缝”的) 。只要在鱼苗下塘前7~10天做好肥水工作,池塘中就会自然生长出大量的浮游动物,这是最方便,但同时也是最高效的做法 。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
水产养殖小球藻的配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绿藻纲,小球藻科 。单细胞藻,常单生,也有多细胞聚集 。细胞球形、椭圆形,内有一个周生、杯状或片状的色素体 。无性繁殖,每个细胞可以产生2、4、8或16个似亲孢子 , 成熟时母细胞破裂 , 孢子逸出,长大后即为新个体 。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多生活于较小浅水,也有海产种类 。天然条件下个体较少,人工培养大量繁殖 。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都很高,又有多种维生素,可食用和作为饵料,更是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 。
一、小硅藻、扁藻培养液配方(适用于绿藻)
硝酸铵30-150毫克;
磷酸二氢钾2毫克;
柠檬酸铁5毫克;
水(过滤煮沸)1000毫升 。
二、扁藻培养液配方(适用于绿藻、小球藻)
硝酸钠1克;
磷酸二氢钾0.01克;
1%硫酸铁0.02克;
水(过滤经煮沸)1000毫升 。
水产硅藻种哪种比较好?现在比较认可的是小球藻,培养绿藻水,市面有很多卖的,但是质量良莠不齐 , 一定要选个靠谱的卖家 。其实卵囊藻、栅藻等都可以用,但是市面卖的产品较少,就更难买到合格的产品了 。
养虾蟹贝类培养硅藻水比较好 , 如角毛藻、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