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肝脏出血怎么治疗

鱼肝脏出血怎么治疗,草鱼出血病如何治疗?草鱼出血病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一种病毒性鱼病,其流行地区广、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主要感染体长15厘米的草鱼和1足龄青鱼,病原体是水生呼肠孤病毒,隶属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草鱼出血病怎么治疗吧!
草鱼出血病的流行情况
1、流行地区:草鱼出血病的流行季节为6~9月,1970年首次发现 , 此后相继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四川等省、市、自治区各主要养鱼区流行 。
2、危害品种:草鱼、青鱼都可发?。?但主要危害草鱼,从2.5~15厘米大小的草鱼都可发病 , 发病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有时2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病 。近年来由于各地忽视了免疫工作,草鱼病毒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 。
3、发病水温: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0~28℃ 。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偏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率偏高,水温变化较大 , 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量多时易发生流行 。水温12℃及34.5℃时也有发生 。
草鱼出血病的发病过程
人工感染健康草鱼,从感染到发病死亡需4~15天,一般7~10天 。病程分潜伏期、前趋期和发展期3个阶段 。
1、潜伏期:草鱼出血病潜伏期为3~1天,在此期间内,鱼的外表不显示任何症状 , 活动与摄食正常 。潜伏期的长短与水温及病毒浓度有密切关系,水温高,病毒浓度高,潜伏期短 , 反之,潜伏期则长 。
2、前趋期:草鱼出血病前趋期时间短,仅1~2天,鱼的体色发暗、发黑,离群独游,停止摄食 。
3、发展期:草鱼出血病发展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2天,病鱼表现充血、出血症状 。
草鱼出血病的发病症状
1、“红肌肉”型:撕开病鱼的皮肤或对准阳光或灯光透视鱼体,可见皮下肌肉充血,严重时肌肉均呈红色,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上(体长10厘米)较常见 。
2、“广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部、头顶、口腔和眼眶等明显充血 , 一般在较大的草鱼种(体长13厘米以上)上出现 。
3、“肠炎”型:病鱼肠道充血,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各种规格的草鱼种都可见到 。
草鱼出血病的防治方法
1、注射或浸泡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预防 。
2、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表面活性剂等消毒剂 。
3、全池施用大黄或黄芩抗病毒中草药,用量为1~2.5毫克/升水体 。
4、每亩水深1米,用金银花75克、菊花75克、大黄375克、黄柏225克研成细末,加食盐150克,混合后加适量水全池泼洒 。
5、每100千克鱼体重每天用水花生8~10千克、大蒜头和食盐各500克打成浆,拌入3千克米糠,连喂5天 。
6、每100千克鱼体重用水花生10千克,捣烂,拌食盐500克、大黄粉1千克、韭菜2千克或生大蒜500克,再拌米粉、麸皮或浮萍10~20千克做成药饵,连喂7~10天 。
在流行爆发性出血病月份里?因为天气的多变,爆发性出血病呈现爆发趋势,爆发出血病多为细菌性出血 , 死亡品种涉及到鳊鱼、白鲢、草鱼、野杂鱼等 。对于这类情况的发生,结合多地治疗方案分析出血病爆发原因,介绍如何正确防治出血病 。
【鱼肝脏出血怎么治疗】一、发病原因分析
1、气候影响,底部翻动!
6月经常暴雨,泛底严重,尤其是暴雨过后的暴晴 , 细菌滋生,底部翻动,激发疾病爆发,因此阴雨转晴前一天需做底部消毒及改底处理 , 天气不好建议天气转晴前一天使用强底净进行改底 , 避免天晴后的泛底及细菌滋生!变天泛底易引起疾病复发,这也是鱼病反复发作的原因 。平时坚持使用强底净按照一袋4-5亩水面进行改底,每月至少3次,保障底部环境,降低亚盐及底部细菌的滋生,还池塘一个洁净的底质!
2、内服偏少,鱼体质差,抵抗能力差
由于5月前鱼均稳定,大多养殖户放松了对鱼体保健的操作,认为发病少就不用内服保健,鱼体肝脏淡黄或暗绿,不完整,肠道壁薄甚至有发红,这种现象在各种鱼身上均有发生!肠道关系到鱼的饲料消化,如此肠道对饲料的系数会造成致命的影响!因此现在的发病在4月就已经埋下炸弹!5、6月份的天气只是发病的导火索!因此此阶段的内服保健至关重要 , 否则又会出现加料就死鱼!
7月坚持使用肝胆立康按照1袋4000斤鱼体重拌料投喂 , 连续3天;然后再使用活水素+乳酸菌宝按照1袋4000斤鱼体重拌料投喂,连续3天 , 每半月一次,每次3天,保肝利胆,护肠护肝!促进加料工作的进行,尤其是前期天气影响,投饵率偏低不足2%,同期规格偏小,鳊鱼平均只有4-5两,内服工作做足,才敢加料,冲规格!
3、拌药误区
抗生素类药物多频次使用,有的一天连续3餐投喂抗生素 。核心原因抗生素用药剂量不足,养户多半使用抗生素按照一包恩诺沙星拌多少包饲料来计算,殊不知那是规定在3%或5%投饵率之下的用药量!正确的拌药剂量应该依据鱼的体重来计算用药量 , 达到药物在鱼体内的浓度,才有治疗效果 , 否则抗药性越来越强,常见治疗药物用药剂量如下:
正确喂药方式:1)在用药剂量达到后,最好再依据配养鱼的数量如鲫鱼、鲤鱼等增加20%的药量;2)常见药物一天最好投喂两次,分为上午和下午各一次;3)发病喂料减半;4)喂药前先喂部分正常饲料再喂药料;5)内服药物天数4天,4天后继续内服肝胆立康恢复肝脏,避免反弹,这一步往往被忽略,同时病好以后的底改调水工作同样重要,使用强底净+活水素进行改底和调水,防止反弹 。
4、发病滥用药 , 用药不对症:
养殖户发病后往往使用杀虫、杀菌、内服老三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杀虫一次,一种药治不下来换另一种,往往最后鱼塘成为药塘,造成越下药越死,越死越多 。发病后切忌慌乱,一定要正确诊断正确用药 。先检查有无寄生虫再来判断改如何治疗 。
二、出血病治疗流程及方案
内服方面:先停料1-2天 , 然后减料2/3后 , 使用止血康按照1袋1500-2000斤鱼体重/袋/天+肝胆立康按照1袋4000斤鱼体重/袋/天连续内服3-5天;
外用方面:
第一步:解毒:直接使用水平安按照1瓶2亩剂量 , 全池泼洒,改善池塘环境,增加用药效果 。
第二步:检查有无寄生虫 。依据寄生虫种类确定用何种杀虫药,切忌盲目杀虫;
第三步:杀菌处理:杀虫后第二天消毒,直接使用旺碘1瓶2-3亩、菌毒双杀+暴血停(1瓶+1瓶使用4-5亩)交替消毒2-3次,直到死亡控制;
第五步:改底、肥水 。疾病痊愈后进行肥水及底改工作 , 防止反弹 。方案:直接使用强底净按照1袋4亩进行改底,第二天再使用活水素按照1袋2-3亩进行调水 。
根据多年的观察和病害数据积累,5-7月份,每当连绵阴雨天转晴后 , 都会迎来一波死鱼高峰,所以在阴雨天转晴后的头两天,水质较好的池塘可以使用菌毒双杀+暴血停进行水体消毒;水质较差的池塘 , 需要先净水,适当肥水后,再进行消毒处理 , 以预防疾病发生 。
淡水鱼出血病怎么治?3、在鱼病治疗期间或治愈后一周内“三禁”:一禁拉网、二禁大量加水、三禁施用碳铵等氮肥 。
黄鳝体表出血是什么原因导致?在黄鳝的日常养殖中 , 赤皮病,肠炎病,出血病是最为常见的三种疾?。?其中的出血?。?肠炎病与一些寄生虫都会引起出血症状的出现 。出血病是由一种病菌引起的,这种病菌会产生一定量的毒素,在死亡之时,黄鳝会出现按照一个方向不停的翻动的情况,其水质优劣是产生此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黄鳝的出血病一般出现于春夏季节,是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 , 全身不同地方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状况,分别为严重型,略重型,轻微型三种 。严重型均为内脏型出血,胸腹腔有较多血液和黏液混合物 , 心脏处于充血的状态之中;略重型与严重型相比体内血液呈现黑红色,肝脏与直肠均出现血斑或出血症状 , 出血量较急;轻微型与略重型相比君出现黑红色血液外,肝脏有血点出现,个别血点会出现坏血点,其他相应的器官也会出现弥漫性出血症状 。
出血病相当于一种败血?。?所以在日常的管理饲养中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对饲养的水域做好一定的水质调制与消毒工作,建议最好半个月进行一次,以确保黄鳝的饲养安全性 。如发现出血病的发生,我们也需积极采取内服外用的治疗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在饲养的水域中按照不同的情况分别在三天内往其中加入合适的消毒液进行消毒,而内服则需在饲料中加入合适的药物,如止血散,解毒药物等相关药物进行3到5天的内服治疗达到最佳的效果 。
黄鳝的出血还有肠炎病引起的,这多半是因为食用过多饲料,或食用不新鲜,发霉的饲料而产生的身体连锁反应 。这相对于出血病要轻得多,也要好治的多 , 同样在饲养水域中加入一定量的消毒液之外 , 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肠炎药物即可 。
黄鳝出现出血的原因主要在于环境不当,池塘消毒不干净,饲养不规范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所以在饲养黄鳝中要格外的注意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养殖黄鳝 。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解也欢迎你下方评论互动哦 。
创作标签
产品标签丨养殖业 水产 黄鳝
内容标签丨生产技术
答题助理:ta
草鱼病毒性出血是什么原因?草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养殖量约占我国淡水鱼养殖量的20%,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的草鱼养殖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但是随着草鱼养殖面积的增加,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草鱼的病害日益严重 。近段时间,随着各地温度的不断上升,草鱼出血病也随之显现出来 , 草鱼出血病流行广、危害大、死亡率高给草鱼的养殖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
草鱼出血病发病规律
草鱼出血病的病原是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通过水体和寄生虫进行传播 。该病在水温25-30℃时发病最为严重 。草鱼出血病全年有2个明显的高峰阶段:第一个高峰期是6月初到7月初,此时水温超过了25℃,草鱼出血病发病严重,主要危害养殖二龄草鱼;第二个高峰期是9月份到10月份,此时水温下降到30℃以下 , 主要侵害一龄草鱼 , 死亡率高达90%以上 。
草鱼出血病症状
病鱼会呈现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最明显 。有的鱼会出现食欲减退,而有的鱼会出现吃食正常,但是每天都会出现死亡 。根据鱼表现的临床症状及病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红鳍红鳃盖型”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颚、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 。2“红肌肉型”主要以肌肉出血为主,与此同时鳃瓣因严重失血,呈“白鳃状”而体表会出现“赤皮”现象 。3“肠炎型”主要以肠道出血为主,肠道、肠系膜、肝、肾、脂肪、脾脏颜色变淡 , 局部呈鲜红色 。在以上三种类型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能单独出现 , 也可能会相互混杂出现 。
目前针对已发病的塘口常规方法及药物不能有效治疗,对于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 , 养殖户要树立“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观念,并通过保持健康的鱼体,优良的环境、投喂优质的饲料及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来筑起坚实的防御屏障 。
1、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鱼苗,鱼种下塘前可以用聚维酮碘等消毒液浸浴之后再下塘 。
2、开春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底质、水质改良,避免天气不稳 , 上下水层交换后造成底部有害物质的上翻对草鱼带来的应激危害 。
3、投喂管理:随着气温回升 , 其免疫机能和肠道机能虚弱,选择优质、营养均衡的草鱼专用饲料,应逐步、缓慢恢复缓投喂量,切记盲目加料 , 避免肝胆综合征 。
4、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饲料中拌料内服胆汁酸保护肝脏,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 。
胆汁酸是脊柱动物本身分泌的一种内源性活性物质,能够调节脂肪代谢,促进脂肪的吸收,并将脂肪运送到肌肉组织中 , 减少脂肪在腹部和肝胰脏的沉积,减轻肝胰脏负担;促进肝脏的解毒和排毒 , 修复肝脏损伤,恢复肝脏功能,增强鱼体免疫力和提高抗病力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