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倒藻怎么办

河蟹养殖倒藻怎么办,冬天鱼塘水变黑怎么办?1、池塘情况(面积:15亩,水深: 1.6米,水源:河水  , 增氧设备:无)
2、池塘水色及透明度 :水色发黑、发暗,无透明度
3、池塘水草种植:以伊乐草为主
4、放养品种及放养模式: 精养河蟹(900只/亩)
5、养殖动物情况 :有少量伤亡,1只/亩
(二)水质检测
1、PH值: 7.8
2、氨氮: 0.2
3、亚硝酸盐: 0.15
4、水中悬浮物:杂质有机质
(三)镜检情况藻类结构:裸藻和隐藻为主,鞭毛藻较多 。
二、问题分析
首要问题:水体内富营养化严重 , 鞭毛藻大量繁殖。
次要问题:底黑、底臭,底层溶氧不足,亚硝酸盐偏高 。
处理方案:
1、第一天,第二天使用“黑泥克星”1.5亩/包连用两次
2、第三天使用“碧水解毒安”2亩/瓶,解毒、爽水
3、第四天使用“赛伏活菌”2亩/包,补充有益菌调节水质
三、处理后跟踪结果1
使用前
使用后
四、对案例的总结
到养殖中后期,特别是伊乐草为主的塘口经过长时间的高温,伊乐藻很容易腐烂,腐烂后的伊乐藻很容易导致水质发黑、发暗,底质发黑、变臭,硫化氢、亚硝酸盐升高等现象 , 从而引起急性缺氧 。
建议 发现伊乐藻上浮的塘口要把上浮的伊乐藻全部捞出,防止伊乐藻继续在水中腐烂坏水;发现伊乐藻腐烂的塘口要大量的打水 , 尽量把底层水换掉,然后连用两次“黑泥克星”把底部腐烂的草尽快分解处理掉,再搭配“碧水解毒安”解毒、爽水 , 增加水体亮度!
一般养殖后期出现黑水、红水的池塘 , 塘底都缺少有益菌 , 再搭配“赛伏活菌”高含量的菌种,既可以分解池底的残饵粪便,又可以抑制水体的有害藻类生长,定期使用调水、稳水效果明显!
高温天气如何避免蓝藻突然爆发?高温持续,调水、改底、投料要谨慎高温季节到来,且今年持续高温 。这里与水产养殖的朋友聊聊 , 如何确保安然度过盛夏,达到稳产、高产 。
6-8月份是我国全年气温、水温最高的时期 , 也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季节 。
水温升高,养殖对象(鱼、虾等)、藻类以及各种微生物都呈现快速的新陈代谢状态:养殖对象吃料快,排泄量增加,藻类快速老化,水体各种微生物的代谢繁殖和呼吸加快等等,导致水体内有机物质快速堆积 。
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池塘 。再加上高温季节到来,也会伴随着晴雨不定,因此,水质就更容易突变 。
目前,随着养殖对象的生长进入中后期 , 养殖对象吃料猛,于是大量投料,导致残饵、粪便增加,很多池塘氨氮、亚盐偏高 , 这将成为水产养殖中极大的隐患;
过度肥水,导致水体内营养素剧烈变化,引起藻类平衡破坏,甚至出现了蓝藻爆发的现象;
高温天气 , 死藻增多导致弧菌繁殖迅速 。致弧菌大量繁殖的时间是雨后晴天与藻类大量死亡时,部分致弧菌是从死藻尸体中衍生出来的 。要在养殖过程中有效预防弧菌大量滋生,溶氧是根本 。
俗话说“养虾就是养水” , 水质的优劣是水产养殖的关键 。我们看一下水质的一些指标变化:
1、 高温季节 , 水体中溶氧需求增大 。水体内溶氧的变化是 , 早上太阳出来后,溶氧慢慢升高,到中午达到最高 。傍晚 , 到晚上8、9点钟,水中溶氧含量开始下降,一般到凌晨4点降至最低 。
a) 高温季节,由于各种水中的水生物(虾、鱼、藻、菌等)的呼吸、新陈代谢都会增大 , 因此,溶氧消耗需求量就会明显加大 。
b) 池塘底部有机物质、残饵、粪便等增加,因此分解时 , 溶氧消耗也大量增加 。
c) 溶氧低、不足 , 很容易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增加 , 同时致病菌也会大量繁殖 。
d) 因此,有效增加和维持水体内溶氧浓度,特别是夏季晚上保持适当的溶氧含量,是安全度过高温季节的关键 。
2、 pH值:一般情况下,正常的池塘内,在养殖过程中都会保持基本稳定的pH值水平 。
a) 当pH值处于6.5~7的情况下,氨氮、亚硝酸盐及时稍高一点,不会导致虾中毒 。但是如果pH值变化超过一定限度,同样含量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就有可能导致虾中毒;
b) 同样,养殖水体pH值的变化,还会引起水体内微生物菌群、藻类的变化 。从而引发水质的剧烈变化 。
c) 因此 , 保持整个饲养期内,水质pH值的稳定 , 是安全度过高温期的保证 。
3、 氨氮、亚硝酸盐:随着养殖的进程 , 养殖对象长大、生长发育加快、新陈代谢旺盛,吃料猛、残饵量增加、排泄物增加,氨氮、亚硝酸盐升高 , 是必然的 。
a) 如果仅仅是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其它指标稳定,短期内危害不会太大;
b) 氨氮、亚盐偏高时,可通过调水、稳水、解毒、增氧、改底、补菌、培藻(以磷促氮)等措施来预防、处理 。
c) 很多养殖场忽略的一个问题是——补碳 。大家都在讲“生物方法降亚硝酸盐”,强调补这个菌、那个菌 。而忽略的是,当微生物大量消耗氨氮、亚硝酸盐时,需要“碳元素”的协助才能完成 。
d) 尽量控制水体内氨氮、亚硝酸盐缓慢升高,是度过高温期的基本措施 。必须要降低水体内亚硝酸盐指标时,建议采用高效的微生物,快速消耗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安全可靠的办法 。
4、 菌相:在养殖水体中,建立有益菌优势,达成有利于养殖对象生存的多菌动态平衡 。
a) 目前,水产养殖使用的“有益菌”,大部分用于“调水”,且是好氧菌 。一般来说,只有乳酸菌可以到达水体中下层 , 并进行“有效地调水”工作 。而乳酸菌在底层的效率比腐败菌的工作效率要低 。所以,生物改底的效果一直是个疑问 。
b) 建立水体中微生物的动态平衡 , 就是抑制“致病微生物” , 使其无法达到“致病浓度”,而“控制”养殖对象的疾病发生 。这是建立“良好菌相”最大的目标 。
c) 构建“良好的微生物动态平衡”,才是有效预防疾病的生物方法 。
5、 藻相:藻类既是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也是消耗溶解氧的隐患 。
a) 藻类的正常繁殖生长,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氧气,来提高水体中的溶氧 , 更有利于养殖水体的水质稳定 。
b) 夏季的持续高温、充足的阳光照射很容易引起蓝藻的爆发 。池塘里的其他有益藻类不丰富 , 与蓝藻竞争的数量少,会让蓝藻成为优势种,导致大规模爆发 。蓝藻在夜间的呼吸作用将消耗掉池塘中大量的溶氧,不但会影响水草 , 还会对养殖动物造成重大损伤甚至死亡 。最严重的是,一旦发生倒藻,蓝藻死亡分解又会加重水体溶氧的消耗 。
c) 可以看出,藻类是养殖水体中溶氧含量的主要调解器 。没有良好的藻相,就谈不上保持水质稳定 。
以上,通过对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的讨论,我们知道,高温季节“调水”是非常关键、而且复杂的事情 。
本人的建议是 , “生物方法为主 , 化学方法为辅” 。具体做法是 , 调水、疾病控制采用生物方法,改底采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试剂 , 后期增氧也需要化学试剂辅助 。
另外,需要在饲养、管理上注意:
1、 开启增氧机:在晴天中午开机,以促进水体对流,增加底层池水溶氧,散发有毒气体,起到调节水质的目的;天气闷热时开机时间可适当延长,天气凉爽时减少开机时间 , 半夜浮头则增加开机时间 。
2、 置换新水:一般每7-1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注15-20厘米的新水 , 高温季节可适当缩短换水周期 。
注新水可增加溶氧和营养盐类,稀释池水中的有机质和有毒物质 。在雷阵雨或闷热天气,要及时发现缺氧的征兆,并注入新水,开启增氧机,避免泛塘的情况发生 。
3、 谨慎投料:残饵是养殖池塘底部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养殖中后期投料量增加,残饵量也急剧增加,也是养殖最容易出问题的时间 。所以,投料一定要科学、谨慎 。
a) 少量多餐:一次投料量过大,养殖动物吃不完,残饵量大,既浪费了饲料,又引起底部水质恶化 。所以,建议至少保持三餐饲喂 。
b) 均匀投料:集中一个相对小的区域投料,塘内养殖动物的均匀度就会差 。因为,体强的动物会先吃、多吃 , 造成养殖动物生长不均匀 。则出售时,无法达到规格要求 。
蓝藻爆发 , 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特别是磷大量堆积的情况下 , 更容易引起蓝藻爆发 。采取以上措施,则蓝藻爆发的危险会大幅度降低 。
蓝藻的危害不仅仅是夺取营养、夺取溶氧,其危害在蓝藻死亡后,会释放出“蓝藻毒素”,对水生动物影响更严重 。所以,发现蓝藻水华,不要轻易“杀蓝藻” 。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 。欢迎留言、分享、讨论 。
你们哪里是什么养殖模式?全国都在养殖小龙虾,养殖每个月都做什么?小龙虾养殖热潮目前还在持续 , 从网上看到不少人都想着回家养小龙虾,也有不少人在水稻收割后就开始挖田改造,搞成小龙虾养殖田 。
小龙虾目前最普遍的养殖模式一是池塘精养 , 二是稻虾共作 。而二者之中虾稻共作又是占据绝大多数的 。
小龙虾养殖周期短,回报时间快,一般投放虾苗后人工养殖一个多月就可以开始捕捞了 。所以,现在很多人也是一边捕捞一边投放虾苗,以获取更大的养殖产量 。
通常,小龙虾养殖投放虾苗时间在2-3月份,当然这个需要看当地天气情况如何 。选择合适的时间投放虾苗可以说对虾苗成活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进入4月份,主要工作就是投喂饵料并且捕大留小,以降低小龙虾养殖密度,应对黑色5月 。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底改换水工作 。
5月份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月份,因为5月素有“5月魔咒”说法 。在这个月不要投放虾苗,同时密切关注小龙虾摄食情况,捕捉成虾出售,搞好换水底改工作 。
6-7月份可以根据自己养殖情况投放虾苗准备第二批养殖,而且在这样的热天一定要注意慢慢提升水位 , 以降低塘底的温度 。同时搞好池塘饵料投喂、换水、消毒等工作 。同样的捕捉大虾出售 。
8-9月份是投放亲虾的时候,可以准备育苗池投放亲虾 。如果用原有养殖池塘育苗的 , 可以在9月投放亲虾 。对养殖池塘还要做好清塘、晒塘工作 。在投放亲虾前捕捉大虾卖掉,留取一部分成虾作为种虾繁殖后代 。
10月份后气温逐渐降低,小龙虾产卵正是高峰期,这个时候注意水稻收割后晒干稻草、田块就可以上水淹洞,促使小龙虾出洞摄食,饵料以高蛋白质饵料为主 。
11月份气温进一步降低 , 这个时候大多数小龙虾进洞越冬 。但还是要注意饵料的适当投喂 。同时预防低温倒藻,搞好肥水工作 , 预防青苔滋生 。如果水草不足的在11月份要补种伊乐藻 。
12月份到1月份,气温很低,小龙虾基本不吃食 。这个时候也多巡塘,搞好避寒工作 。如果温度持续0度以下,要用在路埂和水交界地方覆盖稻草或者覆盖地膜等方法给小龙虾保温 。
以上是小龙虾养殖每个月份的基本工作,不足之处请大家补充 。
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结交为朋友 。如果你喜欢,请大家关注我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
鱼塘能放油菜肥水吗?蓝藻出现先处理蓝藻而不是直接施肥和用藻种,因为蓝藻的繁殖能力强,如果施肥或用藻种是有可能肥料被蓝藻吸收,而有益藻繁殖不起来 。处理蓝藻的方法主要采用物理方法 , 生物方法,不建议化学方法 。
尤其蓝藻量很大的时候,必须先处理蓝藻再培养有益藻 。降pH、降光照、水流动、开增氧及循环 。黏土和活性炭吸附 , 增加溶解有机碳2-16mg/L,适当增加盐度抑制蓝藻,这些方法都可以抑制蓝藻,蓝藻得到抑制 , 可以用有益菌分解死亡藻类 , 再进行肥水 。
池塘水清如何肥水?
池塘水清,应该先检测水质,看看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养藻 , 再显微镜检测是否有藻种,选择适合的藻种和肥料 。通常是环境中缺藻种或者缺肥料,通常也要根据养殖的品种和环境条件选择藻种 。
根据养殖环境选择:
低温5-20度选择硅藻 , 尤其淡水养殖;高温20-36度选择绿藻(小球藻或者小球藻的复合藻),尤其是海水养殖;
根据养殖品种选择:
养虾---高温选择小球藻 低温选择硅藻;
河蟹--低温选择硅藻,整个养殖以硅藻为主;
海参--低温选择硅藻,并且整个养殖过程以硅藻为主,高温休眠适当补充小球藻;
鱼类--低温选择硅藻,温度上来补充小球藻 。
肥料的选择也相当重要 , 主要选择适合藻种繁殖的肥料,定向培养的肥料,主要是无机盐和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有机肥前期不建议用 , 尤其粪肥 。
上面是不同的水色,不同的藻类,第一幅图主要是硅藻 , 下面的主要是硅绿藻 。
倒藻后如何处理?
倒藻首先是应急,倒藻后首先容易造成缺氧和各项指标超标,先解决缺氧问题开增氧机和药物增氧,同时用复合菌分解死亡的藻类 , 之后再选择藻种和肥料进行肥水 。
裸藻多如何处理?
裸藻本身没有毒素,如果不多没有问题,但量大易倒藻,裸藻运动速度快不容易处理,最好的方法是物理方法抑制藻类繁殖,再用微生物分解后进行有益藻类的定向培养 。裸藻大量出现是用肥料的问题,不建议用未发酵好的有机肥料 。
硅藻可以做育苗场的培养藻类吗?
这个是可以的,有的苗场正在做,硅藻本身有丰富的营养,是有益藻类 , 大量繁殖可以作为轮虫等饵料,轮虫又是苗场重点培养的开口饵料 。
增氧机一关,水面上有大量白色的泡沫?
白色的泡沫可能是有机物多,建议先用菌分解,肥水的先后顺序,是先对池塘清塘消毒,如果池塘没有清塘和消毒就需要先检查池塘的藻相,看是有益还是有害,如果有益藻占绝大多数就用肥料,硅藻用硅藻肥,绿藻用绿藻肥 。如果池塘中无藻种就要补充藻种和肥料 , 这样才能把池塘肥起来,任何池塘肥不起来都是有原因的,要查明原因,是否前期用过消毒和杀虫药 , 是否没有解毒等,还是水中有大量的浮游动物 。
主养花鲢培养什么藻?
白鲢吃浮游植物,花鲢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主要是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主要吃浮游植物生长的,建议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因为蛋白核小球藻蛋白含量高,但也要根据季节的水温 , 如果水温高的时候培养小球藻,如低温培养硅藻 。
池塘出现油膜,是什么?
需要显微镜检测 , 如果是藻类,就是藻类的量很大了,藻类的量大小需要显微镜检测,可以用专用的计数工具计数板或者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值 。
倒藻白鲢大量死亡 , 是不是小三毛金藻?
这个不一定 , 要检测,小三毛金藻是出现在半咸水中 , 如果是半咸水可能有小三毛金藻,不是半咸水不可能出现小三毛金藻,其他藻类倒藻也可能出现死鱼,有可能缺氧、藻毒素、其他指标超标等,判断原因要检测藻类和检测水质,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检测分析 。
没有花白鲢是否容易爆发蓝藻?
这个不是必然因素,有很多池塘没有花白鲢也没有爆发蓝藻,当然有花白鲢可能吸收藻类的量,蓝藻要控制好还是要清塘、消毒 , 注水注意不要注入有蓝藻的水,同时做定向培养有益藻,要管理好池塘不断补充肥料和菌 , 平衡好藻、肥、菌之间的关系 。让水质持续保持稳定的状态 , 注意水质的管理,如果不管理很容易出现蓝藻 。实验室做过实验,藻类培养时持续管理的藻类是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不管理的水几天就出蓝藻,首先出现颤藻 。池塘出现蓝藻一是外源引入,二是没有持续管理 。管理主要是添加营养和用菌分解死亡的藻类,如果池塘中的氮、磷量已经很高,只要用菌就可以 , 不要再施肥 。
虾塘中有地毯式的青苔?
青苔出现的原因清塘不彻底,池塘中有青苔的种子 。春季放苗前肥水工作做的不好 , 没有定向培养有益藻,藻类没繁殖起来占居池塘的藻类的生态位,有害藻繁殖能力比有益藻强 。外塘水源有青苔的种子没有过滤好水 。肥水的产品没有发酵好,有害生物比如原生动物纤毛虫,这样有益藻繁殖不起来 。
如果已经有青苔的池塘 , 建议物理方法:降低水位,降低透明度,草木灰、腐植酸钠 、人工捞或机械 。生物方法:有益藻类和复合菌抑制藻类,不建议化学方法 。
池塘水浑?
找原因,看是什么原因 , 如果是水质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以絮凝方法或者吸附方法处理 。如果是因为鞭毛藻引起的,可以先抑制藻类的繁殖,采用物理方法 , 然后再根据养殖品种的要求定向培养藻类,一般硅藻水的透明度大 。
土塘总碱度和总硬度怎样调节?当前的养殖水体的微矿元素特别是钙镁比例越来越不平衡!随着每造虾从水中不断吸取所需的钙镁磷等微矿营养后,造成这些微矿营养元素不断从水体中流失,而又得不到相应的补充 。这就出现了“软”:即多年养殖造成水匮乏钙镁等微矿营养导致养殖水体总硬度难以满足养虾需求 。这也是近年来水质不稳 , 产量偏低,甲壳薄滑、步足畸形、鳃盖外翻等不良现象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 。
在水体微矿元素部分流失失衡的同时,另一样东西却在猛速增多,那就是有机质!随着养殖时间延长 , 池塘底泥和养殖周边水源中积累的有机质也日渐增多,造成水环境有机营养超“富裕”:即养殖水环境富含有机质 。而这“富”不但加重水更“软”,还改变了水环境的微生态,造成水源的总硬度或总碱度持续下降 。如两广部分养殖区域的总碱度不足40mg/L,造成对虾养殖较大的障碍 。基于池塘水环境处于“软富”状态 , 正强公司提出了首先要提高池塘的生产力的观点 。
什么是总碱度、总硬度?
总碱度
总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这类物质可能接收氢离子,因此水体碱度就是水体含有能接收氢离子物质的量 。这类物质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等,具体指氢氧根、碳酸盐、重碳酸盐、磷酸盐、硅酸盐、亚硫酸盐和氮 。天然水中的碱度主要是由重碳酸盐(bicarbonate,碳酸氢盐,下同)、碳酸盐和氢氧化物引起的,其中重碳酸盐是水中碱度的主要形式 。。
总碱度,常用于评价水体的缓冲能力及金属在其中的溶解性和毒性 。
一、池塘里面的水质就是靠总碱度来支撑的 。
低盐度淡水养殖水体的总碱度大多是水体中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总和 。碳酸根和碳酸氢根对水体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减小pH值的波动 。
二、降低金属离子的溶解性及毒性 。
1、溶解性:碱度越大金属离子的溶解性越低 。以碳酸钙为例:碳酸钙的溶解度s=[Ksp(CaCO3)]^1/2(mol/L)],Ksp(CaCO3)=2.8*10^-9,从上式中可以得出,当水体中碱度增加时 , 钙离子的浓度下降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降重金属毒素和储存Ca2+、Mn2+ 。原理如下所述
2、毒性:碱度越大金属离子毒性越小 。一、在标况下特定物质的溶解常数是一定的 。根据溶解平衡常数可以得到当水体碱度高时,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会下降 。二、因为CO3-2-、HCO3-溶于水后会呈弱碱性 , 金属离子在碱性水体中的溶解度会大大的下降,变成氢氧化物沉淀(Cu2+在碱度下反应相对特殊一点,会产生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而金属的毒性主要来源于金属阳离子(Cu2+Zn2+Fe2+),只要变成氢氧化物或碱式碳酸盐沉淀,毒性就会下降,原理如下:
氢氧化物沉淀反应方程式:以铜离子为例
H2O→H++OH-
CO3-2-+H2O→HCO3-+OH-
HCO3-+H2O→H2CO3+OH-
Cu2++2OH-=Cu(OH)2↓
碱式碳酸盐反应方程式:以铜离子为例
H2O→H++OH-
CO3-2-+H2O→HCO3-+OH-
HCO3-+H2O→H2CO3+OH-
2Cu2++2OH+CO3-2--=Cu(OH)2CO3
水体中氢离子少了,氢氧根离子就多了,这样就算水体中有较多重金属离子,也会被降解掉,不会过多的影响螃蟹,导致其中毒 。
3、储存Ca2+、Mn2+离子
原理:钙在水体中的含量与碱度有很大关系 。钙离子遇碳酸根离子会产生沉淀即普通石粉,我们在日常养殖过程中不会用石粉去补钙的原因是碳酸钙颗粒在水体中难容 。但碳酸钙的溶解与体积有关,市场上的补钙都在标榜哪种钙的溶解度好,但养殖户要记?。?、离子钙的溶解度是好,但量少,2、碳酸钙粉虽然是微溶的,但它的溶解度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越细的碳酸钙就越容易溶解,补钙的效果就越好,简单来说就是“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同等条件下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但更重要的是碳酸钙是储存钙的,这是碳酸钙白云石粉的主要作用,当水中的钙离子在虾蟹硬壳或藻类生长大量吸收利用钙时,水体钙离子浓度下降 , 塘底的碳酸钙沉淀马上溶解补充钙离子,这样虾蟹、藻类生长就不会缺钙了 。
原理如下所示:CaCO3+H2O→Ca2++2HCO32-
三、总碱度偏低对虾应激大 。
具体体现:1、水不稳,容易出现倒藻,pH波动大 。要不是居高不下烧伤丝鳃影响呼吸,要不是泛酸pH忽然降低造成酸中毒体内缺氧而大量偷死 。2、总碱度偏低造成体内外渗透压不同,水质变动,对虾必须花费能量去调节渗透压,或出现鳃白肿现象,特别是苗期脱壳前后容易出现因渗透压不同而鳃白肿 。
总碱度偏低时缺氧急救除了增氧提高抗缺氧能力培藻外 , 还要提高总碱度,这是因为培藻提高水体溶解氧但也致使总碱度急剧下降,这样到了晚上ph就会下降引起酸中毒缺氧 。
淡水养虾,估计会有很多养虾的高手都知道:总碱度维持在80~150为最好 。养虾过程必须要维持水体的总碱度,随着养殖时间延长总碱度逐渐降低!特别是换水少的池塘 。放苗前,总碱度一般会在70~100mg/L,放苗25天后,一般会下降到40~50mg/L为主 。这是因为:1、酸性底质的池塘通常会消耗大量的碳酸根和碳酸氢根 , 并且这个过程持续进行,导致总碱度越来越低 。2、南美白对虾蜕壳后硬壳和生长过程中会消耗碳酸根和碳酸氢根 。细菌在降解有机物时也需要消耗碳酸根和碳酸氢根 。3、藻类光合作用时需要利用二氧化碳,这同时也降低了总碱度 。4、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和投喂量的增加,水体的有机质明显增多,也会造成总碱度下降 。
低盐度的水体和淡水相似,水体中的碳酸根和碳酸氢根含量少导致总碱度普遍偏低 。天然海水一般具有较高的总碱度 , 含有充足的碳酸根和碳酸氢根,但由于水质受到有机污染、地下过滤以及低盐度等原因 , 有的海水的总碱度有时也会偏低 。
总硬度
总硬度:在讲解硬度之前我们先来看水垢的形成,水垢其实是水体中原来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和碳酸氢镁(Mg(HCO3)2) , 在沸腾的水里分解 , 放出二氧化碳(CO2) , 变成难溶解的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镁(Mg(OH)2)也沉淀下来,有时也会生成MgCO3,这样就形成了水垢 。水的总硬度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度,其中包括碳酸盐硬度(即通过加热能以碳酸盐形式沉淀下来的钙、镁离子,故又叫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即加热后不能沉淀下来的那部分钙、镁离子,又称永久硬度) 。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碳酸氢盐[Ca(HCO3)2、Mg(HCO3)2]所形成的硬度 , 还有少量的碳酸盐硬度 。碳酸氢盐硬度经加热之后分解成沉淀物从水中除去,故亦称为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等盐类所形成的硬度 。这类硬度不能用加热分解的方法除去,故也称为永久硬度,如CaSO4、MgSO4、CaCl2、MgCl2、Ca(NO3)2、Mg(NO3)2等 。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之和称为总硬度;水中Ca2+的含量称为钙硬度;水中Mg2+的含量称为镁硬度;当水的总硬度小于总碱度时,它们之差,称为负硬度 。但虾蟹池塘中的硬度一般指的是钙离子与镁离子 。那么钙离子与镁离子对虾蟹养殖有什么作用呢?
1、水体中的钙离子、镁离子与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钙离子是动物甲壳、骨骼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虾蟹、枝角类的外壳、藻类的细胞壁都离不开钙元素 。缺钙会引起动植物生长不良,抑制藻类的繁殖 。镁元素作为生物体的微量元素,是构成体内酶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植物叶绿素成分,在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缺镁导致植物细胞内的核糖核酸合成停止,氮的代谢紊乱,影响藻类对钙的吸收 。
2、增加虾蟹塘水体的缓冲性 。根据研究若池塘水质总硬度在350~500ppm(CaCO3计),水质、底质、pH稳定,抗天气变化能力强 , 因此维持水体硬度是抵抗底质老化和酸化的主要手段 。
3、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当水体硬度较高时,Ca2+与重金属离子产生拮抗作用,减少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 。以直观的来说,缺钙镁会导致虾蟹生长缓慢,影响虾蟹的规格与产量,并容易转水甚至倒藻 。
4、净水,改善水质底质 。水产养殖中有足够的Ca2+Mg2+的含量可以促进有机物的絮凝、聚沉,加速固氮及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矿化作用 , 加速无机物的循环和再生,缓解水质底质的酸化 。
5、水体硬度不足影响虾蟹的存活率 。Ca2+、Mg2+直接影响蜕壳、固化的生理活动,导致虾蟹出现蜕壳不遂、软壳 。
6、储存碳源(CO3-2-、HCO3-) 。碱度影响Ca2+、Mg2+,那么Ca2+、Mg2+同样能影响碱度 。具体的原理跟文章上述所说碱度影响Ca2+、Mg2+的储存一样 。
硬度与碱度是虾蟹养殖的两项重要的水质指标,也是广大养殖户容易忽视或者不知如何调控的水质指标 。养虾水体适宜的硬度为250mg/L以上;适宜的总碱度为80以上,低于80或高于400就要釆取措施 。一般情况土塘淡水水体碱度和硬度偏低,不利于虾的生长 。
调好水体总碱度和硬度是成功养虾的关键 。这就是为何由同一个人管理 , 同样的虾塘,同样的设施,同样的水源,同样的苗源,同样的饲料,有的全部成功,有的部分成功,有的一直放不住苗,这其中总碱度和硬度起到极其重要,当虾塘水体的总碱度和硬度都在标准范围 , 试苗一般达到有较高的成活率 。
相当多的虾农对碱度和硬度都认识模糊 , 只是在农历初一,十五前后随意补充一点离子钙产品 。结果还是解决不了对虾蜕壳困难和软壳现象,造成养成率低 。水体的总碱度和硬度如何全程保持在适宜状态,如何调好水体总碱度或硬度呢?
一、矿化底土 。
进水前土塘要进行底土矿化,一般是使用硬水宝、生石灰、白云石粉等矿化底泥,特别是淡水养虾 。
二、当pH居高不下时先逐渐降低pH至理想范围 。
【河蟹养殖倒藻怎么办】在降低pH操作过程中,有效碱度就会自动逐渐提升,这是因为降低pH的一系列折腾中 , 生物总量大了呼吸量大了,pH稳定了 , 碳酸氢根的比例就会逐步提升 。此后再进行调整提高的总碱度的操作会更加有效!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