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原生家庭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原生家庭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文章插图
前几天看到一个热搜——“阳光抑郁症” 。
研究一番后,我发现现在的人身上多多少少都带点这种症状 。
什么是阳光抑郁症?
阳光抑郁症患者,都比较会掩饰自己内心真正的情绪,只向人们展示阳光的一面 。
他们会把自己内心的郁闷、委屈、愤怒等真正的情绪都给隐藏起来,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的时候,情绪就会雪崩 。
比如,他们面对无理加班的领导、控制欲太强的父母、冷嘲热讽的亲戚,都是以笑脸相迎,在深夜以暗自哭泣为终 。
阳光抑郁症比普通的危害更大 。因为它隐藏性极强,从外在看你可能认为TA是个乐天派,其实内心世界早已崩塌,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
今天想聊聊阳光抑郁症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原生家庭 。


01
想要探究这个原因,先来看一个无关的问题 。
“为什么人不听劝,非要吃了亏才会得到教训?”
看到一个我认为最好的回答,他说,首先要成为一个独立、健全人格的人,然后才有资格去谈论成败 。能够自主做出选择,是成为人,是拥有独立、健全人格的关键一步 。
劝说别人,看起来是在让他避免失败,实际上是在阻止他健全自己的人格,也有可能是在酝酿一个更大的失败 。它会在之后漫长的人生中,以种种形式表现出来,但根源,都是人格上的失败 。
“劝说别人,看起来是在让他避免失败,实际上是在阻止他健全自己的人格”,这句话太一针见血 。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选择的权利 。
有选择的自由,才能有健全的人格 。
谁都知道自由的重要性,但讽刺的是现实恰恰相反 。很多人在原生家庭时期,并没有这种权利 。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英子最终在41集时情绪爆发,跟来找她的父母以死相逼想要跳河 。
在剧情的前几集里,英子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 。她成绩好兴趣多,又会玩乐高,对天文也很感兴趣,最关键的是还很懂事 。
但随着时间发展这种“懂事”也成了扎向自己的一根刺 。
看到英子爬到了河边的护栏上,英子妈急得直跺脚说:“你快下来啊,你跟爸爸妈妈说好不好,不要站在那,快下来 。”
英子歇斯底里地喊:“我怎么跟你说啊,你从来都是凭着你自己想法,决定我的人生!”
英子妈心酸地说:“妈妈都是想为你好啊!”
“为你好”,这三个字真的太重了 。重的这些年像是给英子的肩膀挂了两个沙袋,而且沙子越来越多 。
英子妈为了英子的学习好,特意安装了一个透明窗户,就像监控犯人一样,不能有一丝懈怠;
为了英子的前途好,不让她发展天文兴趣;
为了英子的身体好,要求她每天空腹吃一个海参;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原生家庭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为了英子的品德好,一手毁掉她辛苦搭建起来的乐高;
为了英子好,却全然不顾英子要不要,喜不喜欢 。当无死角的爱越浓,压垮骆驼的稻草就越重 。
泣不成声的英子最终说出那句心里话:“我就是想逃离你!


02
剧中的英子最终确实逃离了,也从阳光抑郁症中恢复过来 。但现实中无数的“英子”,却连喊出这句话的勇气都没有 。
在有些家庭,他们如果表现出了痛苦,或者跟父母尝试着说这种痛苦 。得到的往往是不理解的眼神,疑惑的语气 。甚至是揶揄、讽刺 。
“这有什么好哭的?”
“不就一个XXX么?”
“你有什么难受的?”
“我看你就是闲的!”
“怎么别人都没事,就你事多?”
这些话就算你没有亲身经历过,你也一定在其他场合看到别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过 。
从本质上来讲,一直有这类行为的大人,其实都是不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他们的思维永远“蹲”不下来,永远不能平视孩子 。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 。
在这里,人类的悲欢可以相通,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主动去了解 。而孩子因为自身成长与阅历的局限性,更不可能主动去理解大人的做法 。
B站有位UP叫“美国曹操来了”,他在中国有20多年的生活经历,说着一口老北京话 。
有一期视频,是关于他的14岁正处于叛逆期的女儿想做舌环这件事,想问问网友们的意见 。
在视频中他说,穿舌环第一点是比较危险,舌头做坏了就可能是一辈子的事;第二点是他觉得女儿还不知道社会对这种另类的反应和偏见 。
但他并没有直接跟女儿说“不行不行,不能做不能做!不允许!”,因为他知道这样只会让女儿更想做 。
他告诉女儿:“你给我1个月的时间去说服你,也给你自己1个月的时间去搜一搜做舌环的危险,以及好好想想做舌环这个事行不行 。如果过了1个月之后你还是想做,那爸爸就带你去做 。如果不想做了,那就不做 。”
女儿答应了 。
1个月后,女儿也没有继续要做舌环 。
“曹操”说,做舌环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 。但如果女儿把做舌环这件事,变成了去证明自己有没有权利做选择的话,那这件事的重量就会变得很大 。
如果你用家长的“权利”强行制约她,让她意识到“我没有权利做我自己的选择”,那样会是两败俱伤 。
家长要给孩子的是权利,教育的应该是他们的行为 。
诚然,孩子犯错也分大错和小错 。做父母的任务就是,孩子碰到大错时应该明令禁止,碰到小错时也要让孩子去受伤 。只有孩子自己做这个错选择,受伤了,才能知道这种东西不能碰 。
不能因为孩子做的事情不符合大人的心理预期,觉得孩子就会制造麻烦,就去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


写在最后:
在这些大人眼中,孩子只是他的孩子,而在孩子眼里,大人就是它世界的全部 。无法逃避,更无法割舍 。
无数次的悻悻而归后,孩子开始怀疑自己,开始不爱讲话,开始干什么事情都看父母的脸色 。在大人看来,孩子开始慢慢“懂事” 。
其实,是人格成长受到了限制 。
这个道理不深,但很多人从来有没思考过,也懒得思考 。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也一定会在远方酝酿一个更大的失败 。
阳光抑郁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真觉得孩子一直生活在阳光里 。
《小王子》里有句话说,所有成年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能记得这一点了 。
我想,这句话应该警醒更多的人 。
成年人的世界确实很复杂,但也请别忘了脚下单纯的孩子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