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黄鳃怎么引起的

对虾黄鳃怎么引起的,连续下雨天如何处理对虾养殖池塘水?下雨天,是对南美白对虾养殖者的一个考验 。好多养殖场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还不是很了解,这无疑增大了养殖风险 。
雨天的影响普遍存在首先南美白对虾养殖 , 除了工厂化养殖受天气影响很小外,其它养殖模式都会受到雨天的影响 。
其次,雨天可分为暴雨(台风雨)和连续阴雨两大类 。无论是哪种类型 , 都会引起养殖水体中藻类、菌类、水质、底部环境等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影响到白对虾的健康、生长等 。
下雨天可能造成的影响1、pH下降:
雨后池塘养殖水体的pH值往往会降低 , 其原因主要是:
由于工农业的污染的存在和增加,往往会出现酸雨 , 造成养殖水体pH值降低;
暴雨后,地下淡水水位升高,酸性的地下水渗入池塘 , 造成虾塘pH剧烈降低 。
养殖水体的pH值剧烈变化 , 会引起对虾应激 。如,pH值下降 , 对虾携氧能力也下降 , 造成对虾体内亚缺氧,影响动物健康与生长 , 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会易感疾病 , 或生长受阻 。
2、弧菌增加:
我们必须知道,弧菌其实是“条件致病菌” 。也就是说,弧菌是养殖水体中的一种常在菌,无论你采取什么措施,在开放的池塘中,要“完全清除”弧菌 , 是不可能的 。但弧菌是在一定条件下,弧菌数量得以快速、大量繁殖,在养殖水体中达到一定的浓度以上,才可以致病 。例如 , 
养殖水体温度剧烈变化,会出现利于弧菌等条件致病菌的繁殖;
倒藻,藻类分泌的弧菌等致病菌抑制物减少或消失;
养殖水体内菌相失衡,有益菌数量剧减 , 弧菌等致病菌竞争性抑制菌减少 , ......等等 。
以上条件出现,都会诱导弧菌等条件致病菌快速、大量繁殖,达到致病浓度 。暴雨或连续阴雨天,都会引起养殖水体中的藻相、菌相、水质、底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 造成有利于弧菌等形成菌群优势的条件 , 进而引发疾病 。
3、突然倒藻:
阴雨连绵,容易引起养殖水体内藻类变化,如甲藻类增加 , 形成不利于白对虾的水体环境;
台风暴雨,不良气候因素,容易引起藻类大量死亡(倒藻),导致池水变清 。倒藻所带来的藻毒素中毒、养殖水体中缺氧、清水塘环境等等 , 都会造成不利于白对虾生长的环境,甚至引起浮头、偷死等 。
例如,雨后容易发生的倒藻,引起底部青苔滋生 。由于青苔光合作用较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限制了其它浮游藻类的生长,使得养殖水体“瘦”而不易“肥” 。池塘养殖水体清澈见底,不利于虾的栖息 。
雨天本身就光合作用弱 , 养殖水体内容易缺氧 。倒藻的发生,使光合作用更少,虽然雨水会带来一些溶氧,但养殖水体整体上比晴天更缺氧 。
4、盐度变化:
暴雨或连续大雨,会引起养殖水体的盐度变化,特别是大量周边淡水的流入,使池塘内养殖水体的盐度被稀释的变化更快 。在有一定盐度的池塘中,如果盐度变化很大 , 则对南美白对虾的水环境渗透压造成剧烈变化,白对虾的应激会非常大 。特别容易引起应激性脱壳和脱壳不遂 , 大量偷死 。
5、塘水浑浊:
雨水带来的污染物质造成水浑浊;养殖水体内各种生物、化学物质等的构成变化,引起水浑浊;雨水冲刷引起的池底有机质泛起,造成水浑浊 。
6、水质剧变: 下雨可能造成的底层氨氮、亚硝酸盐上升; 雨天养殖水体中相对缺氧,氧化作用减弱,无氧状态下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增加; 雨水的注入,引起养殖水体pH值的降低,水质在短时间内恶化 。一般雨水温度比塘水低,夏季时两者的温差更大 。雨水比重较低,降雨时 , 与池水混合,致使表层池水温度降低 , 导致光合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都会减弱 。
7、水体分层: 晴天突然下大雨、暴雨,表层水突然降温,密度变大,引起上下层水体剧烈对流 。下层水的有机污染物大量消耗了该层水的溶解氧而得不到补充,往往容易造成鱼虾严重缺氧; 遇到连续下雨,中到大雨,连续的下雨过程中,雨水本身带来溶氧比较多,雨水本身温度低,比重大,会有上下层对流; 连续的小雨 , 毛毛雨,则藻类光合作用变弱,下雨带入的溶氧少,上下层对流不强 。大雨或阴雨连绵会造成这么多的养殖环境变化,会对养虾产生很大的危害 。
因此,做好雨前预防和雨后及时处理工作,对提高养虾的成功率极为关键 。
雨天影响的后果雨后对虾出现各种异常现象,是由于阴雨天、雷阵雨或暴雨后,池塘内养殖水体的水质发生较大变化 , 特别是水中溶解氧含量和pH降低,是导致虾产生应激反应、诱发虾病的主要因素 。因此,雨后池塘的水质如果不进行及时地调整,白对虾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轻者缺氧浮头发生病害 , 重者出现大量死虾 。例如
1、水分层与暗浮头、虾跳:暴雨期间或台风前夕,多数天气闷热无风,降雨后若无强力搅动水体,容易造成水体盐度、温度及氧气分层 。往往出现底层氧气不足,会出现对虾暗浮头,常见对虾潜游在池水的中上层一有惊动就出现虾跳现象,甚至出现无氧偷死、应激性脱壳缺氧死亡等 。
2、底部氧化还原弱、泛塘:对虾养殖到中、后期,生物总量快速增大 , 积累在塘底的残饵和粪便有机物多 。如果水温突变,会引起水体发生对流,导致塘底的腐殖质翻动,进而带动塘底的有害物质充斥水体中,造成池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忽然升高 。甚至超标 , 发生急、慢性中毒,导致对虾体质衰弱、活力不好或者出现偷死等现象 。
3、红体病易发:连续阴雨天,容易引起养殖水体的弧菌或其他病原菌大量繁殖 。导致对虾感染细菌、虾病发生 。雨后对虾常出现红须 , 体色微红 , 严重时游泳足也变红,出现应激性肠炎、肝脏萎缩或糜烂、厌食 , 甚至发生死亡现象 。脱壳不遂而出现的病虾甲壳软或硬壳、体色棕红或鲜红 , 在水中顺水流方向缓慢游动,若捕捞离水后很快死亡 。
【对虾黄鳃怎么引起的】4、黄黑鳃病多发:雨后 , 由于水体出现温差,造成泛底,加上藻类大量死亡,导致虾池水中有机颗粒较多 。这些悬浮颗粒容易粘附、堵塞在对虾的鳃部,加上溶解氧、pH值的下降,造成虾鰓功能性损伤(肿鰓) 。此外 , 还有细菌、寄生虫等附着 。所以,雨后对虾经常出现黄鳃或黑鳃,引起对虾呼吸困难,机体中毒、体质差而出现脱壳不遂,偷死不断 。
雨天影响的根本原因事实上,雨天影响就是一种应激反应 。对不良刺激产生的反应大小,是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稳定性、虾体健康程度决定的 。
良好的水质、健康的虾体,可以较好的抵御突如其来的暴雨、台风雨、连绵阴雨 。这是养殖者一贯注重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藻相、菌相和生物化学指标,水质稳定、良好 。在这种水体中生长的白对虾体质好,抗病力、抗逆性强 。一句话 , 基础比别人好 。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预防重于治疗” 。比如定期泼洒有益菌,建立良好的有益菌优势的菌相,快速消纳水体内过多的有机质;培植稳定的优良藻相 , 维持水质稳定 。等等,都会有效稳定水质,降低不良外界刺激所造成的虾应激反应过大 。
雨天前后的一般性措施1、注意天气变化 。每天注意天气预报,特别要注重天气趋势预报 。尽管有时天气趋势预报不是那么准确,但会对我们的养殖生产管理有指导性意义 。提前安排相应的预防措施 。天气不变坏,是你的运气;天气变坏,则有备无患了 。
2、老生常谈 , 预防重于治疗;常规处理优于应激处理 。建立良好的水质保持程序,定期改底、培藻、补菌;保持健康的对虾体质,及时调整日粮、调整肝肠,使白对虾的体质健康,抗逆性、抗病力较强 。如果养殖的虾总处于健康临界状态、或亚健康状态 , 则一般的应激,都会造成很大的反应 , 甚至导致疾病或死亡 。
3、建议的正常程序,“定期改底 + 有益菌补充”模式 。养殖前期,生物改底 + 化学改底;中后期化学改底 。补菌方法为:定期使用 + 特殊阶段使用的模式,注意选择高效有益菌 。一般采用泼塘、拌料相结合的方法 。稳水、调整肝肠相互配合 。
4、雨前预防:大雨、暴雨前 , 塘内泼洒抗应激的电解质产品 , 泼洒有益菌 。
5、雨中加强:如果是连续阴雨天 , 应在阴雨间隙,哪怕的短暂的几个小时,也要及时泼洒抗应激电解质产品、有益菌等 。阴雨天持续时间长,注意开增氧机,晚上使用长效氧 。
6、雨后处理:雨后藻类减少,立即改底 , 解毒,补电解质,肥水 , 补菌 。如水质不佳,可停料,采用高效生物菌发酵物(如用麸皮发酵)沿料线泼洒,调整对虾肝肠,增强对虾的抗应激能力 。
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
南美白对虾如何防应激?对虾应急反应的症状
1、大触须,尾扇变红,胡须变红,虾体色发红(也叫应激性红体,注意区分病毒性细菌性红体,细菌性病毒性红体小编今后会着重描写)
2、吃料突然减少,或者突然停止不吃,沿着虾塘周围巡塘会发现有些虾在浮头游动 。
3、在巡塘的时候对虾容易受到惊吓,跳出水面 。
4、有时候会出现趴边的虾,捡起来会发现有黄腮,断须这类症状 , 注,断口新鲜,而非黑色 。断口黑色是另外的毛?。?今后小编会详细解说 。
好了,上面咱们知道了对虾出现应激反应的大体症状,现在咱们来看看对虾应激反应形成的主要因素以及应对方案 。
原因一:水色突变 , 如倒藻,水色变清,或者藻类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导致水色过浓 。
应对方案:出现倒藻,水色变清,应该先泼洒VC类扛应激产品,有条件的可以少量补充新鲜水,然后用有机酸制剂解毒 。在第二天应使用氨基酸类肥水制剂补充藻类营养,争取将水色培育回正常色彩 。水色过浓引起应激处理方法基本同上,先泼洒抗应激制剂,用量需要比上面大些,过两小时,等对虾缓和一下,排除一部分池底水,再补充一些新水进去 , 晚上以过氧化钙粉末全池泼洒 , 第二天用季铵盐类改底制剂进行改底 。
原因二:天气突变 , 如短时间内突遇强烈冷空气,台风,暴雨,连续阴雨天,冷热温差大等极端天气 。
应对方案:暴雨和持续降雨会使雨水聚集在虾池表层,雨后表层水温低 , 底层水温高 , 其次PH值也不同,水质分层 。同时因为缺乏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法很好的进行 , 这时候容易造成一部分藻类死亡,具体表现为水色变得白浊,这种状态下,水体溶解氧容易减少,水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有害生物大量繁殖,(例如常见的弧菌),容易是池塘底部的有机物在缺氧状态下分解产生硫化氢,亚硝酸盐,并积累在底部,进一步会导致对虾中毒死亡 。这种状态下,大家需要做到多留意天气预报,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夕,准备好抗应激类药品,在恶劣天气初见苗头时,先泼洒抗应激药品 。减少喂料,或者停止喂料 。假若恶劣天气将会在几天后到达,那大家改底一定要做好 , 不管什么恶劣天气,虾塘底差是最致命的,因为一到恶劣天气,对虾喜欢躲在水底 , 所以恶劣天气前一定一定先把底改好 。在下雨期间,一定要开至少一台增氧机,防止水质分层 。雨后注意做好解毒,留意PH值 , 控制水位,假若池水上涨,导致塘堤上长得杂草被塘水漫过,最好拔掉,因为这些草不是水生植物,在塘水浸泡下,很快会死亡,然后腐烂 。植物死亡腐烂会消耗溶解氧,腐烂的过程会释放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溶解在水体中,不一定能让对虾中毒 , 或者产生很大的反应,但容易造成对虾亚健康状态 。有时候细节不注意 , 会导致全盘皆输,所以这个一定要注意点 。
原因三:季节转换 , 春夏交替,秋冬交替 。
换季那段时间的天气大家应该深有体会,忽冷忽热,风向不定,而且还不规律 。这种情况下 , 容易使水体不稳定,导致倒藻,翻底,或者大面积换藻(就是水色突变 , 由本身一种藻死亡然后应季新藻从新繁殖),这样容易导致对虾抵抗力减弱,抵抗力一弱,就容易产生应激反应,甚至发?。?后果不堪设想。
应对方案:换季应该要加强对虾的营养,具体体现在饲料添加营养药品,泼洒营养药品,泼洒应激药品,泼洒粉末钙等等 。并且适当使用一些培育藻类的肥料 , 使藻类不至于一下全部死亡,让它有个过程 。这对减小应激反应会起很大作用 。
原因四:使用刺激性较大的杀虫剂,杀藻药(在蓝藻爆发的时期会使用杀藻药进行控制蓝藻)如硫酸铜,硫酸锌,或者大剂量使用含氯制剂消毒药,都会让对虾产生剧烈的应激性反应 。
应对方案:使用有机酸解毒溶液均匀泼洒,减少喂料,拌营养品进饲料喂食 , 傍晚泼洒一次营养品,保证对虾在夜间拥有足够的体力 。
原因五:过塘(就是标粗苗捕捞以后放入另一口塘) 。
由于捕捞通常使用放笼,或者电网 , 所以其实在捕捞过程中,对虾已经有轻微应激反应了 。再加上过塘到了新的环境,新塘水体环境跟本塘是有所差距的,这又是一个应激原因,最后放入新塘的过程,有时候会伤着虾苗,这也会引起应激 。
应对方案:在过塘前对母塘进行全方位改底 , 泼洒通透水体,破坏水面张力的药品,尽量使子塘的水温,PH值 , 盐度,溶解氧含量等环境因素尽量接近母塘,过塘以后母塘子塘都打开增氧机,不小于等于两台,白天开两小时,晚上比平日多开一台增氧机 。
对虾应激原因六:一次换水或加水太多,(超过30%-50%)
应对方案
换水应该少量多次进行,每次从底部放水,放掉10厘米以后再抽新水进池塘,每次放水跟添加的新水分别不得超过30厘米以上 , 10-15厘米是安全范围,数值越高风险随之增加 。当然,有些虾友的抽水地方跟放水的地方相距很远,这样的话,也可以一边放水,一边抽新水,由于刚抽的新水还没那么快到达放水的地方,所以 , 这样操作,也是可以的 。看大家的习惯与理解 。换水15厘米以下,不用泼洒抗应激药品,因为处在安全范围,这种程度的换水,并不会造成对虾的不良反应 。但是,假如塘水恶化太严重,我们不得不大量换水 , 甚至需要换水超过30厘米的时候,我们要在放水放好以后先泼洒抗应激药品,然后再添加新水 , 注意,放掉30厘米以后,每天只能添加10厘米新水,避免二次应激 。放水掉30厘米水在白天泼洒抗应激药品以后,在傍晚,还需要泼洒一次钙制剂,或者微量元素制剂,夜间增氧机多开一台 。如此做法,不一定百分百确保不会产生应激反应 , 但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应激反应的几率 。
对虾应激反应原因七:溶氧,盐度,温度,酸碱度,等水质因素急剧变化 。养殖水体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等有害物质超标 。水温分层 , 溶氧分层等等硬性指标出现问题,导致对虾应激 。
应对方案
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大家记住一个点就好了 。以上硬性指标都有一个安全范围,假如发现哪个指标与安全范围不符合,那咱们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将不正常的指标调整回正常指标 。上述的指标太多了 , 如果一一详述,篇幅会变得又长又繁琐,故,简单带过 。其次,以下做法通用于以上指标不正常:当指标发生变化,不正常的时候,应该停止喂料一天,开足增氧机,同时泼洒解毒药品 , 通常是有机酸制剂 , 第二天给对虾拌料喂食,拌料药品是护肝药品,因为肝脏参与虾体排毒,有条件的可以泼洒护肝药品 。
对虾应激反应原因八:养殖中途因为种种原因需要在虾塘中抓掉一部分虾(原因可能是虾苗成活率太好 , 导致密度太高,或是大小不均匀等等),导致剩余对虾产生应激反应,造成大面积退壳,虾体发白 , 不吃料 , 巡塘会发现有对虾趴边死亡 。
应对方案
尽量避免抓掉一部分虾,尽可能安排一口塘一次性抓完 。实在不行的话 , 在抓虾前两天,第一天充分改底 , 并泼洒钙制剂 。第二天泼洒营养品,各类维生素制剂 。在抓虾后,全池泼洒抗应激药品 , 开足增氧机三小时 , 关闭以后泼洒过氧化钙粉剂,这玩意放出氧气 , 产生钙质,净化水体,是个不错的好玩意 。抓虾后 , 还需要连续两天泼洒钙制剂 。第一天按说明量,第二天减半 。确保退壳的虾能尽量轻松的吸收到钙质,加快硬壳速度 。这样能避免软壳薄弱期因为外界因素死亡 。
南美白对虾红腿病如何防治?南美白对虾出现红腿或者红身(红体)目前没有单一白确定,是需要检查才能确定是那个因素引去的,下面我把我养殖多年的南美白对虾的红腿病的处理和日常预防的方法给你参考一下
红腿病分为四种
1.应激性红体怎么分别
这个比较简单 , 装一桶自来水把红腿或者红体的南美白对虾放进装了自来水的桶里面观察20-30分后 , 虾体的红腿或者红体有没有退去 。如果红体红腿明显退去,证明这虾是应激性红体 。
冶疗方法:使用维C和钙全塘泼水,最好旁晚使用,因为下半夜的气候对虾应激影响很大(药品的用量用法请到当地水产药店了解)
预防方法:平时伴多维这种营养性的药品来提高虾的体质,一本来说虾的应激很多原因引起的,可以说防不胜防,但应激是不可怕的 。
2.病毒性红体红腿
是由霍适弧菌、革兰氏阴性弧状杆菌引起的发病,我个人把这叫做病毒性红体,对虾一但感染这病毒会出现:行动呆滞,常匍匐于池边水草上,上浮水面旋转,翻滚直到一侧或双侧面眼球脱落,头胸甲出现大量白斑点,这种情况90%是没得冶的,建议早点卖掉控制亏损成本 。
冶疗方法:目前还没能够冶疗得好的经验 。卖药的技术人员建议用七用八的一点用都没有 , 记住这种病一个晚上可以把你的虾全死光,得了这种病唯一的出路赶紧卖 。
预防方法:多用氧化性底改种消毒性底改,日常多换水调水 。
3.细菌性红体红腿
对虾多数都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发病
我把它叫做细菌性红体,病毒和细菌其实是一样的,发病的症状也是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细菌性红体头胸甲是头有白斑点的,但我觉得一但感染细菌性红体时间过长或处理不当升级为病毒性红体的 , 但是这细菌性红体是有得冶的 。
处理方法:用过硫酸氢钾30%含量或50含量(每亩1斤),连续两天下午7点钟左右全塘干泼,内服三黄粉和人用土霉素拌料(1斤黄粉加30粒土霉素搅拌60斤饲料)
预防方法:日间培菌调水,15左右消毒杀菌 。
3虫引起的红体
一般是由纤毛虫为主,一但纤毛虫寄生在虾体内,会出现厌食、游塘、黑鳃、黄鳃 , 料台密不漏水 。一般由纤毛虫引起的红体红腿比较少 , 但是我也处理过很多案例,这些都是农户乱用药引起的红体红腿 , 对虫感染纤毛虫千万不要消毒,市面上有很多消毒水比较重的,一消就红体红腿,二氧化氯是一定不能乱用,个人建议虾得病第一时间把水和虾一起拿到水产药店进行检查(塘水和虾分开两个瓶子装)
冶疗方法:使用杀虫的药品,在天气好的上午9点钟左右全塘泼水,旁晚7点左右用抗应激加补钙的产品一起用,原因一但杀虫对虾下半夜会脱壳能够第一时间提高虾的活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起到帮助脱壳成功减少风险
预防方法:定期改底、调水,15天一次
希望对你有用,觉得有帮助关注我互相讨论学习
小龙虾出现黄鳃黑鳃是什么原因?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出现黑鳃的问题,这是小龙虾染上了黑鳃病 。而黑鳃病也是小龙虾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害 。
之所以会出现小龙虾的黑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虾池中水质变坏,污染严重,从而导致小龙虾染?。?
二是小龙虾受弧菌的入侵,导致小龙虾腮部被大量的弧菌攻占 。在弧菌的影响下,腮部出现病变变黑 。
上面是小龙虾出现黑腮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因为虾池中的水体质量没有搞好 , 池塘中没有进入正常的消毒杀菌 。另外,虾池中大量的有机质累积 , 没有按照进行底改导致池塘中的淤泥大量的积累,这些都是导致池塘水体变质,最终导致小龙虾出现病害 。
当出现黑腮病的时候,小龙虾的腮部变成淡褐色,最后变成黑色 。个头较小的小龙虾一般都会沉在水底爬行 , 最终死在水底 。而大个点的小龙虾则会爬到水草上面,行动缓慢 , 最终也会因为腮部失去吸氧的能力而导致小龙虾窒息死亡 。
对于黑腮?。?最主要的还是应当以预防为主 。平时的时候要做好池塘底改、清塘工作 。另外,还需要换水工作 , 以保证池塘中的水质 。在平时的时候,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另外还需要注意,在小龙虾虾苗下塘之前一定要先对虾塘进行清塘消毒,小龙虾下塘过后还需要使用聚维酮碘对已经投放的虾苗进行一次杀菌 。
在平常投喂小龙虾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搭配植物性的饵料,这样能够给小龙虾补充维生素C 。而缺少维C也是小龙虾的抵抗力低下的一种因素 。
出现病害后,可以使用1ppm的漂白粉进行杀菌消毒 。
为什么养的虾总死?1.致病性弧菌感染
由弧菌感染引起的偷死 , 主要症状是对虾腹节和尾部的肌肉呈现不透明、坏死症状、虾体色加深、断须,以及足变红 。
?
2、水质恶化
池塘底部出现死虾现象,死虾肌肉白浊,同时伴有脱壳不完整的、断须等现象,这种现象常见于高密度养殖池塘,其主要原因是:晚上底层缺氧,底质管理不善,有机物积累过多;氨氮偏高,亚硝酸盐高;水质管理不善 。对虾出现鳃肿、黄鳃、黑鳃等,造成对虾生理性缺氧 , 从而导致偷死 。
?
3、肝肠病变
池塘水质、底质管理不善 , 导致有害菌大量繁殖,另外养殖过程中的营养得不到补充 , 导致对虾处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池塘有害物质,比如藻毒素等不断积累,导致对虾肝胰腺发生病变 。如果不及时对对虾的肝胰脏进行保护 , 那么肠道也会开始发生病变,出现白便等肠道病害,从而发生偷死 。
?
从虾壳的软、硬来判断偷死情况,可以分为三点:
①硬壳死虾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后引起的;
②软壳死虾通常是在虾大量脱壳时塘底缺氧,水质、底质恶化或因气候突变等情况下,虾急性脱壳而引起的;
③硬壳死虾和软壳死虾都有,通常是脱壳不遂引起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