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四大名楼有关的诗词 四大名楼 诗词


与四大名楼有关的诗词 四大名楼 诗词

文章插图


泱泱中华,自黄河流域发源而起,几千年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璀璨的明珠 。文化长廊里,从《诗经》到唐诗宋词,成就令今人瞩目 。而在其他领域,有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巧夺天工的北京故宫等等许多闻名于世的奇迹,不胜枚举 。它们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中华的千年文化 。
今天,我想写一写我国的四大名楼,它们的“名气”,都沾染了诗词的气息 。它们因诗词而得名,而得以流传千古,得以彪炳史册 。


我国四大名楼,分别是: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每一座名楼,又有哪些诗篇写到了它呢?
文章有点长,一起来读一读吧,看看最后一首诗,你读过没有 。


一、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传闻中有鹳雀栖于此楼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也是唯一一座位于北方的名楼 。它始建于北周,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时的文人学士均喜欢在此登楼赏景赋诗,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负盛名,另有李益的《同崔邠登鹳雀楼》等 。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与四大名楼有关的诗词 四大名楼 诗词】这首五言绝句是唐人绝句中不朽的诗篇,在描绘祖国壮丽山河中寄予着深刻的哲理,洋溢着昂扬的向上的激情 。
黄河奔腾入海,落日依山而下 。落日的余晖与奔腾的大海所形成的恢宏的气派,并不足以令人驻足停留,眼前的鹳雀楼,让人还想着更上一层楼,想要看到更远、更广的风景!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对仗工整,还带着浓浓的哲学气息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另外一首李益的《同崔邠登鹳雀楼》也是一首不错的诗 。
同崔邠登鹳雀楼
作者:李益 (唐)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
汉家萧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
这是李益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是对眼前景色的描写,也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 。
楼高百尺,汀州云树,茫茫一片 。汉乐箫鼓,魏国山河,都已在夕阳里随流水逝去 。千年往事转瞬即逝,忧愁来时一日亦长,烽烟四起里,春日不再,思归而又伤情 。
景与情,古与今,万般思绪,在登上鹳雀楼的那一刻,一泻而出 。
脚下的楼,不再是楼,而是诗人万般心绪的载体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黄鹤楼
唐朝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使得这座位于楚天大地的楼阁,成为名楼中名气最大的楼阁 。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 。现楼为1981年重建,楼址仍在蛇山头 。黄鹤楼一共有五层 。高五十余米,相当于16层楼房,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远远望去,整座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 。
那么,与黄鹤楼有关的诗篇,我们首先要读的,就是崔颢的《黄鹤楼》 。
黄鹤楼
者:崔颢 (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这是一首“擅千古之奇”的揽胜名作 。
前半部分虚写:仙人乘鹤而去,白云悠悠,一去不返,空余黄鹤楼 。后半部分实写登楼之景:汉阳的景与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依旧萋萋,暮色茫茫里,烟波沉沉,哪里才是家乡?
传说之景与现实之感,融合在一起,谱写成一首壮丽的诗篇,让位于楚天大地的这座黄鹤楼,流芳百世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而诗仙李白的写于黄鹤楼的送别诗,亦让黄鹤楼更加声名远播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黄鹤楼上,烟花三月,与君相别 。浩浩长江,孤帆远去,消失在碧空,唯见天边的江水,滚滚向东流 。
一首惜别诗,在李白的笔下,意境全开,飘逸灵动,不见哀伤,只见乐景,彷如站在黄鹤楼上,见到的滚滚长江,它是浩瀚的,也是望不尽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岳阳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这句被中国历代士人奉为立世格言的名句,也使得岳阳楼闻名于天下 。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自古就有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唐代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唐杜甫的《登岳阳楼》,唐刘长卿的《岳阳楼》,南宋陈与义的《登岳阳楼》等,都是不朽的诗篇 。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杜甫的一生,是漂泊凄苦的一生,晚年时节,他顺江辗转多地,登上慕名已久的岳阳楼 。
眼前是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吴楚分隔两地,乾坤仿佛浮于湖面之上 。身边并无亲朋,孤舟之上,只有年老多病的自己 。关山外战火未停,凭栏遥望不免泪流满面,感慨万千,泼墨写下了这首《登岳阳楼》 。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这也是杜诗的伟大所在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岳阳楼
作者:刘长卿(唐)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
刘长卿的这首七言律诗,写的也是登岳阳楼所见到的景色,字里行间并不见愁绪,读来又含了淡淡的哀思 。
顺着清溪到尽头时,已是日落西山之时,高耸的山峰与半山的云朵交相辉映 。楼前归来的客人埋怨秋梦被惊扰了,而湖上的美人却怀疑是歌声太吵闹 。独自坐在高楼,夜风疾疾,看着眼前平静浩渺的湖水,明月悄无声息的倒映湖面上 。终究会随舟而去,往来的船帆激起浪花,却让人不由得悲凄 。
刘长卿,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但这一首七律《岳阳楼》,写法也不逊于其他诗篇 。
他生平坎坷,笔下的诗歌却是意境悠远,并不见半分颓废,恰如登楼所见的景一般,任夜风疾疾,我自渺渺无波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四、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 。因李元婴曾被封为滕王,故冠名"滕王阁" 。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使得滕王阁流芳后世 。
它与黄鹤楼、岳阳楼也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同时,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古代的图书馆 。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留下过许多历史名篇,有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唐代张九龄《登豫章郡南楼》,唐代杜牧的《滕王阁》,宋代苏轼的《登滕王阁》,宋代辛弃疾的 《贺新郎.赋滕王阁》,文天祥的《滕王阁》等 。
滕王阁
作者:王勃 〔唐代〕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这首诗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阁序》后,概括了序的内容 。滕王阁临江而立,歌舞已停,云饶画栋,珠帘卷雨,白云悠悠的倒映在潭中,物换星移又过去了几个春秋?阁中的帝子今日可还在?只有槛外的江水空向东流 。
全诗从空间、时间的角度分别对滕王阁进行描写、咏叹,笔意纵横,语言凝练,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钟陵饯送
作者:白居易(唐)
翠幕红筵高在云,歌钟一曲万家闻 。
路人指点滕王阁,看送忠州白使君 。
白居易结束了三年江州被贬生涯之后,即将赴任四川忠县时,来到南昌,与朋友告别,友人在滕王阁上安排歌舞宴会,为他送行,白居易便作下了此诗 。
白居易的诗“老少皆宜”,并不难懂,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宴会场面之华丽、歌声之悠远,也间接的写出了滕王阁之高 。末句才点出是为了欢送白居易,路人观此盛景,指点围观的情景 。
这首写在滕王阁的诗,实则写的是送别之景,而滕王阁当时的名气,也可见一斑,或许是因为王勃的一首《滕王阁》,让世人皆知,名声大噪 。当然,我们也间接的看出赴任四川的白居易,此时坐在滕王阁上,一扫“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戚戚然,满怀着“翠幕红筵”的欢喜,踌躇满志欲大展宏图的喜悦之情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一座楼,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传奇,都有诗人赋予它的不一样的诗情画意 。唐诗与着四座名楼,也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你去过哪一座楼,看到过哪一处风景,读过哪一首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柳月青带你读不一样的诗词,喜欢请点击关注哦,支持一下美女作家哦!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