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塘底质肥怎么处理

虾塘底质肥怎么处理 , PH值偏高偏低对养殖对虾是否有影响?1)、PH值偏高(9.0以上)是由于底质本身含碱性物质过多、此前使用过石灰清塘或者塘内藻类大量繁殖等原因引起,容易造成对虾脱壳困难、食欲减退等症状;处理措施:避免用生石灰清塘,采用菌毒净或溴氯海因清塘;全池泼洒降碱解毒灵或生物净水宝 。
2)、PH值偏低(7.5以下)是由于底质酸性物质含量过高、过多施用无机化学肥料、池中雨水累积、水体中有机物过多、过量使用EM菌、乳酸菌筹微生物制剂等,发现不正常现象 , 及时处理 。
养殖龙虾肝脏出现问题怎么办?养殖龙虾肝脏出现问题怎么办?
小龙虾肝脏出问题会导致活力下降,抵抗力降低,不吃食,在高温天气下和水质恶化的情况下容易生病死亡 。
引起小龙虾肝脏出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动物性蛋白质摄入量过多,导致小龙虾消化不良,引发肝病和肠炎,着主要是平时在饵料选择上投入的各种肉类饵料过多 , 比如螺蛳肉各种动物下脚料,以及鱼肉等等 。二是细菌感染导致的肝脏?。?主要是弧菌和真菌感染的肝病和病毒性肠炎 。
解决办法:对于第一种情况要保证饵料搭配多样化 , 虽然说动物性蛋白质是小龙虾生长过程种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的营养源,但是单一投喂这些饵料回有很大的副作用,所以平时还要投喂其他饵料,保证小龙虾在食物选择上不偏食 。黄豆以及蔬菜瓜果是不错的选择 。
对于第二种情况,要杀死这些有害细菌,涉及到改底消毒杀菌以及培藻培菌的管理流程 。这个我在很多回答和文章里面都说过,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 只说一种救急的办法,就是利用蛭弧菌来直接杀死水中的有害细菌,由于蛭弧菌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氧气,所以在使用前,最好先换水,然后用增氧机或者增氧泵给水体充氧,这样效果会比较明显一些 。
虾塘ph过低怎么办?先测一下水质指标,一塘水的问题不是一个ph值就能做出解决方案的 。
氨氮值,亚硝酸盐值,这些都得测 。
提升ph直接方法就是物理泼碱性物质 , 比如石灰,根本方法就是培养塘中藻类,使藻类繁殖起来 。
看您的虾是多大的,倘若塘里是中小虾:
1、如果塘水中的氨氮高的情况下不能盲目的用物理方法提升ph值,比如说泼石灰什么的,这种强制提升ph值,反而会引起胺中毒 , 后果很严重 。
2、如果塘水中的盐硝酸盐高 , 不要盲目的向塘水中施肥,很可能是连续阴雨天藻类无法大量繁殖 , 做的下去的肥都转化成亚硝酸盐了,此时的塘水中已经不缺肥了 。
这种情况有条件的进行换水,少量多次 , 防止虾应激免疫力下降 。没条的尽量多冲水,只需要保持ph值不在下降即可 , 如果还ph降,少量多次的泼石灰,保持ph值不下降,同时将塘中增氧机打开,进行解毒(氨氮、亚硝酸盐的毒,藻类大量死亡的藻毒)夜间配合底氧,此时的塘中一定缺氧 。等待天气晴起来水会自己肥起来ph会升上来,如果肥不够再稍微补肥 。
3、如果是比较大的虾,或者存塘量高,每日饲料投喂量大 , 这种水已经无法调回正常 , 水质指标都会很差 。
这种情况如果有条件冲换水,做好增氧措施,晚上一定要撒底氧 , 多坚持一天就多赚几千块钱,但是不要贪心 , 一定要联系好收虾的老板 , 感觉挺不住了就及时捉虾 。
罗氏虾滴星病怎么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罗氏虾滴星病怎么治?
1发病情况及危害性 。(发病情况)池塘养殖罗氏虾大部分采取轮放、轮捕的模式 , 即每年的3月中旬到4月中旬各投一次虾苗 , 每亩放苗量在10万尾左右 。3月份放养6万尾/亩、4月份放养4万尾/亩,养到6月下旬或7月上旬开始轮捕5、6cm以上的成虾 , 5cm以下的幼虾及6cm以上的软壳虾都放回原塘继续饲养,过10天左右再拉网销售,如此重复10次左右,该年度养殖结束 。在养殖中后期,即从7月份开始,部分池塘出现虾零星死亡的情况 , 我们虾农称之为(滴星?。?。养殖前期没有此种现象 , 一般是发生在虾塘拉网后,因此也有虾农认为是(拉网综合症)虾农认为 , 将此病称作罗氏沼虾(肝胆综合症)更为准确 。(2)病虾症状:病虾靠边侧卧,受刺激能迅速躲避 。死亡的以成虾(6cm以上)最多,死虾的肥满度较好,通常是软壳虾 。肉眼观察病虾 , 虾体有轻微水肿现象,体表无外伤或轻度断肢断须,无明显病症,少数病虾的鳃上有绿藻附着 , 肌肉有白浊现象 。检查虾的肝膜,发现严重病变,肝肿大、发白,严重的发生腐烂,且有粘稠状透明分泌物,镜检病虾肝细胞都有肿胀现象 。一般此病爆发前虾进食良好,且前期生长迅速 。一口20-3O亩的虾塘,死亡量从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严重的在50kg以上应激反应强 , 一旦拉网、下挽水、气温变化等 , 死亡量增加 。(3)流行情况及危害性:该病是爆发性疾病 , 发病快、危害大,发病范围广 , 防治难 。通常是进入6月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尤其是拉网使池塘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该病大量爆发,已成为目前影响高罗氏虾养殖发展的主要病害 。
如何改善鱼塘水质?对水产养殖户而言,如何管理好养殖水质,保证水质“肥、活、嫩、爽”,水体有益藻类丰富且平衡,不滋生有害藻类;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超标,是日常养殖过程中的基础 , 也是管理的重点工作 。
许多养殖户缺乏系统的管理水质的经验,等到水体定营养化、出现污染、滋生蓝藻等,甚至造成鱼儿开始死亡时,才急急忙忙想办法用药处理水质和治病,此时不论是改水调水 , 还是治病的药物的使用成本都很高,如果方法不当处理时间过长,如此恶劣的水环境中,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 。
水质调控采用化学药品 , 会造成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 药品的残留量,污染水环境,同时会杀害水中有益细菌 , 造成水生生态的失调,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作为一种生态益生菌,治理养殖水环境可以明显改善水质,增加溶氧,降低氨氮与亚硝酸氮 , 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降解有机物,同时具有成本低、效果显著的特点而日益受到水产人的重视 。
光合细菌的作用一是净化水质,增加溶氧,提高养殖密度;二是营养丰富,促进生长,缩短养殖周期;三是增强免疫 , 防治病害,提高成活率;
芽孢杆菌具有分解多种糖类和降解含氮化合物的能力,能降解养殖池塘中的有机物,包括鱼的排泄物、残余饵料、浮游藻类尸体和池底的有机淤泥,使之生成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无机盐类 , 提供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素,避免了有机物在养殖池塘的沉积,与其它(如:光合细菌、乳酸杆菌)有益微生物一起维持池塘的良好的微生态环境;
乳酸杆菌属于异养型厌氧微生物,适合在溶氧低或无氧的条件下生长 , 它们缺乏自身对许多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能力,必须由外界提供许多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才能很好的生长 。在水产养殖中,乳酸菌与芽孢杆菌搭配使用 , 芽孢杆菌使用后第二天用乳酸菌,对水质改良能起到明显效果 。在饲料中常添加乳酸菌,可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减少肠道疾病发生 , 而且减少排泄物对水质的污染 。
很多人担心这样操作成本会很高,实际上是很多人不知道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均可在家里自己培育生产 。采用鳝宝培养基和菌种 , 利用塑料桶、缸、塑料袋、鱼苗袋就可培育生产,自行培育的微生物菌不仅细菌密度高、活性强,而且成本也比较低廉,比使用成品菌的成本低,当然比用化学药物管水的成本低许多 。
保证良好水质与疾病防治一样,都应树产防重于治的理念,采用系统的养水方法并从养殖初期做起,不然随着残饵、排泄物、分泌物等日趋增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时,才开始处理就比较麻烦了!所以养殖池塘投放鱼苗后7-10天即开始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具体方法为:每月泼洒2-3次,早上太阳出来泼洒光合细菌,中午前后泼洒芽孢杆菌 , 第二天傍晚泼洒乳酸杆菌;常采用乳酸杆菌拌料投喂 。如此既可有效维护养殖水质,也能起到较好的防病效果 。
湖北咸宁陈老板养虾,以前使用某厂家的芽孢杆菌粉没有啥效果,改用鳝宝芽孢杆菌培养基和菌种自行培育,并且与培育的乳酸杆菌结合调水养水效果非常不错 。
四川广汉的王哥,自从使用自行培育的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后,养殖的20亩泥鳅塘水质一直保持良好,换水大大减少 , 也没出现蓝藻和裸甲藻了 。
广东中山的刘老板 , 主要培育泥鳅苗出售,培育池塘从放苗一周后开始使用芽孢杆菌、乳酸菌及光合细菌,池塘水质保持清爽,水体藻类丰富,泥鳅苗生长速度快,泥鳅苗成活率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
重庆铜梁刘哥养殖泥鳅 , 往年水质浑浊而且滋生蓝藻 , 今年使用自培芽孢杆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后,水质一直保持清新,有害物质没有超标,而且再没有滋生蓝藻 。
四川南充的易师,自己养殖的同时也为广大养鱼户提供饲料和指导,普及使用自培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大家的养殖水质保持相当好 , 成本也比以前更低了,养殖产量也得到提高 。
【虾塘底质肥怎么处理】头条号/水产日记,微信公众号dzyz168,分享微生物的培育生产和使用方法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