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塘什么时候要肥水

蟹塘什么时候要肥水,高温天气蟹塘里小白虫怎么办?1、每年冬修蟹塘时,清除环沟中过多的有机淤泥 。
2、千万不胡乱使用肥水产品,特别是发酵的畜禽粪便肥等有机质肥肥水 , 这种肥水方法,易培养出大量小白虫 。可以适当使用真正的肥水膏,配合小球藻种 。强氧化过硫酸氢钾片等改底 , 释放塘底肥力来肥水,减少虫子的饵料来源 。
3、水泵灯光持续多点诱捕小白虫,不要等到小白虫爆发后才开始,提前持续捕,控制蟹塘小白虫——这种方法安全环保,虫子捕捞后冻干杀死可以再喂河蟹 。但是晚上灯光会诱导更多的蚊虫飞来在水里产卵,造成池塘边虫子特别多 , 迎面飞舞,水里虫子越吸越多的现象 。
蟹塘泥皮用什么肥料?蟹塘有泥皮 , 说明底部富营养化,底栖藻类附着在底泥上生长,首先要处理掉泥皮,用氧化底改多打几次 , 直到泥皮全部上?。?然后捞掉,再使用氨基酸肥水膏配em菌进行肥水 。
蟹塘里用了碘以后几天适合肥水?泻汤里使用点主要的作用是用于塘的消毒杀菌 。点一般会与糖里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一般使用碘杀菌消毒后三天即可适用于肥水的释放 。
苔灭草安怎么解?虾蟹池青苔及有害藻类的防治方法一
春夏季节是春苔、有害藻类易发生的时期,青苔是丝状绿藻(双星藻、转板藻和水绵)的总称,开始是在浅水底处萌发生长,渐渐蔓延开来,严重时豫一张巨网布满整个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变成棉絮状,漂浮水面 , 尤其晴好天气光照充实,水面随处可见,俗称“油青苔” 。
青苔的大量生长,消耗水中营养物质,至夜间大量消耗氧气,引起池中缺氧,虾蟹苗易被缠绕,降低成活率 。
【蟹塘什么时候要肥水】有害藻类主要是指不易被鱼虾食用的微囊藻,大量繁殖生长时,池塘表层漂浮着一层油绿色,俗称“水华” 。其对鱼虾蟹的危害更大,白天充斥水表层,影响光照 , 晚上大量耗氧,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引起缺氧 , 当其成为池中优势藻后,抑制池中有益藻类的生长 。微囊藻死亡后,蛋白质分解可产生有毒羟胺和硫化氢,毒害养殖对象 。
青苔、有害藻类采用人工捞除方法,一则劳动强度大;二则不能彻底清除 。
下面介绍几种防治方法:
一、冬季干塘进行池底曝晒,放苗种前15天适当注水 , 用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这样可起到较好的杀灭作用 。
二、养鱼池中一般难有青苔、水华生长,除了放养的各种鱼类因素外,较深的池水及较肥的水质也是关键原因 。因此在春季可适当提高水位,并在放养前施用有机肥料 。其一 , 培育的浮游生物可供虾、蟹食用;其二,适当的透明度(0.2—0.3米)使太阳光不能直射到池底 , 不利于青苔生长 。
三、套养适当的花白鲢,能有效调节水中藻类种群,可防止“水华”的发生 。
四、一旦虾、蟹池中青苔或“水华”发生后,可施用药物进行杀灭 。
1、全池遍洒0.7ppm硫酸铜、硫酸亚恢合剂(5:2),值得注意的是,“水华”被杀灭后,产生有毒羟胺和硫化氢,危害虾、蟹,因此要及时开动增氧机或加注新水 。当池中局部区域青苔或“水华”生长后 , 可用农用喷雾器按0.5公斤硫酸铜兑20公斤水,对着升浮至水面的青苔或“水华”喷雾 , 杀灭效果也很好 。
2、刚脱壳的虾、蟹对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的耐受力较差 , 应尽量避开虾、蟹脱壳高峰期施用 。也可采用分段、分时方法,即将池塘分为几个区段,在不同时间对各个区段施用,这样鱼、虾、蟹对药物有不适时可逃匿至未用药区段 , 防止引起虾、蟹死亡 。
3、用干石灰或草木灰撤在青苔表面也可有效杀灭,但在生产中却不易操作 。可用三氯异氢尿酸0.3—0.4ppm泼洒,凡是被泼洒到的青苔或“水华”在几小时内均可被杀灭,同时也起到杀菌消毒、净化水质的作用 。
施用药物杀灭时 , 要注意用量,计算准确 , 泼洒要均匀 , 要慢慢泼洒让药物有充分的扩散过程,池边及浅水位处不能泼洒过多,要注意安全,防止引起虾、蟹死亡 。
虾蟹池青苔及有害藻类的防治方法二
青苔亦称青泥苔,是双星藻、水绵等丝状藻类的俗称 。春季气温回升到10以上,青苔开始繁殖生长 , 早期如毛发一样附生池底 。随着气温的升高,青苔就大量繁殖,严重时就如罗网悬张于水中 。衰老时变成棉絮将飘浮于水面,颜色呈黄绿色,手感滑腻 。对水产养殖品种影响很大,水肥不起来,影响水草的生长,死亡后又败坏水质 。
一、青苔发生的主要原因
1、多年养殖,池底板结,池塘中N , P比例失调 。
2、蟹池冬季存有积水,开春没有排干,清塘不彻底 。
2、三、四月份放养虾、蟹苗前纳水,没能肥好池,致使水过清引起的 。
二、青苔在虾、蟹池内大量繁殖,其主要危害有:
1、严重消耗水体中的无机盐类,使虾、蟹池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遭到破坏,水质变得清瘦 。虾、蟹池混养的贝类以摄食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为主 。水质清瘦,贝类无以为食,影响贝类的生长 。
2、当青苔在虾、蟹池大量繁殖,青苔会遍布全池,至衰老时丝体断离池底,浮在水面,起水后的虾、蟹一旦蹦到青苔上,由于青苔如棉絮状,虾、蟹无法挣扎出来 。被藻丝缠住影响其觅食只能活活地干枯死掉 。从而使虾、蟹的生长受阻、成活率降低 。
3、随着水温、气温的升高,青苔在池中泛起死亡 。被风吹到池角或沉底变黑,散发出一股恶臭味 。其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提高了池中氨氮含量,降低了水中溶解氧含量,会造成养殖水产品中毒,缺氧死亡 。
三、控制虾、蟹池青苔生长的建议措施:
在养殖前期及养殖过程中采取一定的相应措施 , 能有效地控制青苔在虾、蟹池内的生长 。
1、冬季清淤,翻晒 ,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
2、虾、蟹池底涂要做平整,不生泥块、清除杂质、柴草,减少青苔附着生长的机会 。
3、虾、蟹池进行养殖之前,用茶籽饼20斤/亩进行清塘,杀死有害的野杂鱼等,施用茶籽饼以后,池水透明度降低,并能使单胞藻类迅速繁殖,有肥水培养藻类的作用,可抑制青苔的生长萌发 。一星期以后茶籽饼毒性即会消失 。在养殖前期可视水色变化情况,追加生物肥(如藻源和绿水1号等)使池内藻类的繁殖达到一定密度 。这样既可使青苔不发生 , 又能促进鱼、虾、蟹、贝健康生长,效果十分理想 。
四、蟹池中出现青苔的处理方法:
在河蟹的养殖中,需要水草,一旦出现大量青苔时,会对河蟹养殖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要杀青苔,另一方面又不能对水草有损伤 。处理方法如下:
1、池水中刚发现有少量青苔时,全池泼洒“灭苔护草宝”1.2亩米/瓶,有效控制丝青苔等状藻类在高温季节池中泛滥 。
2、池塘中青苔严重时,用喷雾器以1亩米/瓶的剂量直接喷洒在浮于水面的青苔表面,力争喷洒均匀、周到,3~5天后青苔死亡(青苔变色就表明开始死亡) 。若第一次用药后还有少量活的(青苔没有变色,仍是绿色就表明是活的) , 第7~8天后第二次用药,再过3~5天,池塘中的青苔消灭 。一般,青苔颜色由绿色变为灰黄色、褐色、黑色时,藻团变成散沙状,表明丝状藻死亡 。
3、用青苔药后3天 , 出现青苔死亡,用解毒应激精华液+保水利生素调节水质,同时用池底清改良底质
4、调节好水质 , 再用藻源和绿水1号进行适度肥水 , 可以有效控制河蟹池的青苔 。
池塘养鱼如何看水色?养鱼先养水”,养殖水体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虾、蟹等的生长、发育 , 也直接关系到养殖产量及养殖效益 。关于养殖水体,人们常提到的四个字是“肥、活、嫩、爽” , 达到这四个字的标准 , 水体水质就适宜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 。怎样的养殖水体是“肥、活、嫩、爽”?如何识别养殖水体的好坏?比较简单直观的方法 , 就是看水体的水色,从而判断水体水质的优劣 。
较好的水色
1褐色水
当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以硅藻、隐藻为主,其次是裸藻、绿藻、甲藻,这时水体呈现的水色是茶褐色,这是池塘养殖的优质水色,鱼类可以得到很好地生长 。不过硅藻对水环境变化适应性弱,当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硅藻会大量死亡,水色也随之变化此时要注意换水或添注新水 。
2黄绿色水
这种颜色的水体中的藻类主要是硅藻和绿藻,其次是裸藻、衣藻,也包含部分蓝藻 。除蓝藻外,其他都是鱼类易消化的种类,属于水产养殖的理想水色因为绿藻对水环境变化适应性比较强,同时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以绿藻为主的水体比较稳定 。
以上这两种水色的培育和保持、调控技术:适时添注新水 , 在养殖旺期,每2~3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量为养殖水体总量的l/10左右 。适时追肥追肥可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和含磷、镁、钙成分的化肥如磷酸氢钙等 。如果硅藻需要的营养元素得到补充,硅藻得到较好的生长发育 , 可使该水色持续较长时间 。
3、油清色水渐变为灰白色水
这种水色的水质属于四字中的“嫩、爽”,且肥度适中 。油清色,是因为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大量繁殖继而轮虫和无节幼体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使池水呈灰白色,此时常称为“灰水” 。养殖水体呈现这两种水色,表明水体中浮游生物丰富且繁殖力旺盛,浮游生物种群组成处于较好的平衡状态,是培育鱼苗的良好水质,比如鲢鳙鱼种在这种水色的水体中能得到很好地生长 。
应多加留意的水色
1黑褐色的水
出现这种水色,首先应该想到是否为施肥超量 。这种水色的水体,往往水质过肥,并开始向“老”水转化,有时甚至已接近恶化,水体中有毒物质积累较多 。这种水色的水中,鞭毛藻、裸藻为优势种群,这些藻类可分泌毒素 。在毒素作用下,养殖对象会暴发疾病甚至中毒死亡 。其中以对蟹塘、虾塘的危害最严重 。
出现黑褐色水 , 应立即减少或停喂饲料、加注新水开动增氧机增氧、曝气,降低毒素浓度 。同时施用以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要菌类的生物制剂 。3~5天即可有效消除不良水色 。
2、草绿色伴有红色浮膜的水
这种颜色的水体水质较浓,以裸藻及绿藻为优势种水面有浮膜,在光照强烈时呈红色 。这种水一般白天呈现红色 , 傍晚或夜里变成绿色水 。这种水色的水质在初期形成时对鱼类生长影响不大,但若不及时加以调节,会影响养殖对象的食欲,造成其摄食量减少 。此时可以用生石灰或硫酸铜控制这些藻类的数量,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间隔多使用几次,以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 。
3、澄清色水
也叫青苔水,养殖水体澄清,是因为水体中基本无藻类、缺乏营养元素,或水体受重金属污染,藻类无法生长繁殖 。此时水体中基本没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池塘底部容易滋生大量青苔 。这种水体水质极不稳定,各项水质指标变化幅度较大,容易引起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投放幼苗,苗种入池后缺乏适口的天然饵料 。而青苔大量滋生时会严重影响水产动物的活动和摄食 。此时,首先要抑制青苔生长,可采用有机肥挂袋的方法,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如鸡粪)装袋后,定置悬挂在生长茂盛的青苔上方 , 待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遮蔽青苔生长的阳光后,青苔就自然死去,水色可逐渐变绿 。同时泼洒生物制剂调节水色,恢复到淡绿色好水 。
4、蓝绿色水
即所谓的水华水,指池水往往出现绿色、蓝绿色或黄绿色的带状或云状水华,这种水往往是肥水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 。水体浮游植物数量很大,水的透明度较低,池水较混浊 。这种水在没有发生恶化、“转水”前,也是饲养鲢、鳙鱼的较好水质 。但应提防天气变化、异常而造成过度繁殖的藻类大批死亡使水质突变,转为“臭清水” 。对“水华”水,首先在养殖水体出水口处上方开口,放出表层水,将蓝绿藻排出池塘外,连续2~3天 , 或用人工密网、捞海在下风处捞除 。使用二氧化氯0.1克/米3加沸石粉10克/米3,全塘泼洒,连续1~3天,可有效消除蓝藻,改善水色、水质状况 。待蓝绿色水色减淡后,施用磷酸氢钙,重新培育成嫩绿藻水或硅藻水 。
5、灰褐色水是一种劣质水,水体中主要以老化藻类为主 。老化藻类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增加,缺乏藻类必需的微量元素,叶绿素含量减少,基本没有新生藻类 。水体发生“倒藻”或“转水”时,也会出现这种水色 。这种水色的水体,水体表面往往会出现一层油膜或泡沫 , 从而阻隔了养殖水体与空气的气体交换,因此水体中溶解氧偏低 , 并且有机物含量高,如检测水体水质,会发现各项指标均不正常严重时甚至造成“泛池” 。此时的补救措施是及时换水、加注新水,施用水质改良剂调水后肥水 。
6、暗绿色(深蓝绿色)水
这种水色,是由于池塘老化、水温和气温较高、水中氮、磷比例失调所致 。水体中以蓝藻门的微囊藻和绿藻门的纤维藻占优势 , 俗称“湖靛”,这些都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 。这种水体往往在水体表面形成一层油漆状绿膜,并有难闻气味,水体和空气之间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 水体pH值昼夜变化幅度大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偏高,对水产养殖不利
这种水体要减少施肥,设法降低pH值 , 并使用絮凝剂 。加强换水与增氧 , 加水量为水体总量的5%~10% 。或在下风处用硫酸铜、清塘净、青苔净等药物灭藻,施用水质改良剂或微生物制剂如复合芽孢杆菌调节水质 。另外可适当减少投饲量 。
不好的水体和水色1黄色水
这种水色主要是因为池中有机物含量高,有机物分解后造成水体水质各项指标恶化,硫化氢及藻类毒素含量超标,容易引起水产动物中毒死亡 。池底pH值下降,影响浮游动植物生长、繁殖 。盐碱地开挖的池塘也会经常出现此种水色 。浮游植物主要以双鞭毛的金藻或三毛金藻为优势种群 , 有时水面像铺了一层金黄色油膜 。此时要进行换水和增氧,同样要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
泥皮”(俗称“土皮”)水
“泥皮”通常由藻类尸体、腐殖质和多种原生动物(如纤毛虫)等混合而成 。白天温度较高时“泥皮”上浮水面,夜晚温度低时则会下沉 , 会阻隔水体、底质及空气间的物质交换,导致底质板结、水色长期肥不上来、寄生虫和细菌滋生,水产动物极易发生疾病 。建议先换水,用生物肥肥水,并用微生物制剂促进有机物分解 , 防止底质恶化 , 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