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游塘是什么原因( 二 )


2、缺氧性游塘
在养殖过程中,当水体溶解氧不足时 , 对虾便会成群结队的浮游到溶氧较多的水面呼吸氧气 。此现象为缺氧性游塘﹙俗称“浮头”﹚,缺氧造成的游塘现象出现在各养殖阶段 。因池塘养殖密度过高,投饵过量,池水恶化 。水色发绿、发红或变黑,在傍晚下雷阵雨极易发生 。游池大多发生在凌晨 , 有时也会在上半夜开始,甚至发生在白天,养殖户可根据水质,天气情况而得以确诊 。
方法:
缺氧性游塘时,应打开增氧机增氧;抛洒化学增氧剂;向池内注入新鲜水 。浮头期间停止投饵,待氧气状况彻底好转后再投喂 。
3、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引起的游塘
正常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氮的含量低于0.1mg/L(淡水)或0.5mg/L(海水) , 氨氮浓度低于0.2mg/L(淡水)或0.6mg/L(海水)时,对虾能够正常生活,不会造成任何健康损害 , 但如果超过这个数值会导致对虾体内多种酶活性降低 , 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丝上皮组织 。导致氧气与废物交换不畅和肝功能衰竭,对虾骚动不安,出现爬边(爬沙)现象 , 甚至在水表层无规律群游或散游 。
4、PH不适引起的游塘
PH低于6.5时,对虾呼吸节奏加快 , 代谢频率增加 , 同时酸性水能使虾的血液PH下降 , 血液中氧的分压降低,造成血红蛋白运输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同样PH值高于9.2时,水体中有害因子毒性增强,对虾肝脏负担过重,排毒不及时导致对虾中毒、窒息死亡 。
5、底质恶化引起的游塘
在高密度养虾池养殖中后期,特别是连年养虾又未能彻底清淤的老化虾池 , 伴着投饵的增多 , 虾类残饵、粪便和浮游生物尸体不断聚集于池底,导致底质恶化,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有害指标浓度超标,对虾为了回避恶劣的底质环境而游到水中上层来 。此种游塘无明显的规律性,既有群游也有散游,在水面或水中上层都可能存在,严重时会引起对虾大量死亡 。
预防措施
1、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底质、水质的调节;
2、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保肝利胆的中草药制剂等 。如每隔15天使用维生素C、第七元素等拌料投喂,提高对虾免疫力,增强对虾抗病力;
3、适时进行水体环境消毒,一般用聚维酮碘等消毒剂全池泼洒,杀灭水中或虾体上的病原菌 , 抑制病原菌滋生 。
治疗措施
1、如果判断是急性病毒性疾病,养殖前期建议直接排塘,彻底清塘消毒之后再重新放苗,到了后期就直接干塘卖掉 , 减少损失;如果是慢性病毒性疾病,可投放1-1.5斤的草鱼或塘虱15-30条/亩(盐度高的区域可投放金鲳、罗非鱼等)吃掉死虾、病虾 , 然后拌料喂对虾白浊消 , 连用三天,一般病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2、细菌性疾病处理思路一般是采用外消内服的方法,最常见的外消产品是二氧化氯;常用的内服产品有弧菌毒消效果会更好;
3、寄生虫病一旦发生 , 建议采用换水促进对虾蜕壳的方法,没有换水条件的地方一般采用,然后使用二氧化氯杀菌,3-5天后肥水,并使用水质调节剂稳定水质 。
2019年5月7日,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在连云港市启动2019年首次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活动 。当日,在连云港市海州湾渔场放流的中国对虾苗平均身长1厘米以上,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将持续到5月16号 , 共放流中国对虾苗1.6亿尾 。海州湾渔场是中国对虾传统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休渔期开展增殖放流是恢复海洋生物资源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2005年以来,江苏省已连续十五年在海州湾渔场增殖放流中国对虾苗达50亿尾,使渔业资源、生态环境逐年得到恢复 , 中国对虾的种群状况也得到有效改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