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红肝是什么原因

对虾红肝是什么原因,龙昌饲料级胆汁酸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如何添加?在南美白对虾的饲料中添加龙昌胆汁酸可以起到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对虾对饲料中的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和饲料成本;
2、保护对虾的肝胰脏健康,增强对虾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清除肝脏和肠道内的细菌内毒素和其他毒素,预防对虾的肝胰腺坏死,提高对虾成活率10%以上;
3、减少细菌内毒素对对虾肠道的损伤,预防对虾肠炎和白便;
4、提高对虾的抗应激能力,减少环境胁迫对对虾肝胰脏的损伤 。
对虾红体病怎么治疗?对虾“红体”是发生疾病后的一种常见症状表现 , 其产生“红体”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出现这种情况时,很容易看成对对虾产生严重影响的“桃拉病毒病”俗称红体病,由于没有对症下药,从而不能有效的治疗 , 影响对虾的最佳治疗时间 。
在养殖过程中红体病、红腿病、应激性红体等症状的病虾,其外表都呈现红体现象,只是出现红体的部位有所不同 。因此养殖户必须仔细观察 , 准确判断对虾的病因 , 及时对症治疗 。
通过观察对虾虾体可以分辨出是哪一种病症:
1、红腿?。壕褪嵌韵鹤悴糠⒑焱猓?肝脏无明显变化,体表无黑斑 。
2、应激性红体:触须和尾部发红,把对虾放入优质的水体一段时间后,症状会慢慢消失,恢复正常颜色 。
3、红体?。合荷矸⒑欤?体表有不规则的黑斑,肠道发红肿胀,甚至有的对虾会出现肝脏糜烂的状态 。
红体病主要是由于天气温度变化较大,导致水体底质不稳定,常出现在放养一至两月的时间5-7厘米长的对虾身上 。此时的对虾处于脱壳期,抵抗能力差 。
病虾早期体表没有明显变化,出现游塘现象,尾部有蓝、白色斑点,体表有浅红色 。患桃拉病毒2--3天后,进食量剧增 , 虾体红色加深 。后期全身变成茶红色,进食量减少,游动缓慢 , 离开水后很快死亡 。
根据上述情况就能简单分别病因,做到对症下药,减少损失 。
下面来介绍对虾患有“红体病”的预防的方法 。
1、改善虾塘环境,在温差较大时,增高水位,以保持虾塘水体的稳定性 。
2、在投放、捕捞等过程时要带水作业 。.
3、定时定期检查水体中酸碱度、氨氮的含量 。
4、在发现对虾患病时 , 减少投放饵料数量 , 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提高水体能见度 。
目前对于红体病没有特效药剂 , 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可以通过控制病情来减少死亡率 。
1、定期使用高效碘对水体消毒,并泼洒速解安、超能底改来调理水质,改良底质 。
2、在饵料中加入虫草多糖、钙力神、多维等 。
3、提高水体的溶氧量 。
对虾的养殖时要以预防以主,治疗为辅 。平时做到勤巡查仔细观察水质、对虾的健康情况 ,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
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有什么建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
怎样判断虾有没有孢子虫?我们应用PCR技术,放大EHP的18SrRNA基因,再用标记地可辛的探针探测原位杂交细胞中被感染的EHP , 最后开发新的PCR技术探测对虾组织,排泄物和水中的EHP 。
2.材料和方法
2.1对虾
2006年在文莱收集了感染对虾肠孢子虫(EHP)的南美兰对虾 。2014年和2015年在越南虾塘里收集了感染EHP的南美白对虾 。2014年,从泰国运送了一批南美兰对虾到我们亚利桑那大学的实验室进行隔离检测,这些对虾后来被检测出感染了EHP,它们的肝胰腺,排泄物和水进行了PCR技术取样检测 。
为了检测原位杂交(ISH) , 并通过PCR技术分析EHP的特异性,研究人员使用了具有棉虾病临床症状的斑节对虾样本 , 这些对虾来自2005年(固定组织)和2006年(冰冻组织)的马达加斯加 。还使用了感染了鳄组织变形虫的南美白对虾,这些虾是在2014年收集到的 。通过PCR技术分析,肝胰腺组织或者整只对虾被保护在95%的酒精当中或被风干后送往我们实验室 。通过原位杂交技术,用戴维森固定法将虾固定 。
2.2.DNA提取
从感染EHP的对虾中去除肝胰腺,(4-5只虾)放进一个样本中 。装运感染EHP的对虾的虾槽中对排泄物和水进行了取样 。利用MicrosepAdvance离心装置(PALL公司)将虾槽里的水浓缩150倍 , 用于DNA提取 。用一种高纯度DNA模板制备工具(RocheBioscience)或Maxwell-16Cell LEV DNA纯化试剂盒(Promega) 。
为了测试EHP引物的特异性,PCR扩增检测两种寄生虫病中的DNA:
(1)棉虾病 , 2006年从马达加斯加收集了斑节对虾,这些虾的肌肉变白 , 通过rRNA基因测序,发现它们的DNA呈阴性,因为内有类似于匹里虫的微孢子虫(GenBankkp825331号);
(2)变形虫病,这些南美白对虾大量死亡,通过组织学检查,最后发现这些虾感染了变形虫(种类不确定) 。
为了保证EHP引物没有宿主基因组的反应,制备DNA模板:
(1)来自美国夏威夷的无特定病原(SPF)的南美白对虾(>10样本)、斑节对虾(3个样本);
(2)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印度对虾(2个样本);
(3)在新喀里多尼亚养殖的南美兰对虾(2个样本);
(4)来自菲律宾的罗氏沼虾(2个样本);
(5)沙特阿拉伯附近虾塘里采集的蟹(7个样本,未知的物种);
(6)多毛
虾头部是什么结构?我们看到的对虾、龙虾的头部其实科学的称谓是“头胸部” 。
头胸部包含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口器、眼睛 。剥开头胸甲,虾头两侧的白色筛状物为鳃,用来交换气体;褐色腺体是肝胰脏 , 产生消化酶消化食物;胃由贲门胃和幽门胃组成,贲门胃用角质齿磨碎食物,幽门胃则用刚毛过滤 。过滤物通过第二触角基部的排泄孔排出,剩余的转送至肝胰脏包裹的中肠,在这里进行食物消化以及养分储存,最后的废弃物经后肠由肛门排出 。后肠即虾线 。虾头这样一解剖是不是就很直观了,里面包含了我们哺乳动物的胸腔内的脏器 。
因此,虾头实际就是头胸部 。
南美白对虾的转肝期?【对虾红肝是什么原因】南美白对虾的转肝期一般发生在放苗后18天左右或者体长约2厘米的时候 , 到40天左右完成转肝,转肝期间肝脏消化能力逐步提升,转肝完成之后南美白对虾将会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在转肝期,对虾的肝胰腺逐渐发育成熟 , 肝胰腺绒毛和肝小叶生长并伸长,从一个整体慢慢转化成肝脏和胰腺 , 并在肝胰腺周围逐渐形成一层白色的包膜 。我们都知道,养虾就是养肝胰腺 , 肝胰腺的健康状况直接关联着对虾的健康状况,肝胰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说对虾什么时期最应该保肝,那一定是转肝期!转肝期是对虾养殖管理中最关键的时期 , 这个时期管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对虾的生长和抗病能力,损失巨大 。转肝期的对虾由摄食天然饵料变成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饵料的转换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对虾自身的免疫力也会下降 , 肝脏的解毒排毒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这个过程很容易受到自身和外界菌群环境的影响,导致对虾的转肝不能顺利完成,引发肝萎缩 , 肝坏死,肝发白、肿大等疾病 。所以在这期间我们一定要做好保肝的工作,帮助对虾顺利转肝 。影响对虾顺利转肝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1环境恶化池塘底部环境恶化,导致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过高,PH值指标不合格 , 藻相、菌相的失衡,这些都会损害对虾的肝脏 , 肝脏的防御功能就会下降 , 从而引起肝脏的病变 。2药品滥用抗生素、消毒药和杀虫药及其他药品的滥用,导致体内大量毒素蓄积,会直接损害肝胰脏引发一系列疾病 。3营养不足肝脏是集消化、吸收、储存营养和能量、免疫、解毒和排毒等重要功能为一体的器官,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营养不足会直接影响肝脏发挥正常的功能,比如肝脏解毒排毒能力会下降,代谢受阻,这样肝脏很容易发生病变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该如何帮助对虾顺利转肝呢?1换水改底在转肝期要做到水质达标 , 保持水环境的稳定 , 注意改低 , 确保池塘底部环境良好,保持藻相,菌相的平衡 。2适度减料饵料的转换需要给对虾一个适应的过程,转肝期间可适度减料来减轻肝脏的负担,转肝后对虾摄食量会增加,我们可以少量多次的投喂 , 建议每天的增加量不宜超过5% 。3谨慎用药像中药中的黄柏,乌头、抗生素、杀虫药等药物都会对虾产生刺激,损害对虾的肝脏,对肝脏造成巨大的负担,所以我们在选择药品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使用带有刺激类的药品 。4做好保肝工作从虾苗期就开始进行保肝,在饲料中添加保肝产品胆汁酸 。为什么添加胆汁酸?胆汁酸可以促进对虾顺利转肝,提高转肝期的成活率,改善对虾肝胰腺的健康 , 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可与体内霉菌毒素、重金属离子、细菌内毒素结合并将其排出体外,从而避免毒害物质对转肝期肝胰腺的损伤 。长期使用胆汁酸,还可以降低肠炎、白便、偷死等的发病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快对虾的生长速度 。对虾转肝期的是否顺利直接决定着南美白对虾一生的肝脏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以上几项工作,来确保养殖效益 。文章来源山东龙昌动保官方网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