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成鱼有什么特征

罗非成鱼有什么特征,罗非鱼怎样养?【罗非成鱼有什么特征】罗非鱼原产非洲 。形似本地鲫鱼,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鲫鱼” 。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有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 。罗非鱼具有食性杂、耐低氧、不耐低高温,繁殖强等特点:
1、食性杂: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池塘中的罗非鱼,消化道内含物大部分是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饲料(如水草类、商品饲料等等) , 其次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少量底栖动物 。
2、耐低氧: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强 , 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 , 水中溶氧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 。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 , 生长不受影响 。
3、不耐低高温:罗非鱼的生存温度范围为15-35℃ 。当水温低于15℃时,罗非鱼处于休眠状态 。罗非鱼最高临界温度约40℃-41℃,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罗非鱼繁殖温度在20℃以上 。
4、繁殖强:罗非鱼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幼鱼 , 繁殖条件要求不高 , 大水面积静止水体内自然繁殖 。罗非鱼6个月即达性成熟,重200克左右的雌鱼 , 怀卵量多在1000-1500粒左右,繁殖期间,雄鱼有美丽的婚烟色彩,腹部有肛门和泌尿生殖孔两个口,挤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雌鱼腹部有3个孔,即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 。水温18℃-32℃,成熟雄鱼具有“挖窝”能力,成熟雌鱼进窝配对,产出成熟卵子并立刻将其含于口腔 , 使 卵子受精 , 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发育,水温25℃-30时4~5天即可孵出幼鱼 。幼鱼至卵黄囊消失并具有一定能力时离开母体 。饲养方法: 1、鱼塘清整 。鱼种放养前7-10天,撤干塘水,认真清整 , 并用生石灰泼洒消毒 。生石灰用量每亩150市斤 。进、出水口用铁纱或网布拦堵 。2、鱼种投放 。3月份后当水温上升至18°升以上时,开始放养 。以放养罗非鱼为主的池塘,每亩投放2-3寸鱼种2000-3000尾;与鲢鳙、草鱼混养的池塘,每亩放同上规格奥尼鱼1000-1500尾 。3、饲料投喂 。饲料的粗蛋白含量需过25%左右 。投喂罗非鱼配合料或麦麸、油枯均可 , 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 。投喂量,鱼种长至半市两前,日投鱼体重7%;半两后改为5% 。4、收获 。饲养100-120天可收获 , 70%以上个体可达1市斤以上 。亩产商品鱼不低于800-1000市斤 。
我养的罗非鱼最近反应迟钝体色发黑是不是得了链球菌?。?/h3>罗非鱼出现上面类似情况很可能得了链球菌病 。
什么是“罗非鱼链球菌病”?
罗非鱼链球菌病是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的细菌病,急性型病例以神经症状为主,病鱼以C形或逗号弯曲做旋转运动;慢性型病例以眼球突出、混浊为特征 。网箱和池塘养殖的罗非鱼均有此病的发生,主要危害亲鱼和100克以上的幼鱼和成鱼;流行高发期为5~9月份;流行水温为25℃~37℃ , 在水温32℃以上易发;传染性强,发病率达20%~30%,发病鱼的死亡率可达80%以上,每年造成罗非鱼养殖损失很大,但是部分养殖户于对此病的认识很少,难以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
链球菌病怎么传播?
链球菌为革染氏阳性球菌,近年来我国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无乳链球菌 。链球菌为典型的条件致病菌 , 平时生存于养殖水体及底泥中,在富营养化的水域中能长期生存 。当水温和池塘环境发生变化时,鱼体抵抗力降低,养殖密度大、换水率低、饵料鲜度差及投喂量大的池塘易感染链球菌 。其传播的方式以水平传播为主,通常以鱼的粪便、病鱼的尸体、流通的水体、网具等途径传播 , 传播非常迅速,在适当的温度下,一周内可波及全塘 。链球菌感染鱼体后,通过体内循环直接进入细胞,产生侵袭性酶和外毒素,进而破坏细胞,影响鱼体的正常新陈代谢,最终导致死亡 。
高温和池塘环境恶化是诱发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两大核心因素:高温期间养殖阶段进入中后期,养殖养殖密度增大,投喂量逐渐增加,粪便、饲料残饵在池底不断积累,这些外来输入者超过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底质和水质恶化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底部“氧债”增加 , 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池塘底部酸碱失衡,底部病原菌大量滋生造成池塘疾病爆发 。因此,平衡好“病原、罗非鱼体质、池塘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
罗非鱼链球菌病怎么防治?
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是预防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措施之一,但目前尚没有高效的商品疫苗能预防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 。链球菌是条件致病菌 , 通过“多调水、勤改底、定期消毒”等预防工作来改善罗非鱼生长的池塘环境,抑制链球菌的滋生,切断链球菌的传播途径;另外,做好“内服保健”工作来增强罗非鱼的免疫力 , 降低感染链球菌的概率 。在饲料中添加含绿原酸、黄酮和多糖的杜仲叶提取物,可有效抑菌消炎、抗氧化、增强鱼体的抗病力;同时拌料喂胆汁酸 , 保护罗非鱼的肝胆和肠道功能,对于提高鱼体的免疫机能达到有效抵抗链球菌感染的目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养殖鱼类患病和进行药物治疗疾病期间,更应该注重养殖环境条件的改善和鱼体免疫机能的保护,因为只有鱼类自身免疫机能健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药物治疗效果 。
鲮鱼和罗非鱼的区别?鲮鱼 , [líng yú](学名:Cirrhinus molitorella)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一种,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鲤形目、鲤科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身体延长,腹部圆,头短?。?吻圆钝 。口下位,上下颌的前方具角质化边缘,适于刮取水底附着物 。在天然水体中 , 鲮鱼会舐刮水底岩石等物体上的附着生物(如着生绿藻、硅藻、丝状藻类等),还摄食淤泥中的有机物质 。
罗非鱼原产非洲,属热带性鱼类,此属包括亚种共有100多种 。罗非鱼具有生成快、产量高、食性杂、疾病少、繁殖力强等特点 。
罗非鱼是我国主要养殖水产品 。其肉质鲜美,少刺,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特别高 。
叉尾鮰鱼和罗非鱼哪个好吃?两种鱼情况不一样 , 我个人感觉罗非鱼更好吃 。两种鱼的共同点是鱼骨头比较?。奖阈『⒊?。两者的肉质有比较大的区别,叉尾鱼是无鳞鱼,肉质比较绵软,口感差一些 。罗非鱼肉质比较结实,口感好一些 。不过罗非鱼在水质比较差的情况可以生存,一些养殖户追求效益,不注重水质,比较少吃罗飞鱼了
罗非鱼和稻花鱼是一样的吗?罗非鱼也叫非洲鲫鱼、南洋鲫鱼,但它只是长得有那么点像鲫鱼而已,其实跟鲫鱼没有关系 。鲫鱼多刺 , 罗非鱼少刺,也是一种证明 , 因为多刺本身就是鲫鱼所在的鲤科的特点 。
稻花鱼又叫做禾花鱼,是一种生长在水稻田里的鱼类统称,统称是鲫鱼、鲤鱼、草鱼 , 因为是吃水稻杂草、虫子、稻花等长大的,因此称为稻花鱼 。这种鱼生长速度慢,但没有土腥味 , 其肉嫩骨酥,很是鲜美 , 极受消费者喜爱 , 养殖经济效益可观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