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肝胰脏用什么药

对虾肝胰脏用什么药 , 南美白对虾肝脏出现问题因为什么?1、外环境环境引起 。养殖水环境极度恶化,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含量长期超标,使对虾的肝胰脏的解毒功能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肝细胞的损伤甚至坏死 , 从而引起对虾的肝胰脏发生病变 。还有亚缺氧也会造成肝脏发红 。特别是现在的微囊藻毒素对肝脏的影响非常大 。
2、饲料引起 。饲料中某些营养成分含有有毒物质或饲料发生霉变产生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被对虾摄食后 , 加重对虾的肝胰脏的负担,造成肝细胞的损伤甚至坏死从而引起对虾的肝胰脏发生病变 。还有加料过猛料重伤肝 。
添加胆汁酸可以从根本上保护对虾肝胰腺 , 帮助对虾肝胰腺排毒,还对虾一个健康的肝胰腺 。
对虾吃什么饲料好?对虾喜欢吃什么?对虾吃什么饲料比较好?对虾的蛋白比例多少比较好?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三个问题 。
对虾几乎什么都吃,它们最喜欢吃荤食,鱼、肉、蚌肉、田螺肉样样都照吃不误 。还有付生物也很喜欢吃,对虾属于长臂虾科类 。
对虾饲料的主要原料基本上有进口鱼粉、 豆粕、海藻粉、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面粉、熟化花生粕、熟化棉粕、熟化菜粕、虾粉、熟化米糠类等,如果选择成品饲料就最好选择颗粒表面光滑的比较好,口味腥的好,一般要选择缩短养殖周期,减少水质污染,减少疾病发生,适口性好,诱食性强 , 能是虾摄食旺盛的料 。
对虾饲料蛋白的比例分析如下 , 
目前大多数养殖对虾饲料普遍认为需要高蛋白饲料,目前都以粗蛋白42%标准了,可是不少图便宜的养殖户,又难以承受高蛋白的高价格 。争相选择价位低的产品 , 选择价低的饲料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们要价格低蛋白还不能低 。这就迫使一些饲料厂,为了在价格上有优势,在配方中尽量降低成本,使用高蛋白低利用率便宜的原料,在三聚氰胺(饲料届称为蛋白精)没被查出之前,部分虾料工厂就采用蛋白精提高蛋白 , 比如花生粕的过量使用 。花生粕这种原料,氨基酸不平衡,赖氨酸,蛋氨酸 , 苏氨酸含量都不高,动物利用率低,有个致命的缺点 。就是容易被黄曲霉感染 , 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高致癌物,可严重损伤动物肝胰脏,可以致死 。可是花生粕有个优点,就是粗蛋白高,粗蛋白可达48-50%,价钱比豆粕还便宜,(豆粕粗蛋白43%)为了保证42%蛋白含量 , 为了满足养殖户要便宜的需求 。很多虾料厂大量使用花生粕替代豆粕 。有的使用量达到40%了,这样一来潜在的危险就很大了,这些年来虾喂料就死虾的现象,我不敢说是这个原因,但也决不能排除这个因素 。所以养殖对虾的蛋白比利高虾长的快但是风险也高,蛋白质太高的饲料养出来的对虾,人食用虾后肉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养殖户还是良心养殖不要用太高的蛋白饲料饲养对虾,尽量虾饲料蛋白比例在24%至35%以内的比较好,虽然虾成长会慢一点但是养殖风险降低了,虾肉人食用后也没影响,做一个良心的养殖户 。
白对虾养殖中期水色浑浊怎么处理?养殖中期水色浑浊,常见的有几个原因:
1、藻类单一 。
硅藻是水产养殖调水时希望的有益藻类,但过于单一,一旦出现硅藻旺盛到衰弱 , 极易发生快速转藻,水色及浓度都会发生剧烈变化 。
处理方法:改底后解毒,一般是化学改底 , 有机酸解毒;施用有益菌加适量肥水产品,重新培藻 。一般好的产品,经3天处理,基本可调好水色,透明度达到30左右 。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换水也不失为一种适宜的、快速的方法 。
2、藻类不多 。
从事水产养殖都知道,藻类不多容易缺氧 。应该一边用细菌净水,一边用有机肥肥水,注意增氧 , 
处理方法:先用沸石粉或黑土精也可以,三个小时后马上追肥,要求肥水产品最好是腐植酸或速溶型有机肥 。注意氧机全开 。
如果养殖水体完全没有水色,那需要在处理前,进水20公分,连续换三天水 。再配合改底、泼洒有益菌、肥水等综合生物措施 。
3、藻类过多 。
养殖水体透明度下降,一般是肥水过度或杀虫后出现 。培植适当的藻类是有益的,但过多的藻类会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影响水草的生长,影响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 。
藻类大量繁殖会引起水质浑浊、变色(变绿、发红、变黑、变坏发臭),重者会引起虾蟹中毒,虾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缓慢,极易生病 。
处理方法:施用腐殖酸钠或沸石粉,泼洒具有净水功能的有益菌,调整“藻相”;注意调整喂料量;定期改底、解毒;调整藻相 。
4、虫类过多 。
枝角类等虫子过多,会增加池塘耗氧、摄食藻类、影响水草净化能力,造成水体溶氧不足,造成“虫子”独特的白浊 。
处理方法:尽量不要杀虫 。注意虫的类型,根据虫的生物特性和生命周期,制定调水、喂料策略 。

一般是池塘生物量多、活动量大引起的,蜕壳后吃料增加或者野杂鱼多造成的缺料、缺氧、空间不足 。
例如水草过多,特别是晴天水草光合作用较强,过多的水草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造成池塘水体中碳酸根、碳酸氢根、二氧化碳平衡打破 。积累过多的碳酸根与钙离子生成胶体性状的白色碳酸钙沉淀,让水看起来发白 。
处理方法:控制养殖密度,建立合理的养殖水体内生物量平衡;合理、及时调整日喂料量 , 尽量避免大量有机质在养殖水体中的累积;注意定期改底、解毒、调水(藻、菌) 。
6、水质变差 。
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引起的水质问题 , 也会出现水体浑浊的现象 。
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等有机质 。
其危害如,水体中氨氮偏高会使鱼虾蟹发生肌肉痉挛、眼球出现回转反射障碍,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 , 严重时窒息;
亚硝酸盐超标,主要表现在慢性中毒,生理性缺氧;蜕壳时,容易出现蜕壳不遂、软壳死;会引起肝胰腺肿大 , 会诱发“肝胰脏坏死”;影响摄食率;影响生体内外渗透压,引起水肿;引起应激反应,对虾会引起红体、红须、红尾等症状 。
水体中硫化氢偏高会引起鱼虾神经系统中毒或抑制某些功能 , 会导致闪电死亡,健康的虾蟹碰到硫化氢会快速死亡,引起“偷死” 。
处理方法: 1、每年定期做好清塘、清淤、晒塘,用生石灰等消毒; 2、合理开启增氧机,增加池中溶氧 。3、促进水体藻类和有益微生物繁殖,吸收利用氨氮,减少氨的累积; 4、定期改底,泼洒微生物制剂,培养优势有益菌群 。
核心工作:建立良好的底部环境,减少分子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毒性物质的产生 。预防是关键!
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
养殖南美虾黄体霉素中毒空肠空胃怎么办?养殖南美对虾的时候,如果出现中毒性的空肠空胃 , 前期不引起重视,没有过早发现病症,等到吃料大大减少时,说明症状已经很严重了,这样的情况就耽误了治疗时机,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
引起南美虾空肠空胃的原因前期在养殖户那里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发现的时候虾体表及虾须已经变色,胃和肠道里没有食物,肝脏出现萎缩 , 剥开头胸骨,拉出肠道,发现有肠炎的情况发生 。最后经过化验 , 发现是因为黄体霉素中毒引起的肠炎,前期没有及时治疗,影响南美虾摄食量 。后期在养殖的过程中管理工作也不到位,虾的免疫力下降 , 造成空肠空胃的情况发生 。
南美虾黄体霉素中毒的症状南美虾黄体霉素中毒后直肠就会变粗,接着就会发生弯曲,还伴有肝肿大的症状 。中毒严重的会发生大量死亡,轻度中度的肠道消肿后仍是弯曲的,动作迟钝,进食量减少 。症状较轻的可以通过药物较快的治愈,越是在早期越容易治疗 。
空肠空胃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用“对虾复活丹”来进行治疗,它具有稳定性强 , 无应激反应,无残毒的改底产品,主要成份是季磷盐 。它是利用带正电荷的磷离子,被带负电荷的毒素吸附 , 磷离子进入病毒细胞内部,使细胞霉钝化达到解毒的作用 。在含铁量高的池塘中,带正电荷的容易受到干扰,影响了“对虾复活丹”的使用效果,因此,需要在池塘里提前3~5小时洒入活性黑土,解除池塘中的金属离子,使其药物发挥最大的功效 。有很多的养殖户从事养殖的时间较长,形成了一些不好的思维模式,认为对虾空肠空胃都是很轻的症状,不用治疗就可以自行缓解 , 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 。发生中毒后引起空肠空胃的情况很严重,应立即停料进行诊治处理,避免疾病更加严重 。
我是“洪湖渔乡”,专注研究水产养殖知识,给你专业的技术分享,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并多多支持!
南美白对虾的虾体有小红斑是怎么回事?一、红体病
1)应激性红体现象
当环境因子突变时 , 尤其是水温 、水色、盐度、透明度、pH值、溶解氧、氨态氮及亚硝酸盐等,南美白对虾表现为触须变红、尾扇末端变红;
有时人为的一些活动,如捕捞或施药操作后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 称为应激性红体现象 。
应激性红体现象可以在短时间内随着环境因子的稳定而消失 。但是,在应激期间南美白对虾的抗病能力急剧下降 。
很容易被细菌和病毒等致病因子侵袭,感染为细菌性病毒性疾病 。应激性红体现象在整个养殖季节都可能发生,尤其是高温多雨的夏季 。
【对虾肝胰脏用什么药】解决方法是:保持水体相对稳定,一次性排换水量不能过大 , 且换水前后水温、盐度、pH值等变化不宜过大 , 尤其是不经过暴晒的井水的添加量不能过大 。
经常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防止水质恶化,以保持水体含有充足的溶解氧,使水质呈良性循环状态 。
2)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红体现象
主要是附肢变红,尤其是游泳足最为明显,习惯上也称“红腿病” , 严重时虾体全身呈现淡红色 。
病虾反应迟纯且活力减弱,在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 。病虾虾壳变硬 , 体表无黑斑,肝脏胰脏变异不明显 。
该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 在每年的6月下旬的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 。疾病发生前,应做好预防工作;
病害发生时,常用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等外用药物消毒,同时添加抗菌药物、维生素C、生物酶等药饵3~5天 。
3)病毒性红体现象
亦称桃拉病毒综合征 。病虾红须、红尾扇,体色变为茶红色不摄食或少摄食,肠道空,肠壁呈红色且肿胀 。
病虾体在养殖水域边缘水面缓慢游动,离水后即死亡:其甲壳变软,与肌肉易分离,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 。
基本无红腿现象,肝脏,胰脏呈士黄色,变异或糜烂 。病毒性红体现象的发生受水环境的影响较大 。
发病的虾池一般水质环境恶化,在水环境剧烈变化后的1-2天,水温25-28C,虾体规格6~9厘米时发病严重 。
主要防治方法是: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和溶解氧充足,定期用二没海因、聚维酮碘等外用药物消毒水体;
投喂高质量饲料 , 口服水产专用维生素、免疫多糖等 , 以提高虾体免疫力,定期投放含大蒜素、氟苯尼考等抗菌消毒药物的药饵加以预防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