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塘什么时间段缺氧

蟹塘什么时间段缺氧,蟹塘的硬度越高越好吗?【蟹塘什么时间段缺氧】蟹塘硬度不是越高越好 。
虾蟹养殖硬度指的是钙硬度和镁硬度,一般100/150mg/l.要注意的事,经常检测水体硬度含量,太低就得补钙补镁,硬度过低水不好肥起来,虾蟹容易蜕壳不隧,一般水草多的塘,硬度都很低,水质清瘦,所以水草不能太多,保持水体有一定的肥度还得有一定的透明度,虾蟹才能快速生长 。
一、pH值的作用和调节措施
池水是蟹池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是蟹池水质主要指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河蟹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病情等 。河蟹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即pH值为7.5-8.5,在pH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 。
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河蟹造成不良影响 。河蟹在养殖过程中,pH值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河蟹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阻止河蟹呼吸 。
1、pH值的作用
养河蟹的实践证明河蟹在酸性(pH值低于5.5)条件下,水体中河蟹对传染性蟹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不缺氧 , 也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 。
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速度慢,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河蟹鳃会受到腐蚀使河蟹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载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但河蟹会浮头,造成缺氧症,河蟹的活动减弱,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降低,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 。
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河蟹病大量发生,如纤毛虫病等 。pH值在5-6.5之间 , 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河蟹的危害也较大 。在低pH值下,Fe2+离子和H2S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些成分的毒性又和低pH值有协同作用 , pH值越低,毒性越大 。
在氮的循环中,pH值也起着重要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pH值7.5-8.5最适宜 。高pH值会增大氨的毒性 。pH值还会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河蟹的生长 。
pH值还严重影响到水体的生物生产力 。pH值的不适宜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 。如果池水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这都会降低肥效 。
2、pH值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
决定pH值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水中游离CO2和CO32-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 。CO2和CO32-的平衡系统根据水的硬度和CO2的增减而变动,CO2的增减又是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决定的 。
pH值的日变化规律是一般情况下日出时pH值开始逐步上升至下午17:30左右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 , 如此循环往复,pH值的日变化范围为0.6-1.5,若超出此范围,则水体有异常情况 。pH值日变化规律是因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CO2 , 从而引起水体CO2变化 , CO2含量的高低又影响pH值的日变化 。掌握的日变化规律对养殖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 。
pH值可以用来作水质判断的标准,如果看到一个养河蟹水体pH值偏低,又没有外来的特殊污染,就可以判断这个水体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CO2偏高和溶解氧不足,同时也可以判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养殖生物密度过大或微生物代谢受到抑制,整个物质代谢、系统代谢缓慢 。如果pH值过高,也可能是硬度不够,以及植物繁殖过于旺盛,光合作用过强或池中腐殖质不足 。
蟹塘水体有浮螺的原因?漂螺原名囊螺,又称浮螺,要求水质清爽无污染,但是最近些年养殖环境不断恶化,浮螺生长繁殖受阻 。浮螺壳薄,肉嫩河蟹喜食,卵生,10度以上便可繁殖产卵,缺氧时,浮在水面 。
池塘如有较多浮螺,常常是一个好兆头,年底河蟹规格产量都不错 。据了解,在去年没有干过塘,旁边水环境水草较好的河沟,打水后出现很多浮螺概率较大,当然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 。
养蟹池酸碱度太低怎么办?河蟹养殖酸碱度如何正确调节
河蟹适宜的生存环境是ph8.0—9.0,河蟹的肠胃酸碱度ph在3—4,ph低于8.0,或者ph高于9.0,对于河蟹的生活都影响较大 。
对于ph过低的调节方式 。
俗话讲,一酸百病生 。ph低 , 底部厌氧病菌滋生,河蟹易大批发病,摄食少,残饵多,败坏水质,底质,造成河蟹缺氧中毒上草,上岸多,易形成水瘪子 。
一、ph<8.0. 表明池塘耗氧能力<产氧能力 。
1.池塘是多年老塘,淤泥比较厚,或者酸性土壤酸性过重,河蟹养殖一般2—3年清淤一次,清淤之后必须做的工作就是清塘(清野除杂),接下来的工作是消毒(一般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氯制剂),然后解毒 , 使用生石灰解毒 , 生石灰碱性,是良好的解毒物质,清塘时药物越重 , 淤泥越厚酸性越重,相对的石灰用量越大,正常用量50斤—200斤/亩,用来解毒和碱化土壤和毒素 。
2.养殖早期,水草还没生长起来,增氧,提升酸碱度能力较差,这时候,需要通过多肥水培藻,提高水体缓冲能力,和增氧能力,藻类良好的塘口,酸碱度适宜,螃蟹吃料好,生长快 。
3.养殖中后期 , 由于水草活力差,大量投饵,底质恶化,水体耗氧物质多,形成的酸碱度低,这时候,可以一亩地10—20斤
生石灰中和水体ph , 使用时要注意避开水草 , 以免烧伤水草,或者补充碳钾肥调节水质,保草救草,培养有意藻,通过水草和藻类调节水体ph,这时候一定要严防伊乐草下沉产生硫化氢毒素,造成河蟹 , 抖抖?。纷Ρ? ,底部增氧底改要定期使用 。
二、对于水体ph过高的调节 。
ph过高,碱性大,直接腐蚀河蟹鳃部和肝胰脏,造成河蟹鳃丝和肝胰脏水肿 , 造成伤亡,长期ph高,河蟹也会吃食差,形成水瘪子,蜕壳期 , ph高,河蟹顶壳拉脚伤亡较大 。
1.水清草好ph高,拉掉过密水草 , 保持水草不封行 , 不连片,经常割草头,水草高度保持水下25—30公分 , 比较合适 。
2.水浓,藻类多,ph高,杀灭或者用菌种分解过多藻类 。
ph高,外河水质好,可以多换水,定期使用乳酸菌,和有机酸调节 。
但大闸蟹就是没规格没产量?你好,同仁!关于”蟹塘水清草好,但大闸蟹就是没规格、没产量”这个问题以前同样也迷惑了我很久,我是在新疆做河蟹、小龙虾养殖的,刚刚开始做的时候和你一样,以为水体条件营造到最佳(从江苏空运伊乐藻和苦草种子栽种),蟹苗投放到最大限度 , 就该理所当然的会养殖成功,可是我连续养了三年,都没有算养殖成功 。第一年,产量算是最高,一亩36公斤 , 规格?。坏诙?3公斤,规格小 , 产量低;第三年20公斤 , 规格大,产量低 。这三年赔的是血本无归呀!
总结这三年,我认为产量低和规格小有以下这些原因:
一、产量低意味着河蟹的存活率低,影响河蟹存活率的因素有养殖环境和河蟹自身问题问题 。1、养殖环境问题可以自查:养殖池塘在加水放蟹苗前是否进行过彻底的清塘、除杂、清淤、消毒处理 , 进排水口防逃措施是否完善,池埂是否有垮塌漏水等情况,防逃网建设是否安全及时等;加水前是否对水源进行过检测,检测水质是否符合养殖要求;加水时水口是否安装有过滤设施防止杂鱼或凶猛性鱼类流入蟹塘;加水后至放苗前是否有及时对水体解毒、肥水、培藻、栽草等步骤;放苗前是否检测过池塘水体还有没有除杂、消毒时的药残留;放苗时水草是否已经扎根发新叶,天气是否正常(选择晴天风小的天气放苗),蟹苗是否进行了“调温”、“醒苗”、消毒等步骤 ;放苗后池塘水体是否稳定(不出现倒藻、缺氧等情况),是否正常投食等 。后期养殖是否出现过逃跑,缺氧,缺食,突发性病虫害,回捕是否干净等 。以上这些大多都和养殖环境有关 , 这些大多都能影响到螃蟹的产量 。
2、河蟹自身问题的自查:存活率低很大原因和蟹苗质量有关,蟹苗质量好歹、蟹苗大小、活力强弱、运输方式的对错,运输时间长短等等方面都极大的影响这河蟹下塘后的存活率 。最错误的做法就是在不知道蟹苗质量如何的情况下,选择了长时间,长距离运输回来的蟹苗 , 下塘后很多情况下暂时是看不到蟹苗会有大量死亡,一般会在一个星期后至蜕前两壳前大量,无法阻止的死蟹,主要原因就是蟹苗质量不明,长距离运输,蟹苗严重脱水 , 下塘后蟹苗对本地水体环境不适应 。一定要选择自己了解的,距离自己最近的蟹苗进行养殖 。
二、在河蟹没有规格这个问题上可以首先自查以上本文所提到的养殖环境因素 , 在排除环境问题和养殖中期没有出现缺氧、缺粮等情况时 , 可以确定是蟹苗本身问题 。1、蟹苗品种问题
河蟹苗主要分有两种,长江蟹系和辽蟹系 。长江蟹系的蟹苗亲本规格大,培育技术成熟,后期更容易出大规格河蟹 。辽蟹蟹苗价格低,蟹苗亲本规格?。笃诔尚返墓娓裥〉钠?。
2、蟹苗的品质问题 。
因为蟹苗养殖问题导致蟹苗性早熟,早熟后的河蟹大多都成了“老头蟹”只吃不长或者长得极慢 。
3、病蟹 。
如抖抖病、寄生虫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或者养殖过程中用药不当(如长时间使用大剂量抗生素类药物)等等都会影响河蟹的正常脱壳生长或者脱壳翻倍率低 , 最终导致河蟹规格偏小 。
当然影响河蟹规格和产量的不只是这些 。河蟹养殖解决好自家养殖条件只算的上处理好了养殖问题的1/3,蟹苗问题和后期管理问题也是养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希望这些“汗水能帮到你!
什么是水产池塘的生物和化学改底?什么是水产池塘的生物和化学改底?
化学改底:平时我们改底用的表情比如生石灰,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等等药剂 , 其实就是一种化学改底方法,虽然这些药剂的成分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改底的工作原理都是差不多的,就是这些药剂溶于水后会迅速产生化学反应,会在短时间内改变水质的ph值属性以及底层有机质和氨氮等其他元素的化学属性,分解出游离铵和小分子的氮,达到快速改底的作用 。
但是一来由于这些药剂的化学反应持续时间不长,容易导致改底不彻底 。而且化学改底本质上是一种氧化剂改底,在改底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和硫化作用对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一旦使用过量,会导致鱼虾以及水草藻类大量死亡 。所以化学改底一般用来救急,其次在没有鱼虾出来活动的时候化学改底的效果才能最大化 , 典型的例子就是生石灰,生石灰清塘是杠杠滴 。而且化学改底之后一般会杀死所有藻类和细菌,所以最后还要重新肥水培藻培菌 。
生物改底:生物改底的本质是一种微生物循环,底层恶化就是微生物循环某些环节出现了问题,有机质过多,分解不彻底一方面会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溶解氧降低,同时会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和超标的氨氮,同时厌氧菌大量滋生,这些情况直接导致水质恶化 , 藻类缺氧死亡 。间接影响鱼虾健康生长 。这个时候通过人工干预培育有益菌,让有机质分解彻底,控制氨氮超标 , 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培育有益菌的繁殖优势来挤压厌氧菌 , 这样可以让藻类正常繁殖,让底层溶解氧充足,最终达到正常的微生物循环 。但是由于有益菌繁殖比较缓慢,所以生物改底效果在短时间之内不明显 。
总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有鱼虾存在的情况下,要想达到比较好的改底效果 , 建议生物改底为主,化学改底为辅,同时在两种改底方法使用之前,建议投放白鲢过滤水中有机质和无法消化的颗粒,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