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方养殖加州鲈

什么地方养殖加州鲈,如何解决加州鲈养殖中后期池塘水质问题?你好 , 我是晴格格,加州鲈鱼味道非常鲜美 , 下面就由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加州鲈鱼肉是高蛋白肉类,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滋补肝肾脾胃、化痰止咳,加州鲈鱼还对胎动不安、产生少乳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准妈妈和生产女性食用加州鲈鱼既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是非常好的滋补食品,所以有很多人都选择了养殖加州鲈鱼,有些池塘的养殖密度有些高,越到中后期 , 鱼塘负荷越大,如果不重视管理,就像埋着一颗定时炸弹,会严重影响鱼塘的水质 , 造成加州鲈鱼减产 。
加州鲈鱼养殖中后期池塘常见水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溶解氧偏低:加州鲈鱼养殖中后期的池塘普遍存在溶氧偏低的情况 。加州鲈鱼早上吃食差 , 甚至不吃;加州鲈鱼缺氧浮头;水变倒藻、水质指标恶化等等 。长期低氧,养殖池塘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养殖不顺利,影响最终的养殖结果 。加州鲈鱼养殖中后期之所以溶氧偏低 , 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加和残饵粪便的积累有很大关系,投喂越多,残饵和粪便积累越多 , 形成的有机质和底泥耗氧量就越大 。池塘里的耗氧物质有很多,包括底泥、有机质、活菌、浮游生物和水产加州鲈鱼等,随着加州鲈鱼的生长和藻类、菌类的繁殖 , 池塘耗氧量也会增加,而藻类老化死亡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水体有机质的含量 。有些池塘有机物耗氧量可以占70%以上,池塘底部越黑越臭,耗氧越严重 。
2. 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超标:到了加州鲈鱼养殖中后期,很多池塘都有氨氮或者亚硝酸盐超标的现象,多数时候,饲料喂得越多的池塘,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的情况越严重 。氨氮、亚硝酸盐长期超标,会引起加州鲈鱼中毒、生理性缺氧等,直接影响到加州鲈鱼的生长及生存 。饲料中的蛋白质是氮的主要存在形式,饲料中的氮一部分被加州鲈鱼摄食转化成加州鲈鱼肌体中的氮,而另一部分则以残饵粪便的形式进入水体,这就是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加州鲈鱼养殖过程中,各种肥料的使用,不管是有机肥,还是无机肥 , 都是水体氮的重要来源 。一旦水体净化能力不够,不足以把进入池塘水体的氮及时转化利用时,进入水体的氮一部分会以氨氮或者亚硝酸盐的形式存在 。
3. 蓝藻暴发:蓝藻一直是加州鲈鱼养殖中关注度很高的一个问题,到了养殖中后期,进入高温天,经常会出现各种蓝藻暴发的情况 。蓝藻含有蓝藻毒素 , 对水体危害较大,而且大量暴发蓝藻,会导致水质恶化,严重消耗水中的溶氧而导致水产动物缺氧死亡 。蓝藻具有绿藻、硅藻等真核生物藻类所不具有的固氮能力 , 而且具有伪空泡,能很好的分布于水体的中上层,所以具有竞争光照的优势,另外,蓝藻耐强光和生产藻毒素的特点,也让蓝藻相对绿藻、硅藻有比较强的竞争力 。在养殖加州鲈鱼过程中,有的养殖户为达到比较好的肥水效果而使用比较多的磷肥,为蓝藻提供繁殖所需的营养 , 池塘更容易暴发蓝藻 。
4. 藻类水华:各种藻类的水华,也是加州鲈鱼养殖中后期经常见到的水质问题,特别是鞭毛藻水华 。养殖中后期水体有机质比较多,就为鞭毛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 。鞭毛藻类具有运动能力,一部分还生产藻毒素 。由于鞭毛藻运动能力较强,耗氧也会比较多,这就容易造成池塘缺氧情况的发生,进而影响加州鲈鱼的生长 。
加州鲈鱼养殖中后期水质问题应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多增氧:多增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减少耗氧,主要是减少塘底有机质耗氧,通过改底,分解底部有机质,定期解毒、补菌,有效分解水体耗氧物质,达到减少水体有机质耗氧量,从而间接增氧,而且有机质减少了,也就减少了水体氮的来源 , 对控制氨氮、亚硝酸盐也有重要作用 。另一个是增加产氧,肥水培藻,提高藻类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能力,提高产氧量;延长增氧设备的开机时间,达到增氧目的的同时,促进水体流动,对防控蓝藻也有一定作用 。
2. 勤改底:提高改底频率,可以有效分解有机质 , 减少耗氧物质 , 减少氮的来源,有机质减少后,破坏鞭毛藻类生长繁殖的有利环境 , 起到比较好的防控作用 。同时,改底也可以起到防止水体分层的作用 , 进而预防蓝藻的暴发 。
3. 巧稳水:水体的稳定对于加州鲈鱼的存活至关重要 。稳定的水体,菌藻平衡,藻类产氧能力强,菌类、藻类净水能力强,既能提供足够的溶氧 , 减少有机质,又能防控蓝藻和鞭毛藻等单一藻类形成水华 。所以,培藻补菌非常重要,加州鲈鱼养殖中后期水体中氮含量快速升高,容易造成碳氮比偏,低所以在培藻补菌的时候,多注重碳源的补充,更有利于水体的稳定 。
以上就是加州鲈鱼养殖中后期池塘常见水质问题和应对的方法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吧!祝大家都能够保证好加州鲈鱼养殖中后期的水质!
加州鲈养殖必须要注意的六个问题?一、加州鲈烂身,经常性换水 , 降亚硝酸、氨氮,甚至停喂饲料,情况无变化,有什么配方药可以治烂身?。?
成因
1、水质长期差、导致细菌过多 。
2、投喂冰鲜内含菌过多 。
建议
全塘少量多次泼洒生石灰,每亩10斤左右全塘泼洒 。连续4到5日 。不建议过于频繁的换水,换水后生石灰消毒净水即可 。改善底泥细菌群 。莫使用禁药等 。坚持4到5日也可以治好 。但是对于烂身过度甚至不吃料的鱼没有救治的办法 。
二、加州鲈出血烂鳃,水绿色中浓度天气突变几天后 , 鲈鱼相继出现 , 出血烂鳃现象,几十条一天死亡 。解剖鱼体可见肝脏有充血,鱼鳃也是暗淡充血,鱼身表面颜色暗淡 。是否细菌性感染引起?
天气突变!这是问题的核心,规律被打破,环境会有什么改变?鱼体质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从平衡原理出发,鱼正常的环境及机体体质是一个相对的稳定状态,一旦有“突变”的出现鱼表现就是“发病” 。解决问题从管理开始 。
方法:此问题的关键在于环境剧烈变化引发的后续应激反应,务必加强解毒抗应激工作,可以用多维生素(如艾乐)加有机酸混合泼水,同时加强内服保健工作,例如维生素+胆汁酸+三黄粉 。
三、加州鲈鱼塘出现了蓝藻达半月之久,无法消除 。如何解决?
蓝藻的产生在于两个条件 。
第一:氮磷比过高 。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大水体比较多 。
第二:水体有机质过多 , 该塘一般属于这种情况 。
建议
首先使用生石灰、或净水类药品净水 。然后全塘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分解有机质,特别是底部有机质,可放一些含枯草芽孢杆菌的改底产品 。多开增氧机,该藻鞭毛游泳 , 多开增氧机则自己消失 。对于边角的蓝藻,如需快速消灭,可在风吹到边角后,直接用强滤镜高浓度泼洒蓝藻区域,立即杀灭 。
四、准备有鱼上市了,请问刮鱼前需要什么预防措施 , 确保安全刮鱼?
建议
1.捕鱼上市注意工作是减少鱼应激,防止鱼过度跳跃引起鳞片脱落,脱粘及留存的鱼因机械损伤,应激等而诱发疾病 。
2.为减少风险,提高效益可在上市前适当停料1-2天,在下网前1小时泼洒300克/亩泼洒姜可有效提高起捕率,减少机械损害等 。
五、加州鲈鱼烂尾、烂肚 。水体总是亚硝酸高,怎么办?
加州鲈的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水质隐患是诱发烂尾烂身的最大可能 。如果亚硝酸盐长期过高,各种皮肤问题及败血症就警钟长鸣 。
建议
日常在饲料中补充多种维生素,定期泼洒光合菌是预防的基础 。当烂尾出现时,可以生化黄腐酸配合光合菌外用2天 , 内服并止并发感染的氟甲奎配合多种维生素3-5天 。
六、加州鲈尾鳍有点烂,腹部出血 。
加州鲈尾鳍有点烂 , 腹部出血,不排除细菌性肠炎病的可能性,应该还与烂鳃、赤皮等其它细菌性并发有关 。
建议
【什么地方养殖加州鲈】调节好水质后再对症用药,如内服氟苯尼考+三黄散+保肝胆汁酸 , 外用国标碘两次隔天一次全池泼洒 。
建议使用碘制剂全塘泼洒 , 同时加强增氧 。
另外胆汁酸的添加可以弥补水产动物自身胆汁酸分泌不足,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 。从而有助于减轻饲料难以消化吸收对鱼体肝胆带来的高压和负担 , 减少肝细胞的损伤 。此外胆汁酸的添加,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毒解毒,预防鱼类脂肪肝 。
加州鲈养殖如何面对高温烤验?7月份即将迎来小暑、大暑两大节气,近期气温频创新高,而不喜高温的加州鲈在此季节面临着几大养殖难题:
1、温度高吃料情况不佳;
2、加州鲈处于热应激状态,肝脏亚健康;
3、高温期暴雨和杀虫后极易缺氧;
4、烂身、溃疡等顽固性疾病高发 。
因此广大养殖户朋友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1、投喂时间调整;
2、保持池塘溶氧充足;
3、强化护肝力度;
4、化学型、生物型双向改底;
5、菌主肥辅的调水思路 。
水质管理
1、由于池塘水温与溶解氧呈负相关,加之高温期水体生物代谢旺盛、投喂量大导致底呼吸加强,耗氧加剧,因此该月份池塘常常出现溶氧不足的情况 。鉴于该季节池塘残饵、粪便等有机质较多的特征 , 调水方式以菌主肥辅为核心 , 即多使用异养菌搭配自养菌全方位分解有机物,适当补充有机肥稳定藻相 。
2、高温季节蓝藻爆发也是常态,高温、高pH、氮磷比失衡和水体静止是蓝藻易发的几大诱因,一般池塘每亩放100尾左右半斤以上规格的白鲢对蓝藻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
3、高温季节浮游动物爆发对水体藻相影响严重,白天中午池塘边“猛子”扎堆,大量摄食藻类 , 水体迅速变浊,导致水体缺氧、鱼浮头等 。可使用阿维菌素全池泼洒 。
底质管理
七月上旬仍处于梅雨季节,虽然今年雨水相对偏少,但是高温期间的雨水骤降极易引起池底有害物质上翻;老口塘的残饵、粪便等有害物质的积累过多、新口鲈鱼苗塘该季节投喂量也较大,会引起底呼吸加强,容易缺氧,影响鱼类摄食 。
投喂管理
加州鲈不喜高温,导致该季节很多塘口吃料情况欠佳,针对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处理方式:
1、早上一餐提前至刚出太阳的6-7点 , 下午一餐延迟至7点左右,避开阳光直射的高温时段;
2、有条件的可在投料区域搭设遮阳网;
3、水资源便利的可以打井抽取低温井水注入投料区域 。
病害防控
1、烂身、溃疡
可由嗜水气单胞菌、丝囊霉菌等病原引起,并时常继发感染孢子虫等寄生虫;锚头蚤处理不及时也是该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发病初期,鱼体表出现若干红色小斑点(俗称“花身”),随着病情发展,斑点逐渐扩大至大小不一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病灶 。病灶部位鳞片或鳍条脱落,肌肉腐烂,严重时露出骨骼 。
2、虹彩病毒
加州鲈鱼的虹彩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蛙虹彩病毒属 。流行季节主要是7-8月 , 水温30-32℃,夏季高温季节较为多见,急性发病时 , 短时间可使大部分鱼死亡 。该病主要症状为病鱼体表大片溃烂,裸露肌肉坏死并有出血 , 病鱼体色变黑 , 肝、脾、肾肿大并伴有出血 。
由于对加州鲈鱼虹彩病毒发病机理、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控措施,一般的治疗效果也不佳,水温下降病情会缓解 。现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① 加强对加州鲈鱼苗种的检测,避免将病鱼带入;
② 发现病鱼时及时捞出,避免与其他健康鱼接触;
③ 保持水环境稳定,防止应激因素;
④ 使用刺激性小的杀菌药 , 防细菌继发感染 。
3、诺卡氏菌病
加州鲈诺卡氏菌病在4-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为5-7月,以水温在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较高,主要危害成鱼,自然发病率15%,发病后死亡率可达80% 。近年来,诺卡氏菌病有愈来愈烈的趋势 , 发病鱼规格也越来越小 。
感染诺卡氏菌的病鱼,初期体表无明显症状,仅出现局部小的出血点,反应迟钝、食欲下降、身体发黑、常浮于水面 。随着病情逐渐加重,鱼体黑色逐渐加深或出现了白色、淡黄色结节,病灶出现溃烂出血,形成溃疡,严重者出现瘘管致死 。解剖病鱼鳃、肌肉、肝脏、脾脏、肾脏以及鳔中也出现许多黄白色结节 。从病灶中可分离出大量淡黄色、不规则、形似沙粒的菌落 。
加州鲈鱼对水质的要求有哪些?首先是水源,水源是池塘养鱼的基?。靥裂阋笏闯渥恪⑽尬廴尽⑴殴喾奖悖?并且经常注入新水或调节原水,以保证水量和水质 。透明度:透明度是养鱼的关键环节,透明度约为20~40厘米,一般放鱼后至6月份中下旬,透明度应控制在20!30厘米 , 7-8月份控制在30~40厘米为宜 。温度:水温对加州鲈的生存很生长是有较大的影响的,鱼类对于水温也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对于适应温度有最高和最低的范围,超过限度就会导致生理失调,甚至死亡 。PH值:表示水的酸碱度 , 鱼能够安全生活的PH范围是6~9 。
加州鲈养殖的方法有哪些?
1.鱼塘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漏水,水深1.5米以上,水质良好,无污染 , 通风透光,底质为壤土 。面积不宜过大,以1—2亩为宜 。配备增氧机 。
2.放养密度 一般每亩投放加州鲈鱼苗2000—2500尾,条件、设备好的鱼塘可放到3000—4000尾 。适当混养鲢、鳙、草、鳊鱼,帮助清理饲料残渣、调节水质 。
3.饲料投喂 加州鲈鱼对蛋白质要求较高,要求饲料含粗蛋白45—50%,生产上可投喂下列几种饲料 。(1)鳗鱼饲料; (2)下杂鱼肉浆混入适量花生麸、豆饼、玉米粉; (3)配合饲料,配方是:鱼粉60%、生麸10%、麦粉或玉米粉25% , 酵母、 维生素、矿物质、添加剂5% 。投饵通常分上、下午各投一次 , 水温在20—25℃时,日投饵量为鱼重10—15%,但要视鱼的摄食、活动状况及天气变化灵活掌握 。广东省不少地方用池塘专养,亩产可达300—400公斤 。投喂海水低值鱼类,饵料系数一般7.5—8,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
4.日常管理 (1)每日都要巡视养鱼池,观察鱼群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避免池水过于混浊或肥沃,透明度以30厘米为宜 。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 。(2)严格防止农药、公害物质等流入池中,以免池鱼死亡 。尤其是幼鱼对农药极为敏感,极少剂量即以造成全池鱼苗死亡,必须十分注意 。(3)投饲量要适当,切忌过多或不足 。同时要避免长期使用单一饲料,饲料中应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正常的营养要求 。(4)及时分级分疏,约2个月一次,把同一规格的鱼同池放养,避免大鱼吃小鱼 。分养工作应在天气良好的早晨进行,切忌天气炎热或寒冷时分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