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多奇妙多重要 神奇的四川( 二 )




(二)古蜀文明之奇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在《蜀道难》中,曾发此浩叹 。


现在研究表明,距今25000年前,四川开始出现人类文明,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以宝墩文化、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 。我们现代人尤其被三星堆文化中的纵目青铜、太阳轮、青铜神树等造型惊讶到了!
青铜神树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蜀文明的璀璨和神秘 。
三星堆纵目青铜
蚕从纵目 。《华阳国志》记载:“姬周无道,蜀自为王 。则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


汉扬雄《蜀王本纪》载:“蜀王之先,名蚕丛、伯灌、鱼鳧、蒲泽、开明 。”开明即鳖灵 。


蜀王中另一位名人是杜宇,号望帝,传说他禅位鳖灵归隐后化身为杜鹃岛 。《蜀记》载:“蜀人闻子规鸟鸣,皆曰望帝也 。”因此,在诗歌中杜宇、子规、望帝都是杜鹃鸟 。


关于杜宇的诗歌很多,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再比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再比如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等等 。


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为中国上古三大文明,令人称奇!但最终古蜀文明亡于秦 。


(三)气候之奇


一是形成垂直气候带 。因高低落差悬殊,四川山地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观 。


二是“华西雨屏”之奇
华西雨屏带
四川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太平洋水汽和印度洋水汽均能到达,在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形成了著名的“华西雨屏带”
华西雨屏形成与季风
在这一南北延伸总面积大约为2.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地形急剧变化,从地势低平的成都平原,往西海拔迅速升高,地势相对高差在2500米以上 。在升高过程中暖湿气流受川西高原阻挡,被迫抬升,冷暖空气交汇,形成了丰富的地形雨,恰如“雨水的屏风”,生动形象 。


三是“焚风和干热河谷”之奇


“焚风”是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 。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的河谷地带 。干热河谷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 。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以横断山区河谷地带最为常见 。
干热河谷分布图
干热河谷的形成,与地形、气流和光热条件密切相关 。必须光热资源丰富,还必须有高耸的山脉和不易散热的河谷 。暖湿气流在山地的迎风面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落 。当其越过山脉进入背面河谷时,水汽已稀少,又受到山谷增温,形成干热风,称为“焚风” 。“焚风”的加热减湿效应,导致干热少雨 。干热河谷这种气候,会造成当地植被稀少、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消极影响,其积极的一面是使更低纬度地区的植物,也能在这些干热河谷中生长 。


除我国西南地区外,焚风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亚欧交界处的高加索山和美洲的落基山最为有名 。
(四)四川奇特的历史现象


四川奇特的历史现象是:“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


因四川地处西南,远离统一王朝的核心区域,又是形胜之地,外围地形险阻,内部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天然具备割据称雄的条件 。故在统一王朝衰落时,极易形成割据一方的势力,即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将定之时,蜀地又因在西南一隅,自成一地理单元,如果此地不能被竞争对手攻占,则无关大局,往往最后才被纳入版图,即所谓“天下已治蜀未治” 。如明初平蜀,即在扫清中原之后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